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錢宰

相關(guān)人物:共 33 位。
共 3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1?—1385 【介紹】: 元明間浙江湖州人,字叔明,以隱居于仁和之黃鶴山,號黃鶴山樵,亦作黃鶴樵者,又號香光居士。趙孟頫外孫。敏于文,工畫山水人物,與黃公望、倪瓚、吳鎮(zhèn)為元末四家。元末曾官理問。畫山水師巨然,得外氏法,詩畫與倪瓚齊名。芒鞋竹杖,居山中幾三十年,作畫均以“萬壑在胸”為基礎(chǔ)。明洪武初知泰安州,嘗謁胡惟庸于私第,惟庸既誅,牽連下獄瘐死。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八
蒙字叔明,吳興人。
元末官理問。
洪武初,為泰安知州。
坐胡黨死。
(王達《聽雨樓諸賢記》: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趙松雪之外孫也。
素好畫,得外氏法,然不求姘于時,惟假筆意以寓其天機之妙。
為文章不尚矩度,頃刻數(shù)千言可就。
都穆《談纂》。
王叔明洪武初為泰安知州,泰安廳事后有樓三間,正對泰山。
叔明畫泰山之勝,張絹素于壁,每興至,輒一舉筆,凡三年而畫成,傅色都了。
時陳惟允為濟南經(jīng)歷,與叔明皆妙于畫,且相契厚。
一日胥會值大雪,山景愈妙,叔明謂惟允曰:「改此畫為雪景可乎?
」惟允曰:「如傅色何?
」叔明曰:「我姑試之。
」以筆涂粉,色殊不活。
惟允沈思良久,曰:「我得之矣。
」為小弓夾粉筆、張滿彈之,粉落絹上,儼若飛舞之勢,皆相顧以為神奇。
叔明就題其上曰《岱宗密雪圖》。
自誇以為無一俗筆,后惟允固欲得之,叔明因輟以贈。
陳氏寶此圖百年,非賞鑒家不出,松江張學(xué)政廷采,好奇之士,亦善丹青,聞陳氏蓄是圖,往觀之,臥其下兩日不去,以為斯世不復(fù)有是筆也。
徐武功尤愛之,嘗謂客曰:「予昔親登泰山,是以知斯圖之妙。
諸君未嘗登,其妙處不盡知也。
」后以三十千歸嘉興姚御史公綬,未幾姚氏火作,此畫亦付煨燼。
惜哉!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黃鶴山樵王叔明為錢塘崔彥暉作《云林小隱圖》。
叔明所長在重巖復(fù)嶂、楓丹栗黃,宏麗之致耳。
而此圖則清遠滃郁,大有北苑、襄陽妙致,驟見之以為大癡老人,又疑老人不辦是也。
圖后意似小未盡,問之王百谷,云:「猶及見全本,蓋少有浥瀾,為裝師截去耳。
」題署者僧泐季潭。
叔明既手書所撰云林詞,而同時為辭賦記序詩歌者凡廿七人,多佳士。
而馀所知僅山陰王裕、金華蘇伯衡、始豐徐一夔、嘉興鮑恂、桐盧俞和、臨安錢宰、會稽唐愚士而已。
沈道禎戲謂馀惜不及文待詔生,當(dāng)一一為考以報。
蓋待詔最能詳勝國先朝士大夫始末故也。
《六硯齋筆記》:王叔明仿董北苑《風(fēng)雨蕭寺圖》,氣韻掀簸,物象俱備,不知較北苑所作相去幾何?
顧叔明自是寫圖手,遠近位置歷然,不為山林煙靄之所汩沒。
余又見其為陶宗儀寫《南村圖》,鳧鴨貓犬,紡車舂碓,家人器具,一一畢備,若子久渾厚,云林疏簡,雖各極所擅,而施之以圖,似終遜黃鶴矣。
云間沈良者題曰:「墨云擁高山,頃刻風(fēng)雨至。
劃然海潮聲,草木爭偃地。
曠野少人行,山僧獨歸去。
衲衣盡沾濕,敲戶何急事?
倉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
一婢已抱甕,一婦更持器。
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
戴笠者漁郎,理網(wǎng)屈雙臂。
老翁若望家,擔(dān)物終不棄。
陸走尚甚危,水行可無畏?
前溪風(fēng)雨惡,篙折水流駛。
行者當(dāng)早歸,居者不豫備。
北苑為此圖,黃鶴師其意。
想見晚來睛,云凈山橫翠。
始信霎時間,真宰時相戲。
予家有董北苑《風(fēng)雨蕭寺圖》,是思陵所題,筆法高古精絕。
叔明相訪,出以示之,稱賞不置。
子輒以贈之。
叔明為臨此卷,予展賞題此俚言,時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
華溪沈良。
」俞焯題云:「郎娘屋破葺茅茨,風(fēng)雨溪山樹欲飛。
出世不知休歇去,緇郎何事始知歸。
俞焯題于都城寓舍。
」張遠題云:「吾師一峰道人,曾有模董源《風(fēng)雨蕭寺圖》,今見此可謂雙劍,神物須合,子中其藏之以俟。
云間張遠。
「竹懶曰:「馀憾不得見一峰作。
合參兩家筆法。
」 張丑《清河書畫舫》:王叔明小畫一幀,首題巖居高士,次題「黃鶴山人王蒙為雅宜山中陳惟寅畫」。
筆法秀雅,積墨清潤,點染之間,咫尺千里,自非胸襟灑落,心手和調(diào),斷斷不能以成斯圖。
益知名下無虛士。
觀此真跡,殊覺偽者甚可笑也。
同時倪、鄭二公,各有詩題額云:「幼輿丘壑末忘情,萬疊青山照眼明。
擬向畫圖深處住,一檐晁日聽松聲。
遂昌尚左生。
」「筆精墨妙王右軍,澄懷臥游宗少文。
叔明絕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倪瓚。
」其后叔明自題選體一首,斷續(xù)不可以句,借無王集參補附此。
今圖尚藏陳公云礽處,第恨紙弊墨殘,粗存梗概,正猶隔霧看花,惟想像神妙耳。
信乎畫法之工也!
張丑《真跡日錄》;黃、王合作小幅,「仆暇日為郡曹劉彥敬畫《竹趣圖》甫畢,而一峰黃處土見過,仆出此求印正。
處士以為可為添一遠山并樵徑,天趣迥殊,頓增深峻矣。
時省郎耿君督兵華亭,索仆畫甚急,思拙筆弱,頃刻不就,因輟此奉獻。
吳興王蒙敬題。
」「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孫也。
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晉、漢,至于鑒裁,尤所精詣,鷗波之宅相,非予而誰耶?
至正壬辰冬,□□□人公望拜□。
」 田按:元季四家,惟倪、王明初尚存。
董宗伯云:「叔明畫從趙文敏風(fēng)韻中來,故酷似其舅。
又泛濫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維為宗。
故其縱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規(guī)格之外。
若使叔明專門師文敏,未必不為文敏所掩也。
可謂名論。
叔明畫有題名王子蒙者,是其早歲所作。
叔明一作叔銘,又號香光居士,余嘗見《丹山瀛海卷》,即署斯號。
叔明詩無專集可采,多據(jù)墨跡錄入。
畫家贗托者多矣,馀所錄皆據(jù)明以來賞鑒家著錄,流傳有緒者,庶足存其真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14—1396 【介紹】: 元明間江西清江人,名九韶,以字行,號吾樂。年十三能詞賦。洪武三年以薦為縣學(xué)教諭,遷國子助教,改翰林院編修。與貝瓊、聶鉉稱“成均三助”。有《元史節(jié)要》、《理學(xué)類編》、《群書拾唾》。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四
美和名九韶,以字行,清江人。
元末累舉不仕。
洪武三年,以薦為縣學(xué)教諭,遷國子助教,改翰林院編修,致仕歸。
二十七年徵修《書傳會選》。
書成遣還。
有《吾樂山房稿》。
田按:美和在成均有師法,與聶鉉、貝瓊號為三助。
洪武二十七年,帝觀《蔡氏書傳》論象緯運行,與《朱子詩傳》不合,其他注與鄱陽鄒季友所論有未安者,徵天下名儒訂正之。
兵部尚書唐澤等舉美和等二十七人。
帝遣行人馳傳徵至,特命學(xué)士劉三吾總其事。
余考《實錄》所紀(jì),與美和同徵者:國子監(jiān)博士致仕錢宰,助教致仕靳權(quán),教授高讓,學(xué)正王子謙,教諭張士諤、俞友仁、何原銘、傅子裕、周惟善,訓(xùn)導(dǎo)唐棐、周寬、趙信、洪初、萬鈞、王賓、謝子方、吳子恭,儒士解震生、熊釗、揭軌、蕭尚仁、蕭子尚、王允升、張文翰、張思哲、宋麟。
竹垞《經(jīng)義考》謂:「當(dāng)時修書者尚有許觀、景清、盧原質(zhì)、戴德彝,皆以死建文之難刪去。
」然考今所傳《書傳會選》舊本,尚有胡季安、門克新、王俊華等十一人,而無靳權(quán)、吳子恭、宋麟三人,豈《實錄》所紀(jì),但據(jù)始事時所徵,其后或去或增,互有不同耶?
有明一代官書,以此書為最善,顧亭林《日知錄》亟稱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18—約1400 【介紹】: 元明間浙江天臺人,字大章。博學(xué)工文,元末,嘗官建寧教授。明洪武二年,征修禮書。其友人王祎又薦修《元史》,一夔貽書言元朝史料殘缺,順帝朝尤甚,難成良史,辭不往。后起為杭州教授,召修《大明日歷》,書成,將授翰林院官,以足疾辭歸。有《始豐稿》、《藝圃蒐奇》等。
槜李詩系·卷六
一夔,字大章,天臺人。
博學(xué)善屬文。
危太樸在元時嘗言于朝,授建寧路教授。
元末避兵于郡之白苧里,有屋三四楹,牖外有一大柞,因作獨柞軒記以見志。
錢塘潘時雍題一詩曰:瀟灑幽軒面水開,軒前老樹倚云栽。
閒來倚杖過三匝,醉后支頤看百回。
風(fēng)雨欲隨龍化去,云霄常聽鶴飛來。
結(jié)鄰儗共榮枯事,遮莫人知是散材。
明吳元年,以詔至都,時方置三局:一曰律局,定律令,凡舊官練于憲章者居之。
二曰禮局,究禮儀,凡宿儒通于古制者居之。
三曰誥局,撰誥命,凡俊才優(yōu)于文辭者居之。
一夔特撰誥文,賜蟒衣?幣。
縉紳欲薦入禁近,堅以足疾辭。
終杭州學(xué)縣教授。
有始豐稿。
嘗作賀表,有云光天之下,又云天生圣人,為世作則。
太祖覽之,大怒曰:豎儒乃如是侮我耶!
以生字、光字作則字,聲律犯忌,欲坐以不敬禮。
臣請曰:草茅不知忌諱,乞宥之。
并請欽定表式,頒示天下。
從之。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四
一夔字大章,天臺人,徙嘉興。
元末建寧教授。
洪武二年,徵修禮書,三年,書成,授杭州教授。
六年與修《日歷》,書成,將授翰林院官,以疾辭,賜文綺遣歸。
有《始豐類稿》。
(《至正庚辛倡和集補傳》:大章博學(xué)善屬文,危太樸在元時,嘗言于朝,授建寧路教授。
元末避兵于郡之白??里。
有屋三四楹,牖外有大柞,因作《獨柞軒記》以見志。
錢塘潘時雍題一詩曰:「蕭灑幽軒水面開,軒前老樹倚云栽。
閑來扶杖過三幣,醉后支頤看百回。
風(fēng)雨欲隨龍化去,云霄常聽鶴飛來。
結(jié)鄰擬共榮枯事,遮莫人知是散材。
」 田按:明初以考《》徵者,如楊維楨、王锜、張宣、朱右、魯淵、錢宰、林弼、劉儼、張翅、陳世昌輩,不堪枚舉。
其見于明集禮者,僅徐一夔、梁寅、劉于、周子諒、胡行簡、劉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曾魯十人。
此外如高季迪《送舒徵士考禮畢歸四明》詩云:「寄語關(guān)門吏,休輕尚布衣。
叔孫聊應(yīng)詔,周黨竟辭歸。
赤日京塵遠,蒼煙海樹微。
送君還自嘆,者卻故山薇。
」徽士不能舉其名,蓋亦應(yīng)詔考《》畢辭歸者也。
劉仲修《清江集》有《秣陵述懷》詩云:「誤蒙曲臺召,秉筆從諸公。
」是仲修亦以考《》徵矣。
曾得之以修《元史》畢留禮局。
高季迪《送徐大年歸嚴(yán)陵序》云:「大年被召與修《元史》,書成,以老乞還。
會春官議修《五禮》,復(fù)奏留之,其書又成,有司具禮傳送歸。
」是大年亦以修史留《》局者。
《集禮》何以不列大年名?
豈大年所修《五禮》,又別自成書歟?
梁孟敬《贈徐大章序》云:「吳元年丁未歲,寅以召徵至都,四方之土翕然云集。
」是時置三局,一律局,舊官之陳于憲章者居之;二禮局,宿儒之通于古制者居之,三誥局,俊才之優(yōu)于文辭者居之。
明史》云:「太祖首定天下,他務(wù)未遑,首開禮、樂二局,廣徵宿學(xué)耆儒,分局討究。
是禮局之外又有樂局。
厥后《集禮》書成,末附鐘律雅樂俗樂三事,始為合并耳。
又謝密庵《送朱伯賢考禮序》云:「皇帝混一初元,命中書暨翰林太常,率諸儒定擬《三禮》。
明年再命集儀《禮樂》,又明年遍徵在野道德文章之士,相與考定之。
」蓋自吳元年至洪武三年,無歲不詔諸儒考禮。
三年九月,《集禮》成,特以大章等十人竣事耳。
大章為王子充所薦續(xù)修《元史》,力辭。
其《報子充書》,深明史法,為世所稱。
始豐稿》十四卷,獨缺詩。
今所錄者,皆散見于他選本者也。)
何初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湖廣常山人,字厚銘。
通《》、《》、《》。
元順帝至正十三年舉人。
授仁和縣教諭,未幾告歸。
明洪武初以宿儒征為湖口縣教授,擢成化知縣,除巴東教諭。
湘王聞其名,聘為師。
二十七年召入翰林,與學(xué)士劉三吾纂修《書傳》及《孟子節(jié)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浙江上虞人,字原功。學(xué)問賅博,與山陰唐肅齊名,時稱會稽二肅。元末張士誠據(jù)吳,肅欲見宰相,獻致太平之策,無所成就,歸越隱居。明洪武中舉明經(jīng),授福建按察司僉事,坐事死。有《密庵集》。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八
肅字原功,上虞人。
洪武中舉明經(jīng),官福建僉事,以事下獄死。
有《密庵集》八卷。
(戴良《九靈山房集》:密庵五言古則本之魏,歌行則遵李、杜,近體則祖少陵。
他若山川之離合,土地之沿革,人物之廢興,可以正史策之訛謬,補志之缺略。
紀(jì)行之詩而至原功,可謂盛矣。
田按:《四庫提要》稱:《密庵集》傳本久希,藏書家罕著于錄,惟《永樂大典》中所錄肅詩文頗多,采綴編次,歷為八卷。
我朝四庫館開,凡前人著作之遺佚者,無不甄錄。
明初專集如錢宰臨安集》、藍仁《藍山集》、藍智《藍澗集》、鄭潛《樗庵類稿》、龔敩《鵝湖集》,皆從《永樂大典》錄出。
原功古詩樸健,七律尤為到格。
牧齋謂原功出按漳、泉,有虎患,移文告境內(nèi)之神,即日遁去。
今觀集中有《諭虎行》,自序云:「將之泉南,道出興化,人云有猛虎傷人者甚眾。
余未信,薄暮而行,果遇虎。
虎伏不敢動,良久將遁。
辭以諭之,并示八閩官吏。
」詩云:「當(dāng)前立馬一叱虎,卒隸意氣方崢嶸。
鐵籃焚香明奪晝,照耀崖谷無潛形。
」夫以卒隸之眾,焚香奪晝之明,虎雖猛,即不逢按察,詎不遁且伏耶?
原功之意,蓋以虎喻苛吏。
其曰:「我職分符省風(fēng)俗,狐兔必掃豺虎逐。
于菟跑躍最豪雄,啖人肥已當(dāng)先戮。
」其后劾布政使薛大防不職寘法,有如此虎矣。
世遂附會其說,移文告神,虎遁出境,若宋均渡虎之事,不絕于后世也。
異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山西臨汾人,字思廣。元朝進士。以世亂不就顯職,為晉山書院長。洪武初,聘至禮部,考究禮儀,太祖嘉之。除國子監(jiān)助教,授皇太子經(jīng)。有《存齋稿》。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三
昌字思廣,臨汾人。
洪武初官國子助教。
田按:思廣與貝廷琚、趙本初、錢子予、劉子憲同官國學(xué),推為一時之選。
其罷助教歸也,廷琚作文贈其行,稱「思廣學(xué)足以相資,言足以相發(fā),暇則與同輩出白下門、登鳳皇臺,倡和成什,皆推思廣為冠」。
惜詩不多傳,不足見所長也。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三
諱生威,字廉甫,鄴嗣曾大父也。
年八歲時,從侍御公過淮上。
客有訪舟中,言及河工。
公侍側(cè),即論治河本末,歷歷畫幾如見,客大驚。
稍長,益讀六經(jīng)諸子,唐宋大家集,各數(shù)百過,至二十一史,古今典故諸書,俱覆覽數(shù)四。
所學(xué)博而更精,一時宿儒盡出其下。
以太學(xué)生中應(yīng)天鄉(xiāng)試,謁授鳳陽推官。
郡故湯沐地,城中有五高墻,所隸州縣凡十八最,為劇難治。
公至,申條教約束,法在平而必行。
前此理曹有胥史五十馀人,公曰:滋禽傷稼,滋吏傷民。
即盡罷其猾舞文者,裁留重訥十馀人,足給事。
居郡一年中,都人愛之若父母。
故事御史出按部,必使理官巡前屬耳目。
理官入謁御史,屏左右,出懷中劾,耳語移時。
出以故州縣視理官,常側(cè)目望風(fēng),迎饋恐后。
公心惡之,獨盡卻不受。
即有所彈治,對御史顯白其短,不肯作呫囁語,以此所在稱李公不置。
公為人簡默,飲酒不勝杯杓,與郡太守張君齊云同官,交最深。
張君年少,美言詞。
日召客燕集。
酒行百觴。
然每置酒非公至輒不驩。
常曰:李公雖不言不飲酒。
然客有李公遂若真氣滿四座。
未幾張君以遷去別公,留連不巳。
代到日,董君其人毛摯深刻,用法酷。
公數(shù)持不可,反其獄。
董君積憤憤不平,日夜诇公隙。
無有,乃造為蜚語謗公。
公嘆曰:蝮遇手,則螫手,遇足則螫足。
吾家有薄田可耕,乃與若曹角勝負(fù),毋為也。
公有弟曰生文,為鳳陽衛(wèi)參軍。
即日兄弟并移病,乘柴車行郡中。
爭出祖道,騎轂數(shù)十里,賢大夫為賦鹿門二隱詩。
公家居廉約,每種瓜則食瓜,種豆則食豆,未嘗重味。
一葛冠褐袍十馀年。
時里中張大司馬操文柄嘗大集郡中名士,客俱盛被服雍容,公攬敝衣直上坐。
既罷,門外車從交錯,獨公從一髯奴,屩而別。
張公目送久之,曰:此真長者客也。
卒年七十五。
以孫橒守貴陽功,追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一
先生字鄭朗者,蓋嘉則先生字之。
其后更名亭立,字介子。
先生生而白晰,身長六尺馀,眉目如畫。
少即靈悟,在塾中對語驚人。
甫十六七,輒能詩。
詩出,閭巷宿儒縮舌而誦之。
年二十,詩已成,人或以示嘉則先生,嘉則大奇之,謂:諸生中何得有此人?
即延先生至,與定交,執(zhí)手甚歡,且曰:葉生,今日李王孫也,吾幸從年少中得一伯翼,復(fù)得一葉生,吾足老矣。
時張大司馬里居,方主文柄,嘉則因自為長歌,以先生行卷呈諸司馬,司馬亦大驚,先生遂一日名起。
然先生性廉潔自持,下筆為古文,意岸卓犖視,一時詞家,不肯????從其后。
故在諸生間,亦不為有司甄異。
嘗自詠曰:“道以閒能長,名因傲不傳。
”蓋實錄也。
先生不能飲,然謂人生豈可一日無酒意。
每晨起,童子為置觴,坐上不注酒,先生欣然舉觴,若引滿者三,始飯。
有故人為吳中某縣令,先生訪之。
適縣中修志,先生愛其山川人物,因與輯論。
書成,自署卷首曰四明葉太叔著令。
為先生置酒,以百金壽,從容曰:某忝令此縣修志,事應(yīng)在令。
雖重?zé)┫壬止P,乞得假名氏。
先生拂然曰:著書千載事,豈容買賣。
即束其藁別去。
初與屠長卿先生同學(xué),每篝燈夜讀,首相觸,長卿心服,先生嘆為異才。
及長卿既貴名重,衣冠輻輳。
先生謂其門有雜賓,遂絕不與通,若未嘗識面者。
至長卿歿后,先生乃為詩哭其墓,追述舊言,其介性率如此。
先生年三十馀,自言居常十四善病,十三事事,十二治經(jīng)生業(yè),得抽其剩力于詩,才十一耳。
然已積逾千首,會意有所傷,悉取其文,草火之至盡。
嘉則聞之,為驚惋不已,惜不見其焚時光燄作何狀。
已而先生頗意悔,更追,錄其所記十之一行于世。
嘉則為作序,即所傳《思煙集》者也。
先生初見嘉則,執(zhí)禮北面,然嘉則絕重先生,呼為小友,使其子娶先生女,其交歡若陶公之于張萊民也。
先生晚年有《藏山稿》二卷,詩筆益老成,俱在《思煙集》后者。
嘉則先生論先生詩曰:鄭朗詩初成,是時尚奇詭,獵異逞才,心所嗜好,不得若長吉語不出。
已而于五言古及近體稍更之,一主以雄渾深湛,其格力氣骨、色味神采,醞釀初盛唐諸家,而歸宿杜陵。
至樂府七言古,則夏商彝鼎不足古,玉觥金碗不足貴,未央銅雀瓦不足異。
神劍霹靂斧不足詭,龍甲鳳毛麟角不足奇,而理不必其果有,事不必其盡無,語不必其可解,物不必其不生,所謂劌心缽肝、揉骨滌髓者,彌聽滿視。
嘉則所推重先生至矣。
余近遍詢先生晚年詩,老友周自一先生,為從沈氏櫟社居得其遺詩二卷,惟五律甚多,氣格高澹,轉(zhuǎn)造自然,遂得五言神境,當(dāng)置諸右丞工部伯仲之間,非復(fù)若年少李王孫也。
先生初藉嘉則名起,復(fù)因其后人得見晚年手筆,先生可謂得沈氏力矣。
先生嘗論詩曰:今日稱詩者,高自隱逸,貴自君公,陋自稗販,賤自駔儈。
嗚乎。
稱詩而逮于駔儈,是為厄詩之際,吾哀鵂鹠之盈耳也。
又曰:今日夫人而能詩,猶夫人而能為書也。
即孺兒搦管從點,點從畫,畫其形成,斯為字矣。
若論所為筆法,則惟張王鐘索輩擅之。
今若以其點畫,而槩謂能書可乎。
至乃祖構(gòu)之士,毋事臨摹。
準(zhǔn)于心,想于目,跡自我脫,精自我留,斯勝之勝者也。
意能竊之,形能盜之,正如埏土象物,雖顏面若生,吾以為非善學(xué)者也。
又曰:“取自于我,則機轉(zhuǎn)而神融;取自于人,則根枯而蒂脫。
吾不知大唐之歌,南風(fēng)之詩,更誰敩耶?
”凡先生所言,俱詞家藥石,當(dāng)與桓溪先生說詩并傳,故并錄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鄭朗,晚更名亭立,改字介子,鄞縣人。有《思煙集》、《藏山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僧。蘇州府長洲人。俗姓楊,字東白,別號曉庵。官家子弟。少即通釋典,兼習(xí)諸史百家言。永樂間應(yīng)召與修《永樂大典》,校《大藏經(jīng)》。賜金縷僧伽黎。時名人多與之為方外交。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東白,長洲人。住持蘇州永定寺復(fù)主松江延慶永樂中授僧綱司副都綱與修大典后偕德完懷瑾自京還吳有江行唱和詩集
大明高僧傳·卷第三 解義篇第二之三
釋善啟字東白別號曉庵。姑蘇長洲楊氏子。世為宦族。甫能言即通釋典如舊熟。父母異之。知是法器舍入永茂院出家。無幾薙染受具。屏跡龍山研窮大藏。百氏諸史無不精究。永樂戊子出世郡之延慶寺。明年應(yīng)召纂修永樂大典并校大藏經(jīng)。賜金縷僧伽黎。一時名人若沈民望王汝玉錢原溥輩皆為方外交?;蜣q儒釋之異。師曰。無論圣人理同且各為其教。又曰。東魯垂道西竺見性皆莫先于厚本。故吾儕雖離父母而養(yǎng)生送死率皆從厚。與兄弟極友愛。正統(tǒng)癸亥示寂。塔于龍山。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善啟。
字東白。
曉庵其號。
姓楊氏。
蘇之長洲人。
楊故簪組。
累世家吳之支硎山。
值兵徙北郭。
父永年。
母陸氏。
師甫能言通佛典。
父母異之。
命入無量壽院。
禮永茂為落發(fā)師。
既長。
屏跡龍山。
窮日夜力于經(jīng)史百氏不輟。
聲譽隱然起。
少師姚公廣孝。
善世洽公南洲。
皆器重之。
而典記于洽公者甚久。
永樂元年。
主蘇之永定。
六年。
主松之延慶。
逾年擢本府副都綱。
住南禪寺。
尋應(yīng)召纂修永樂大典。
預(yù)校大藏經(jīng)。
賜金縷袈裟一襲。
時三殿災(zāi)。
詔求直言。
師上疏陳利病。
不報。
一時名人。
如沈民望。
王希范。
王汝玉。
陳嗣初。
錢溥。
趙宗文。
皆與師為方外交。
嘗遇牡丹盛開。
邀集題賞。
錢塘瞿宗吉。
雄于詞賦。
師與對壘。
常用一韻往復(fù)百首。
詞鋒益銳。
海內(nèi)傳焉。
此師之緒馀也。
正統(tǒng)八年十一月八日卒。
距洪武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世壽七十五。
僧臘六十。
即示寂之歲。
弟子等奉柩。
歸葬于舊隱龍山。
遵治命也。
錢文通公溥。
銘其塔。
敘曰。
夫以交之深者知必至也。
言之夥者情必厚也。
昔宣德間。
大理卿胡公槩。
巡撫東吳。
威聲大振。
于師獨加敬禮。
時溥方冠。
欲應(yīng)鄉(xiāng)舉謁公。
師忽見而喜之。
遂入白于公。
得預(yù)鄉(xiāng)舉。
然溥亦始聆論議。
察其動止。
毅然一儒者。
繇是往還[款-士+止]洽。
數(shù)日不見。
必折簡招之。
簡類歐語。
作字有帖意。
見必肅衣。
焚香啜茗。
坐語移時。
去則且談且送。
或閉戶發(fā)篋。
出古人真跡。
對閱評品。
詩文皆不務(wù)蹈襲以為奇。
至論儒釋之辯曰。
且各為其教。
又曰。
東魯垂道。
西竺見性。
皆莫先于厚本。
故雖離父母。
養(yǎng)生送死。
一務(wù)從厚。
與兄弟極友。
愛撫諸侄。
教養(yǎng)兼至。
交四方宿儒名緇必以誠。
未嘗見惰容。
然非其人。
亦未嘗與交此。
韓子謂墨名而儒行者也。
溥也荷師期待既久。
倘以馀齒。
無負(fù)于斯世。
則亦無負(fù)于所知矣。
(何氏叢說云。
錢文通。
小時即有文譽。
郡中有一僧。
名善啟。
號曉庵。
有詩名能書。
乃十大高僧之流亞也。
永樂中召至京師。
修大典。
后為僧官。
住南禪。
周文襄公為巡撫。
甚重之。
每公事稍暇。
即往南禪。
與啟公談?wù)Z。
時錢文通為秀才。
亦與啟公交款。
一日學(xué)中散堂。
過謁啟公。
以藍衫置欄栒上。
繼而文襄適至。
屏當(dāng)不及。
文襄問之。
啟公因稱文通之才。
文襄即請相見。
索其舊作。
觀之。
大加賞識。
遂為相知○何氏言巡撫。
是周。
錢自云是胡。
當(dāng)是兩時。
胡前而周后)。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善啟,字東白,別號曉庵,長洲楊氏子。世為宦族,甫能言,教誦彌陀如舊習(xí)。父母異之,知是法器,舍入永茂院,無幾,薙染受具。屏跡龍山,研窮大藏,百氏諸史,無不精究。永樂戊子,出世延慶寺,明年應(yīng)召纂脩《永樂大典》,并?!洞蟛亟?jīng)》,賜金縷僧伽黎。一時名人若沈民望、王汝玉、錢原溥輩皆為方外交?;蜣q儒釋之異,啟曰:“無論,圣人理同,且各為其教。”又曰:“東魯垂道,西竺見性,皆莫先于厚本,故吾儕雖離父母,而養(yǎng)生送死率皆從厚,與兄弟極友愛?!闭y(tǒng)癸亥示寂,塔于龍山。

人物簡介

太虛亭集·太虛亭墓志文
公諱恒。
字貞父。
朔寧人。
徵仕郎洪造署丞諱忠。
生戶曹典書諱潤文。
潤文生成均司藝諱士柔。
即公之三世也。
以公勛。
追贈署丞為兵曹判書。
典書為議政府右贊成。
司藝為領(lǐng)議政并帶勛號。
司藝娵判宗簿寺事吳奕忠之女。
永樂己丑十二月壬辰生公。
公生而聰明智識。
絕世離倫。
學(xué)業(yè)日進。
華聞益播。
詞源逸發(fā)。
大為儕輩推服。
宣德甲寅。
世宗臨雍策士。
善公對策。
擢公為第一名。
特授宣務(wù)郎。
集賢殿副修撰。
知制教兼經(jīng)筵司經(jīng)。
參修思政殿訓(xùn)義。
止齋權(quán)先生器公。
以姊女妻之。
每見公著述嘆曰。
吾東方文章氣習(xí)頹靡。
能發(fā)揚振起者必斯人也。
明年。
轉(zhuǎn)修撰兼春秋館記事官。
參撰高麗史。
戊午。
文宗在東宮。
學(xué)問大成。
世宗選一時名儒補宮官。
公首應(yīng)選。
以副校理兼世子左司經(jīng)。
癸亥。
轉(zhuǎn)校理兼藝文應(yīng)教。
世宗創(chuàng)制諺文。
開局禁中。
親簡名儒八員。
掌制訓(xùn)民正音東國正韻等書。
今領(lǐng)相高靈申公暨公實稟睿旨。
多所贊定。
世宗深加眷注。
不數(shù)年。
擢拜直殿。
丁卯秋。
中覆試第五名。
超授奉正大夫。
守直提學(xué)兼世子輔德。
時文宗監(jiān)撫庶事。
書筵官掌機密。
公啟沃獻替靡不精當(dāng)。
庚午。
文宗即位。
累遷至司諫院左司諫。
階通政。
辛未。
進集賢殿副提學(xué)。
公居侍從十有八年。
而凡講說詞命。
編摩著述。
悉皆主之。
一國翕然稱為大手。
壬申。
擢承政院同副承旨。
轉(zhuǎn)左副。
及文宗賓天。
國勢疑危。
公居近地。
周旋匪懈。
癸酉冬。
世祖炳幾靖難。
公適直宿禁內(nèi)。
協(xié)贊實多。
特升為都承旨。
尋賜輸忠衛(wèi)社協(xié)贊靖難功臣號。
甲戌。
拜嘉善大夫吏曹參判。
封寧城君。
乙亥。
遷司憲府大司憲。
時世祖攝政。
逆黨馀孽。
尚未盡除。
公條陳數(shù)十事。
皆蒙允可。
是年六月。
世祖即位。
賜佐翼功臣號。
秋丁內(nèi)艱。
丁丑服闋。
拜嘉靖戶曹參判。
尋移吏曹。
戊寅。
資憲仁順府尹。
歷工,刑兩曹判書。
時睿宗在東宮。
世祖教曰。
輔養(yǎng)儲君。
非老成不可。
命公為賓客。
是年冬。
丁外憂。
是時世祖方撰經(jīng)國大典。
明年。
世祖命起公復(fù)。
公三上書固辭。
御書批其尾曰。
事之重。
國所共稱。
卿之才。
予所獨知。
不合專為一身。
正宜廣利萬世。
公不得已赴召。
除知中樞院事兼藝文大提學(xué)。
世子左賓客。
成均大司成。
階加正憲。
世祖親制訓(xùn)辭授睿宗。
又制兵將說教諸將。
皆命公注解。
公深究睿章。
推衍增益。
論斷詞旨曲暢方通。
而盡合先儒之說。
上甚嘉悅。
辛巳。
轉(zhuǎn)吏曹判書。
階加崇政。
尋移判中樞院事。
癸未。
拜議政府右贊成兼世子貳師。
遷左贊成。
世祖分命宿儒。
講論四書五經(jīng)。
考古證今。
參定句訣。
又召會文儒辨同異。
上親加睿裁。
公在左右。
每承顧問。
毫分縷析。
應(yīng)對如響。
上聽之亹亹不厭。
目左右曰。
寧城真天才也。
丙戌。
階崇祿兼判兵曹事。
公辭曰。
兵官機務(wù)。
非臣迂腐所堪。
乞解其任。
言甚切至。
上不允。
尋加輔國崇祿大夫。
丁亥。
擢拜大匡輔國議政府右議政。
五月。
轉(zhuǎn)左議政。
九月。
升領(lǐng)議政。
屢以盛滿辭。
十二月。
還封寧城君。
戊子。
睿宗即位。
加領(lǐng)經(jīng)筵事。
明年己丑。
我主上殿下即位。
日御經(jīng)筵。
命公為領(lǐng)經(jīng)筵事。
以累朝儒宗。
甚重敬之。
庚寅。
改封府院君。
辛卯。
賜純城明亮經(jīng)濟弘化佐理功臣號。
冬十二月。
再入相。
兼領(lǐng)經(jīng)筵,監(jiān)春秋館事。
進世祖,睿宗兩朝實錄。
上嘉其功。
賜鞍馬。
癸巳夏大水。
公以陰陽失節(jié)。
責(zé)在三公。
上書辭職。
上不允。
甲午四月。
公有微疾。
時方恭惠王后初喪。
襄事甚嚴(yán)。
壬午。
公力疾命駕將出。
遇暴甚劇。
上連遣內(nèi)醫(yī)胗視。
百藥不效。
翌日卒。
享年六十六。
上震悼。
遣內(nèi)臣往吊。
又命內(nèi)官慰之。
禮官奠賻如例。
加賜米豆紙布若干。
官尤葬事。
是年某月。
葬于京畿某邑之某原。
公性謙恭簡靜。
端介無華。
立身行已。
常持正不撓。
平居雖隆冬盛暑。
終日整冠危坐。
略無惰容。
至于奉公。
憂國如家。
再入相府。
政務(wù)寬大。
不喜更張。
與人言。
常先示退損。
不自表襮。
又不立崖岸自異。
至如朝廷論議。
臨決大事。
確不可犯。
居家清白。
關(guān)節(jié)不行。
不邇聲色。
不事產(chǎn)業(yè)。
家務(wù)一委之夫人。
無毫發(fā)干慮。
待親戚以仁。
接下以恭。
遇事常加三思。
立朝四十年。
一不披彈劾。
自登第至臺輔。
未嘗一日寄外。
慨然以斯道為已任。
獎進后學(xué)。
為文章。
自出機杼。
大放以肆。
雄豪富贍。
如長江大河。
勢不能止。
尤工于駢儷。
凡朝廷事大表箋。
高文大冊。
皆出其手。
華人每稱我國表詞精妙皆公所著也。
圣上方倚任圖治。
天不憖遺。
可勝痛哉。
公娵達川府院君徐彌性之女。
封貞敬夫人。
生二男四女。
男長曰永潾。
中壬午司馬試。
丙戌某人榜登第。
今為刑曹參議。
次永灝。
禦侮將軍。
行司果。
女長適禦侮將軍行司猛鄭涵。
次適保功將軍行司猛文簡。
次適中訓(xùn)大夫掌隸院司議李鈞。
次適宣教郎行社稷署參奉申銖。
參議先娵大護軍李孝林之女。
生一男。
曰秀英。
后娵觀察使樸健順之女。
生三男。
曰秀豪曰秀雄曰秀杰。
司果娶判書鄭孝常之女。
生一男。
鄭司猛生一男一女。
文司猛生二男一女。
司議生一女。
參奉生一男。
并幼。
將葬之月。
參議請余志墓石。
某于公。
偏承一顧之恩。
凡讎校文墨。
操秉史筆。
未嘗不與之偕。
況又同在太常叨奉末議。
優(yōu)蒙肯可。
相從近三十載。
雖謂之知已。
可也。
公捐館之前一夕。
謁公于第。
公談話自若。
噫。
晨夜之頃。
豈意便隔幽明。
公之豐功偉績。
有國乘在。
奚庸贅說。
略敘世系游宦之次。
子孫男女之?dāng)?shù)。
瘞于墓道。
兼抒悲懷云爾。
(私淑齋姜希孟。
撰。)
共 3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