⑴ 東塾師為學海堂學長數(shù)十年,至老為菊坡精舍山長。
⑶ 師歿前數(shù)日,以遺書付陳樹鏞、慶笙編次。慶笙孝親無年,死才三十耳。
⑷ 師辟夷亂,居橫沙村,取詩孔疏『小雅不可不崇』之意
⑸ 東塾集有傳鑒堂記,以先世讀資治通鑒,故云傳也。
⑹ 亭林生亂世,其言切。師生平世,其言安。日知錄言治術、讀書、記言、學術,古之政教,無彼此也?!翰W于文,行已有恥』,亭林舉之于前,師書之于后。博約交至,融會貫通,其心一也。
⑺ 師嘗語門弟子曰:『吾所學近程瑤田、王白田兩家。』殆以程考訂博核,王為紫陽之學耳。然瑤田無其大,白田無其精,恐是遜詞也。
⑻ 慶笙欲仿雷塘庵弟子記書例,詳述師一生學行。后又欲撰年譜,鼎芬均助之,未及成。嘗偕拜墓門,同一哭也。
⑼ 同治十年,師編外太祖南康公詩略成。秋祭日,師親至親水濠故居,以初印本焚座前,鼎芬隨祭。
⑽ 二伯祖覃思深微,著有守鶴廬經說。壬辰,程侍郎典試粵東,以經通鄭學拔取。庚子會試,為胡文忠公所薦。師年較少,恒來問難,情誼日篤,遂與三伯祖、六叔祖為姻。于吾家至厚密責,望鼎芬亦倍于他人,可愧也。
⑾ 庚辰冬,晦若歸,述鼎芬試事,后謁經席。師曰:『汝得庶常,甚好。吾粵數(shù)十科所未見也?!欢Ψ易允鞘毓?jié)之意益堅。
⑿ 鼎芬既歸里,與同門集貲,得錢百萬文,為師置祭田。
⒀ 師長孫慶和從游端溪、廣雅三年,學有家法,品行溫雅。
⒁ 師讀易處在精舍東?;奕艟咏浤?,云閣嘗往來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