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鄭芝龍

相關(guān)人物:共 36 位。
共 3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詹士龍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詹士龍,字云從,號見五、見吾,江西廣信府永豐縣人。
進士出身。
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聯(lián)捷進士。
歷任淮安府知府、福建分巡興泉道副使,不畏強禦,斷還當(dāng)朝宰相侵占田地,被其銜之,命招撫海寇鄭芝龍,聞?wù)呓杂须y色,卒奏績,萬歷四十五年升任漳南道參政。
天啟二年二月,由福建參政升為廣東按察使,分守嶺東道。
升山西右布政、陜西左布政。
時逆珰魏忠賢祠祀遍天下,士龍獨不為建,幾不免。
會閹敗,晉南光祿卿,授應(yīng)天府尹,尋謝政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0 【介紹】: 明貴州永寧衛(wèi)人。
萬歷三十五年進士。
崇禎元年,累官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
招撫鄭芝龍
擢總督兩廣軍務(wù)兼廣東巡撫,用鄭芝龍平廣東海盜劉香等。
十年,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陜西、湖廣、四川軍務(wù)。
自知兵力不足以制農(nóng)民軍,乃以撫助剿。
次年,受張獻忠、羅汝才等降。
十二年,張、羅再起,文燦因此被逮處死。
維基
熊文燦(1575年—1640年),字大濛(一說大蒙),號心聞,貴州永寧衛(wèi)(今四川敘永)軍籍四川瀘州人。
官至兵部尚書,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陜西、湖廣、四川軍務(wù)。
因圍剿張獻忠不力,被崇禎帝下獄處死。
貴州永寧衛(wèi)學(xué)生,萬歷三十四年中貴州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會試第一百八名,廷試三甲七十四名進士。
戶部觀政,授黃州府推官,遷禮部主事,升郎中。
出封琉球還,擢山東左參政,歷官山西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
丁憂歸里,從此徙家蘄水。
崇禎元年(1628年),熊文燦就職福建巡撫,鄭芝龍由廈門攻銅山,文燦招降芝龍,任命為海防游擊。
因討海賊李魁奇、劉香有功,為楊嗣昌所薦。
文燦提出“五難四不可”,竭盡推托,崇禎仍委以大任。
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熊文燦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禎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陜西、湖廣、四川軍務(wù)。
后楊嗣昌建言「四正六隅、十面張網(wǎng)」之策,增兵餉大半,圍剿農(nóng)民軍,“隨賊所向,專任剿殺”。
初期此舉頗見成效。
文燦督主軍務(wù)后,明軍連打勝仗,農(nóng)民起義陷入低潮,張獻忠、羅汝才亦在其中。
崇禎十一年(1638年)五月,張獻忠詐降于熊文燦。
張獻忠投降后,名義上是歸順明朝,實際是向熊文燦催索餉銀,屯兵數(shù)萬于谷城,伺機而動。
崇禎十二年(1639年)五月初九日,張獻忠重新反叛,一路勢如破竹,占領(lǐng)谷城縣城,知縣阮之鈿服毒自盡。
五月二十三日,獻忠抵房縣,同羅汝才、白貴、黑云祥等部會合,遂占領(lǐng)房縣,郝景春被處死。
文燦令左良玉、羅岱率兵進剿,張獻忠、羅汝才在播箕寨兩山之間設(shè)下埋伏,良玉中計大敗,士卒死者一萬多人。
熊文燦因此被崇禎帝定為“私通”罪,入詔獄。
崇禎十三年(1640年)十月,棄市。
后崇禎遺兵部尚書楊嗣昌督軍進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5 【介紹】: 明江西新昌人,字德輝。
萬歷三十五年進士。
授延平推官。
天啟間,官兵部職方郎中,辦事公正,嘗極論“債帥”之弊,吏部尚書趙南星知其賢,調(diào)吏部,歷考功郎中。
在職嚴(yán)核官評,無少假借。
以論救楊漣,劾魏忠賢,為閹黨所構(gòu),削籍戍貴州。
崇禎初,起南京通政司參議。
五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
荷蘭殖民者自臺、澎入陷廈門、維璉與鄭芝龍合力擊退之。
為首輔溫體仁所忌,罷歸。
有《達觀樓集》、《自儆錄》。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匪石,江西新昌人。萬歷丁未進士,除延平推官徵授南兵部主事累官僉都御史巡撫福建終兵部右侍郎有愿學(xué)編宦游友白導(dǎo)噫等集
維基
鄒維璉(1579年—1636年),字德輝,初號映垣,改號匪石,江西瑞州府新昌縣人,同進士出身。
宋英國公鄒矩之后。
萬歷三十一年癸卯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進士。
三十七年授延平府推官,四十三年浙江同考。
四十四年行取,擬部,四十五年授南京兵部職方司主事,四十七年升員外,天啟元年升兵部武選司郎中,三年改北兵部職方司郎中,四年改吏部稽勛司郎中,調(diào)考功司。
在吏部任職時,因疏劾魏忠賢,被削籍為民,不久被判謫戍。
崇禎五年(1632年)重新啟用,出任福建巡撫。
任內(nèi)命鄭芝龍抗擊進犯福建的“紅夷”,即荷蘭殖民者東印度公司。
十月初七日奉旨革任回籍。
崇禎十年蒙恩起升兵部右侍郎,而已捐館矣。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達,烏程人。萬歷辛丑進士,知莆田縣調(diào)香山入歷工兵二部郎中出為泉州知府終福建左布政使有去去齋集
維基
蔡善繼,字伯達,號五岳,浙江烏程縣(今屬湖州市)人。
官至福建左布政使。
萬歷十九年(1591年),蔡善繼舉辛卯科浙江鄉(xiāng)試,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中式辛丑科三甲進士。
任福建莆田縣知縣,調(diào)廣東香山縣,任內(nèi)為加強對澳門的管理,頒布《條議制澳十則》。
歷升工部主事、南京兵部郎中。
萬歷四十三年,蔡善繼任泉州府知府。
任內(nèi)為宋代先賢蔡襄刻印《蔡忠惠集》,并葺其祠堂,重修萬安橋。
行旅感戴其功績,將其肖像懸掛在忠惠祠中,號「二蔡祠」。
有庫吏之子鄭芝龍,年方十歲,向衙門內(nèi)投擲石子取樂,誤中善繼額頭,善繼本欲鞭笞芝龍,但見其姿貌秀異,便告誡之后,將其釋放。
后升任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漳南。
因丁憂去職,守喪結(jié)束后,補官福寧。
天啟四年(1624年),蔡善繼升任布政使司參政,在羅定備兵。
遷建文廟,修造石橋,開辟放生池,百廢俱興。
升任湖廣按察使,轉(zhuǎn)右布政使,分巡襄陽。
崇禎元年(1628年),蔡善繼轉(zhuǎn)任福建左布政使。
此時,鄭芝龍已從倭寇,勢力龐大。
官兵圍剿不成,只得商議招安。
廷臣以善繼曾對芝龍有恩,令其治漳泉道事。
芝龍隨即身著囚服,接受招撫。
事定之后,功勞卻歸于巡撫。
崇禎三年(1630年),蔡善繼致仕歸里。
卒贈太仆寺卿。
清乾隆《烏程縣志》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香山人,字龍友,號家岡。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官少詹事。崇禎六年擢禮部尚書,旋入閣,與首輔溫體仁不協(xié),罷去。南明隆武帝召為內(nèi)閣首輔。閩疆既失,赴廣州,永歷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辭去。有《寶綸閣集》。
全粵詩·卷五七八
何吾騶,字龍友,號象岡。
香山人。
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舉人,四十七年(一六一九)進士,擬鼎甲,改二甲四名,由庶吉士歷官少詹事。
明思宗崇禎初,晉左春坊充經(jīng)筵日講官。
會纂修《神廟實錄》成,晉少詹事兼侍講學(xué)士,歷官正詹事。
明思宗崇禎五年(一六三二)擢禮部右侍郎。
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書,同王應(yīng)熊入閣,溫體仁久柄政,欲斥給事中許譽卿,已擬旨,文震孟爭之,吾騶亦助為言。
體仁訐奏,帝奪震孟官,兼罷吾騶。
居久之,唐王自立于福州,召為首輔,與鄭芝龍議事,輒相牴牾。
閩疆既失,永明王以原官召之,為給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趙昱等所攻,引疾去。
順治三年(一六四六)十一月桂王由榔稱號于肇慶,適唐王聿鍵弟聿??嗣為唐王者,與大學(xué)士何吾騶自閩浮海至南海,關(guān)捷先等首倡兄終弟及議。
大學(xué)士蘇觀生遂與吾騶及布政使顧元鏡、侍郎東莞王應(yīng)華、南海曾道唯、總督林察等擁立聿??,改年紹武。
就都司署為行宮,應(yīng)華、道唯并拜東閣大學(xué)士。
招海上四姓盜,授總兵等官,與肇慶相拒。
十二月十五日大兵克廣州,時唐王聿??方事閱射,急易服逾垣匿王應(yīng)華家,俄縋城走,為追騎所獲,投繯而絕。
何吾騶及應(yīng)華等悉降。
卒于家。
有《元氣堂詩文集》三十卷、《經(jīng)筵日講拜稽錄》四卷、《周易補注》四卷、《云笈軒稿》二卷和《石刻楷草四種》。
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
維基
何吾騶(1581年—1651年),初字瑞虎吾騶一名出自中國上古神獸騶吾,其形象一說是頭黑色紋路的白老虎,另一說則是頭五彩斑斕的長尾虎,因騶吾心地善良,從不吃有生命的物體,又在中國古代被視為祥瑞之獸,故何吾騶初字曰:“瑞虎”。
,又字龍友,號象岡,晚號閒足道人。
廣東香山小欖鎮(zhèn)(今中山市)人。
進士出身。
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中丙午科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士,授庶吉士,歷官左春坊充經(jīng)筵講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
崇禎五年(1632年)擢禮部右侍郎。
崇禎六年(1633年)升禮部尚書,任大學(xué)士兼代理首輔。
因與文震孟為給事中許譽卿辯護,為溫體仁訐奏,罷歸。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陷南京,唐王朱聿鍵召任首輔,與鄭芝龍不合,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與大學(xué)士蘇觀生等在廣州擁立紹武帝,有足疾,后紹武帝殉國,遂回廣東,是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軍攻入廣州,吾騶投降。
稱疾還鄉(xiāng),卒于家。

人物簡介

維基
樓一堂(15世紀(jì)—16世紀(jì)),字叔宇,號致虛,浙江金華府浦江縣文溪人,軍籍。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樓一堂舉甲午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士,獲授工部主事,累遷至工部郎中,曾處置不法收取金錢的胥吏;四十七年(1619年)升瑞州知府,上書都察院廢除多馀稅項十分二,令民安寧,任職四年平反十?dāng)?shù)件冤案。
天啟三年(1623年),升為江西按察司驛傳道副使。
五年(1625年),擢四川右參政,分守上川東道,同年十一月與謝渭互調(diào),擔(dān)任山東參政。
天啟七年(1627年),樓一堂升山西按察使,拒絕魏忠賢招攬;崇禎元年(1628年)擢任廣東右布政使,代理海道事務(wù),海盜李之奇作亂,他招其黨羽鄭芝龍,令他殺死李之奇贖罪,鄭芝龍最后果然成事,朝廷嘉獎其功,以積勞發(fā)背而逝世,年六十二歲。
樓一堂居家孝友,讀書期間不參與外事,人民有喪總會盡力幫助;浦江山上無巨木但有重稅,奸人妄想染指中產(chǎn),他立刻在上言此事,榷使宋良翰因此罷去重稅,鄉(xiāng)人刻碑紀(jì)念其事,祭祀他至今,著有《瑞槐軒集》、《鄉(xiāng)約訓(xùn)言》、《女則》流傳。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六九
王猷(一五八二 — 一六三一),字胤方,號壯其。
東莞人。
王希文族孫。
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一六一六)進士,授行人,升戶部主事,視稅崇文門。
時魏忠賢專權(quán),猷力求外補,因出任泉州知府。
值海盜鄭芝龍擁兵進逼府城,內(nèi)外空虛,人無守志。
猷督兵嚴(yán)守,屢挫其銳,芝龍知不可犯,退兵求撫。
芝龍舊部李魁奇等復(fù)叛,猷授芝龍方略,命討之。
又捐俸筑炮臺以扼其險。
會官兵失利,叛軍舟師直抵內(nèi)港,猷親身督戰(zhàn),發(fā)巨炮擊沉其舟,敵潰逃。
又先后擒獲海盜首領(lǐng),浙閩粵?;寄似?。
升興泉道副使,卒于任。
追贈太仆寺卿。
有《壯其遺集》。
明張二果、曾起莘修崇禎《東莞縣志》卷五、清郭文炳修康熙二十八年刻本《東莞縣志》卷一二、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
王猷詩,向無刻本,僅族內(nèi)流傳鈔本。
今以張淦祥、楊寶霖主編《莞水叢書》第二種影印民國初其后人王潤家鈔本《壯其遺集》為底本(已為海內(nèi)孤本)整理,并所輯佚詩,合為一卷。
維基
王猷(1582年—1631年),字胤方,號壯其,廣東東莞人。同進士出身。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進士。天啟七年,調(diào)任泉州府知府,擢興泉道副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5 【介紹】: 明湖廣攸縣人,字化卿。萬歷間進士。初官廣西參政,嘗搜斬??茜娏栊阌帱h。遷福建參政。崇禎五年入??軇⑾阒壑姓袚幔粓?zhí),八年被殺。謚烈憫。
維基
洪云蒸(1583年—1635年),字化卿,號紫云,湖廣長沙府攸縣人,軍籍。
癸卯湖廣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九十名,第三甲第一百四十八名進士。
都察院觀政。
次年,授浙江紹興府諸暨縣知縣,因事降職。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補河南許州判官,次年升四川梁山縣知縣,責(zé)授順天府昌平州學(xué)正。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升國子監(jiān)助教。
累官廣西布政使司參政。
遷福建參政。
海盜劉香侵?jǐn)_福建、廣東,總督熊文燦命云蒸親自登船招撫劉香,被扣留。
崇禎八年(1635年),鄭芝龍連廣東兵擊香,香脅云蒸止兵,云蒸大呼:我誓死報國,急擊勿失!
于是遇害。
謚烈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5—1646 【介紹】: 明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細(xì)遵,門人稱石齋先生。天啟二年進士。授編修。崇禎初進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錢龍錫,貶三秩,而龍錫得減死。又屢上疏言諸臣專事互相報復(fù),不顧大局,語刺大學(xué)士周延儒、溫體仁等,被斥為民。復(fù)起為少詹事,因疏劾楊嗣昌等,下詔獄,旋釋出,謫戍廣西。十五年,復(fù)故官。福王即位,用為禮部尚書。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學(xué)士。自請往江西圖恢復(fù),至婺源遇清兵,戰(zhàn)敗被執(zhí),不屈死。道周潛心經(jīng)學(xué),亦工書畫。有《易象正義》、《三易洞磯》、《洪范明義》、《石齋集》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幼玄,一字螭若,漳州鎮(zhèn)海衛(wèi)人。天啟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中允,以言事落職。尋起官,以諭德掌司經(jīng)局,再遷少詹事,協(xié)理府事,謫江西布政司都事,逮系遣戍。復(fù)起禮部尚書。有大滌函書浩然詠。
維基
黃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細(xì)遵,號石齋,人稱石齋先生,閩南、臺灣尊稱為「助順將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銅山(清朝時屬詔安縣,今為東山縣)人,祖籍莆田,學(xué)者、書法家、藝術(shù)家。
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國。
謚忠烈,乾隆時改謚忠端。
明萬歷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東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貧,在福建銅山(今屬東山縣)島上石室刻苦攻讀,曾在閩南漳州和廣東潮州收徒講學(xué)。有「閩海才子」之譽。
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與倪元璐、王鐸同年。
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為經(jīng)筵展書官,因丁憂去職。
崇禎初復(fù)官編修。
崇禎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
八月,錢龍錫以袁崇煥事下獄,廷臣無敢訟冤者。
黃道周與錢龍錫素?zé)o私交,卻激于義憤,上疏稱:“今殺累輔,徒有損于國”,認(rèn)為錢龍錫不宜坐死罪。
崇禎帝不悅,以忤旨之罪把黃道周降級外調(diào),又礙于輿論,乃釋放錢龍錫,改戍浙江定海。
崇禎十一年(1638年),楊嗣昌、陳新甲、方一藻皆有家喪,崇禎帝依舊“奪情”起用。
黃道周對此連上三疏,指責(zé)此三人不忠不孝。
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楊嗣昌等私下妄自議和,七月初五日崇禎帝在平臺召開御前會議,要楊嗣昌與黃道周當(dāng)場辯論,黃道周雄辯滔滔,“與嗣昌爭辯上前,犯顏諫爭,不少退,觀者莫不戰(zhàn)栗。
”崇禎怒不可遏,斥責(zé)他:“一生學(xué)問只辦得一張佞口。
”道周被連貶六級,謫江西布政司知事。
遂辭官,于鄴山講堂開壇講學(xué)。
崇禎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撫解學(xué)龍以“忠孝”為由,向朝廷舉薦黃道周,認(rèn)為他“可任輔導(dǎo)”。
崇禎大怒,下令將二人入獄,以“偽學(xué)欺世”之罪重治,戶部主事葉廷秀、監(jiān)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獄,后周延儒曰:“張溥、黃道周,皆有些偏,只是會讀書,所以人人惜他。
”帝沉默不語。
改廷杖八十,充軍廣西。
崇禎十四年(1641年),楊嗣昌病死。
崇禎想起黃道周的“清操力學(xué),尚策勵”,赦其罪,并復(fù)官。
道周告病回家,專心著書。
明亡后,任南明禮部尚書,“嚴(yán)冷方剛,不偕流俗”,楊廷麟曾力薦他充講官兼直經(jīng)筵。
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
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學(xué)士兼吏部尚書、兵部尚書。
但兵權(quán)由鄭芝龍掌握,時清廷頒布剃發(fā)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龍養(yǎng)兵自重,不發(fā)一兵一卒。
黃道周只得返鄉(xiāng)籌兵籌糧。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眾數(shù)千人,馬僅十馀匹,另有一月糧,出仙霞關(guān),與清兵抗擊。
施瑯曾一度與他前往,不久卻徑自返回福建。
夫人蔡氏嘆道:“道周死得其所了!
”十月初抵達廣信(今上饒),募得三個月兵糧,分兵三路,向清兵發(fā)起進攻,一路向西攻撫州(今臨川),另兩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寧,不久三路皆敗。
十二月六日,黃道周率隊向婺源出發(fā),至童家坊,得知樂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時遇伏,參將高萬容逃去,于是全軍崩潰。
黃道周與四門生蔡春溶、趙士超、賴?yán)^謹(jǐn)、毛至潔沖鋒在前,終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將張?zhí)斓摲@。
道周俘后,至金陵獄中,獄中吟詠如故,清廷派明舊臣洪承疇勸降,黃道周寫下這樣一副對聯(lián):“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蕩,不思報國反成仇。
”將殉難的史可法與洪承疇對比。
承疇頗愧,上疏請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準(zhǔn)。
后絕食十二日,期間其妻蔡氏來信:“忠臣有國無家,勿內(nèi)顧”。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義,臨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紙墨,畫一幅長松怪石贈人,還給家人留下了遺言:“蹈仁不死,履險若夷;有隕自天,舍命不渝”。
至東華門刑場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書遺家人:“綱常萬古,節(jié)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
”最后頭已斷而身“兀立不仆”,其門人蔡春溶、賴?yán)^謹(jǐn)、趙士超和毛至潔同日被害,人稱「黃門四君子」。

人物簡介

維基
張魯?shù)?,字宗自,號青萍,南直隸蘇州府昆山縣人。
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授福建晉江縣知縣,時鄭芝龍尚未授招安,劉香諸寇方熾,張魯?shù)煤嗊x精銳,防布要沖。
又令縣民什伍相保,賊不敢窺伺。
減監(jiān)課雜派萬余金,歲省供億銀八千余兩。
以丁憂去官歸。
崇禎二年(1629年)補昌樂縣。
其邑地處山東要道,自己巳清兵入關(guān),城中多警,張魯?shù)棉匝蟹剑硟?nèi)安堵。
又裁撤馬頭冗費,省倉夫供應(yīng)銀,廉平稱最。
卒于任內(nèi),兩邑并祀名宦。
共 3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