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清江蘇武進人,字平仲。管繩萊子。官山東河工同知。曾為左宗棠、□敬銘幕僚。有《山東軍興紀略》。
人物簡介
【生卒】:1778—1839 【介紹】: 清湖南安化人,字子霖,號云汀。嘉慶七年進士。授編修。遷御史、給事中。出為川東道,治行稱四川第一。嘉、道間,歷安徽布政使、巡撫,清查庫款,理清三十余年積累糾葛。治荒政,創(chuàng)輯《安徽通志》。道光五年,調(diào)江蘇。時洪澤湖決,運道梗阻,澍辦理海運,親赴上海雇船而成之。十年,任兩江總督。與巡撫林則徐疏浚江南河流,號為數(shù)十年之利。又陳兩淮鹽政積弊,推行票鹽,減價敵私,頗有成效。卒謚文毅。有《印心石屋詩文集、奏議》、《蜀輶日記》、《陶淵明集輯注》等。晚晴簃詩匯·卷一一七
陶澍,字子霖,號云汀,湖南安化人。嘉慶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兩江總督,加太子少保銜。贈太子太保,謚文毅。有《印心石屋集》。黃鶴樓志·人物篇
陶澍(1779~1839) 清代官員、學者。字子霖,一字子云,號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嘉慶七年(1802)進士,授編修,升御史,歷任山西、四川、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撫,官至太子太保銜兩江總督。卒謚“文毅”,入祀賢良祠。陶澍有“晚清第一人才”之稱,是清代主張“經(jīng)世致用”的經(jīng)世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對“湘軍三杰”(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有《陶文毅公全集》等。曾數(shù)次游覽黃鶴樓,有七律《重登黃鶴樓》。
人物簡介
【生卒】:1786—1826 【介紹】: 清湖北蘄水人,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嘉慶二十四年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曾典廣東鄉(xiāng)試,任會試同考官。學宗宋儒,工詩。有《詩比興箋》、《近思錄補注》、《簡學齋詩存》、《白石山館遺稿》。晚晴簃詩匯·卷一二八
陳沆,字太初,號秋舫,蘄水人。嘉慶己卯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有《簡學齋詩存》。黃鶴樓志·人物篇
陳沆(1785—1826) 清代官員、學者。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湖北蘄水(今浠水縣)人。嘉慶二十四年(1819)狀元,授修撰,歷任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廣東學政、禮部會試同考官。平生精研古賦,為清代古賦七大家之一、試帖詩八大家之一。有《簡學齋詩文鈔》等。傳說嘉慶皇帝曾賜其“唯楚有才”匾額,懸掛在黃鶴樓上。年僅十歲就曾游覽黃鶴樓并題詩,嘉慶十八年后又多次到武昌,還應(yīng)武昌鹽法道章廷梁之邀留居武昌胭脂山,期間亦多次登臨黃鶴樓。先后作黃鶴樓詩《中元黃鶴樓待月》《黃鶴樓夜坐》《江邊黃鶴古時樓》等多首,其《九日登黃鶴樓》于黃鶴樓詩碑廊中有錄。簡學齋詩·跋一
道光甲辰夏月,晤小舫太史于都門,出其尊人秋舫先生詩集一編,披讀數(shù)過,卓乎漢唐人手筆,諸家評語亦皆精當,欣佩無似。憶道光辛巳年,關(guān)月生孝廉就沈陽講席,將出山海關(guān),先生于月生為甥舅行,送之以詩,云:「三年客里不曾離,我昨南歸汝淚垂。今我北來剛一月,又逢送汝出關(guān)時。」「春草春花滿帝城,可堪仗策事孤征。燕臺已覺離家遠,況隔燕臺十五程。」「鴨綠江頭花覆煙,時平壯士罷屯田。若非潦倒書生筆,那得輕看塞外天?!埂副智俦橐捹p音難,從此秋心孰與彈。妒殺出關(guān)詩句好,下車先與陸生看。」其時獻正在桂香巖學使幕中,故末句及之。他日,獻來京,先生云「陸君、陸公皆不文,非生不可,似不妨引賈生之例耳。」此四章,情真語摯,風骨清高,不知編集中云何未載,可見先生詩集遺佚者甚多。獻初識先生,系嘉慶丙子年在汪均之、奐之昆季齋中,先生在魏默深同年處見獻擬古詩,中有「鸞鏡試新衣,隔簾蝴蝶飛」「庭草枯復(fù)青,與君久離別」兩聯(lián),頗為嘆賞,此訂交之始。己卯秋,獻就館出關(guān),先生贈以大毛裘,雖古人解衣之雅,亦無以過焉。越年馀而先生歸自粵東,又贈之以朱提五十,其時以館谷尚豐,固辭未受,而感恩知己,則未嘗一日忘懷也。獻每過先生,無不見,見必商榷古今,忽屢過而未得一見,心竊疑之,乃排闥入,先生大笑,語之曰:「吾近獲奇寶,杜門謝客者數(shù)日,今手鈔畢矣。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不妨攜吾鈔本去手錄一過也。」奇寶非他,乃儀部龔定庵所為古文上下卷也。先生好賢重友之誠如此。今汪均之、奐之昆季、關(guān)月生、龔定庵諸君俱歸道山,惟獻與魏默深尚留戀京華,屈指舊交,如晨星寥落,撫今思昔,能無悵然。且喜太史習其先人之業(yè)而能世其家,凡先生之有志焉而未逮者,將于太史期之也,獨詩也乎哉?五月二十一日,丹徒陸獻謹跋。簡學齋詩·跋二
讀秋舫詩,知其懷抱深遠,立心忠厚,非徒以詩人自畫者也。既與縱談,果然所愿。秋舫力自淬精為有用之學,勿玩物以荒遠大,詞章尤足損人意氣也。況所懷益大,則詩亦自能醇厚深遠,第于詩求之,淺矣。三卷以前,猶見使才,語露痕跡,四卷以后,則益進樸至,多有得之言。按之,皆有典要,其內(nèi)泊如也,其外闊如也,益以蘊釀,何難繼風人之義耶?丙子六月,借讀三日,敬悅非可語譬,謹識所能見及者歸之。均之汪正鋆拜書于自訟之室。簡學齋詩·跋三
幽嶺石古,曉江春濃。連檣飛度,好夢屢逢。嘉慶二十一年六月,晤秋舫于都門,出示《秋舫詩鈔》七卷,塵事紛紜,悤悤未暇讀也。越二日,秋舫見予詩況,遂索所以況秋舫詩者。因閉門靜讀一過,敬識四語,可以盡秋舫之詩矣,未能盡秋舫之人也。六月二十一日,奐之汪正榮記。簡學齋詩·跋四
簡學齋詩·跋五秋舫之詩,好命余閱,至此本凡三次矣。其改詩如改過,虛心實力無留難焉。故其稿凡三易,每易輒勝,其為卷凡三,而亦每卷必進。然秋舫近詩之進,則不于詩中得之矣。自狂狷不似中行,而鄉(xiāng)原者似之,而圣人之去取特異,蓋真?zhèn)沃g,相去至微而不可以道里計也。論詩必三百篇,聞?wù)吆辈淮筻?,而不知自從刪后更無詩,非其體制格律之不同,乃其本末真飾之迥絕也。秋舫更以其虛心實力,嚴察而樸存之,使無一字非真誠流出,而必三百篇焉,則讀者亦皆動其真誠,而竟如三百篇矣。丁丑十月,魏源讀,謹跋。
余閱秋舫詩,此其第四次矣。如羊角風,轉(zhuǎn)而益上。如白雪曲,唱而愈高。大抵甲戌年是其轉(zhuǎn)關(guān),丙子后乃其進境,其中甘苦曲折,源一一能悉之。學問之道無窮,而性情之故有本,改詩如改過,心虛而力勇,今愿與秋舫益勉之。己卯孟冬,魏源校畢,再識。簡學齋詩·跋六
空山無人,沈思獨往。木葉盡脫,石氣自青。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成連東海,刺舟而去。漁洋山人能言之而不能為之也,秋舫其庶幾乎?其庶幾乎?壬午季春,魏源書于藤陰書屋。簡學齋詩·跋七
甲戌春,余與秋舫定交京師,初見其詩,推為船山勁敵,別才五年,精進若此。卷中古體尤勝,五言造意深妙,用力堅苦處,殆非船山所能也。七言才壯而氣逸,間有一二浮句冗字,惟固存而慎發(fā)之,則謹嚴中益見排奡,當與昔賢抗衡千載,況吾輩耶?承示又將出都,索詩貺別,即題此卷,附呈教正:少年搖筆吐長虹,人海鶯花電??铡Hf古居然回腕底,一魁曾不介胸中。青蓮祠畔金尊月,黃鶴樓前玉笛風。料得懷人高詠地,江天兀傲又孤篷。漁弟吳嵩梁。簡學齋詩·跋八
水之大者,風已定,必有陰浪。琴之古者,響已徹,必有泛聲。陰浪彌勁,泛聲最悠,韋、柳二公以是雄視百代,作者其嗣響,已盥誦再三,為之斂衽退避矣。道光壬午六月十二日,安吳包世臣記。簡學齋詩·跋九
沖澹者其神,真樸者其質(zhì),詩品在蘇州、道州之間,不可以尋常畦徑求之。諸體俱佳,五古尤勝,必傳無疑。癸未中春,敬堂姚學塽謹跋。簡學齋詩·跋十
秋舫天才俊亮,落筆不能自休,近更加以檢束,骎骎乎窺漢魏之門矣。卷中多精悍之作,如「各有天地身,攀附詎非恥」「一念靜躁間,終古霄壤侔」,皆見道語,可以針頑立懦,不當徒以詩人目之。乙酉初春,云汀陶澍拜讀。簡學齋詩·跋十一
外舅陳先生既歿,越二十馀年,其子小舫檢篋中所藏遺詩,編次友朋選定者曰《詩存》,其馀若干首為《詩刪》,以授梓人。名澧襄讎校之役,終卷而嘆曰:今之刻是編者,使先生以詩傳,非先生意也。先生內(nèi)行淳美,于學無所不窺,而篤好宋五子書,詩則馀力為之。當嘉慶時,登上第,入翰林,恬于進取,交游不過數(shù)人。暨道光初年,屢膺衡文之命,所得皆知名士,士林稱為文宗。官京師久,祿薄不能迎養(yǎng)親,將乞歸,親聞之,弗許。名灃時尚幼,見先生端坐一室,事圖籍外恒忽忽不樂,私心竊以為憂。乃無何而疾作,年甫逾四十,曾不得大用于世,至今有馀憾焉。先生作詩,多不自收拾,是編斷自己巳以后,然少作為一時傳誦者,他人詩集雜記中往往見之,今所錄不及十之二三。讀之者孝弟之心油然以生,然則先生雖以詩傳而不僅以詩傳者,自在也。抑聞先生著述有《近思錄補注》十四卷,尤為平生所得力,董而理之,上諸史館,以備儒林之采擇焉,是則小舫之責也夫。咸豐壬子孟春,婿葉名灃謹識。 (簡學齋詩,錄入:顧青翎)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周揆源(1789年—?),湖北沔陽人。進士出身。周揆源原名周鑣。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進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道光三十年(1850年)出知福建建寧府。咸豐元年(1851年)改邵武府知府。歷署福建延建邵道、興泉永道。同治二年(1863年)任福建督糧道。同治四年(1865年)被左宗棠參劾革職。回鄉(xiāng)為聚奎書院主講。有《聽春草堂詩鈔》二卷。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生卒】:1792—1867 【介紹】: 清浙江會稽人,字滌甫,又作迪甫,又字滌樓。道光元年舉人。咸豐初遷御史,曾疏請各省實行保甲,又薦舉左宗棠等人。嘗筑濟寧城墻御捻軍。官至山東運河道。有《躬恥集》、《四書體味錄》。
宗稷辰,字滌甫,會稽人。道光辛巳舉人,歷官山東運河道。有《躬恥齋集》。
人物簡介
【生卒】:1793—1867 【介紹】: 清廣東花縣人,原名俊,以字行,改字龠門,號儒齋。道光十二年進士。授編修。任御史時曾疏劾鴉片戰(zhàn)爭敗將奕山。累擢至湖南巡撫。咸豐元年,守長沙拒太平軍達八十余日,城卒不陷。后贊助曾國藩編練鄉(xiāng)勇。咸豐末,任四川總督,鎮(zhèn)壓藍大順等起事。同治二年,在大渡河邊擊敗太平軍,殺害石達開及其部屬。卒于四川,謚文忠。有《駱文忠公奏議》。維基
駱秉章(1793年—1867年),原名俊,37歲時改名秉章,字吁門,號儒齋,廣東廣州府花縣人,清后期政治家、軍事家、儒生、文學家、書法家、湘軍將領(lǐng),官至封疆大吏、太子太保、四川總督,謚“文忠”。駱秉章父珝元,號誠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十八日,駱秉章出生于廣東省花縣炭步鎮(zhèn)華嶺村。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其座師為穆彰阿,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稽察吏部銀庫,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湖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貴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撫。咸豐二年(1852年)夏,太平軍入湖南,駱秉章率清兵拼死抵抗,并令用炮轟擊,其事未平,被革職留任。后以守長沙有功(太平軍圍攻八十馀日不能克)而復(fù)職。咸豐三年(1853年)支持曾國藩辦團練,又聘左宗棠為幕僚,事無巨細,皆聽之,左宗棠說:“所計畫無不立從。一切公文,畫諾而已,絕不檢校。”一時傳為佳話。咸豐五年(1855),太平軍攻克武昌,湖北巡撫胡林翼向駱秉章求救。駱秉章派鮑超赴湖北,以彭玉麟繼其后。咸豐六年(1856),曾國藩告戒其弟曾國荃要“一聽駱中丞、左季兄之命,敕東則東,敕西則西!”潘祖蔭曾言:“楚軍之得力,由于駱秉章之調(diào)度有方,實由于左宗棠之運籌決勝”。咸豐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總督,鎮(zhèn)壓云南藍朝鼎領(lǐng)導(dǎo)的起義勢力,解綿州之圍,殺四萬余人。賞加太子少保銜。同治元年(1862年),駱秉章派重兵攏子守大渡河,斷石達開后路,石達開被圍于安順場,不忍全軍餓死,寫信給駱秉章,希望“宥我將士,請免誅戮”。駱佯稱答應(yīng),后將石達開俘虜,解至成都凌遲處死。同治四年(1865年),有眼病,力疾視事。同治六年(1867年)被任命為協(xié)辦大學士、四川總督,不久舊病復(fù)發(fā),死于任所。追贈為太子太傅,謚號“文忠”。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二八【生卒】:1796—1866 【介紹】: 清江蘇通州人,字樹人。嘉慶二十五年進士。道光間歷山東曲阜、泰安等縣知縣,累擢福建臺灣道。同治間官至福建巡撫。曾協(xié)同左宗棠擊敗汀、漳李世賢部太平軍。卒謚清惠。有《斯未信齋文稿》及自訂年譜。
徐宗干,字樹人,江蘇通州人。嘉慶庚辰進士,官至福建巡撫。謚清惠。有《斯未信齋詩錄》。全臺詩
徐宗干(1795~1866),字伯楨,號樹人,江蘇通州人,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進士,以知縣,發(fā)山東。歷曲阜、武城、泰安三縣知縣,高唐、濟寧知州等職。道光二十八年(1848)四月授福建臺灣道。時姚瑩方去,凡所規(guī)畫,多繼承之。宗干為治,循名核實,舉凡策防夷、申禁煙、理財賦、議積儲、設(shè)屯丁、開番地,無不勉力為之。尤其臺灣遭英人窺擾之后,士民蓄憤,自立鄉(xiāng)約,禁不與貿(mào)易,宗干亦著防夷之策。是時綠營廢弛,班兵多宿民家,挾械以嬉。宗干移鎮(zhèn)管束,改建營房處之,兵民始分。又議改澎湖募兵,變通船政,清理人犯,語多可行。水沙連六社番久請內(nèi)附,而廷議以險遠為難,照舊封禁,宗干上書總督,請援乾隆五十三年之例,先設(shè)屯丁,以便管理,從之,其后遂設(shè)官焉。咸豐三年(1853)四月,林恭、洪泰等起事,陷臺灣、鳳山兩縣,宗干與民守禦,防剿兼施。其后復(fù)擾噶瑪蘭廳,宗干亦督兵平之。四年(1854),擢按察使,為閩巡撫王懿德所劾,解任。旋召至京,命赴河南幫辦剿匪。同治元年四月(1862),擢福建巡撫。三年(1864),粵匪李世賢、汪海洋等由廣東入閩境,逼漳州,龍巖、云霄相繼陷,宗干偕閩浙總督左宗棠以次剿平。五年(1866),病卒于位,左宗棠偕福州將軍英桂上奏云:「宗干以循良著聞……其居官廉惠得民,所至皆有聲績」,優(yōu)詔褒恤,謚清惠。七年(1868),祀福建名宦祠。著有《斯文信齋文編》,記載畢生里居、閱歷〖參考連橫《臺灣通史?姚、徐列傳》,臺灣銀行經(jīng)濟研究室出版,1962年、《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列傳(之五)》,臺灣銀行經(jīng)濟研究室出版,1968年、吳大廷《小酉腴山館主人自著年譜?附錄一?兵部侍郎福建巡撫清惠徐公墓志銘》,臺灣銀行經(jīng)濟研究室出版,1971年。〗,又宗干將平日采輯前人治臺成效及論臺事之名言碩論,薈萃成《治臺必告錄》五卷以授丁曰健,曰健補輯三卷刊之,為治臺重要文獻。 宗干博文多才,禮賢下士,方其任臺灣道之際,振興文教,尤汲汲以育才為務(wù),集諸生于海東書院,訓(xùn)之以保身、敦行、積德、養(yǎng)氣、篤志、專心之方,勉之以讀書作文之法,一時諸生競起,互相觀摩,及門之士多成材焉。強調(diào)「解經(jīng)為根柢實學,能賦乃著作通才」(《瀛洲校士錄》序),考錄制藝雅馴者,編為《東瀛試牘》;另外又將說經(jīng)、論史及古近雜體詩文等諸生院課肄業(yè)之作,共三十三人的作品,上卷論文二十七篇,下卷詩賦九十一首,裒輯二卷刊之,題曰《瀛洲校士錄》,以為鼓舞獎勵之用,今國家圖書館所收藏為咸豐辛亥年(1851)之刻本。徐宗干又刊有《虹玉樓詩選》,內(nèi)分「虹玉樓詩帖選」、「古今體試草附」兩部份,封面刊云「道光庚戌(1850)鐫,獎賞生童,不取工價」,其于教育之用心良苦亦可見一斑,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一部。以下詩作輯錄自《虹玉樓詩選》。(余美玲撰)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四五【生卒】:1797—1871 【介紹】: 清湖北監(jiān)利人,字子壽。道光二十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旋乞歸。專事講學。生平博涉經(jīng)史,肆力詩古文辭,不喜章句考據(jù),自負有經(jīng)世之略,文集所收書札,與曾國藩、左宗棠等論兵事者,為數(shù)頗多。有《樞言》、《導(dǎo)江議》、《子壽詩鈔》等,總為《百柱堂全集》。
王柏心,字子壽,號螺洲,監(jiān)利人。道光甲辰進士,官刑部主事。有《漆室吟百柱堂詩》、《子壽詩鈔》、《螺洲近稿》。維基
王柏心(1799年—1873年),字子壽,又字冬壽、堅木,號螺洲,湖北監(jiān)利縣(今洪湖市螺山鎮(zhèn))人。生于嘉慶四年(1799年),幼時聰慧,讀書過目不忘。弱冠撰著《樞言》17篇。1838年,林則徐往廣州禁煙,經(jīng)螺山訪王柏心。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7月林則徐行抵蘭州,去信給姚椿、王柏心。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進士,授刑部廣西清吏司主事。不久辭官乞歸。專事講學,修《當陽縣志》。太平軍攻占螺山,逃匿湖南,與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孟群等結(jié)識。善畫,喜畫蘭。晚號薖園老人,門人私謚文貞先生。郭嵩燾稱:“未逾四十文章已冠絕海內(nèi),湖南湖北講論經(jīng)史文藝,必歸先生,……江漢間言道德文章,裒然屬之先生五十余年。”《續(xù)修四庫全書提要》中稱“柏心蓄道德,能文章,三楚人士類能言之”。同治十二年(1873年)去世。著《漆室吟百柱堂詩》、《子壽詩鈔》、《螺洲近稿》等,道光二十三年由陶梁刊行《子壽詩鈔》,咸豐元年續(xù)刻《螺洲近稿》。光緒二十四年成山唐氏于貴陽刻《百柱堂全集》五十三卷。有子王傢仕。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七【生卒】:1804—1873 【介紹】: 清湖南湘陰人,字仲基,一字景喬。左宗棠兄。道光十二年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與宗棠同有名于時。詩尚樸忌巧,精天文。有《慎庵詩鈔、文鈔》。
左宗植,字仲基,一字景喬,湘陰人。道光壬辰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有《慎庵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