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程濟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八
兢,字惟敬,先世宜興人。
張士誠踞吳,道梗不得歸,寓嘉興通越門,后徙大云塘。
兢博綜經(jīng)籍,嘗學于高士敏、唐愚士遂,工詩文。
建文即位,詔舉人材至京,考授文淵閣侍書,應奉御前筆札。
壬午,授密旨,從黃子澄走姑蘇,至楊任所,謀建義旗。
子澄遣兢往寧波,會合知府王璉發(fā)兵固守錢塘,隨逾海抵閩、粵,檄州郡大舉,賦詩囑別云:去去涉江海,貴速無后時。
身輕不遑顧,廈頹務窮支。
十日秦庭哭,一舉齊桓師。
持此報國心,何事不可為。
未及至,而成祖正位,子澄與任被誅,兢因亡匿山澤,稱東海逋臣。
游楚、蜀二十馀年乃歸,衰麻绖帶終其身。
遜國前,詩文俱散軼,惟瑣尾日記、友陶軒稿藏于家。
其神女廟一詩,讓皇戊申至廟見之,揮淚命鏟去。
程濟從亡隨筆。
明詩紀事·乙簽·卷二
兢字維敬,自宜興徙嘉興。建文初舉人才,授文淵閣侍書。有《友陶軒稿》。 (《靜志居詩話》:侍書高太常士敏弟子,祭太常文云:「歲在壬午,九月晦,吾師士敏高先生卒。師以國破家亡,遁影東甌雁宕山中,頹齡疾苦,仆從竄逸,只影自矢為西山餓夫。天假之合,小子兢亦以未死之身來偷息于此,相對若夢寐,淚涔涔下。侍吾師僅五十日,吾師竟長逝。就瞑之頃,指畫『恨』字,既而曰:『復何恨,復何恨!』正吾師泣血椎心、萬古耿耿之長恨也。兢窮途無以成禮,林有巨木遭伐,其腹枵然,乞諸樵叟,斂而叟之芙蓉峰北。嗚呼!天降喪亂,蕭墻禍起。君國殄瘁,臣所當死。博浪無椎,環(huán)柱失七。遁跡空山,潔身以俟。邂逅之間,師師弟弟。命之窮兮,師疾不起。為營一坯,山崖水涘。杖履莫追,涕泗曷已?!故虝崞鋷?,紀述建文諸臣者所未及知也。予嘗面請學使者以程公本立、嬌公瑄、楊公任、高公遜志建四忠祠于嘉興,而以侍書配食于高公之右,不果行也。 《槜李詩系》:兢博綜經(jīng)籍,嘗學于高士敏、唐愚士,遂工詩文。建文即位,詔舉人才,至京考授文淵閣侍書,應奉御前筆劄。壬午授密旨,從黃子澄走姑蘇,至楊任所,謀建義旗。子澄遣兢往寧波會合知府王璉發(fā)兵固守錢塘,隨逾海抵閩粵,檄州郡大舉,賦詩屬別云:「去去涉江海,貴速無后時。身輕不遑顧,廈頹務窮支。十日秦庭哭,一舉齊桓師。持此報國心,何事不可為?」未及至而成祖正位,子澄與任被誅,兢因亡匿山澤,稱「東海逋臣」,游楚、蜀二十馀年乃歸,衰麻绖帶終其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7—1402 【介紹】: 明朝皇帝。太祖孫,皇太子朱標子。洪武二十五年,以父標死,被立為皇太孫。三十一年,太祖死后即位。次年,改元建文。用齊泰、黃子澄計削藩。建文元年,叔燕王朱棣起兵,以“靖難”為名。四年,燕兵渡江破京師。帝在宮中自焚死,傳說謂從地道出走為僧,流浪各地,其說難信。原無謚,清乾隆時追謚“恭閔惠皇帝”。
黃鶴樓志·人物篇
朱允炆(1377~?
) 即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
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1398年至1402年在位,年號建文,故后世稱建文帝,又稱明惠宗。
在位期間頗有作為,史稱“建文新政”。
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永樂皇帝)攻破南京,朱允炆失去皇位,失蹤后下落成謎。
據(jù)清初傅維麟所撰《明書· 忠節(jié)傳》之《程濟、葉希賢、楊應能傳》記載,宣德七年(1432)“五月,師(即朱允炆)至武昌,登黃鶴樓、仙棗亭,有‘何年化鶴歸’之句”。
大明高僧傳·卷第三 解義篇第二之三
釋應能偽姓楊氏。實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孫懿文太子之長子封皇太孫。諱允炆。生時頂顱頗偏太祖撫之曰半邊月兒。及讀書甚聰穎。一夕懿文太子與侍太祖命詠新月詩。太子吟云昨日嚴陵失釣鉤。誰人移上碧云頭。雖然未得團圓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孫吟云。誰將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龍不敢吞太祖覽之不悅。蓋未得團圓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漸。乃授以一小篋。封鑰甚密。戒于急難方開。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為翰林侍講。直文淵閣日講周官禮。變更太祖舊制。于是諸王多不遜服。乃曲加恩禮。侍讀太常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議削諸王之權謀者先燕。命侍郎張炳都指揮使謝貴察燕動靜。遂逼燕起靖難師。南討黃齊。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門。帝縱火焚宮。啟太祖遺篋視之。得楊應能度牒剃刀袈裟緇服。遂削發(fā)自御溝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復閩入廣西橫州南門壽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歸者甚眾。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復往南寧居一蕭寺。衲子云集師為隨緣開示。一眾歡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當?shù)乐抵莩觥恼吆侵?。師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歷閩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歸帝鄉(xiāng)。巡按御史聞于朝賜號老佛。命驛送至京師。乃賦詩云。流落江湖四十秋。歸來不覺雪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長樂宮中云影暗。昭陽殿里雨聲愁。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審虛實。以太監(jiān)吳亮曾經(jīng)侍膳。使審之。師見亮即呼曰。汝非吳亮耶。曰不是。師曰。我昔御便殿。曾棄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慟。已而取入西內供養(yǎng)。竟卒于宮中?!∠翟?。建文君既繼大統(tǒng)之二。應與賢佐之臣兢兢格守太祖之成法而補其未逮。則文皇帝亦安于藩邸矣。烏有靖難兵破金川門哉。為其一旦誤用方黃輩。講周官行井田。變更舊制威逼親王文皇烏能坐視大寶隳于侏儒而束手待縛耶。今數(shù)百年國家之鼎盛天下之治平者誠賴靖難之一旅耳。建文事弇山集深言其既罹難必無出家之理。既出家必無還宮之事。楊應能牒是冒之也。斯據(jù)國朝典故皇明通載及憲章錄思恩志等說錄之。固于僧傳是不可缺。君子詳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偽姓楊。實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孫。懿文太子之長子。封皇太孫。諱允炆。生時頂顱頗偏。太祖撫之曰。半邊月兒。及讀書甚聰穎。一夕懿文太子與侍。太祖命新月詩。太子吟云。昨日嚴陵失釣鉤。誰人移上碧云頭。雖然未得團圓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孫吟云。誰將玉指甲。掐破上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龍不敢吞。太祖覽之不悅。蓋未得團圓。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漸。乃授以小篋。封鑰甚密。戒于急難方開。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為翰林侍講。直文淵閣。日講周官禮。變更太祖舊制。于是諸王多不遜服。乃曲加恩禮。侍讀太常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議削諸王之權。謀者先燕。命侍郎張炳。都指揮使謝貴。察燕動靜。遂逼燕起靖難師。南討黃齊。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門。帝縱火焚宮。啟太祖遺篋視之。得楊應能度牒。剃刀。袈裟緇服。遂削發(fā)。自御溝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復閩。入廣西。橫州南門壽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歸者甚眾。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復往南寧。居一蕭寺。衲子云集。師為隨緣開示。一眾歡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當?shù)馈V抵莩?。從者呵之。師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歷閩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歸帝鄉(xiāng)巡按御史聞于朝。賜號老佛。命驛。送至京師。乃賦詩云。流落江湖四十秋。歸來不覺雪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長樂宮中云影暗。昭陽殿里雨聲愁。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審虛實。以太監(jiān)吳亮曾經(jīng)侍膳。使審之。師見亮即呼曰。汝非吳亮耶。曰不是。師曰我昔御便殿曾棄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慟。已而取入西內供養(yǎng)。卒于宮中。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應能,姓楊氏,或曰即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孫,懿文太子之長子,封皇太孫,名允炆,生時頂顱頗偏,太祖撫之曰:“半邊月兒?!奔白x書甚聰穎,一夕懿文太子與侍太祖,命詠新月詩,太子吟云:“昨日嚴陵失釣鉤,誰人移上碧云頭。雖然未得團圓相,也有清光遍九洲?!碧珜O吟云:“誰將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龍不敢吞?!碧嬗[之不悅,蓋未得團圓,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漸,乃授以一小篋對鑰甚密,戒于急難方開。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為翰林侍講,直文淵閣,日講周官禮,變更太祖舊制,于是諸王多不遜服,乃曲加恩禮。侍讀太常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議削諸王之權,謀者先燕,命侍郎張炳、都指揮使謝貴察燕動靜,遂逼燕起靖難師,南討黃、齊。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門,帝縱火焚宮,啟太祖遺篋視之,得楊應能度牒、剃刀、袈裟、緇服,遂削發(fā)自御溝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歷滇閩,復入廣西橫州南門壽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歸者甚眾,所至成大法席。復往南寧居一蕭寺,衲子云集,能為隨緣開示,一眾歡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當?shù)?,值知州出,從者呵之,能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歷閩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歸帝鄉(xiāng)?!毖舶从仿動诔?,賜號“老佛”,命驛送至京師。乃賦詩云:“流落江湖四十秋,歸來不覺雪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長樂宮中云影暗,昭陽殿里雨聲愁。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奔爸辆?,朝廷未審虛實,以太監(jiān)吳亮曾經(jīng)侍膳,使審之。能見亮即呼曰:“汝非吳亮耶?”曰:“不是?!蹦茉唬骸拔椅粲愕?,曾棄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慟,已而取入西內供養(yǎng),竟卒于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