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棄

共 5 首
觀象賦 北魏 · 張淵
《易》曰:天垂象,見吉兇,圣人則之。又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則三極雖殊,妙本同一;顯昧雖遐,契齊影響。尋其應(yīng)感之符,測乎冥通之?dāng)?shù),天人之際,可見明矣。夫機(jī)象冥緬,至理幽玄,豈伊管智所能究暢。然歌詠之來,偶同風(fēng)人,目閱群宿,能不歌吟?是時也,歲次析木之津,日在翼星之分,閶闔晨鼓而蕭瑟,流火夕嘆以摧頹,游氣眇其高搴,辰宿煥焉華布。睹時逝懷川上之感,步秋林同宋生之戚,嘆巨艱之未終,抱殷憂而不寐,遂彷徨于窮谷之里,杖策陟神巖之側(cè)。乃仰觀太虛,縱目遠(yuǎn)覽,吟嘯之頃,懔然增懷。不覽至理,拔自近情。常韻發(fā)于宵夜,不仕詠歌之末,遂援管而為賦。其辭曰:
秀峰遐眺,望靈象于九霄(陟,升。遐,遠(yuǎn)。九霄,九天也。)
睹紫宮之環(huán)周,嘉帝坐之獨(dú)標(biāo)
瞻華蓋之蔭藹,何虛中之迢迢。
觀閣道之穹隆,想靈駕之電飄。
爾乃縱目遠(yuǎn)覽,傍極四維,北鑒機(jī)衡,南睹太微,三臺皦皦以雙列,皇座囧囧以垂暉,虎賁執(zhí)銳于前階,常陳屯聚于后闈
遂回情旋首,次目文昌。
仰見造父,爰及王良。
傅說登天而乘尾,奚仲托于津陽
織女朗列于河湄,牽牛煥然而舒光
五車亭柱于畢陰,兩河俠井而相望。
灼灼群位,落落幽紀(jì),設(shè)官分職,罔不悉置。
儲貳副天,庭延三吏。
論道納言,各有攸司
將相次序以衛(wèi)守,九卿珠連而內(nèi)侍。
天街分中外之境,四七列九土之異
左則天紀(jì)、槍、棓、攝提、大角,二咸防奢,七公理獄
庫樓炯炯以灼明,騎官騰驤而奮足
天市建肆于房、心,帝座磊落而電燭。
于前則老人、天社,清廟所居。
明堂配帝,靈臺考符(21)
丈人極陽而慌忽,子孫嘒嘒于參嵎(22)。
天狗接狼以吠守,野雞伺晨于參墟(23)。
右則少微、軒轅,皇后之位,嬪御相次,尊卑有秩(24)。
御宮典儀,女史執(zhí)筆(25)。
內(nèi)平秉禮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26)。
于后則有車府、傳舍,匏瓜、天津(27),扶匡照曜,麗珠佩珍(28)。
人星麗玄以閑逸,哭、泣連屬而趨墳(29)。
河鼓震雷以??磕,騰蛇蟠縈而輪菌。
河鼓十二星在南斗北,此星昏中南方而震雷。
《易》曰「鼓之以雷霆」此之謂也。
此星主聲音,故曰??磕,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形狀似??蛇,故曰輪菌。
于是周章高眄,還旋辰極(辰極,北極。)。
既覿鉤陳中禁,復(fù)睹天帝休息(30)
漸臺可升,離宮可即(31)。
酒旗建醇醪之旌,女床列窈窕之色(32)。
輦道屈曲以微煥,附路立于云閣之側(cè)(33)。
其列星之表,五車之間,乃有咸池、鴻沼、玉井、天淵、建樹、百果、竹林在焉(34)
江河炳著于上穹,素氣霏霏其帶天(35)。
神龜曜甲于清冷,龍魚摛光以英連(36)。
又有南門、鼓吹,器府之官,奏彼絲竹,為帝娛歡(37)。
熊、羆綿絡(luò)于天際,虎、豹儻煜而暉爛(虎、豹、熊、羆四星在狼星傍。)
弧精引弓以持滿,狼星搖動于霄端(38)。
其外則有燕、秦、齊、趙列國之名(39)。
雷電霹靂,雨落云征(40)。
陳車策駕于氐南。
天駟騁步于太清(陳車三星在氐南,房星一名天駟。)
園、苑周回以曲列,倉、廩區(qū)別而殊形(41)
內(nèi)則尚書、大理、太一、天一之宮(42),柱下著術(shù),傳示無窮(柱下史一星在北極東。)
六甲候大帝之所須,內(nèi)廚進(jìn)御膳于皇躬(43)。
天船橫漢以普濟(jì),積水候災(zāi)于其中(44)。
陰德播洪施以恤不足,四輔翼皇極而闡玄風(fēng)(45)。
恢恢太虛,寥寥帝庭(46)
五座并設(shè),爰集神靈(47)
乃命熒惑,伺彼驕盈(48)
執(zhí)法刺舉于南端,五侯議疑于水衡(49)
金、火時出以成緯,七宿匡衛(wèi)而為經(jīng)(金、火,熒惑、太白也。七宿,謂一方七宿。天文謂五星為緯,二十八宿為經(jīng),故舉金火七宿為言,則五星二十八宿可知也。言五星出人,伏見有時,不常出也。)。
煒燁昱其并曜,粲若三春之榮(言星辰布曜,若春日之榮華也。)
睹夫天官之羅布,故作則于華京(50)。
及其災(zāi)異之興,出無常所(51)。
歸邪繽紛,飛、流電舉(52)。
妖星起則殃及晉平,蛇乘龍則禍連周楚(53)
或取證于逢公,或推變于沖午(54)。
乃有欽明光被,填逆水府(55),洪波滔天,功隆大禹(56)。
此則冥數(shù)之大運(yùn),非治綱之失緒(57)。
蓋象外之妙,不可以粗理尋,重玄之內(nèi),難以熒燎(言玄理微妙,不可知見也。)。
至于精靈所感,迅逾駭向。
刑軻慕丹,則白虹貫日而不徹(58)。
衛(wèi)生畫策,則太白食昴而摛朗(59)。
魯陽指麾,而曜靈為之回駕(60)。
嚴(yán)陵來游,而客氣著于乾象(61)。
斯皆至感動于神祇,誠應(yīng)效于既往。
爾乃四氣鱗次,斗建辰移。
雖無聲言,三光是知(62)。
星中定于昏明,影度以之不差。
測水旱于未然,占方來之安危(63)。
陰精乘箕,則大飆暮鼓,西南入畢,則淫雨滂沲(64)。
譬猶晉鐘之應(yīng)銅山,風(fēng)云之從班螭(65)。
若夫冥車潛駕,時乘六虬。
大儀回運(yùn),萬象俱流(66)。
北斗俄其西傾,群星忽以匿幽(幽,暗也。)
望舒縱轡以騁度,靈輪浹旦而過周(67)
爾乃凝神遠(yuǎn)矚,曬目八荒。
察之無象,視之眇茫。
狀若渾元之未判別,又似浮海而睹滄浪。
幽遐迥回希夷,寸眸焉能究其傍(68)
于是乎夜對山水,棲心高鏡。
遠(yuǎn)尋終古,攸然獨(dú)詠。
美景星之繼晝,大唐堯之德盛(69)。
嘉黃星之靡鋒,明虞舜之不競(70)。
疇呂尚之宵夢,善登輔而翼圣(71)。
欽管仲之察微,見虛、危而知命(72)。
嘆熒惑之舍心,高宋景之守政(73)。
壯漢祖之入秦,奇五緯之聚映(74)。
爾乃歷象既周,相佯巖際(75)
尋圖籍之所記,著星變乎書契。
覽前代之將淪,咸譴告于昏世(76)
桀斬諫以星孛,紂酖荒而致彗(77)。
恒不見以周衰,枉蛇行而秦滅(78)。
諒人事之有由,豈妖災(zāi)之虛設(shè)(79)。
誠庸主之難悛,故明君之所察(80)。
堯無為猶觀象,而況德非乎先哲(81)
⑴ 紫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宮中,天帝位尊,故言獨(dú)標(biāo)也。
⑵ 華蓋七星,杠九星,合十六星,在大帝上。迢迢,高遠(yuǎn)之貌。
⑶ 閣道六星在王良東北,天帝之所乘攝,靈駕之所由從。電飄,疾也。
⑷ 四維,四方之維。機(jī)衡,謂北斗星。太微宮十星,在翼軫北。
⑸ 三臺凡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極太微。皇座一星在太微星中。皦皦、囧囧,皆星光明之貌也。
⑹ 三臺謂之太階,虎賁一星在下臺南,故言前階。常陳七星,如畢狀,在皇座北,皆宿衛(wèi)天帝前后,備非常。闡門,宮中之門也。
⑺ 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別一宮之名,皆相位次也。
⑻ 造父五星,在傳舍河中。造父,周穆王御。死,精上為星。王良五星,在奎北。王良者,晉大夫,善御,九方湮之子。良一名郵無正,為趙簡子御。死,精托于星,為天帝之馭官。
⑼ 傅說一星在尾后。傅說,殷時隱于巖中,殷王武丁夢得賢人,圜畫其象,求而得之,即立為相。死,精上為星。乘尾,在龍駟之間。奚仲四星,在天津北,近河傍。太古時造車輿者,死而精上為星。水北曰陽,在河北,故曰津陽也。
⑽ 織女三星在紀(jì)星東端,牽牛六星在河鼓南。世人復(fù)以河鼓為牽牛。
⑾ 五車三柱,都十四星,在畢東北。在宿北,故謂之陰。兩河,南河、北河。六星俠東井,東西遙相對,故曰相望也。
⑿ 灼灼、落落,皆星光明希疏之貌。群位,謂天設(shè)三公九卿之官,皇后嬪御之位。分,謂分其所司,而各有所典。罔,無。悉,盡。言無不盡備,官職亦有之也。
⒀ 儲貳,謂太子一星,在帝座北。三吏,三公星,在太微宮中也。
⒁ 論道,謂三公坐而論道。納言,謂尚書獻(xiàn)可替否
⒂ 大微宮十星,皆有上將上相次將次相之位。九卿三星在太微庭中,行列似珠之相連而內(nèi)侍。
⒃ 天街二星,昴畢間,近月星,陰陽之所分,中國之境界。天街以西屬外國,旌頭氈褐,引弓之民皆屬焉。天街以東屬中國,搢紳之士冠帶之倫皆屬焉。四七二十八宿,角、亢,鄭國兗州;氏、房、心,陳國豫州;尾、箕,燕國幽州;斗、牛,吳國揚(yáng)州;女、虛、危,齊國青州;營室、東壁,衛(wèi)國并州;奎、婁,魯國徐州;胃、昴、畢,趙國冀州;觜、參,魏國益州;井、鬼,秦國雍州;柳、星、張,周國洛陽、三河;翼、軫,楚國荊州。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經(jīng)歷,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國。方土所出之物,各有殊異不同者。
⒄ 天紀(jì)九星在貫索東,天槍三星在北斗杓東,天棓五星在女床東北。攝提六星俠大角,大角一星在攝提間。二咸:東咸四星在房東北,西咸四星在房西北,此星主防奢淫謅佞之事。七公七星在招搖東,接近貫索。貫索為天獄。刑獄失中,則七公評議,理其冤枉。
⒅ 庫樓十星在大角南。騎官二十七星在氐南。騎官典乘,故曰騰驤也。
⒆ 天市二十四星在房、心北,帝座一星在天市中心。
⒇ 老人一星在弧南,常以春秋分候之。天社六星亦在弧南。清廟十四星在張南。
(21) 明堂三星在太微西南角外,靈臺三星在明堂西。
(22) 丈人二星在軍市西南。星在南方,故稱極陽。慌忽,謂星細(xì)小,遠(yuǎn)邈難見?!独献印吩唬骸负鲑饣刨?,其中有象;慌兮忽兮,其中有物。」子二星,在丈人東。嘒,小貌。孫二星,在子?xùn)|?!对姟吩疲骸竾G彼小星,三五在東?!勾酥^乎?
(23) 天狗七星在狼北,野雞一星在參東南。天市中街,主警怖,故曰吠守。雞能候時,故曰伺晨。
(24) 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白衣處士之位。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有皇后嬪御之位,尊卑相次,皆秩序之也。
(25) 御宮四星在鉤陳左傍,此星主典司禮儀、威容步趨之事。女史一星在柱下史北。女史記識晝夜昏明,節(jié)漏省時,在鉤陳右傍。
(26) 內(nèi)平四星在中宮南,有邪媚之事,以禮正之。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有過失則懲其愆也。
(27) 車府七星在天津東,傳舍五星在華蓋上,匏瓜五星在麗珠北,天津九星在匏瓜北。
(28) 扶匡七星在天津東,麗珠五星在須女北。麗桂、衣珠、佩珍,后夫人之盛飾。其星主皇后之服也。
(29) 人星五星在車府南,麗,附;玄,天。言人星近于閑逸。《易》曰:「日月星辰麗于天?!埂妒辖?jīng)》曰:「人星優(yōu)游,人乃安寧?!梗薅窃谔撃?,泣三星在哭東。墳?zāi)顾男窃谖D稀?蕖⑵切辛汹呄驂災(zāi)?,故曰連屬。
(30) 鉤陳六星在紫宮中,天皇大帝之所居。諸宮別館及天床星,皆是休息寢臥而游也。
(31) 漸臺、離宮皆天宮臺之名。漸臺四星在織女東足下。離宮六星與營室相連。言天帝或升漸臺而睹,或就離宮而游。即,就也?!抖Y記》曰「即宮于宗周」也。
(32) 酒旗三星在軒轅左角,天設(shè)置酒官為飲燕之事,故建牙旗為標(biāo)。女床三星在紀(jì)星東北端,奉侍天王之女。侍衛(wèi)天王,必有《關(guān)雎》窈窕之美,無妒忌之心,乃可侍衛(wèi)天王左右,故言列窈窕之色也。
(33) 輦道五星在織女西足,屈曲而細(xì)小,故言微煥也。附路一星在閣道傍,言天帝出入由閣道附路。豫防敗傷,故言天帝立于云閣之側(cè)。
(34) 列宿之外謂之表。咸池三星在天潢東,鴻沼二十三星在須女北,玉井四星在參左足下,天淵十星在龜星東南,建樹、百果星在胃南,竹林二十五星在園西南。
(35) 江,天江星。天江四星在尾北,言天江星乃炳然著見于天上。素氣者,天河白氣。素,白。霏霏然,帶著于天也。
(36) 神龜,龜星也,有五星在尾南。龜知來事,故稱神。在河中,故言清冷。魚龍,謂魚一星,在尾后河中。尾為龍宿,故言龍魚。此星在河中,以魚星之映,水有光曜也。
(37) 南門、鼓吹二星在庫樓南,翼西南。器府三十二星在軫南。器府典掌絲竹之事,以娛樂天帝也。
(38) 狼一星在參東南,弧九星在狼東南。《星傳》云:「天下兵起,則弧弓張?zhí)??!?/div>
(39) 外,謂列宿之外,復(fù)有諸國之名。齊一星在九坎東,趙二星在齊北,鄭一星在趙北,越一星在鄭北,周二星在越東,秦二星在周東,代二星在秦南,晉一星在代南,韓一星在晉西,魏一星在韓北,楚一星在韓西,燕一星在楚南。諸列國之名,凡有十二星也。
(40) 征,行也。雷電六星在營室南,霹靂五星在上公西南,云雨四星在霹靂南。
(41) 天園十四星在苑南,天苑十六星在昴、畢南,天倉六星在婁南,天廩四星在昴南,言形象殊別不同也。
(42) 尚書五星在紫微宮門內(nèi)東南維。大理二星在紫徽宮中。太一、天一各一星,相近,在紫宮門南。
(43) 六甲在華蓋下,內(nèi)廚二星在紫宮西南角外。
(44) 天船九星在大陵北,積水一星在天船中。
(45) 陰德二星在尚書西,四輔四星俠北極。播,布。洪,大。玄,天也。陰德之官,必有陽報。夫陰施陽報,自然之常數(shù),貧窮困死,生民之極艱。以至困乏□死,遭陰德之終。故窮者不希周恤而惠與自至,施者無求于報而酬答自來。斯乃冥中之理,大象豈虛構(gòu)其曜哉?四輔星既翼佐北極之樞,又能闡揚(yáng)天帝之風(fēng)教,故言闡玄風(fēng)也。
(46) 恢恢、寥寥,皆廣大清虛之貌?!独献印吩唬骸柑炀W(wǎng)恢恢,疏而不失?!沟弁?,謂太微宮也。
(47) 五座,謂太微宮中五帝座也。黃帝靈威仰位東方,赤帝赤熛怒位南方,白帝白招矩位西方,黑帝汁光紀(jì)位北方,黃帝含樞紐位中央。五帝各異,并集諸神之宮,與之謀國事。《孝經(jīng)·援神契》曰:「并設(shè)神靈集謀?!勾酥^也。
(48) 熒惑常以十月、十一月入太微,受制伺無道之國,故曰伺彼驕盈也。
(49) 太微南門,謂之執(zhí)法。刺舉者,刺奸惡,舉有功。五侯五星在東北。東井為水衡,辨疑獄,五侯議而評之也。
(50) 言天官羅布于上,王者法效于下?!墩撜Z》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也?!?/div>
(51) 言災(zāi)異出無常宿,隨其善惡而處之。假使鄭國有事,則變見角、亢也。
(52)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謂之歸邪。夾以微氣,故稱繽紛。飛,飛星也。流,流星也。飛星與流星各異,飛星焱去而跡絕,流星跡存而不滅。電舉者,似焱電長。
(53) 《春秋》魯襄公十年春正月戊子,妖星出于婺女,見于申維。婺女屬齊,申為晉分。梓慎見妖星出,知晉侯以戊子日死。蛇乘龍,謂襄公二十八年,歲星次天津,于玄枵十五度,在虛下。歲星主木,位在東,體合房、心,故名龍。虛在坎,坎子位,次玄枵,龜蛇之類。歲星失次,行虛之外,出其下,故曰蛇乘龍。龍位壽星,宋、鄭之分。梓慎見蛇乘龍,知饑在宋、鄭。然裨灶以為周王及楚子皆死。二人推變不同,所見各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也。
(54) 逢公,齊邑,姜之先。言逢公死時,亦有此星見,梓慎推星,以此方之,知晉平公將死。沖午,謂虛宿對午。午為張、翼,張、翼周楚之分,裨灶占知周王、楚子死,故言推變于沖午。
(55) 昔堯遭洪水,填星逆行入水府?!稌吩唬骸笟J明文思,光被萬邦。」
(56) 言洪水既出,堯命鯀治之而功不成,乃復(fù)命禹治而平之,禹有濟(jì)世之難,治水之功?!稌吩唬骸负樗咸臁!褂衷唬骸赣礤a玄圭,告厥成功?!?/div>
(57) 言堯遭洪水,致填星逆行之異,非不德所致,此乃運(yùn)數(shù)應(yīng)爾也。
(58) 昔荊軻慕燕太子丹之義,入秦為刺客,雖至精感上,而事竟不捷。
(59) 昔衛(wèi)先生為秦畫策于長平,昭王疑而不信,太白有食昴之變。
(60) 魯陽,古之賢人,以手麾日,能再回也。
(61) 昔光武為白衣時,與嚴(yán)陵相厚善,及登帝位,陵來入見,太史奏曰:「客星犯帝座?!构馕湓t曰:「乃嚴(yán)子陵,非客。」
(62) 言四時代謝不常,每月斗移建一辰,天無聲言語止以星辰見變譴,以示人也。
(63) 孟春正月,昏參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孟夏之月,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昏建星中,旦畢中。仲秋之月,昏牽牛中,旦觜晼中。季秋之月,昏虛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昏東壁中,旦軫中。季冬之月,昏婁中,旦氐中。冬至之日,建八尺之標(biāo),影長一丈三尺五寸也。夏至之日,影長一尺六寸也。影長為水,影短為旱。
(64) 陰精,月也。東北失道入箕則多風(fēng)。移而西南,失道入畢,則多雨。雨三日為淫雨?!对姟吩唬骸冈蔓愑诋?,俾滂沲矣?!埂稌吩唬骸感怯泻蔑L(fēng),星有好雨?!勾酥^也。
(65) 言云從龍,風(fēng)從虎,同氣相求,同類相應(yīng),蜀山崩而晉鐘鳴也。
(66) 六虬,六龍。《易》曰:「時乘六龍以御天?!勾私允翘旎剡\(yùn)轉(zhuǎn)。
(67) 望舒,月也。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一日一夜運(yùn)轉(zhuǎn)過周一度。浹,匝也。至旦曉而過匝,故曰浹旦而過周也。
(68) 凝神,精不動也。言極遠(yuǎn)傍視,茫然若造化之始,元?dú)馕捶郑聘『_h(yuǎn)望而不見其邊?!墩撜Z》曰:「乘桴浮于海?!埂独献印吩唬骸嘎犞宦勂渎暎幌?;視之不見其形,名曰夷?!?/div>
(69) 《瑞應(yīng)圖》曰:「景星大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光明?!巩?dāng)堯之時,有此星見,故美堯之德能致之也。
(70) 昔舜將受禪于堯,先有星見,圓而無鋒芒。言舜當(dāng)用土德王天下。星見而無芒角者,示揖讓而受,不以兵事爭競也。
(71) 昔太公未遇文王時,釣魚于磻溪,夜夢得北斗輔星,神告尚以伐紂之意。事見《尚書·中侯篇》也。
(72) 昔管仲與鮑叔牙商賈于南陽,見三星聚虛、危之分,知齊將有霸主,遂共戮力,來投齊地也。
(73) 當(dāng)春秋時,熒惑守心,景公不從史韋之言,熒惑退舍,而延二十年。
(74) 昔漢祖入秦,五星聚于東井,秦之分。
(75) 相佯,倘佯也?!渡袝吩唬骸笟v象日月星辰?!?/div>
(76) 言先代之君將淪亡,天必告災(zāi)異之徵也
(77) 夫景星見則太平應(yīng),彗、孛作而禍亂興,天之常也。昔夏桀無道,斬關(guān)龍逢而極惡,孛星見,湯伐之,放于鳴條之野。殷紂設(shè)炮烙之刑,彗星出,武王懸之白旗也
(78) 昔魯莊公十年夏四月,恒星不見,自是以后,周室衰微。枉矢出,蛇行而無尾,自昔項羽入關(guān),有此變。見《漢書》
(79) 言天以冥應(yīng),玄象為變,要由人事,豈妖災(zāi)而已。
(80) 言庸君暗主,玄象譴告,不能改行自新以答天變。賢君明主則不然,見天災(zāi)異,懼而修德也。
(81) 夫唐堯至治,猶歷象璇璣,窺七政,況德不及古,而不觀之乎?!段簳垳Y傳》,又見《十六國春秋》六十九。無注。案:「張淵」《北史》作張深,《文選·月賦注》引作「張泉」,皆避唐諱?!冻鯇W(xué)記》一略載此賦,作宋張鏡。《隋志》有《宋新安太守張鏡集》十卷,豈此賦又見《張鏡集》邪?疑《初學(xué)記》「宋」字誤。
君不見嫂為蒲伏侍取食,六國黃金印如斗。
又不見臨筇牛酒市交歡,負(fù)弩令長馬前走。
一時意氣夸鄉(xiāng)曲,悔愧輸與愚夫婦。
孰若晝錦堂中人(韓魏公作晝錦堂于相州),來慰鄉(xiāng)民作父母。
志惟功施不矜衒,豈止一邦將九有。
寥寥百世僅有繼,士林之宗詞藻首(謂繼韓公晝錦者彥謙也)
十年侍從超南宮(彥謙超亞春官。未幾。出按湖南。),王曰咨汝可大受。
寵以玉節(jié)按舊邦,繡衣絢絢紆紫綬。
由來陰德高其閭(于公。高大其閭門。),駟馬足容宮一畝(禮記。儒有一畝之宮。)。
咨嗟豈獨(dú)夾道者,踴躍來迎有童叟。
錦衣榮交萊服彩,棠花(召公甘實)春滿萱堂酒。
臨筵白日故作永,映發(fā)青山舉入壽。
相州鐫刻可垂耀,未知當(dāng)時有此否
奏賦何論滌器手(相如),賣舌何數(shù)從橫口(蘇秦)。
曾從太清回蝕月(彥謙曾于講席。首發(fā)復(fù)昭陵之議。),魏公扶日功可耦(魏公有虞淵取日之功。)。
未來事業(yè)未可量,茲事亦足前無偶(蘇詩。后者無繼前無偶。)。
白華編連勿拜詩(白華。孝子潔白也。勿拜。美召公也。),請被金石歌不朽。
⑴ 史。蘇秦佩六國相印。過洛陽。秦之昆弟妻嫂。側(cè)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秦笑謂。嫂何前倨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謝曰。但見季子位高金多。秦喟然嘆曰。云云。
⑵ 史。司馬相如為中郎將。建節(jié)至蜀。太守以下郊迎??h令負(fù)弩矢前驅(qū)。蜀人以為寵。于是卓王孫臨筇諸公。皆因門下。獻(xiàn)牛酒以交驩。卓王孫喟然而嘆。自是得使女尚司馬長卿。晚而厚分與其女財。
⑶ 歐陽公記。庸夫愚婦者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車塵馬足之間。
⑷ 茲予來舊邦。意不在矜衒。韓魏公晝錦堂詩也。
⑸ 歐陽公記。夾道之人。相與并肩累跡。瞻望咨嗟。韓文。黃童白叟。陶詞。僮仆歡迎。
⑹ 韓魏公刻詩于石。其言以先隴遂繕完為幸。公之勛德。固可以垂耀。然未及其親之在堂。
萬歷戊午五月十三日。白沙李相公卒于北青謫所。其年八月。歸葬抱川之辛向原。返幾筵于東岡舊廬。維時廷龜待罪郊外。既以數(shù)行文字。表公之墓顏。又以一千三百馀言為文??抟约乐??;浭昙核?。以太學(xué)士張公維之狀。敘而銘之。其敘曰。公諱恒福。字子常。其始有李謁平者。以沙梁部大人。擁立羅祖。為佐命元功。遂為雞林大姓。至麗有諱齊賢。謚文忠公。世稱益齋先生。入我朝。諱延孫。工曹參判。生諱崇壽。僉知中樞府事。生諱成茂。安東判官贈吏曹判書。生諱禮臣。進(jìn)士贈左贊成。生諱夢亮。議政府右參贊贈領(lǐng)議政。即公考也。歷仕三朝。以清儉節(jié)孝聞。娶全州崔氏縣監(jiān)崙之女。訥軒李公思鈞之外孫也。生公于嘉靖丙辰。始生不啼。家人異而舉之。甫數(shù)期。岐嶷出凡。沈默寡笑語。識者已知其偉器。八歲。參贊公命以劍琴作駢句。公應(yīng)聲對曰。劍有丈夫氣。琴藏千古音。聞?wù)咄律?。九歲。參贊公棄世。公執(zhí)喪如成人。蔬食終三年。十四五。已疏財喜施。負(fù)氣誼。不事細(xì)行曲謹(jǐn)。嘗著新襦。人有衣弊者。見而欲之。公即解與之。歸白大夫人曰。不忍見人寒而惜一衣也。善角抵喜蹴跼。會大街分曹賈勇。諸少年莫敢捋。大夫人聞而切責(zé)。公泣受教。即其日已之。折節(jié)讀書。痛自檢束。崔夫人卒。秉禮愈刻苦。啜粥廬墓。毀幾滅性。服除。游學(xué)宮屢魁輪制。聲名藹郁。權(quán)相國轍聞之。歸以孫女。庚辰。擢文科。補(bǔ)槐院正字。選史局檢閱。宣廟將講綱目。命預(yù)揀才臣可備顧問者。栗谷李文成公舉公等五人。賜內(nèi)藏綱目一帙。且命勿煩以事。尋賜長暇讀書。選入玉堂為正字。論李潑交結(jié)汝立狀。大忤當(dāng)路。引疾三告。宣廟教曰。李某不可離玉堂。其辭章勿入。自博士移授奉教。升典籍正言。用薦拜吏曹佐郎知制教。歷修撰、正言校理。復(fù)入天曹為正郎。己丑逆獄。公為問事郎廳。敏捷如飛。辯給如神。宣廟亟稱高才高才。每事必呼公名。他僚拱手聳觀。但嘖嘖嘆。每大臣議讞。公周旋其間。多所平反。升應(yīng)教薦檢詳舍人。庚寅。錄功以問事勞。錫推忠奮義平難功臣之號。升典翰。嘗入筵。宣廟呼公前。說鞫獄時事。亹亹不已。俄命準(zhǔn)秩升直提學(xué)。又特加通政。進(jìn)同副承旨。將以大用也??某纪ピ?。賜廄馬。辛卯。遞為戶曹參議。蒞任閱月。事以辦治。庫藏充牣。判書尹公斗壽曰。不料文翰士能治錢谷乃爾。真通才也。孽臣洪汝諄謀捏松江鄭公澈。一代士類。流竄殆盡。仍榜示松江罪目。揭于朝堂。謂公以承旨緩于奉行劾罷。夏。敘拜承旨。逞憾者搆公又甚。將置重辟。會李公元翼為都憲。力救乃止。序升都承旨。壬辰。賊報至。公夙夜在公。誓以身殉節(jié)。衙退處外舍。禁無以家事關(guān)我。病妾求一面訣。不許。去邠日。天雨夜黑。百僚未集。中殿獨(dú)與女侍數(shù)十人。步出仁和門。公執(zhí)燭前導(dǎo)。是夜車駕渡臨津。擔(dān)夫皆散。公步泥淖中召集。扈行三更達(dá)東坡驛。召公入侍。且趣召大臣及尹斗壽問計。公首言我國兵力無以當(dāng)此賊。唯有西赴乞援天朝耳。上曰。予意本如此。到松京。特升公吏曹參判。封鰲城君。命護(hù)王子。先詣平壤。又教曰。予素知寅城府院君鄭澈。有忠孝大節(jié)。其令與卿等同護(hù)王子。駕至平壤。教曰。李某志慮貞亮。宜升擢委以重任。俄拜刑曹判書、大司憲。與漢陰李公德馨入對。更請亟奏天朝。又建請三調(diào)度管軍興。以濟(jì)天兵糧餉。再造之業(yè)。實基于此。拜兵曹判書弘文館提學(xué)、知經(jīng)筵、春秋館、同知成均館事、世子左副賓客。臨津失守。群議請幸咸興。公與尹相斗壽言此城不可守。則當(dāng)幸寧邊。若一踰北嶺。便隔上國。更何望乎。賊逼浿水。漢陰請乘船。見賊將玄蘇、調(diào)信謀緩兵。事若不諧。暗帶勇士。斬二酋來。公止之曰。堂堂國家。豈可行盜賊謀計。遂已。駕到寧邊。公請赴遼東求援。漢陰亦請自往。沈公忠謙言李某方判中兵。不可去。遂遣德馨。公送至西門。解驂與之曰。兵不出。君當(dāng)索我于重獲。漢陰曰。兵不出。吾當(dāng)棄骨于盧龍。聞?wù)咭兹荨=瓰┸姖?。宣廟夜召群臣議內(nèi)。附教曰。父子同渡鴨水。國事無可為。世子宜奉廟社主分往。予帶若于臣僚入義州。從予者誰。群臣莫對公泣曰。臣既無父母。又無疾病請從。上動色。次博川。平壤陷報至。促駕夜發(fā)。扈臣多道亡。會天雨晦暝。公慮有倉卒。疾驅(qū)先導(dǎo)。上益重之。至定州。公請住數(shù)日以待賊報。先發(fā)一使。慰諭義州父老。且移咨遼廣。備陳賊勢。皆從之。至義州。人民驚散。公請修掃公廨。示久駐意。數(shù)日稍稍還集。得成行宮模樣。公又言漢南諸路。必謂車駕已渡遼。煽動思亂。宜急發(fā)使。諭以起兵勤王。自此朝廷命令。得通于湖嶺。官軍義兵。頗修奔問。國勢賴振。時遼左訛言。謂我導(dǎo)倭入寇天朝。兵部遣黃應(yīng)旸來覘。始甚疑之。公在京時已慮及此。自赍辛卯倭酋慢書以來。及是示之。黃見書扣膺大痛曰。貴國為中朝遞被兵禍。反受惡名。歸報石尚書。痛陳實狀。東援之議始決。天將祖承訓(xùn)將三千兵先至。朝廷倚之。公獨(dú)言祖將躁而無謀。軍必敗。俄進(jìn)兵平壤果敗遁。反誣我助倭。公請遣大臣陳辨。且請催發(fā)大兵。提督李如松克復(fù)平壤。京城賊亦退。公力請回鑾。十月車駕還京。百官雖依墻壁。而軍情倚公為重。行人司憲奉敕來。公為遠(yuǎn)接使。迓于中途。天朝敕諭世子進(jìn)理全慶軍務(wù)。公以大司馬辭儐任。陪世子南行。湖西逆賊宋儒真反。諸官欲奉世子上京以避賊。公上劄曰。鶴駕南下。民皆引領(lǐng)。今因潢池小丑。未有召命。顛倒西上。非計也。宜宣布德意。率勵士眾。速圖討滅。無貽君父之憂也。賊既平。株連者械系相屬。公啟言逆賊非如鳥獸魚鱉處處恒產(chǎn)之物。豈有若是之多乎。聞?wù)唔t之。乙未。吏曹判書兼兩館大提學(xué)。天朝遣使冊封日本。副使楊方亨愿得公為接伴。上許之。辭朝解東銓文柄。拜右參贊。方亨敬禮公曰。東國有人。丁酉。復(fù)拜中兵。楊經(jīng)理領(lǐng)大兵東行。要見戶、兵、工判書。公逆于九連城。應(yīng)對周敏。經(jīng)理嘉獎。公凡五長兵部。內(nèi)抒國難。外應(yīng)天將。才略中機(jī)宜。沛然有馀地。銓注公明。武弁彈冠相慶。恒畜萬匹布以應(yīng)需用。經(jīng)理遇難事。必稱李尚書。贊畫丁應(yīng)泰構(gòu)誣我國。上奏參劾。宣廟震驚。閉閤不視事。群議大臣當(dāng)往陳辨。首相柳公成龍不即請行。宣廟特拜公右議政。為陳奏正使。余為副使。疾馳進(jìn)奏?;实鄄⑾聭?yīng)泰疏。命五府、六部、九卿、科道一并看議來說。公與一行諸官。日詣東閣。操文陳說。辭語剴切。多官聳嘆。覆奏痛湔國恥?;实勖锒?yīng)泰職。為民回籍。賜國王敕獎諭。宣廟大悅。錫土田臧獲。時議政柳相成龍主和。公上章自劾。以為曾贊和議。不敢倖免。遂引疾。章十四上乃遞。宣廟教曰。與人同事。終乃反覆者。李某之罪人也。庚子。拜都體察都元帥。宣撫湖嶺諸路。上安民防海十六策。夏。以領(lǐng)相召還。奉懿仁王后喪詣山陵。宮人夜半失火。燒靈幄。公指授禮官。襄事如儀。不爽毫發(fā)。建酋通書請和。公曰。此奴受爵天朝。本國義無私交。且必為后日憂。請謝絕其使。宣廟命錄扈從功。以公為元勛。公上劄固辭。宣廟諭以孤忠勁節(jié)。實祖宗之忠臣。賜忠勤貞亮竭誠效節(jié)協(xié)策扈圣功臣之號。壬寅。奸臣嗾鄭仁弘。使其徒文景虎上疏。謂成牛溪渾構(gòu)殺崔永慶。交章請罪。公聞而瞿然。上劄極陳。以為崔永慶之被逮也。成牛溪在坡州。移書力救之。景虎之疏。構(gòu)也非實。狀劄未上。奸人承柄臣指。上疏擊公。謂公鄭澈之黨。公遂引告。七上章乃免。公雖去位。宣廟禮遇不衰。大事必咨。甲辰。因上劄極論闕失。島酋義智。詐械二死囚。稱壬辰犯陵賊。來獻(xiàn)求和。公欲誅之境上。柳永慶欲自功誇詡。力請訊問。竟無所得。有金稽者受嗾。疏請追封德興大院君。上下其事。公議曰。此事行之者。哀、安、桓、靈。非之者。周、程、張、朱。群議乃定。臨海君年最長。居地逼。家聚無賴。會盜殺宰臣柳熙緒。捕盜大將邊良杰。以窮治其獄坐謫。首相李公德馨疏救。忤旨罷相。公代為領(lǐng)議政。上劄累辭曰。良杰之謫。臣實心傷之。特未及言耳。德馨即已言之臣。臣即未言之德馨。章八上乃遞相。戊申。樂禍之輩。煽訛飛鉗。中外疑惑。仁弘之疏入矣。光海襲位積疑又甚。集兵衛(wèi)闕宮門。當(dāng)晝不開。三司將密啟臨海不軌狀。諫長來問于公。公曰。服喪王子。形跡未著。胡遽寘辟其人。然公言而亦不能止。獄將具。公與首相李公元翼。力陳全恩之意。臨海遂竄喬桐。言者目為護(hù)逆。遂為搢紳間禍本。山陵既卜。奇自獻(xiàn)得妖術(shù)欲改之。公上劄痛陳。四月。拜左相兼都體察使。三司請誅臨海。公執(zhí)前議。鄭仁弘上劄攻之。公亦再上劄乞解。不許。仁弘上疏。詆先正晦齋、退溪不當(dāng)祀文廟。太學(xué)諸生。上書訟辨。仍削仁弘儒籍。其徒樸汝梁訴之。光海命禁錮首倡儒。多士捲堂去。公聞而愕曰。亡國之舉也。再上劄陳之。仁弘一隊大銜公。乃以體府兵權(quán)太重之說。必欲陷之死。公又乞免。辭甚危迫。章凡二十上。猶不許。壬子。金直哉獄起。公侃侃守正。隨事匡救。詩人權(quán)韠。坐詩語逮系。公離席泣諫。竟不從。術(shù)士李懿信疏請遷都。公獨(dú)獻(xiàn)議。破其妖說。事遂已。癸丑。兇徒陰訹死囚樸應(yīng)犀上變告。延興府院君金悌男。誣以謀逆。闔門被殺。武人鄭浹。辭連逮系。公以曾薦浹邊倅。出郭待罪。使者三輩宣召參鞫。永昌大君。甫八歲。三司指為逆魁。交章請誅。政府獨(dú)不廷請。群小磨牙。禍且不測。有二宰臣連夜造公所。脅以禍福。公曰。我受先朝厚恩位臺鼎。豈忍屈志負(fù)君。自虧名義。兩司長官揚(yáng)言于鞫廳榻前曰。群議以大臣不伏閤為非。不敢不告。公退出。漢陰隨出曰。廷議至此。吾輩當(dāng)先及禍。子將如何。公曰。禮云內(nèi)亂不與焉。何必為永昌死也。若止出置城外。我當(dāng)屈意從之。必如三司之議。不得不立異。首相漢陰。遂會百僚。以本仁斷義。出置闕外為辭。柄臣大望掌令鄭造、尹讱。遂發(fā)廢母之論。公曰。吾得死所矣。為永昌死則傷勇。為母后不死則傷義。今人誣引春秋。我當(dāng)引經(jīng)據(jù)義。段段攻破。進(jìn)一劄。仍及永昌不可加罪之意也。是夕至第。不解朝衣。坐外廊瞠視不語。子弟問故。公曰。三綱滅矣。我以大臣。寧惜馀命。大司憲崔有源來見公。公曰。萬代瞻仰。在此一舉。有源素敬公乃定議。與李志完、金止男。貳于造、讱。其論之未即行。公之力也。公具劄將進(jìn)。鄭浹就服。獻(xiàn)納柳活劾公誤薦請罷。公即日一奴鞚馬出東門。僦居?xùn)|郊。大肆志于墳典。暇則倘徉山溪間。疏糲不給。晏如也。臺官累啟削黜。只遞相。拜西樞。仁弘疏請加罪。不報。丁巳冬。廢后之論已定。公忼慨不食。忽大雷撼屋。公曰。天其戒告之矣。俄而。樞府郎來收議。公方病扶起。奮筆書曰。誰為殿下畫此計者。非堯舜不陳古之明訓(xùn)。虞舜不幸。頑父嚚母。常欲殺舜??>繌[。危逆極矣。號泣怨慕。不見其有不是處。誠以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故春秋子無讎母之義。況為伋也妻者。是為白也母。誠孝之重。夫焉有間。今當(dāng)以孝治國家。一邦之內(nèi)。將有漸化之望。此言奚為至于黈纊之下哉。為今之道。體舜之德??酥C以孝。烝烝乂?;嘏瓰榇取S蕹贾?。議至。見者泣下。邸吏草公議。手戰(zhàn)不能定筆。三司請絕邊圍籬安置。凡四易配所。將配三水。命竄北青。戊午正月到配。五月感疾。夢宣廟宣召。既悟。嘆曰。吾其不久乎。聞奴酋犯遼廣。我兵不赴援。涕下曰。國其不競矣。粵二日卒。春秋六十三。公嘗謂家人曰。我以大臣獲此恩譴。死勿以朝衣斂。只用深衣大帶。是歲八月四日。窆公于抱川先兆。遠(yuǎn)近承訃會哭者。守宰邊將持赗赴吊者。士夫之操文酹奠者。不記其數(shù)?;蛴胁幌嘧R而千里來哭者。北青暨抱川諸生。建祠宇俎豆之。時議禁之而終不止。訃聞。光海命復(fù)爵禮葬。中外聞?wù)?。莫不悲痛涕洟。至有失聲哭者。公孝友敦睦。出于至性。居家處行。迥出古人。少悅一妓頗溺情。忽念留戀害心。會諸友為詩以絕之。自后一切不近聲色。立朝四十年。出入將相。累登勛籍。而家無甔石。朝廷黨比相傾。世無完人。以公一意扶正。故或未免標(biāo)榜。而公自超然特立于是非之外。為文章。以氣為主。以俊逸為宗。意到立成。若不構(gòu)思而自出機(jī)杼。語多驚人。人得片言只字。多藏去以為珍。疏奏骎骎兩京。筆法尤豪有法。少時汎濫諸家。既博通其義。又不肯竟。晚喜濂洛群書。亦不規(guī)規(guī)于箋注之末。既靜居沈潛。益有自得之趣。嘗著涵養(yǎng)銘、恥辱、書床、養(yǎng)夜、戒晝警夕五箴書諸壁。其自治之功又然也。所著詩文若干卷、朝天唱酬錄一卷、奏議啟辭各二卷、四禮訓(xùn)蒙一卷、魯史零言十五卷行于世。少號弼云。晚號白沙。太常議易名之典。賜謚曰文忠公。公娶都元帥權(quán)慄女。生二男一女。長曰星男。次曰井男。壬子司馬。皆仕為郡守。女適士人尹仁沃。側(cè)室生二男二女。曰奎男。癸丑司馬。次箕男。女適學(xué)官權(quán)侙。一女幼。星男初娶判書權(quán)徵女。生一女一男。女適進(jìn)士崔煜。男時中。繼娶判官金季男女。生三男四女。女適士人李廷煥。次適士人南斗相。男時挺。馀皆幼。井男娶參議尹顗女。生一男一女。男時術(shù)。女適士人鄭知和??猩幸慌D袝r行。馀幼?;猩卸=杂?。噫。公光明之表。簡潔之操。如祥云瑞日。人得而睹之。柱天高勛。忠孝大節(jié)。經(jīng)濟(jì)之業(yè)。正大之論。為國家蓍龜。為士林冠冕。旂常紀(jì)之。太史書之。聲名溢于華夏。德澤在于斯民。奚待余寂寞腐語。方可揄揚(yáng)。顧余與公風(fēng)期契許三十馀年。始為郎中為僚相與周旋左右于廟朝之間。平居但見言笑怡怡。一團(tuán)春和。至大議論大是非。毅然壁立。萬牛不可回。既又同膺使命于危難之日。癸丑之禍。我遭縲紲。公又罷相。至于戊午。公先謫北。我逐郊外。其艱難險阻與夫道途羈旅。閑居散適之際。游從最久。其豪風(fēng)爽氣。杰句清談。隨遇溢發(fā)。使人驚倒。蓋有獨(dú)契而欽嘆者。試記其一二。公之在蘆村。余攜兒明漢。佩酒往訪。則公欣然迎謂曰。吾欲賞道峰川石。未有會心人。君適至矣。仍以道巾芒鞋。騎驢而去。歷遍諸勝。同宿枕流堂。三更月上。余方困臥。公蹴余曰。月色如許。何睡耶。攜出川上。忽愀然不語。仰天長吁。使明漢誦出師表。又誦赤壁賦。飄然有羽化登仙之想。逮丁巳冬。兇論益張。請廢之疏。四面而起。陳好善、全瀅等請先誅公及余。余匹馬曉出城。訪公于東岡曰?;鹕跫?。吾等當(dāng)先見收矣。今日之事。異議者死。不議者不至于死。吾受祿在職。理難得免。公既去朝。病不收議。例也。公掀髯笑曰。死生命也。且上必不能辦殺吾等?;蚰匣虮?。不相遠(yuǎn)則幸矣。余知公意決??谔柖搪少浌?。有斜陽數(shù)行淚。立馬穆陵村之句。公曰。以此為訣足矣。遂握手而別。居數(shù)日而公之議上?;浺辉露喴?。此皆狀中所不載。而獨(dú)余知之。故并記之。風(fēng)流文采。宛然如昨日。而公之墓樹。已可材矣。俯仰人世。安得復(fù)見斯人。嗚呼。不得復(fù)見斯人也。銘曰。
沙梁千載,益齋倡業(yè)。
聚精降靈,公又挺立。
我公之生,天具眾美。
曠乎拔俗,粹然離滓。
威鳳之祥,兼金之貴。
絕人才猷,蓋世豪氣。
鎮(zhèn)物之量,凝遠(yuǎn)之姿。
海不可窮,山不可移。
爰自釋褐,望若神仙。
維時宣廟,勵精求賢。
謂公見晚,暇以讀書。
一部綱目,汝其佐予。
盛之玉堂,不役以吏。
遇事刃發(fā),亦公暫試。
運(yùn)屬艱虞,擢公中兵。
只手扶天,黃道重明。
中興偉烈,卓冠今昔。
萬務(wù)盈前,談笑掃卻。
如云過空,不留一氛。
乃主文盟,乃登師垣。
入煥皇猷,出宣戎略。
乃秉國鈞,儀刑百辟。
國有大禮,時有大議。
公一言決,引經(jīng)傳義。
遇坎則止,不俟終日。
弊屣萬鐘,蕭然衡泌。
事又大謬,天紀(jì)淪夷。
公雖遁荒,為國喑噫。
其言卓卓,立萬世極。
群兇鼓吻,累公于北。
窮谷奔波,爭先迎見。
走卒何知,愿識公面。
公安于謫,視世秕糠。
鈞天無人,帝遣巫陽。
公去翩然,若有所期。
騎龍上天,誰得以羈。
適來時也,適去天也。
世之榮辱,公何與焉。
維茲正氣,日揭星明。
不昧千秋,凜凜猶生。
宣祖大王之二十五年。而日本酋秀吉大舉兵入寇。京都陷車駕遷。惟時有臣。請援天朝。再恢宗社。乃惟曰白沙李公。光海即位。誅夷同氣。謀廢慈殿。奸臣李爾贍,鄭造等縱臾之。天常滅蝕。環(huán)三千里殆淪于縱目之域。惟時有臣??寡哉?。扶樹彝倫。乃惟曰白沙李公。談?wù)咴弧V信d之績。被于海東而已。民紀(jì)植則立萬世之孝順。優(yōu)于天下矣。公以言獲罪。累于北荒。談?wù)咴?。公固得死所矣。國其如何。俄而公卒于累。而至癸亥今上反正。?fù)官賜祭。談?wù)咴?。其庶幾哉。國有教矣。蓋以公存亡榮悴。卜世運(yùn)興喪也。東陽申欽聽于一國之談?wù)咴弧4溯浨橐卜?。此公議也夫。茲非天之有定也乎。肆次其事烈。載之神道之石曰。公諱恒福。字子常。氏出雞林。其始有沙梁部大人謁平者。翊羅祖為宗臣。胄支遂綿。至麗彌盛。其著者曰。文忠公齊賢。世稱益齋先生云。入本朝有官工曹參判者諱延孫。寔生崇壽。僉知中樞府事。公高祖也。曾祖曰成茂。安東判官。贈吏曹判書。祖曰禮臣。成均進(jìn)士。贈議政府左贊成。贊成公有隱德。嘗卜葬兆于抱川曰。我后聯(lián)二世必達(dá)。公考參贊公果應(yīng)之。參贊公諱夢亮。歷事三朝。以清儉忠孝聞。贈議政府領(lǐng)議政始林府院君。妣曰全州崔氏。結(jié)城縣監(jiān)崙女。訥軒李公思鈞外孫也。贈貞敬夫人。有壸范。嘉靖丙辰生公。生而不乳不啼。家人驚異。會有瞽師到門。參贊公使筮之。筮畢賀曰。鼎軸之兆。崇于公二級。甫數(shù)期。峻拔岐嶷。嬉戲動與凡兒殊。稍長沈深有度。顧盻偉如。語默不茍。識者知其為昂霄材也。八歲。屬詩出語驚人。九歲參贊公即世。致毀如禮。十四五。已疏財好義。雄健不羈。當(dāng)街賈勇。諸少年莫敢埒。大夫人聞而戒之曰。未亡人朝暮入地。汝乃從無賴子弟游。吾死不暝矣。公泣受教。刮摩豪習(xí)恂恂也。辛未。大夫人卒。啜粥居廬。服闋。托于姊閔氏婦。摛經(jīng)辨志。居業(yè)遂篤。藻思橫放。亹亹逼古。一時名勝愿識其面。權(quán)相國轍聞其聲。歸以孫女。即都元帥慄之出也。相國一見。期以公輔。萬歷庚辰。登謁圣丙科。補(bǔ)承文院權(quán)知副正字。辛巳。藝文館檢閱。癸未。宣廟將講朱子綱目。預(yù)揀才臣。賜中秘所藏帙以隸之。膺簡者五人。公與焉。栗谷李公珥實進(jìn)之。栗谷道學(xué)文章伏一世。公一見有言下之契。旋賜暇湖堂。薦弘文館為正字著作博士。甲申秋。得疾革。中外之人識不識舉憂之。來候者履錯于巷。乙酉春良已。授藝文館待教奉教。成均館典籍,司諫院正言,吏曹佐郎,知制教??脊κ婪Q熱官。公居之淡若散署。庭無造請。座無生客。日與里闬游從。清坐相看。有二顯官怙時望。要公推轂。已入銓地。多居間餂公。公惡其為。竟不應(yīng)。二官交憾公。歷修撰正言校理,吏禮正郎。己丑冬。以問事郎參鞫鄭汝立獄。宣廟親臨論囚。公應(yīng)對周敏。趨蹌中節(jié)。目覽耳受??谠兪謺?。言不刊落。筆不停輟??v橫膠擾。俱領(lǐng)其要。僚寀袖手。吏胥旁觀。驚以為神。宣廟亟才公。每事必畀公。公憫囚多株連。不遄斷啟倖禍者心。當(dāng)亭疑。務(wù)平反。傳生議。薦數(shù)從中。文書或忞忞者。必諦審于當(dāng)事者。不徒執(zhí)管成案為也。庚寅夏。應(yīng)教轉(zhuǎn)議政府檢詳舍人。秋錄平難功。公以問事勞。例策三等勛。移典翰。嘗侍經(jīng)筵。宣廟呼公前。談公鞫獄時事。稱高才者累十言。躋秩以獎之。進(jìn)直提學(xué)。特加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擬大用公也。辛卯春。除戶曹參議。才一月。曹務(wù)無?懘者。庫藏?zé)o罅灓者。尹相國斗壽為判書。顯重公曰。文翰士乃復(fù)能錢谷耶。時有孽臣洪汝諄者。網(wǎng)一世士將魚肉之。公以承旨亦被波及罷。夏。敘復(fù)除承旨。害公者猶未艾。二官之挾前憾者抵??而起。謀置重辟。李公元翼適秉憲。以身爭之乃已。壬辰四月。倭寇猝至。公為知申事。居嚍嚍欲以身徇節(jié)。自聞賊報。公退就第。背屏側(cè)席。填闔處外。飭家累無溷我。側(cè)室求一面不得。逮大駕定西幸計。公趨朝。唯與家兄訣別而去。前駕出一日。公詣閤門請事。宣廟命以左議政柳成龍為留都大將。公言若控上國辭命。非成龍不可。成龍得西。乃后聞奏封牘。多成龍手。駕出。百僚皆散。宮中虛無人。雨注天黝。夜四鼓。中殿獨(dú)與女史十馀。步出仁和門。公執(zhí)燭前導(dǎo)。中殿顧問。慰勉備至。駕薄臨津。上下相失。公同兵曹郎徒步。召集徒眾于泥淖中。至東坡驛。召大臣及尹斗壽問計。公首言我國兵力。無以當(dāng)此賊。唯有西赴。仰吁父母之邦。到松京。拜吏曹參判鰲城君。加嘉善大夫。令護(hù)王子先詣平壤。大駕至。拜刑曹判書兼都總管。加資憲大夫。未幾授大司憲。賊既大蹂京城。急欲??兩西而撇掇之也。廷議無定算。劻勷而已。公與漢陰李公德馨。協(xié)策建遣請?zhí)斐?。又撥三調(diào)度。以管軍興。其卒成再造烈者。此為之兆也。拜兵曹判書兼弘文館提學(xué)知經(jīng)筵春秋館事同知成均館事世子左副賓客。臨津失守?;蜓援?dāng)守平壤?;蜓韵膛d可據(jù)。公與左相尹斗壽力陳咸興非計。請幸寧邊。然群議猶主咸興。中殿東嬪先向德川。以取咸興路。而賊已逼浿水矣。漢陰公請出見賊將玄蘇,調(diào)信謀緩兵曰。兵茍毋緩。當(dāng)斬兩將頭來。公止之曰。堂堂國家。豈可行盜賊事。駕離平壤。與漢陰申請進(jìn)住寧邊。且自請赴遼東求救。兩公爭往。至夜分。宣廟用沈忠謙言遣漢陰入遼東。公送之南門。解所驂與之曰。兵不出。君當(dāng)索我于重獲。漢陰曰。兵不出。吾當(dāng)棄骨于盧龍。灑涕而別。聞?wù)咭兹荨J貫┲T軍又潰。宣廟夜召諸臣議內(nèi)附曰。父子同渡鴨水。國事無可幾。世子宜奉廟社主分往。予帶若干臣僚入義州。從予者誰。群臣莫對。公泣對請從。駕次博川。中殿自德川來會。而平壤陷報至。宣廟趣駕夜發(fā)。扈行者多道亡。天雨道隘。公慮有倉卒。謂椽屬曰。前茅甚疏。吾屬皆兵官??上葘?dǎo)疾驅(qū)而前。宣廟問知為公。益重之。駕入義州。公言漢南諸路必謂大駕已渡遼。急發(fā)使諭湖,嶺起兵勤王。且令知行在所住。自此朝廷命令得通。而勤王之師始起。先是遼左有行言。朝鮮導(dǎo)倭入寇。兵部遣指揮黃應(yīng)旸密覘我。公在朝時已虞有此事。求辛卯倭?xí)鴣砟诉M(jìn)之。應(yīng)旸疑大釋。歸報皇朝。始議出兵。祖承訓(xùn),史儒等將三千兵先至。朝野皆言指日可捷。公曰祖將躁而寡謀。軍必敗。果大衄。承訓(xùn)歸至。誣我兵反助倭賊。公請遣大臣伸辨。又請遣使乞發(fā)大兵。冬。提督李如松提兵四萬過江而東。公見其行師。白上曰。必成功。但幕下有鄭同知,趙知縣兩人用事??钟芯趽?。癸巳。得大捷復(fù)平壤城。而既又掣于和議不更戰(zhàn)。實鄭趙二人為之也。京師復(fù)。力請回鑾。十月。宣廟旋軫舊都。行人司憲奉敕來。未有先聲。朝廷猝知之。急授公遠(yuǎn)接使。受命即行。行人兼程疾馳。所過郡邑失措。賴公先后館待無缺?;食肥雷油瑧?,兵官進(jìn)理全,慶軍務(wù)。公以兵官故。解儐任陪世子南下。甲午春。湖西賊宋儒真反。分朝諸臣欲奉世子會大朝避賊。公上劄止之。頃之賊平。秋召還。兼舟師大將。算舟艦資魚鹽以息之。備綿布三萬疋輸之度支。乙未。吏曹判書兼弘文館大提學(xué)。藝文館大提學(xué)兼經(jīng)筵知春秋館,成均館,義禁府事。丙申皇朝冊封日本。副價楊邦亨欲得公為接伴。宣廟許之。公既辭朝。乞解東銓文柄。拜右參贊。邦亨敬禮公曰。東國有此人。何可以外國輕之。公指正使李宗城曰。徒紈綺文墨爾。必辱命。后果然。冬。送楊使。丁酉春。判西銓。楊經(jīng)略統(tǒng)大兵東來。難其儐。復(fù)推公。辭不起。同戶工官見經(jīng)略于九連城。其條列問答俱彬彬光國。九月病免。十一月復(fù)授公。凡五長兵部。一長吏部。處心貞亮。關(guān)節(jié)不及。擬用除擢。唯視其才。一徇公議。無敢以他路進(jìn)。官方有序。仕途以澄。朝廷僅存墻壁。而士夫稍知廉隅者。以公之在銓席也。其兵部也。丁水陸天兵之湊。事關(guān)本兵者。大者迅雷。少者牛毛。公游刃中窾。積而不苑。楊經(jīng)略每值肯綮。必曰李尚書云。公去部。有萬匹布溢于恒用之外。部中傳以為李尚書藏。久而猶守之。近世稱舉兵部者言。栗谷李公。公足當(dāng)之。而以時之劇易言。公有加焉。戊戌秋。皇朝贊畫丁應(yīng)泰誣搆我國上奏。宣廟震驚。大拜公加大匡輔國崇祿大夫右議政封府院君陳奏使。公辭不獲。星夜倍道進(jìn)奏。日詣內(nèi)閣,禮,兵部操文陳說。辭語明剴。禮容都雅。諸官拱手唯諾曰。國恥自湔。公無憂也。帝賜敕褒之。革應(yīng)泰職。己亥復(fù)命。宣廟大悅。賜土田臧獲以嘉之。時議以應(yīng)泰誣奏。移罪于接伴使白惟咸。下獄當(dāng)罪。公為委官。心知其冤。奏讞甚晰。宣廟原之。尋控免。庚子。拜都體察使兼都元帥。視師南土。上安民防海十六策。夏。以首輔還。六月。懿仁王后薨。時屬干戈。儀軌典籍燹滅無遺。公指授裁量。節(jié)文不惑。梓宮下山陵。夜半失火。上下遑惑。公當(dāng)變不錯。招所司各職其職。導(dǎo)世子就位。行慰安祭。以是日克葬返虞。辛丑。乞釋負(fù)不從。公復(fù)起。請節(jié)經(jīng)費(fèi)正田制。開誠心。布公道。礪廉恥。宣廟嘉納。秋。奴酋通書請媾。公言此酋受爵天朝。人臣義無私交。且為后世虞。請謝絕其使。壬寅春。三司交章論成牛溪渾。公上章救之。未及進(jìn)。有人承柄臣旨。徑上疏專攻公。公引告。而撼公者益眾。卒以是去位。甲辰元朝。白虹貫日。公極言天人之際。終之曰。推誠當(dāng)自納諫始。秉公當(dāng)自用人始。世以為知言。夏。錄扈圣功。公為元勛。辭不允。拜領(lǐng)議政。亦控免。丙午秋。馬島夷義智詐械二死囚。稱犯陵賊來獻(xiàn)求和。時柳永慶擅國。欲自功。將行獻(xiàn)俘禮以夸耀之。公欲誅之釜山。以示倭使。永慶不聽。卒拿訊無所得。丁未十月。宣廟疾大漸。公受命祈于宗廟。翌日宣廟小愈。乃于戊申二月一日賓天。越翌日。光海踐阼。宣廟以日月之明。秉乾剛之德。早挈神器。托于光海光海。在春宮十七年矣。不幸宣廟寢疾。經(jīng)年樂禍。喜功者因以揣摩。塞窌匿端。煽俑飛鉗。以惑人聽。鄭仁弘封疏入而人情尤眩亂。禍端無窮。而先以臨海君為注。中外遑遑。衛(wèi)士擐甲守闕。宮門當(dāng)晝不開者累閱月。有一諫官以臨海事來問者。公曰。服喪王子。形跡未著。胡據(jù)置辟。三司密告不軌。當(dāng)流絕島。公獻(xiàn)議請全恩。論者目以護(hù)逆。全恩之說為善流禍本。四月。為左揆兼都體察使。六月。以總護(hù)使封穆陵。才畢。三司請誅臨海。且咎相府不廷爭。仁弘繼之。斥全恩之非。公上劄再辭不許。辛亥。仁弘封疏厚詆晦齋,退溪兩先生不宜祀孔廡。泮儒上疏辨之。削仁弘儒籍。仁弘之徒樸汝梁訐奏之。光海令禁錮首議者。公愕曰。亡國之舉也。通宵搆劄。至曙上之。諸生聞上命。捲堂而去。公又上劄陳之。及后引對。備錄晦齋事四條上之。仁弘由是大銜公。名卿善士重足累喘。讒譖猬集。以擠公為先務(wù)。乃倡體府兵權(quán)太重之說。欲必陷之死地。公日事求去。而至壬子。金直哉獄起矣。光海日御鞫廳。絲毫以上皆躬斷之。公隨事匡救。詩人權(quán)韠以詩得罪并系訊。公離席苦諫不從。術(shù)官有以遷都之說進(jìn)者。宰臣多和附。迎合上旨。公直言折之。癸丑夏。樸應(yīng)犀上變。事有不忍言者。烈于戊申矣。被告之中有武人鄭浹者。公所未識也。有他大臣薦之。公擬于邊守。及是辭連當(dāng)坐。公不赴朝。三司請誅永昌大君。而政府無廷請舉。有宰臣二人連日夜至公所。誘以禍福。危辭喝語。使人發(fā)豎。子弟涕泣迭諫。公捋須毅然曰。吾受恩兩朝。位臺鼎十六年。豈以垂死之年。自取污蔑。厚負(fù)兩朝。其宰知不可回。顧而之漢陰。如語公者。后日公與漢陰俱在鞫廳。臺官以大臣不伏閤顯斥之。漢陰謂公曰。子將如何。公曰。吾議在戊申之議矣。獄事日急。禍焰日起。臺官鄭造,尹讱等首發(fā)廢母之論。公謂漢陰曰。吾得死所矣。為永昌死則傷勇。為母后不死則傷義。慗使吾君為造與讱之蔽也。而負(fù)累于天下后世乎。今人既誣引春秋。我粗習(xí)春秋。當(dāng)引經(jīng)據(jù)義以破之。其所謂逆。未見其為逆。故不敢討臣。而廢君之母。真逆臣也。若或獻(xiàn)議??蛇M(jìn)一劄。是夕至家。不解朝衣。坐外廊。子弟入問故。公曰。三網(wǎng)滅矣。我以大臣。承不世之遇。寧惜馀命。忍見此耶。當(dāng)以舁尸為期。大司憲崔有源來見公。公曰。萬代瞻仰。在此舉也。有源素敬公。乃定議。與二三僚貳于造,讱。其不即廢母。由公言也。公具疏示漢陰。磨礪以俟。公以薦鄭浹遭劾而去。事已不可諧矣。光海遞公相拜西樞。乙卯。家督星男為賊奴所告下獄。家人請循俗行賂。公正容止之。獄尋白。冬。仁弘疏言公罪不止此。三司請削黜之。光海留中不下。公就寓東郊。移卜小筑于忘憂里。無幾微見色。倘佯山澗。粗糲不厭而怡如也。聞清平水石之勝??缫或呁?。常雜于田夫野老。不知為貴人也。丁巳十一月。廢母之論遂決。李爾瞻,金開,許筠呼召丑逆。袖疏赴闕。濫巾東序者承嗾而集。日不記其數(shù)。國內(nèi)鼎沸。含生褫氣。公寢食俱損。忼慨不自已。忽大雷撼宇。公曰。天其戒告之矣。須臾樞府郎持上旨。令獻(xiàn)議。公方病。侍者扶起。奮筆書曰。誰為殿下畫此計者。非堯不舜陳。古之明訓(xùn)。虞舜不幸頑父嚚母。常欲殺舜??>繌[。危逆極矣。號泣怨慕而不見其有不是處。誠以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故春秋之義。子無讎母之義。況為伋也妻者。是為白也母。誠孝之重。夫焉有間也。方今當(dāng)以孝治國家。一邦之內(nèi)。將有漸化之望。此言奚為至于紸纊之下哉。為今之道。體舜之德。克諧以孝。蒸蒸以乂。回怒為慈。愚臣之望也。議至。見者懔懔至有潛相抆淚者。三司請絕邊圍籬安置。凡四易配所。配三水而止。光海命移北青。戊午正月到配。三月遘疾。有感夢之異。曰。吾其不久乎。聞奴酋犯遼廣。天將檄召我兵。而朝廷不許。涕下曰。國不復(fù)競矣。越二日不淑。是月十三日也。享年六十三。公嘗謂家人曰。事國無狀。獲此恩譴。我死勿以朝衣。殮用所服深衣大帶云。七月。返輀于抱川先塋。八月。窆于參贊公墓左乙坐之原。都下人民聞公行遣。上自薦紳下逮諸曹故吏廝臺輿卒。靡不求謁。一路村氓閻婦。爭來瞻拜。稱章甫者。想望風(fēng)儀。以為矜式。洎卒。遠(yuǎn)近之承訃會哭者。守宰邊將。持赗赴吊者。村居士夫操文酹告者。不知其幾。自初終。來守門外。殯而后散者。亦不知其幾人。嶺南士有不相識而千里來賻者。既葬。有漬綿炙雞。持三首詩及祭文。來哭墓下。不留謁而去者。亦莫知何人也。北青抱川諸生。鳩材建宇俎豆公。朝廷設(shè)禁而終莫能止。噫。公何以得此于人哉。義烈足以感人。人心不可厚誣。孰謂公論在后世哉。公風(fēng)采凝遠(yuǎn)。壇宇軒豁。廣顙隆準(zhǔn)。豐頰而白晰。須髯翩翩。長不踰中人而氣蓋一世。行不治邊幅而動有規(guī)則。曠乎其超乎俗也。裕乎其宜于物也。光明而灑落也。正大而特達(dá)也。恬乎其處順也。淡乎其不滓也。其奉先也儀篤于物。文掩于誠。其事君也犯而無隱。折而不易。其友愛也奉長昆如事親。待叔仲如一己。其親族也幽嘉盡道。疏戚無間。其鄉(xiāng)黨也故舊不渝。愚智同得。其居室也屋漏如康莊。閨闥如位著。其當(dāng)官也如丁之解牛。如扁之見垣。其交際也惇信扶義。然諾必重。其取與也清不欲近名。介不欲立異。其為家也無數(shù)畝之籍。無遺籯之金。論人是非。善善長而惡惡短。處已毀譽(yù)。妍媸過而明鏡存。具茲眾美。統(tǒng)于大節(jié)。爰自釋褐。遇知宣廟。壬辰之訌。竭忠盡悴。一則公二則公。統(tǒng)總中兵。熸亂底平。入而冠冕士流。出而儲胥方隅。卒致黃道重明。紫蓋不愆。晉位鼎鉉。為中興元功。卓乎事業(yè)之大。足以伯仲房,杜。而乃若丁巳一言。撐天柱地。日麗星經(jīng)。身雖摧敗。人道由立。方之壬辰之功。不亦愈賢乎哉。少負(fù)氣義。晚而好學(xué)。己亥解相之后。捐棄世故。一意經(jīng)史。求學(xué)自典謨洙泗至濂洛關(guān)閩。為文自左國至秦漢。未嘗去手者二十年。稟高故見亦高。欲寡故理自明。語道妙則獨(dú)契昭曠之原。觀踐履則不失銖兩之細(xì)。端委廟堂則九鼎大呂也。披襟宴坐則丘壑云水也。風(fēng)標(biāo)遐舉。超軼于埃壒之表。劍履黃閣。帶礪山河。特公之一浮云爾。世之谫谫者。無怪天未測其涯量。而雖號知公者。亦不過班之于隨世立名之列。知人信不易哉。朝廷黨比相傾四十年馀。賢與不肖。莫不標(biāo)榜。而公獨(dú)中立不倚。屹乎如泰山喬岳。人不敢訾。而壬寅以來。時事日乖。眾正斂跡。公始不安于朝矣。后雖再入臺鼎。而辭而不居。光海初政。復(fù)入中書。以先朝舊臣。不免復(fù)出。而事有大謬者。庸非邦國之不幸耶。公于文章。雅不屑為。而取法則古。雄邁奇俊。自辟一家。章劄酋酋上薄兩京。間雜江左。尺牘爽朗。脫去畦徑。筆跡俊逸有法。老莊之玄放。仙佛之妙悟。靡不領(lǐng)會其旨。星象堪輿之家?;㈩^岐黃之藝。亦皆通曉而不加竟也。嘗著涵養(yǎng)銘恥辱書床養(yǎng)夜戒晝警夕五箴以自課。詩文若干卷。朝天唱酬一卷。奏議二卷。啟辭二卷。四禮訓(xùn)蒙一卷。魯史零語十五卷藏于家。公少號弼云?;蚍Q清化真人。晚號白沙。又號東岡。男二人。長星男蔭仕為縣監(jiān)。次井男。壬子司馬。亦仕為監(jiān)察。女一人適尹仁沃。側(cè)室男二人。長奎男。癸丑司馬。次箕男。女二人。一學(xué)官權(quán)侙。一幼。星男初娶判書權(quán)徵女。生一女一男。女崔煜進(jìn)士。男時中。繼娶判官金季男女。生四女一男。曰時挺。馀幼。井男娶參議尹顗女。生一男一女。男曰時術(shù)。女幼。奎男娶權(quán)大純女。生一男一女。男曰時行?;腥阈拍信?。生一女并幼。欽少也。遇公于清江門下。一見即忘年。后與公對巷居三十年。顧公少許可。欽亦寡合。能相與于形骸之外。趣造定向。間有不言而同者。晚年愈契也。每抗談古今軌躅。論議逸發(fā)。不襲前人涂轍。自樹于胸中。而高明透徹。未始背于古賢。其豪資爽氣。近代所未見也。常幸世有知己者存。孰謂公去而欽獨(dú)踽踽也。嘗論曰。使生東魯。殆乎六藝之列。使生列國。庶幾國僑之政。有謝文靖之標(biāo)致而篤于學(xué)。有韓忠獻(xiàn)之德量而立于節(jié)。非誇也。仍記公赴謫時貽尺書于欽曰。今日庶不負(fù)遼東翟黑子云。指漢陰也。欽于此淚涔淫。愧欽文不能為惇史。烏可以不朽公。銘曰。
昔我宣祖,秉德當(dāng)乾。
毓才貯英,若苗藝田。
時雨膏之,條風(fēng)發(fā)之。
惟時髦俊,蔚乎昌期。
孰為其宗,曰我李公。
繄王有命,契合昭融。
煌煌東觀,汝其會通。
我有華袞,汝其粉米。
邦運(yùn)百六,滔天疇濟(jì)。
公為舟楫,繻有衣袽。
斗極天奠,國步如初。
王曰汝嘉,汝我股肱。
畀之伊何,無輔是膺。
遺之于后,俾贊洪圖。
故劍既收,庶展吁謨。
事有不然,世矛公盾。
砥柱中摧,臺階宵隕。
其說堂堂,折彼之角。
其節(jié)卓卓,何有謠諑。
于皇宣祖,宣祖有臣。
金石或泐,日月長新。
貤官賜祭,殷禮斯溥。
天固有定,恩實異數(shù)。
榮于公何,辱于公何。
榮辱去來,公不少多。
一味真腴,靈性則全。
濁世秕糠,火盡薪傳。
咸池扶桑,乘風(fēng)飄然。
百世在后,百世在前。
公在其間,不愧不怍。
我銘詔之,昧者其作。
初試五言排律述懷六十韻寄同窗(己丑) 當(dāng)代 · 林英男
五言排律
五言排律其要者在氣脈不斷,對仗及用韻苛嚴(yán)。一韻到底,不可重用韻字,但避粗率、茍且、斧鑿;除首尾二聯(lián),各聯(lián)盡求律合對屬。其質(zhì)忌輕、弱、浮、濫,宜高古,沈郁頓挫。故難吟。余為練筆,不知深淺,五夜日草成下平聲一先六十韻,敷衍成篇并注。愿乞賜教。平沙己丑清明志。
燃肝焚塊壘,撲筆寄鹍弦。
磬韻盤空繞,長庚傍月懸。
舊邦文郁郁,新命質(zhì)孱孱
萬里昆崙出,千山泰岱聯(lián)。
西洄皆斷駁,東屹獨(dú)夤緣。
北極唯冰海,南窮盡濮鉛(此四句言世界文化。)。
一麟來魯野,大道失毫椽。
漢闕神烏集,唐宮麥秀芊。
河圖沈古國,日月易逡躔。
弱水升鴉火,扶桑沒薄淵(二句謂東西倒置。)
輪回驚小劫,絕續(xù)恨終天。
舍本遂鄉(xiāng)愿,亡靈似木鳶。
胡僧灰詭辨,讖語劫成詮。
救月猴號井,畫皮魅靨顴。
巢由荒綠窟,鴳雀彀黃肩。
溝洫無三尺,冤魂數(shù)萬千。
秦贏遑爾爾,納粹亦戔戔。
脈斷飛龍地,塵揚(yáng)蹈海田。
焚書燃野火,收鐵隳龍泉。
流毒遺三世,赭山延八殥。
羲皇無此痛,赤縣載空顛。
滅史誰亡國,行吟甫扣舷。
虞歌風(fēng)瑟瑟,天奠雨濺濺。
焉得修門在,堪迎巨魄還?
銜須追義士,持節(jié)吊先賢。
剺面紅棉淚,招魂黑水潺。
橫流皆物欲,大冶盡銅錢。
道路無饑殍,清明怯杜鵑。
神宗阿堵物,學(xué)絕斫輪扁。
倏忽黃粱夢,蘧然黑市廛。
天扃何棄鎖,惡竹又蠻纏。
社灶穿墻鼠,楹梁剖蠹蝝。
嫠娘難恤緯,嬋影對愁眠。
碧血殷青冢,銷魂厭玉饘。
守株人哭笑,抱柱鬼癡癲。
正本移山志,清源犯斗船。
乘槎漫渺渺,伐鼓震鼘鼘。
劍籜童烏子,江潮烈伍員。
星稀猶躑躅,月黑定迍邅。
破浪尤風(fēng)阻,騰云龍馬蹎。
荒原沙簌簌,振旅意闐闐
禮失求邊野,根深問澗瀍
后庭歌冉冉,處士黯悁悁。
蟬聒棲枯柳,秋歸等壽篯。
精禽填海氣,夢島釣鰲煙。
寂寂耘莨莠,忉忉煅靡堅。
憐皮誰隱豹,恨港蜃涂涎(蜃涂涎:海市蜃樓。)。
死水馀鱗爪,煌珠付罪愆。
天涯漂浪跡,馬齒嘆流年。
自戒愚禽獸,人譏老璞磚。
鷗盟新舊雨,硯席縱橫畋。
韻海茫寥寂,書山莽蜿蜒。
班荊曾說劍,促膝昔論玄。
似識他年燕,試看今日鹯。
風(fēng)流還倜儻,長袖總便嬛。
別士銓三日,望塵揮百鞭。
文章橫蟹巨(21),芳草入天連。
圭角芒難潤,江郎鬢已宣(宣,白也。
何當(dāng)升屋哭(22),豈為孽流捐。
千載謳漁父,去兮吟血箋。
⑴ 韓愈:『堆書撲筆歌慷慨。』
⑵ 《呂氏春秋》:周公旦乃作詩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⑶ 一麟二句:杜預(yù)注孔潁達(dá)疏,《左傳注疏》:『【經(jīng)】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麟者,仁獸,圣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yīng),故因《魯春秋》而脩中興之教,絕筆于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指孔子的《春秋》一書脫稿。李白《古風(fēng)詩》:『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欢溆鞴糯幕诮航^筆』也。
⑷ 胡僧劫語:《高僧傳?竺法蘭》:『又昔漢武帝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問東方朔,朔云:不委,可問西域人。后法蘭既至,眾人追以問之。蘭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
⑸ 佛典故事:眾獼猴以為月死于井,猴王抓樹枝,群猴相挽尾下井救月,樹枝斷,猴盡墮井。
⑹ 畫皮魅:用《聊齋志異》畫皮故事。
⑺ 《虞殯》,挽歌名。
⑻ 修門:楚都郢城門之一。宋玉:『魂歸來,入修門些。』
⑼ 賈誼《鵩鳥賦》:『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碳兮,萬物為銅?!?/div>
⑽ 斫輪扁:扁,讀平聲,出《莊子》,斫輪者名扁,喻難以言傳身教之技藝。
⑾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載,桓公問管仲曰:『治國何患?』對曰:『最苦社鼠。夫社木而涂之,鼠因自托也。熏之則木焚,灌之則涂陀,此所以苦于社鼠也。今人君左右,出則為勢重以收利于民,入則比周謾侮蔽惡以欺于君,不誅則亂法,誅之則人主危,據(jù)而有之,此亦社鼠也?!?/div>
⑿ 蠹蝝:《淮南子?原道》:『蠹蝝剖梁柱,蚊蟲走牛羊?!?/div>
⒀ 恤緯:嫠不恤緯。出《左傳?昭公二十四年》,謂寡婦不憂織事而憂國難。指憂國之心。
⒁ 童烏:楊雄之子,代指早慧〔另意幼殤。〕
⒂ 尤風(fēng):《瑯?gòu)钟洝罚菏?,夫姓尤。夫因出遠(yuǎn)門,婦人思念成疾,臨終道:『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遠(yuǎn)行。吾當(dāng)作大風(fēng)為天下婦人阻之。』后行船時遇逆風(fēng)稱之為石尤風(fēng)。
⒃ 振旅意闐闐:《詩經(jīng)》:『振旅闐闐?!魂D闐,群車行聲。
⒄ 澗瀍:澗水與瀍水,在今河南省。為華夏民族發(fā)祥地。
⒅ 壽篯:彭祖壽八百歲,名篯。此謂物各有性,順其性謂之自然。因其自然,相對待而已,長短大小夭壽,萬物齊一也。
⒆ 《荀子?勸學(xué)》:『真積力久則入,學(xué)至乎沒而后止也。故學(xué)數(shù)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⒇ 班荊:黃荊樹條鋪在地上當(dāng)坐墊。成語,班荊道故。出《左傳》,喻故友相遇之情。
(21) 黃遵憲:『文章巨蟹橫行日,世變?nèi)糊堃娛讜r?!?/div>
(22) 升屋哭:《禮記?禮運(yùn)》:『升屋而號?!恢^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