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沙澄(?—1696年),字會清,山東萊陽縣人。清初政治人物。沙澄于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jìn)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禮部尚書。兄弟沙瀛、沙潢。子沙汝灃、沙汝洛(山東曲阜孔興燮女婿、孔毓圻妹夫)。沙汝洛孫女嫁大學(xué)士張鵬翮子張懋齡的兒子張勤輔。張懋齡為孔毓圻女婿。
人物簡介
【生卒】:1637—1708 【介紹】: 清安徽桐城人,字敦復(fù),號樂圃??滴趿赀M(jìn)士,由編修累官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歷任《國史》、《一統(tǒng)志》、《淵鑒類函》、《平定朔漠方略》總裁官,充會試正考官。為官敬慎,卒謚文端。有《恒產(chǎn)瑣言》、《篤素堂詩文集》等。晚晴簃詩匯·卷三十六
張英,字敦復(fù),號樂圃,桐城人??滴醵∥催M(jìn)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謚文端,雍正初贈太子太傅。有《存誠堂詩集》。全臺詩
張英(?~?),鳳山縣人。清乾隆間(1736~1795)臺灣府學(xué)庠生,生平不詳。以下詩作據(jù)清修臺灣方志所引輯錄。(余美玲撰)清詩別裁集
字敦復(fù),江南桐城人。康熙丁未進(jìn)士,官至大學(xué)士,謚文端。著有《存誠堂詩集》。○本朝應(yīng)制詩共推文端,入詞館者,奉為枕中秘,而風(fēng)格性靈不系此也。特取高曠數(shù)篇,以著公之風(fēng)概。維基
張英(1637年—1708年),字敦復(fù)、夢敦,號樂圃、圃翁、倦圃翁,安徽桐城人。官至大學(xué)士。張英為康熙六年(1667年)進(jìn)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充日講起居注官,官至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康熙十六年(1677年),入直南書房,史載:“每從帝行,一時制誥,多出其手。”曾充任《國史》、《一統(tǒng)志》、《淵鑒類函》、《政治典訓(xùn)》、《平定朔漠方略》總裁官。圣祖嘗語執(zhí)政:“張英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fēng)。”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衰病求罷,詔許致仕。書房自書對聯(lián):“讀不盡架上古書,卻要時時努力;做不盡世間好事,必須刻刻存心。”晚年隱居安徽桐城龍眠山。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張英迎駕于江蘇淮安,帝賜御書榜額,隨至江寧。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再度南巡,張英迎駕于江蘇淮安清江浦,仍隨至江寧。卒謚文端,雍正時贈太傅。著有《聰訓(xùn)齋語》、《恒產(chǎn)瑣言》、《文端集》等。墓志由子張廷玉請大臣張鵬翮撰。
人物簡介
姚士藟,字綏仲,號華曾,桐城人,康熙戊辰進(jìn)士,官春坊左贊善,有《余齋詠園詩文集》。維基
姚士藟(1648年10月8日—1708年2月21日),字綏仲,號華曾,后稱宮贊 。江南安慶府桐城(今屬安徽省)人。清前期畫家、文學(xué)家、學(xué)者、官員。姚之麒曾孫,姚孫森孫子,姚文燮次子,張廷玉表哥。本人誥封奉直大夫贈中憲大夫。1648年八月二十二日(順治五年戊子年)出生在桐城,是姚文燮和吳之璘女兒的次子,年少擅長詩文。1651年八月二十六日(順治八年辛卯年)祖父姚孫森去世,曾祖母項(xiàng)孺人1653年七月三十日(順治十年癸巳年)去世,父親姚文燮在1654年(順治十一年甲午年)中舉人1659年(順治十六年)姚文燮為第二甲進(jìn)士第三十六名,授福建建寧府(今南平市)推官。期間姚士藟郡癢生,娶吳循女1649年三月七日(順治六年己丑年)到1734年三月十一日(雍正十二年甲寅年)。1667年陰歷十二月十一日(康熙五年丙午年),姚士藟長子姚文燮長孫姚孔鈛出生。后來,姚文燮遷任到中書太史,擢升到云南開化府(今文山市)同知、署阿迷州(今開遠(yuǎn)縣)知州,同時也兼管轄曲靖府(今曲靖市)和阿迷州(金開遠(yuǎn)市)的事務(wù),姚士藟跟母親哥哥都沒有跟在身邊。期間娶側(cè)室廣州府順德縣人歐氏。1673年(康熙十二年),時值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商議撤藩,平西王吳三桂心不安,以反清復(fù)明為號召,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廣西將軍孫延齡、陜西提督王輔臣、察哈爾親王布爾尼、南明延平王臺灣統(tǒng)治者鄭經(jīng)(鄭成功嫡子)等人先后響應(yīng),掀起三藩之亂。姚文燮也因不從而陷入?yún)侨鹋衍姞I中,但是他私密地與建義將軍林興珠有密約,被叛軍發(fā)覺,被抓住,卻尋得間隙逃了出來,姚文燮乘隙逃遁,因湘潭父老的庇護(hù)才得以脫身。之后拜見到安親王愛新覺羅岳樂軍中。安親王聽聞后,召姚文燮至京,召見回答問題,詢問軍事都甚為熟悉。1674年八月三日(康熙十三年甲寅年),姚士藟的母親吳氏去世,他居親喪過于悲傷哀痛,以致身形瘦損,水和漿藥七日不入口。1677年(康熙十六年丁巳年)中舉人。因姚文燮在滇南任職,姚士藟留在家里仕奉繼母晚娘歐氏。等到三藩之亂掀起,全家都很慌亂,擔(dān)心兇禍來臨的話語疑問一天好幾次,姚士藟聲色不動怕自己慌亂會引起家里人更大的憂愁。三藩之亂平定后,返還家鄉(xiāng),繼母歐氏果然安然無恙,于是人們都敬佩他在亂時居家鎮(zhèn)靜泰然。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年)二甲進(jìn)士十一名,表上錯誤記載成兆士藟,予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補(bǔ)直內(nèi)廷,歷遷右春坊、右贊善,入直內(nèi)廷,同年二月九日祖母桐城桂林方氏六房方大羹女去世。東宮講官曾經(jīng)稱姚士藟品行忠厚文學(xué)甚優(yōu)。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御書給姚士藟:皇帝的文集疊放到“遂寧相國”那里,張鵬翮也稱贊姚士藟公的行文有深度醇厚和諧雅致,有劉子政曾子固的遺風(fēng)。擔(dān)任康熙四十四年順天鄉(xiāng)試副考官,康熙四十七年湖南鄉(xiāng)試正考官,所提拔的大多都是知名人士。姚士藟公感情豐富但不外露,開化公姚文燮在滇南做官時留姚士藟公在家侍奉孝順繼母,等到三藩之亂掀起,全家上下都很慌亂,擔(dān)心兇禍來臨的話語疑問一天好幾次,姚士藟則聲色不動,怕自己慌亂會引發(fā)家族內(nèi)部更大的憂愁。三藩之亂平定后,返還家鄉(xiāng),繼母歐氏果然安然無恙,于是人們都敬佩公在亂時居家鎮(zhèn)靜泰然,當(dāng)時正是姚士藟公擔(dān)任館職的時候。天子怪罪老臣我在官員升級上讓有才德者而久淪下位,特別命令通補(bǔ)卿寺等官員徑捷迅速爭相請公入職。公以器量功業(yè)聞名為人所望,預(yù)計在選拔升職中顧念開化公姚文燮年老且生病,于是上述情況乞求回家奉養(yǎng),姚士藟公所親近的人勸他稍微多在京師停留一會,以應(yīng)對之后賜下來的工作崗位的需要,公對勸諫都不管不顧。正因此人們尤其敬重公。姚士藟公因?yàn)閮鹤右祖M官權(quán)貴重而追贈奉直大夫。著作有《瞻云草》 《南歸草》 《余齋詩集》《泳園文集》此時父親姚文燮的記憶力卻急劇退化,最后發(fā)展到文字、姓名都不識,醫(yī)生不知是什么病,姚士藟乞求回家養(yǎng)病,最終竟然因?yàn)榇瞬∮?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年六月二日三日)病卒。1705年擔(dān)任順天(康熙四十四年)鄉(xiāng)試副考官,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湖南鄉(xiāng)試正考官,同年二月一日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652—1722 【介紹】: 清浙江德清人,字方麓,號徵元。康熙二十一年?duì)钤?,授修撰。官至禮部尚書。曾以女進(jìn)索額圖,以求升遷。晚晴簃詩匯·卷四十七
蔡升元,字徵元,號方麓,德清人??滴跞尚缫患滓幻M(jìn)士,授修撰,官至禮部尚書。有《紀(jì)恩詩》。維基
蔡升元(1652年—1722年),字方麓,號征元,浙江德清人,狀元。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狀元蔡啟僔之侄。生于順治九年(1652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一甲第一名進(jìn)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南巡,升元在嘉興迎駕,奏對如流。歷任中允、少詹事、詹事。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卒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子蔡成龍娶大學(xué)士張鵬翮孫女、張懋齡和孔子嫡系山東衍圣公孔毓圻女兩人之女。從父康熙九年?duì)钤虇V、從祖明朝禮部尚書蔡奕琛。
人物簡介
【生卒】:1652—1725 【介紹】: 清河南儀封人,字孝先,號敬庵、恕齋??滴醵哪赀M(jìn)士,授中書科中書。歷官山東濟(jì)寧道、江蘇按察使福建、江蘇兩省巡撫、戶部侍郎、禮部尚書。居官二十余年,圣祖稱之為“天下第一清官”。在蘇撫任時,與總督噶禮互參訐。其學(xué)以程朱為主,及門受學(xué)者數(shù)千人。卒贈太子太保,謚清恪。有《伊洛淵源錄》、《養(yǎng)正類編》、《困學(xué)錄》、《正誼堂文集》、《居濟(jì)一得》等。晚晴簃詩匯·卷四十八
張伯行,字孝先,號敬庵,儀封人??滴跻页筮M(jìn)士,由中書官至禮部尚書。贈太子太保,謚清恪,從祀孔廟。維基
張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號恕齋,又號敬庵,河南儀封人(今河南蘭考東)。清朝大臣,理學(xué)家。張伯行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進(jìn)士。歷任內(nèi)閣中書,江蘇按察使,福建巡撫等職。為官清廉,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正月,江蘇省鄉(xiāng)試,辛卯科場案發(fā),總督噶禮考場舞弊,以白銀五十萬兩,徇私賄買舉人,張伯行疏參噶禮。噶禮倒參張伯行“七大罪狀”,即噶禮與張伯行互參案。康熙帝將此案先后交由尚書張鵬翮、總漕赫壽、尚書穆和倫、張廷樞審理。張鵬翮袒護(hù)噶禮,奏稱事屬全虛。當(dāng)時噶禮母親向康熙帝直言噶禮貪狀,并為張伯行伸冤,康熙帝說“其母尚恥其行,其罪不容誅矣!”最后,噶禮革職。康熙稱其為「江南第一清官」。張伯行雖然號稱清官,但辦事不力。康熙也認(rèn)為“張伯行操守雖好,而辦事多糊涂執(zhí)拗之處。”,又說他“素性偏執(zhí),且短于才,封疆之寄不能勝任。”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張伯行彈奏布政使牟欽元藏匿海盜張令濤,是年七月十七日,李煦密奏張伯行“一怕海賊殺他,二怕仇人殺他”,漕運(yùn)總督郎廷極也指出張伯行“才性短偏,多疑苛細(xì)”。后來,發(fā)現(xiàn)張令濤根本不是海賊。不久,入直南書房,署倉場侍郎,充順天鄉(xiāng)試正考官。授戶部侍郎,再充會試副考官。雍正元年(1723年),擢禮部尚書,賜「禮樂名臣」榜。次年,命赴闕里祭祀崇圣祠。雍正三年(1725年)卒,年七十五歲。贈太子太保,謚清恪。光緒初年,從祀文廟。
人物簡介
【生卒】:1653—1721 【介紹】: 清江蘇常熟人,字文孫,號雨亭??滴醵哪赀M(jìn)士。任陜西富平知縣,倉糧不足賑災(zāi)之用,售家鄉(xiāng)田產(chǎn)以繼之。后為河南按察使,治南陽白蓮教案,殺首腦一人,余均不問。官至云貴總督。奉命運(yùn)軍糧入藏,病死途中。維基
蔣陳錫(1653年—1721年),字文孫,號雨亭。江南常熟縣人,清朝官員。官至云貴總督,被革職。蔣陳錫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二甲第二名進(jìn)士。授陜西富平縣知縣,盡力賑災(zāi)。擢禮部主客司主事,遷員外郎。經(jīng)河道總督張鵬翮推薦,輔助兩淮河務(wù)。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授直隸天津道。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升河南按察使,打擊盜賊。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遷山東布政使,不久升任山東巡撫,政績卓著,多有建言。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擢升云貴總督。都統(tǒng)武格、將軍噶爾弼率師入西藏,稱從云南運(yùn)糧艱難,疏請從四川補(bǔ)給。四川總督年羹堯奏稱,云南、四川均有兵事,四川軍糧不足以供應(yīng)。朝廷于是責(zé)成蔣陳錫與巡撫甘國璧速運(yùn)。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朝廷降詔譴責(zé)云南籌濟(jì)不力,貽誤軍機(jī),蔣陳錫與甘國璧均被奪職,并自費(fèi)運(yùn)米入藏。次年,卒于途中。雍正元年(1723年),山東巡撫黃炳言舉報蔣陳錫在其巡撫任內(nèi),貪污捐谷羨馀銀二百多萬兩,隨后朝廷追查。其弟蔣廷錫澄清陳始末,詔免賠償半數(shù)。
人物簡介
【生卒】:1663—1723 【介紹】: 清湖南湘潭人,字北溟,又字滄洲。康熙三十年進(jìn)士,授浙江西安知縣。歷浙江西安、江南山陽知縣,累擢為江寧知府。四十四年,圣祖南巡時,總督阿山欲加賦為供應(yīng)之用,鵬年力持不可而止。事后,被借故誣劾下獄,江寧人為之罷市,終仍奪官。后再起為蘇州知府,官至河道總督,卒于任。卒謚恪勤。有《道榮堂文集》、《喝月詞》、《歷仕政略》、《河工條約》等。晚晴簃詩匯·卷四十九
陳鵬年,字北溟,號滄洲,湘潭人。康熙辛未進(jìn)士,官至江南河道總督。謚恪勤。有《滄洲詩集》。清詩別裁集
字北溟,湖廣湘潭人??滴跣廖催M(jìn)士,官至河道總督,謚恪勤。著有《滄洲詩集》。維基
陳鵬年(1663年—1723年)。字滄洲,字北溟,湖南湘潭(今分水鄉(xiāng))人,清朝前期官員,進(jìn)士出身。謚恪勤。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科進(jìn)士。授浙江西安縣知縣,經(jīng)河道總督張鵬翮推薦,授江南山陽縣知縣,參與河工。遷海州直隸州知州、擢江寧府知府。陳鵬年為官清廉,被民眾稱為陳青天。四十四年(1705年)被兩江總督阿山彈劾,但由于南京市民的抗議和商店罷市而平安無事。康熙四十五年自江寧入館纂《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選》,認(rèn)識顧嗣立,日后交往甚密。康熙六十年(1721年)任河道總督,六十一年(1722年)兼任漕運(yùn)總督。雍正元年正月“朔有五日”卒于武陟河道總督任上。著有《道榮堂文集》。卒謚恪勤,入祀河南、江寧名宦祠。《清史稿》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江蘇江寧人,字月三,一字古塘。康熙五十年舉人。入年羹堯幕,力爭阻止四川加賦事。張鵬翮督學(xué)江南,招之入院。有故人于夜間求見,出千金請事,峻拒之。卒年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