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唐侃

共 9 首
唐侃彈琴(乾隆癸亥)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仙籟(琴名)平張梧幾橫,澄心試聽指弦聲。
古風猶見巢兮燧,哇律都刪琶與箏。
蟠蓋幾株吟韻謖,垂虹百尺掛川晴。
愧予未解南薰慍,領(lǐng)取春溫和且平。
善琴者唐侃村居西山下是日過其廬因題(乾隆丁卯)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百戰(zhàn)歸來志未磨唐侃旗人也隨大將軍費揚古出征昭木多頗有功在軍中猶以琴自隨至雍正年間始賜副都統(tǒng)銜予告家居),卻耽小隱意如何。
臨泉興寄猗蘭操,筑室情同安樂窩。
幽賞漫隨孤鶴去,劇談常喜野人過。
一揮應(yīng)令四山響,覿面真師黈益多。
(乾隆庚午)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燈窗向夕杪秋清,遙聽征鴻三兩鳴。
春北秋南誰與約,霜寒月澹若為情。
石渠畫省無窮意(石渠寶笈藏邊景昭群雁圖),玉岫弦傳第幾聲(前歲命唐侃于香山玉華岫彈平沙落雁之操)
憐汝稻粱隨處覓,今年稍喜報西成。
香山聽唐侃彈琴(乾隆己巳)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經(jīng)年唐侃琴音寂,好是山深過雨初。
欲借散懷先屬付,撫弦切莫奏關(guān)雎。
玉琴軒(乾隆丁未) 清 · 弘歷
七言絕句
七弦何必論宮徵,水到渠成自繞軒。
唐侃琴音猶俗調(diào),乃知古樂個中存。
按:昔年于香山聽唐侃彈琴一字數(shù)彈音節(jié)抑揚高下謂即古樂及后恭繹皇祖欽定律呂正義細加考訂釐定中和韶樂一字一彈乃知古樂雖于數(shù)字之內(nèi)自分節(jié)奏并非若之所彈猶用俗工吟揉綽注等指法于一字之內(nèi)又分抑揚高下轉(zhuǎn)致趨于繁音悅耳之為而忘乎自然之天籟也今春題明朱載堉琴譜及樂律全書既詳言之復(fù)識于此
唐侃彈琴(乾隆辛酉) 清 · 弘歷
蕭森梧竹含秋清,銀猊吐篆縈風輕。
虛堂萬籟俱闃寂,唐侃琴摻鏘鏘鳴。
一彈再撫馀音杳,松風水月襟懷渺。
孤鶴橫空唳一聲,繁絲弱竹喧群鳥。
唐侃彈琴(乾隆乙丑) 清 · 弘歷
虛堂赤夏清風生,炎官遠徙秋爽凝。
松濤竹籟禁不語,惟有唐侃琴韻鏘鏘鳴。
愧我曾無撫琴指,不解琴音會琴理。
宮商之外太古心,成連伯牙乃所以。
香山聽唐侃彈琴(乾隆丁卯) 清 · 弘歷
聽琴蓋如對高士,必有其地與其時。
金風玉露新秋序(時七月朔日),谷深林靜香山陲。
我知妙處不能寫,其能寫者舍侃誰。
村居隔五里以近,抱琴而來何不宜。
為我作高山,噫吁嘻巍乎高哉嵚且崎。
為我作流水,徒觀其狀也則湯湯蕩蕩渺復(fù)?。
忽然觸景貌秋鴻(是日彈此三曲),遵渚遵陸羽可用為儀。
平生不識宮與角,其理或可推而知。
弭節(jié)沉吟以搆思,乃如絳州才子覆被無語尋新詩。
鏗然奮發(fā)千鈞弩,又如重瞳喑嗚叱咤千軍之內(nèi)能搴上將旗。
神來候也非人力,我欲贊之乃不得其辭。
幼讀孔子書記其說,關(guān)雎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善琴者當有會于斯。
是為太始正音堪味道,世間箏琵笛筑徒爾為。
題明世子朱載堉琴譜(乾隆丁未) 清 · 弘歷
憶昔于香山,曾聽唐侃琴。
穆如馀古風,謂勝箏琶音。
其后定韶樂,皇祖書沿尋。
乃悟古在茲,一字一弦吟唐侃內(nèi)府旗人曾出兵受傷善彈琴任副都統(tǒng)后年老乞休居香山乾隆辛酉年曾聽伊彈琴音節(jié)抑揚謂即古樂屢有詩嘉之及后釐定中和韶樂細繹樂琴皇祖欽定律呂正義考訂精審一字一彈乃知古聲均屬一弦一字非如所彈世俗之繁音促節(jié)也)。
虞書律和聲,何有揚與沉。
茲翻載堉譜,亦可謂用心。
指法雖辟俗,十六煩弗禁(葉)。
甚至譜□,幾不鄰?fù)垡?div class="z2h944k" id='poem_sentence_7_1009581_comment'>
古人幼而學,操縵胥所任。
授此譜以習,安能喻林林。
揉綽在所擯,四字(謂正應(yīng)和同)長何堪
韶樂用正聲,應(yīng)和同弗侵
宜引今合古,戒混古雜今。
今琴較琶古,然非古琴諶。
韓蘇大手筆,可曾此酌斟。
按:昌黎東坡二人實博古大雅士也其聽穎師賢師之琴胥可謂極力摹寫然亦何嘗不可用于箏琶之類則與白居易之琵琶行無大殊也穎師賢師不究其禪律而習琴焉不可謂務(wù)本而其所彈想亦俗調(diào)韓蘇未嘗辟之且一弦一音與一弦數(shù)音并未明論其與古合否也以致西清詩話及彥周詩話辨論弗已入者主之出者奴之予以為愈去愈遠而揔亦未曾指出韓蘇之實未臻處也予翻悔向之以唐侃俗調(diào)為古樂而今方知一字一音之為古樂無取繁音悅聽較箏琶略清之俗調(diào)琴也夫?qū)W問之道無窮止之日設(shè)非今之細心審訂即以昔之俗調(diào)琴為古矣推之萬理萬事孰不如是余是以老而益勤于學耳
⑴ 虞書依永和聲雖有清濁長短之節(jié)合之五聲六律而總不外一字一彈若一字數(shù)彈則有抑揚往復(fù)以圖悅聽之為是俗工曲調(diào)非古樂矣
⑵ 讀作七世俗琴譜所載指法右手有二十四勢左手有二十九勢合數(shù)字減筆為一字其上半記左手指法及徽數(shù)其下半記右手指法及弦數(shù)如曰卝取散字起筆謂右手散彈左手不按徽也曰七謂七弦也曰乙取挑字一乙謂右手食指挑弦也字典中實無此等字可知非古矣
⑶ 讀作三如曰火謂左手大指也曰九謂大指按九徽也曰包取勾字一包謂右手中指勾弦也曰三謂三弦也今載堉亦用此指法何異俗譜所載乎
⑷ 操縵所以和性情人人皆可學而能者以其簡也若如俗譜所為必久工斯伎方可豈人人所能乎
⑸ 葉琴朱載堉譜所載關(guān)雎章雖一字一弦不用吟揉綽注抹擘撮掄等五十三勢然一弦之內(nèi)用正應(yīng)和同四聲長至十六彈已不勝其冗而一音之中已有抑揚高下不免煩手之譏且于琴尚可令配以金石竹匏之類則不成章此實近日命樂工親試而知之者載堉之意亦欲復(fù)古不知古人之律原有清濁長短之節(jié)然亦祇于一句數(shù)字之內(nèi)分抑揚高下不得于一字一音之內(nèi)復(fù)有抑揚高下轉(zhuǎn)致趨于繁縟徒為悅耳之具而于詩歌字義究不能晰則古人所謂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者又要在乎是載堉所譜欲避俗而仍不免于引古入俗也
⑹ 今中和韶樂一字一彈祇用正聲不用所謂應(yīng)和同三聲非特迥異俗樂之一字數(shù)彈即朱載堉琴譜之十六彈亦未可同日語而所謂應(yīng)和同者實亦后人所闌增者豈虞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