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順天府東安人,字稚仁。正德六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給事中。數(shù)與同官諫武宗游幸。嘉靖初,又請釋誤坐江彬、錢寧、宸濠奸黨者。中官黃錦誣劾高唐判官金坡,連累五百人,復禮上言之,獄得稍解。官至河南布政司參政。,
許復禮,字稚仁,順天府東安縣人,軍籍。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九名舉人,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二十名,二甲第五十七名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升兵科都給事中。數(shù)諫明武宗游幸。嘉靖初年,疏請釋放誤坐江彬、錢寧、朱宸濠奸黨者。官至河南布政使司參政。
人物簡介
維基字世臣,號慕云。以進士授庶吉士,遷給事中。在省忼慨敢直言。適宦官滕祥輩奏請復故太監(jiān)黃錦侄浦都督銜,授其族人保等錦衣官,使守錦墓。家人黃斌等與充御馬監(jiān)勇士,以示存恤。上許之。公同御史陳聯(lián)芳等交章言浦前以不職罷,不當復敘,而保等欲藉口守墓冒官職,斌等以廝卒希充勇士名,縻廩祿皆不宜聽,事遂寢。有師宗紀者,以黃冠廁名太常寺卿,盜庫金錢千計,多犯法。公復與鄒應龍交發(fā)其奸,得論如律,直聲震朝野。竟積以亢直忤時,出知臨江府,擢為四川提學副使,復降知延平府,再以副使督湖廣學政,遷福建布政使,加光祿寺卿,致仕。公少篤于問學,嘗取蒙引存疑淺說折衷之。著四書三說,學者宗之。為詩長于五言,力追顏、謝。閩中曹能始先生為刻其集。
管大勛(1530年—?年),字世臣,號慕云,浙江鄞縣人。同進士出身。嘉靖三十七年戊午科浙江鄉(xiāng)試二名,易四房,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會試一百八十三名,廷試三甲五十六名進士。禮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隆慶元年(1567年)三月授禮科給事中,八月升刑科右,二年二月升禮科左,三年二月升臨江知府,六年三月升四川提學副使。萬歷三年(1575年)十一月調任福建延平府知府一職。八年正月升湖廣兵備、提學副使。十一年二月升廣西參政。十三年十一月升廣東按察使,十五年三月升廣西右布政使,十七年正月升本司左布政,四月丁憂。十九年十一月復除福建左布政,二十二年升南光祿寺卿,二十三年(1595年)告病歸。
人物簡介
釋覺淳,字古風,姓宋氏,新城人也。父欽,母張氏。生性恬澹,不茹葷酒,兒時好趺坐,頗厭嬉逐。及長,不治生產(chǎn),即善觀空,修離欲行,天然穎悟,每集諸善男子作般若圓覺法會,淳為之長。年二十七,棄家遠游,如京師,登堂受白衣戒,寶藏成師開法于王城,淳往參謁,有所感契,即從披剃,執(zhí)弟子業(yè),居最下版,雖執(zhí)爨負薪,未嘗不以身先。堅苦三載,始受具足,從守心無礙聽《華嚴》、《圓覺》、《楞嚴》諸經(jīng),于“四大分離,妄身何處”之語,有所領契,自爾隨處建立華嚴圓覺道場,歲無虛日。王城感化,若迦維改觀,洋洋中外,如此者十馀年。明嘉靖辛酉,司禮監(jiān)黃錦錦衣焦重修普安寺,迎淳居之,幾二十載。淳唯據(jù)丈室,不事干請,延一江、大千、止庵諸法師弘天臺、賢首兩宗。隆慶壬申,宮中始崇佛道,就普安建吉祥道場,淳主壇筵,精誠感格,恩渥頒隆,齋饋盡從中出。神宗初元,兩宮圣母為社稷祈福,凡建齋堂,多就淳所,嘗賜千佛錦袈裟。萬歷丙子,建大慈壽寺成,即遷淳為住持,命度沙彌一人為弟子,及敕校續(xù)入大藏,淳首領之。凡所弘闡,無不稱旨。居常接納四眾,但舉《圓覺》“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之偈,及《楞嚴》如幻三昧,或拈提古人向上公案,以警發(fā)之。暇則行住坐臥,每咄咄作私語,見聞即之,改容舉,莫識其為密行者。生平所行,不離當處,而大播宗風,竟莫究其涯涘。一夕,召諸弟子,告以微疾,端坐三日,熙然集眾,念佛隨聲,寂然而逝,時萬歷九年辛巳四月十有七日也。壽七十有一,臘四十有奇,得度弟子十五人。本在為欽依僧錄善世領大慈壽住持,奉葬于寺后,圣母悼之,賜金建塔,而憨山為之銘焉。
人物簡介
程峋(?—1649年6月10日),本名程士鳳,字坦公,號九屏,江西吉安府永豐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啟四年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進士,八年獲授南京兵部車駕司主事,十年升職方郎中,十一年遷任鎮(zhèn)江知府,治績排行第一,轉官蘇松僉事。北京危急,他帶領群眾北上勤王,暢談時政;很快除授督糧參議,海盜顧容入侵福山,南京震動,他就監(jiān)督劉河軍隊以漁船出海,斬殺敵方二千多人,使顧容就撫。北京失守,嘉定的奴隸作亂,瞿姓奴宰聚眾千人殺死主子,江西的圓沙祝姓奴隸和應,大族宗氏、支氏、戴氏及南翔李氏都受波及。亂事部眾逼臨城下,貢生馬元調發(fā)三矢箭殺三人,奴隸散去。程峋命劉河游擊貝集斬殺首領二十多人,杖殺數(shù)十人,亂事平定。鄭瑄推薦他才能可以大用,調任職方郎中;適逢他以爭妾事件和與鄉(xiāng)官彭歌祥互相攻訐,弘光帝命部臣嚴議,他因此去官,但仍擁有三百名鄉(xiāng)勇跟隨,遭鄉(xiāng)里討厭。隆武年間,他的起用為廣東參政,以僉都御史巡撫惠潮。海豐山賊橫行,他監(jiān)督守備謝芳開擊敗山賊,又命謝芳開與黃錦率狼兵到忠誠,惟在程鄉(xiāng)戰(zhàn)敗回歸。福京淪陷,下游守備李明招兵計劃攻打潮州,被他斬殺。練克又打算攻城,遭黃潤中控制,次年(1647年)練克死。永歷帝繼位,召任他為兵部右侍郎;到永歷三年(1649年)正月江西淪陷,行在朝廷仍未知悉,依然升他為兵部尚書,負責宣諭總督援剿軍務,攜敕到德慶催促李赤心、高必正支援南昌。李赤心假稱清兵逼近,需趕快入衛(wèi),自己殿后,托付子女行裝給程峋先行到界口。守將張祥貪圖這些物資,發(fā)炮打死他搶奪;他的妾侍趙氏在程鄉(xiāng)自刎,藍氏則絕食而死。其時董方策守衛(wèi)羅定,經(jīng)過德慶后上報此事。他的部將楊弘遠部下放縱搶掠,董方策炮擊打沉其船只斬殺;又有說指李元胤厭惡程峋徵召忠貞營入行在,于是派張祥殺害他。
人物簡介
吳春枝(1614年—1650年),字符萼,一作元萼,號賓日,又號梅谷,直隸嘉興縣(今江蘇嘉興市)人,明朝末年至南明大臣。崇禎十年(1637年),吳春枝中進士。先任浙江平湖縣知縣,兼攝嘉善、海鹽知縣。擢河南道御史,巡按福建。弘光元年(1645年)閏六月,隆武帝在福州即位,以黃道周為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蘇觀生為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福建巡撫張肯堂為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何楷為戶部尚書、四川按察使曹學佺為禮部尚書,吳春枝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周應期為刑部尚書、鄭瑄為工部尚書、黃錦為禮部右侍郎,并賜號「奉天翊運中興宣猷守正文臣」。十一月,隆武帝敕上游撫臣吳春枝速移駐邵武,以探虔州消息。監(jiān)察御史吳春枝糾劾邵武通判陳主謨、古田知縣吳士耀、汀州府知府王國冕貪污虐民。隆武二年(1646年)正月,隆武帝命令上游巡撫吳春枝選募健丁,精勤訓練。吳春枝以兵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晉尚書留守。八月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