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欲楫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延登(1566年—1641年),字濟美,號華東,山東鄒平人,萬歷壬辰進士。
崇禎時,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聯(lián)捷壬辰科三甲八十二名進士,授官河南內(nèi)黃縣知縣。
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因嗣母劉恭人去世,丁憂去職。
服闋,起補河南上蔡縣知縣。
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任河南鄉(xiāng)試同考官,萬歷三十五年七月考選,萬歷三十六年(1610年)八月,擢為兵科給事中,因嗣父張一元去世未上任,服闋,萬歷四十年(1612年)八月復(fù)除吏科給事中,巡視京營。
萬歷四十二年再丁生父張一亨憂歸。
萬歷四十五年復(fù)除原官,萬歷四十六年七月與編修林欲楫主考浙江鄉(xiāng)試,十二月署掌吏科印信,料理察典。
萬歷四十七年九月充武舉同考試官,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正月因黨爭枚卜之事而上疏辭官歸鄉(xiāng)。
熹宗即位,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以薦起官太仆寺少卿。
二年三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四年升太仆寺卿,天啟五年(1625年)正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同年其父繼室焦太孺人去世,返鄉(xiāng)服喪。
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起升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任內(nèi)平定周三老之亂。
崇禎五年(1632年)入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后以病回籍調(diào)理。
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三月游泰山。
十二年再次起復(fù),掌管南京都察院,崇禎十四年五月卒,贈太子太保。
弘光時追謚忠定。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瑞圖(1570年3月24日—1641年5月2日),字長公,一字無畫,號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福建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xiāng)(今青陽街道蓮嶼)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丁未探花及第。
天啟間趨附魏忠賢閹黨,仕至少保、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魏忠賢敗死之后,張瑞圖被視為閹黨,除籍為民。
隆慶四年(1570年)春二月初六日辰時,生于福建晉江縣城南門外之霞行鄉(xiāng)。
父名志皖,祖父名喬梓。
早年家貧,日需費用僅靠其母紡織供給,常以大麥之稀粥充饑。
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臨草書《杜甫渼陂行詩》卷。
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中癸卯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
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殿試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官少詹事,后至禮部侍郎。
天啟六年(1626年)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
十月癸丑與黃立極、李國??、施鳳來同為《光宗實錄》總裁,并晉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xué)士,十一月晉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明熹宗駕崩。
同年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檢繼位,是為明思宗。
十一月,思宗置魏忠賢于鳳陽,籍其家,丁午詔治魏罪。
初二,魏畏罪自殺。
監(jiān)生胡煥猷上疏劾張瑞圖等閣臣當(dāng)魏忠賢專權(quán)時,漫無主持,事事逢迎,并為其生祠撰碑稱頌,宜亟罷黜。
乃上疏自辯,并乞罷,未允。
十二月,三次上疏引病求歸,并辭蔭子,未允。
崇禎元年(1628年)三月,經(jīng)過多次上疏要求,終于與施鳳來一同獲準(zhǔn)致仕。
加太保,蔭一子中書舍人。
五月回鄉(xiāng)途中于濟河舟中作行書《韓愈山石詩》軸。
后隱居晉江青陽白毫庵。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二十日寅時,卒于晉江家中,享壽七十二。
同年九月十八日夫人王氏卒,享壽六十九。
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明紹宗因張瑞圖為“閹黨”成員,將其謚曰文隱。
并由林欲楫作《明大學(xué)士張瑞圖暨夫人王氏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6 【介紹】: 明福建晉江人,字申葆,一字若柳,號八公。天啟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崇禎時,累擢為禮部右侍郎。楊嗣昌死后,德璟請追正其罪,不從。十五年,晉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閣輔政。言邊臣宜久任,論餉增而兵反少于往時之弊,思宗皆不能行。十七年,疏論行鈔法及增派練餉之害,獲譴去職,聞李自成軍已近,移居外城,城陷時得逃去。南明隆武帝召為閣臣,以病辭歸。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若椰,晉江人。天啟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太子少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有敬日草
維基
蔣德璟(1593年—1646年),字中葆,號八公,又號若柳,福建晉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隸歙縣(今安徽),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蔣德璟中式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登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
因不附魏忠賢,遭排斥。
崇禎時,遷少詹事。
崇禎十一年(1639年)楊嗣昌任兵部尚書,增餉銀二百八十萬兩,后來楊嗣昌卒于軍,德璟上奏:“嗣昌倡聚斂之議,加剿餉、練餉,致天下民窮財盡,胥為盜。
又匿失事,飾首功,宜按仇鸞事,追正其罪。”。
崇禎十五年(1642年)首輔周延儒薦拔「德璟可大用」,與黃景昉、吳甡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閣參與機務(wù),之前崇禎帝問:“天變何由弭?
”對曰:“拯百姓,即弭天變。
近加遼餉千馀萬、練餉七百萬,民何以堪!
祖制:三協(xié)止一督、一撫、一總兵。
今增二督、三撫、六總兵,又設(shè)副將以下數(shù)十人;權(quán)不統(tǒng)一,何由制勝”。
崇禎十六年(1643年)改任戶部尚書,晉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xué)士。
德璟博聞強識,“九邊厄塞、河漕屯牧、鹽策水利、歷律刑法,莫不究其利弊。
”性鯁直,能用人,陳子壯、倪元璐、顧錫疇皆由他推薦,謂「賢才不可不惜」。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日引罪去位,不久崇禎帝自縊煤山,明亡。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鍵立于福州,改元隆武,蔣德璟與林欲楫、黃景昉、陳洪謐同時被召用,隆武二年(1646年)九月朱聿鍵敗走,德璟絕食,是月卒于家中。

人物簡介

維基
林佳鼎(?
年—1648年),字漢宗,號非齋,福建莆田縣(今福建莆田市)人。
書法家。
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舉人,七年(1634年)甲戌科進士,戶部觀政,九年授戶部主事,升郎中,管理九江鈔關(guān)。
十一年父親去世離職回鄉(xiāng)。
補官禮部郎中,受禮部尚書林欲楫器重,十六年任會試同考官,有門生杜立德等二十人,不久出任廣東提學(xué)副使。
永歷帝即位,任兵部侍郎,加總督銜,在廣東堅持抗清。
奉命討伐在廣州即位的紹武帝,兵敗被殺,一說跳海而死。
子林朋隆,字言士,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科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