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641 【介紹】: 明山西寧鄉(xiāng)人,字大章。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授河南府推官,歷濟南兵備副使。崇禎中,屢遷兵部右侍郎,總督陜西三邊軍務。十三年,督軍入蜀,敗張獻忠于瑪瑙山。旋率軍還關中。以年衰乞歸,不許。后獻忠在蜀復起,遂以撤兵太早為罪,削籍候代。十四年,獻忠破襄陽后,以縱兵擅還,失誤軍律,棄市。維基
鄭崇儉(?—1641年),字大章,湖南寧鄉(xiāng)人。明末政治人物。鄭崇儉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授河南府推官,歷官濟南兵備副使。崇禎初年,遷陜西右參政。屢遷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數(shù)次擊敗農民軍。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擢兵部右侍郎,代洪承疇總督陜西三邊軍務。崇禎十三年(1640年)二月崇儉率賀人龍、李國奇等大破張獻忠于太平縣之瑪瑙山,獻忠敗走歸州,竄柯家坪,崇儉遺人龍、國奇等窮追之,又連敗之于寒溪寺、鹽井,先后斬首千五百級,賊首順天王、一條龍、一只龍皆降。五日三捷,威名甚振,后以年老請歸,不許,令還關中。崇儉去后,賀人龍又自行西歸,蜀中大亂。楊嗣昌責怪崇儉撤兵太早,致賊猖獗,帝命削其籍,以丁啟睿赴軍前代理。隔年,張獻忠陷襄陽,嗣昌病死,帝更加氣憤崇儉不掎角平賊,逮鄭崇儉下獄,“責以縱兵擅還,失誤軍律”,五月棄市。福王時,給事中李清為之辯白:「崇儉未失一城、喪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無敢訟言者,臣甚痛之。」崇儉之冤始平反。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福建莆田人,字祖冊。崇禎元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擢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江西,風節(jié)自持,深得民望。遷山東按察司副使,到任數(shù)日,即請疾勇退。構北村別墅,購書數(shù)萬卷,名畫法書參差其間。有《南窗遺稿》。維基
林銘幾(?年—1648年),字祖冊,福建莆田縣人。年十五失恃,與兄經魁林銘盤相師友。天啟四年甲子舉壁經(尚書)第一,兄弟后先合轍,時稱雙壁。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成進士,授中書舍人。五年壬申(1632年)擢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疏論流寇蔓延,防入楚則鄖撫宜揚兵襄樊,防走吳則淮撫當羈旅潁壽,防掠齊魯則東撫亟須簡練清濟,控制濮曹,皆切中機宜。又疏參總兵張應昌觀望,守道李春旺退縮,識者韙之。八年乙亥(1635年)督鹺兩浙,剔蠹弊,蘇商困,疏捐羨余銀六千三百余兩,解助兵餉,有「實切滅此后食」之語。九年巡按江西,風節(jié)自持,吏畏若神明。立朝素著風采,忌者用鄰里族人事出之,時論甚為不平。臬副山東,視篆數(shù)日即請疾勇退歸。構北村別墅,初衣自適,未嘗片字干有司。購書數(shù)萬卷,名書、法書參錯其間,著述甚富,如自記家園十六景,及九漈紀游絕類、柳州西山宴游諸記,與二三素友社集觴詠,有《南窗遺稿》二卷。暇日驅染煙墨,太倉王時敏稱「謂深精畫理,引陳無已詩。偃屈蓋代氣,萬里入咫尺。」二句以贈。王時敏素為董其昌所推重,以深精歸銘幾,自比小巫,其畫功可見一斑。林居數(shù)年,奉嫂如母,撫侄如子。歲歉,賑濟施木,為德于鄉(xiāng)里。生平與維揚李清(號映碧)交最善。明亡后,南明立,知大廈將傾,獨木難支,遂堅臥不出,自是殷憂積疴,遂以順治五年戊子(1648年)六月長嘆而逝。
人物簡介
黃玉階(1850~1918),字蓂華,別號瀛洲散人,清彰化縣大肚堡五汊港(今臺中縣梧棲鎮(zhèn))人。自幼從黃邦習漢學,繼從李清機學中醫(yī)。光緒元年(1875)初開門戶,乞藥者甚眾,翌年開始執(zhí)業(yè)。光緒八年(1882)遷居臺北大稻埕,行醫(yī)濟世,并倡設「普愿社」,宣講佛教宗旨,不久遷居臺北城內。光緒十年(1884)清法戰(zhàn)爭事起,協(xié)助巡撫劉銘傳募勇抵禦法軍侵臺有功,獲頒五品軍功銜。是時淡北一帶霍亂蔓延,居民死亡無數(shù),黃氏精配丸散,到各莊診治,并撰《療養(yǎng)新方》一卷,闡述防治風土疫癘之法。1895年,割臺事起,臺北地區(qū)霍亂復熾,復著《霍亂吊腳痧醫(yī)書》分送全臺,并舍藥施救。明治二十九年(1896),鼠疫(百斯篤)、斑痧癥相繼發(fā)生,黃氏施醫(yī)濟藥,再著《疙瘩瘟治法新編》,遍贈全島藉以防治。明治三十年(1897)獲臺灣總督府頒發(fā)漢醫(yī)師執(zhí)照,為日治時期臺人領有此證照之首例。除醫(yī)術卓越外,黃玉階亦為宗教領袖,任臺灣齋教三大派之先天道最高領導人「頂航」,積極整頓教務,創(chuàng)建「至善堂」會所和「普愿社」講堂,并整合其他佛道宗教團體,戮力于移風易俗、教化社會。同年受賜紳章,并宣導放足斷發(fā),陸續(xù)倡立「臺北天然足會」、「斷發(fā)不改裝會」等,并皆擔任會長。明治三十二年(1899)起先后擔任任大稻埕區(qū)長、監(jiān)獄教誨師、大龍峒區(qū)長。大正五年(1916)獲頒藍綬褒章。1918年因糖尿病去世,享年六十九。〖參考《漢文臺灣日日新報》,「黃玉階先生略傳」,1911年2月18日,第二版;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4月,頁1;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頁596至597;許雪姬《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社,2004年5月,頁923。〗黃氏目前可見詩作無多,多發(fā)表于《臺灣日日新報》與《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之「瀛社詩壇」、「藝苑」、「詞林」專欄,另有部分詩作散見于《網溪詩集》、《鳥松閣唱和集》、《壽星集》、《海上唱和集》等,今即據此輯錄編校。(廖振富、張明權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