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惲敬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8 首
毗陵舟次贈別子居孝廉 其一 (昭陽赤奮若) 清 · 舒位
七言律詩
傾蓋亭前彼一時,深宵風雨惜前期。
出門西笑春如夢,此水東流歸又遲(中春相遇于郯城逆旅。)
宦境誰尋五斗米,仙才長采十年芝。
書生骨相酸寒甚,覿面慚教趙勝知(惲好讀相人書,多奇中。)。
毗陵舟次贈別子居孝廉 其二 (昭陽赤奮若) 清 · 舒位
七言律詩
經(jīng)年作客悵離群,天末涼風日暮云。
生本多情寧獨我,歸當失意又逢君。
拋殘烏帽塵三斗,看到青樓月二分。
若向江南望江北,人間還有杜司勛。
挽諸可寶聯(lián) 清 · 孫雄
對聯(lián)
通才屈縣令,與段若膺桂未谷惲子居魯九皋諸老輩,各擅千秋,惠政布吳中,倘陸堅續(xù)纂圖經(jīng),定載渠廝鄭白,績媲龔黃,使君造福遍民生,遺愛碑刊,史筆特褒循吏傳;
大集壽名山,合陶湘麋李越縵袁漸書譚復堂四先生,可稱五絕,訃音傳虞嶺,有孫楚遙撝涕淚,誓將表德書丹,鳴哀達素,詞客游仙屆人日,重泉路隔,挽歌如寄草堂詩。
讀書明大義,忠孝淑□多。
時務要窮究,朝章宜蒐羅。
此是真學業(yè),勖哉毋蹉跎。
宋儒講性理,探索常入魔。
即使索之精,于世又如何。
漢儒勤考據(jù),萬言辨一字。
即令辨之詳,未必濟平治。
后有好學者,獺祭矜腹笥。
圖書翻滿床,自作還自注。
詰曲無和音,落索無生致。
謂之陽湖派,矜奇樹一幟。
卓哉定峰子,讀書懷大志。
一部十七史,窮究古今事。
其論既宏通,其才復恣肆。
可惜廣陵散,遺響無人嗣。
桐城派與陽湖派,未見姚張有異同。
我與心嘉成一笑,各從婦氏數(shù)門風。
千年暗室任喧豗,汪(江都汪容甫中。)(邵陽魏默深源。)始是才。
萬物昭蘇天地曙,要憑南岳一聲雷(文至唐已少替,宋后幾絕,國朝衡陽王子,膺五百之運,發(fā)斯道之光,出其緒馀,猶當空絕千古。下此若魏默深、龔定庵、王壬秋,皆能獨往獨來,不因人熱。其馀則章摹句效,終身役于古人而已。至于汪容甫,世所稱駢文家,然高者直逼魏晉,又烏得僅目曰駢文哉?自歐、曾、歸、方以來,凡為八家者,始得謂之古文,雖漢魏亦鄙為駢麗,狹為范以束迫天下之人才,千夫秉筆,若出一手,使無方者有方,而無體者有體,其歸卒與時文律賦之雕鐫聲律,墨守章句,局促轅下而不敢放轡馳騁者無異。于是鴻文碩學,恥其所為,而不欲受其束迫,遂甘自絕于古文。而總括三代兩漢,咸被以駢文之目,以擯八家之古文于不足道。為八家者,不深觀其所以,而徒幸其不與爭古文之名,遂亦曰此駢文云爾。嗚呼!駢散分途,而文乃益衰,則雖駿發(fā)若惲子居,尚未能蠲除習氣,其它又何道哉?)
⑴ 仁和龔定庵自珍。
⑵ 湘潭王壬秋闿運。
藝風同年七十六歲雙壽詩六十韻(己未) 清末至民國 · 陳衍
江陰有一老,儒林真丈人。
著述為性命,何止高等身。
德清與長沙,鼎足差比倫。
順德與南皮,師承當世賢。
目錄金石學,嗜好遂津津。
通籍居史職,掌故遍討論。
置身想乾嘉,過眼見漢秦。
百城漸坐擁,七略方精妍。
丁陸與瞿楊,骎骎欲隨肩。
積為藏書記,沾溉殊紛綸。
史館獨上書,東閣爭龂龂。
卻歸對孺人,跌宕將閉關。
歷聘東諸侯,講席久抗顏。
兩湖逮鐘山,南菁暨濼源。
抱經(jīng)惜抱翁,如接舊音塵。
指示必原本,答問若懸泉。
碑碣鐘鼎彝,版本宋明元。
熟若數(shù)家珍,悉若躬雕鐫。
朱吳翁錢王,畢阮嚴武孫。
何盧紀顧黃,吳鶱及陳鳣。
凡此諸老翁,一人匯其全。
曾邀稽古榮,頭銜清且尊。
一日不廢書,書成陸續(xù)刊。
詩馀陽湖派,碑傳嘉興編。
古籍數(shù)十種,校輯付寫官。
財力所不逮,借人廣流傳。
家刻方未已,官書復裒然。
實齋志州縣,竹垞考舊聞。
坊巷詳京師,郡國首順天。
吳楚役兩從,群輳大雅輪。
可惜傳是樓,一統(tǒng)志未完。
中朝方右文,東壁羅大觀。
燕都洎金陵,筑館分后先。
我時宦京華,往往過高軒。
相從凈業(yè)湖,尊酒歡論文。
世局忽以變,滄海為桑田。
巋然野史亭,遙遙接遺山。
粲粲諸列傳,脫稿日以繁。
國亡史則存,裕之猶空言。
海上為寄公,連艫如贛川。
萊氏有逸妻,黻佩易綦巾。
竹石鷗波管,丹青南樓陳。
杯茶賭強記,斗酒藏清醇。
船山拔鬢釵,蕪城脫臂纏。
仲穆及仲光,家學稱二難。
繞膝桐稻孫,蘭芽茁瑤環(huán)。
伊余老避兵,岸上方牽船。
書局雖隨身,客邸隘一廛。
時時借荊州,秘本出殷勤。
過從登君樓,書床連屋椽。
據(jù)案坐當中,手中日丹鉛。
由來好學人,得氣天所敦。
羽陵探蠹書,穆滿享百年。
衛(wèi)武年既耄,秩秩歌賓筵。
伏勝與張蒼,毛公并申轅。
訂墜而抱遺,華發(fā)皆墜顛。
試翻疑年錄,更仆未可殫。
壽世能久遠,壽身必綿延。
名教有樂地,豈羨劉與樊。
連州陳孫謀劬于為文視以此詩 現(xiàn)當代 · 阮退之
五言律詩
百輩文章盡,而君刻意為。
三年師惲敬,一騎出東陂。
生事風吹袖,游蹤馬墜崖。
養(yǎng)家須薄祿,不可怨官卑(此首錄自《嶺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