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梈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簡介
孫存吾,生活于元代中期,廬陵人,號如山,“以字行”,官至儒學學正,有家塾益友書堂,刻印除《皇元風雅》前集六卷后集六卷之外,還刻印《范德機詩集》七卷和虞集《新編翰林珠玉》六卷,《皇元風雅》前集五卷錄入了孫存吾的三首詩歌。
(石屹平《傅習、孫存吾〈皇元風雅〉研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1—1323 【介紹】: 元杭州人,字仲弘。少孤,博涉群書。年四十不仕,以布衣召為翰林編修,與修《武宗實錄》。仁宗以科目取士,遂登延祐二年進士第,授承務郎、浮梁州同知,遷寧國路推官,未赴卒。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有《楊仲弘集》。
元詩選
載字仲弘,建之浦城人。
后徙家于杭。
博涉群書,年四十不仕。
戶部賈國英數(shù)薦于朝,以布衣召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diào)海船萬戶府照磨。
延祐初,以科目取士,首應詔,登進士第。
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寧國路總管府推官,卒。
初,吳興趙魏公孟頫在翰林,得載所為文,極推重之。
由是文名隱然動京師,凡所撰述,人多傳誦。
史稱其文章一以氣為主,而于詩尤有法度,自其詩出,一洗宋季之陋云。
臨江范亨父序其詩曰:仲弘天稟曠達,氣象宏朗。
開口論議,直視千古。
每大眾廣集,占紙命辭,敖睨橫放,盡意所止。
眾方拘拘,己獨坦坦。
眾方紆馀,己獨馳駿馬之長坂而無留行,要一代之杰作也。
又曰:皇慶初,仲弘與余偕為史官,每同舍下直,回翔留署,或至見月,月盡繼燭,相語刻苦澹泊,寒暑不易者,惟余一二人耳。
虞文靖公與仲弘同在京師,每載酒詣仲弘,問作詩之法焉。
仲弘酒既酣,盡為傾倒,他日見文靖詩,嘆曰:此非伯生不能作也。
仲弘與虞、范齊名,其相與切磋如此。
嘗謂學者曰:詩當取材于漢、魏,而音節(jié)則以唐為宗。
又言用功二十馀年,始能會諸法而得其一二。
故當時之論詩法者,以仲弘稱首。
詞學圖錄
楊載(1271-1323) 字仲弘。杭州人。其文以氣為主,自成一家。詩為"元代四大家"之一。有《楊仲弘集》。存詞一首。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仲弘浦城人宣城推官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仲弘,浦城人。徙家杭州。初以布衣,召為翰林國史編修官。延祐初登進士第累遷寧國路總管府推官有集
維基
楊載(1271年—1323年),字仲弘,浦城(今福建南平市浦城縣)人,元朝進士、著名詩人。
與虞集、揭傒斯、范梈并稱“元詩四大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2—1348 【介紹】: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為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jīng),通其大義。嘗從吳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jīng)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lǐng)修《經(jīng)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為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謚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元詩選
集字伯生,蜀郡人。
宋丞相允文五世孫也。
父汲,僑寓臨川之崇仁。
以契家子從草廬吳先生澄游。
大德初,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累遷秘書少監(jiān)、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拜奎章閣侍書學士。
命修經(jīng)世大典,進侍講學士。
文宗晏駕,謝病歸。
至正八年五月卒,年七十有七,贈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仁壽郡公,謚文靖。
歐陽元功曰:皇元統(tǒng)一之初,金、宋舊儒,布列館閣,然其文氣,高者崛強,下者委靡,時見馀習。
承平日久,四方俊彥萃于京師,笙鏞相宣,風雅迭唱。
于時虞公方回翔冑監(jiān)容臺間,有識之士,早以斯文之任歸之。
至治、天歷,公仕顯融,文亦優(yōu)裕。
一時宗廟朝廷之典冊、公卿大夫之碑版咸出其手,粹然成一家之言。
家素貧,束修羔雁之入,還以為賓客費,雖空乏弗恤也。
早歲與弟槃辟書舍為二室,書陶淵明、邵堯夫詩于壁,左曰「陶庵」,右曰「邵庵」,故世稱邵庵先生。
先生為文萬篇,存者十二三。
門人訂其在朝、應制、歸田、方外諸稿,釐為五十卷,曰《道園學古錄》。
(詩稿亦曰《芝亭永言》。
)先生詩與浦城楊仲弘、清江范德機、富州揭曼碩先后齊名。
人稱虞、楊、范、揭,為有元一代之極盛。
先生嘗謂仲弘詩如百戰(zhàn)健兒,德機詩如唐臨晉帖,曼碩詩如美女簪花,人或問曰:「公詩如何?
」先生曰:「虞集乃漢廷老吏也。
」蓋先生未免自負,而公論皆以為然。
詞學圖錄
虞集(1272-1348) 字伯生,號道園。臨川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早歲與弟槃辟二書舍,左室書陶淵明詩,題日陶庵;右室書邵雍詩,題曰邵庵。故世稱邵庵先生。累遷至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文宗時,除奎章閣侍書學士。后謝病歸。卒贈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封仁壽郡公,謚文靖。弘才博識,一時大典冊咸出其手。每承顧問,必委曲盡言,隨時諷諫。工詩文,"元代四大家"之一。擅書,真行草篆皆圓婉而有法度。有《道園學古錄》、《道園樂府》。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伯生,蜀郡人。徙臨川之崇仁累遷秘書少監(jiān)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拜奎章閣侍書進侍講學士卒謚文靖有道園學古錄五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4—1344 【介紹】: 元龍興富州人,字曼碩。家貧力學,貫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鉅夫、盧摯薦于朝,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時開奎章閣,首擢授經(jīng)郎,以教勛戚大臣子孫,帝恒以字呼之而不名。與修《經(jīng)世大典》。順帝元統(tǒng)初,遷翰林待制,升集賢學士。及開經(jīng)筵,升侍講學士,同知經(jīng)筵事。詔修遼、金、元三史,為總裁官。留宿史館,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謚文安。傒斯平生清儉,文章嚴整簡當,詩尤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有《揭文安公集》。
元詩選
傒斯,字曼碩。
龍興富州人。
幼貧,讀書刻苦。
大德間,稍出游湘漢。
湖南帥趙淇素號知人,謂之曰:「君,他日翰苑名流也。
」程鉅夫、盧摯先后為憲長,亦皆器重之。
鉅夫因妻以從妹焉。
延祐初,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
天歷初,開奎章閣,首擢授經(jīng)郎,與修經(jīng)世大典。
累進翰林侍講學士,同知經(jīng)筵事。
至正初,詔修宋、遼、金三史,與為總裁官。
卒年七十一,追封豫章郡公,謚曰文安。
曼碩初入史館,平章李文忠公孟讀其所撰《功臣傳》,嘆曰:「是方可名史筆。
若他人,直謄吏牘耳。
」既復受知于王樞密約、趙承旨孟頫、元學士明善。
東南文望如四明袁桷、巴西鄧文原、蜀郡虞集,有盛名公卿間。
曼碩與清江范梈、浦城楊載繼至,翰墨往復,更相酬唱。
曼碩在諸賢中,敘事嚴整,語簡而當。
一時朝廷典冊,及元勛茂德當?shù)勉戅o者,必以命焉。
殊方絕域,共慕其名。
得其文者,莫不以為榮。
善楷法,尤工行草。
詩長于古樂府選體,而律詩長句偉然有唐人風。
所著曰《秋宜集》。
虞學士評其詩,謂「如三日新婦」,又謂「如美女簪花」,殆即史所稱清婉麗密者歟!
黃鶴樓志·人物篇
揭傒斯(1274—1344) 元代文學家。字曼碩。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縣)人。由布衣經(jīng)舉薦而任翰林國史院編修,參與纂修《皇朝經(jīng)世大典》等,卒后追封豫章郡公,謚文安。善散文,又能詩。山陰程巨夫為湖北憲使,奇其才,曾妻以從妹使其久客武昌。多次游賞黃鶴樓(或黃鶴樓故址),留有《別武昌》《夢武昌》等詩。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曼碩,龍興富州人。以薦授翰林國史編修官遷翰林應奉累進侍講學士同知經(jīng)筵至正初詔修宋遼金三史充總裁官卒謚文安所著有秋宜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臺州天臺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師。被薦,不仕,放情詩酒。晚年僑居金陵。其詩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檜亭集》。
元詩選
復字仲容,天臺人。
負詩名。
延祐初,游京師,公卿奇其才,與浦城楊載、清江范梈同薦入館閣,復度當國者不能用,不俟報可,翩然去之。
乃絕黃河,憩梁楚,過云夢,窺沅湘,陟廬阜,浮大江而下,遂家金陵。
買宅于城北,南戶故有兩檜樹,醉則倚樹而咿唔,因自名其什曰《雙檜亭詩》。
歿后,其婿饒介之、門人李謹之先后編輯,共得若干首。
永嘉李孝光曰:國初以來,臨海為詩數(shù)十家,其什曰《閬風》、《樗園》、《山南》、《天逸》、《素心》、《圣泉》。
其后又有張子先、陳剛中、楊景羲,皆自樹一家,足以名世。
復讀仲容詩,令人欲飛,皆已絕去生獰,操蹙精悍,猶之宛馬,不踶不齧不覂而日行千里,眾馬雖十駕,不能超也。
中山李桓曰:仲容學博才敏,為詩精麗奇?zhèn)?,格超而趣遠,深入古人閫奧。
上元楊翮曰:仲容詩必因酒而作,引觴揮毫,若不經(jīng)意,而語率高絕。
蓋仲容胸次夷曠,生平有隱君子之趣,而以酒自托。
故當時論詩者,亦以太白方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83—1350 【介紹】: 元杭州錢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號句曲外史,又號貞居子。好學,工書畫,善詩詞。年二十遍游諸名山,棄家為道士。嘗從開元宮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元詩選
雨字伯雨,一名天雨,別號貞居子,錢塘人。
宋崇國公九成之后也。
年二十,遍游天臺、括蒼諸名山。
棄家為道士,登茅山,授《大洞經(jīng)箓》。
開元宮王真人偕之入京,璽書賜驛傳,欲官之,自誓不更出,往來華陽云石間。
作黃篾樓,儲古圖史甚富,世稱「句曲外史」。
至正間,卒于開元宮齋舍。
外史風裁凝峻,趙文敏公一見而異之,授以李北海書法。
范德機以能詩名,外史造焉。
范適他出,有詩集在幾上,外史取筆書其后,為四韻詩,守者大怒,走白范。
范驚曰:我聞若人不得見,今來,天畀我友也。
即日詣外史,結(jié)交而去,由是外史名震京師。
一時袁伯長、馬伯庸、楊仲弘、揭曼碩、黃晉卿諸人,皆爭與為友。
他日謁虞伯生,虞問能作幾家符篆乎?
答曰未也,虞連書七十二家示之。
外史下拜曰:真吾師也。
自后與虞手札,必執(zhí)弟子禮。
晚年尤為楊廉夫所推重。
吳郡徐良夫序其詩曰:虞范諸君子,以英偉之才,諧鳴于館閣。
而流風馀韻,播諸丘壑之間。
外史以豪邁之氣,孤鳴于丘壑,而清聲雅調(diào),聞諸館閣之上。
雖出處不同,其為詞章之宗匠一也。
夫以方外詩人,而與館閣詞臣相頡頏,寧非一代之盛歟。
詞學圖錄
張雨(1283-1350) 初名澤之,字伯雨,一字天雨,號嗣真,又號貞居子、句曲外史、山澤臞者、幻仙等。錢塘人。與趙孟頫、楊載、虞集等為文字交。工書畫。有《句曲外史集》、《貞居詞》。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一名天雨,字伯雨,別號貞居子,錢唐人。棄家為道士,晚居開元宮。有句曲外史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84—1329 【介紹】: 元道士。臨川人,字廣居。少入金溪望山觀為道士。工詩。所交多畸人,靜士,雅嗜佳山水,所歷攬結(jié)奇秀,資之賦詠。有《學詩初稿》。
元詩選
居廣,字廣居,臨川人。
少入金溪望仙觀受度為道士,復之上饒龍虎山,從廬阜黃尊師石翁學為詩。
嘗東游至鄞海上,還憩虎林山,得楊推官仲弘詩七言今體,服其雄浩。
又得范太史德機詩五七言古今體,服其清峻。
皆手鈔口誦,心領(lǐng)神解,期與之俱化。
因橐其詩西之清江百丈山,求德機之廬而卒業(yè)焉。
德機定其可傳者五十馀篇,序為《學詩初稿》。
天歷己巳,卒于仁壽觀,年四十六。
廣居與杜原父、孫履常、揭曼碩友善,所交多畸人靜士,雅嗜佳山水,杖屨所歷,攬結(jié)奇秀,資之賦詠。
柳道傳為作墓表,謂當時詩名與廣居上下頡頏而余最善者,危素太樸、王漸玄翰、揭車子舟四人,為江右后來之秀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87—1368 【介紹】: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于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為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為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為詩格調(diào)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元詩選
翥字仲舉。晉寧人。少負才不羈,好蹴鞠,喜音樂,不以家業(yè)屑意,其父以為憂。翥一旦翻然曰:「大人勿憂,今請易業(yè)矣?!鼓酥x客閉門讀書,晝夜不暫輟。其父為安仁典史,遂受業(yè)于李存之門。及調(diào)杭州,又學于仇山村遠。由是以詩文知名,薄游揚州者久之,以隱逸薦。至正初,召為國子助教,分教上都。尋退居淮東,會修宋、遼、金三史,起翰林國史院編修官。累遷太常博士、國子祭酒、集賢學士。以翰林學士承旨致仕。孛羅帖木兒擁兵入都,強翥草詔,不可。孛羅誅,詔以翥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翰林承旨致仕,給全俸終其身。二十八年三月卒,年八十二。仲舉長于詩,其近體長短句尤工。初在揚州,眾素聞其名,爭延致之。仲舉肢體昂藏,行則偏竦一肩,韓介玉以詩嘲之云:「垂柳陰陰翠拂檐,倚闌紅袖玉纖纖。先生掉臂長街上,十里朱樓盡下簾?!棺薪允??;蛟唬骸钢倥e病鶴形也?!箷r有相士在坐曰:「不然,此雨淋鶴耳,雨霽則沖霄矣!」后入大都,致位通顯。晚年嘗集兵興以來死節(jié)死事之人為一編,曰《忠義錄》,識者韙之。所著有《蛻庵集》。
詞學圖錄
張翥(1287-1368) 字仲舉,號蛻巖,又號蛻庵。晉寧(今山西臨汾)人。元順帝至正初,召為國子助教。累遷至翰林侍讀學士兼國子祭酒。善諧謔。歷盛衰,多傷亂。詞婉麗風流,宗南宋,有姜夔、吳文英之馀音。論者以為有元一代詞宗,至謂元詞之不亡者,賴有仲舉耳。有《蛻庵集》、《蛻庵詞》。
欽定四庫全書·蛻庵集·提要
(臣)等謹案:蛻庵集五卷,元張翥撰。
翥字仲舉,晉寧人。
至元初,用隱逸薦,召為國子助教,分教上都。
尋退居淮東。
會修宋、遼、金三史,起翰林國史院編修官,累遷翰林學士承旨,致仕,加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給俸終身。
事跡具元史本傳。
案金明昌、承安間亦有張翥,字曰仲陽。
劉祁歸潛志記其矮窗小戶寒不到,一爐香火四圍書。
西風了卻黃花事,不管安仁兩鬢秋諸句,稱其浮艷。
諸書援引,或誤為一人,非也。
翥嘗從學于李存,傳陸九淵之說。
詩法則受于仇遠,得其音律之奧。
其詩清圓穩(wěn)貼,格調(diào)頗高。
近體長短句,極為當時所推。
然其古體亦伉爽可誦,詞多諷諭,往往得元白張王之遺,亦非茍作。
王士禎居易錄曰:蛻庵,元末大家,古今詩皆有法度,無論子昂、伯庸輩,即范德機、揭曼碩,未知伯仲何如。
其論當矣。
史稱翥遺稿不傅傳者,有律詩、樂府僅三卷。
王士禎則稱蛻庵集四卷,明洪武三年錫山郎成抄本。
此本乃朱彝尊所藏明初釋大杼手抄本,前后有來復、宗泐二人序跋。
蓋大杼與翥為方外交,元末翥沒無嗣,大杼取其遺稿歸江南,別為選次而錄存之。
考元音、乾坤清氣集、玉山雅集諸書,所錄翥詩,尚有出此集之外者,則亦非全本也。
蛻庵集·原序
嗚呼!
詩豈易言也哉!
大雅希聲,宮徵相應,與三光五岳之氣并行天地間。
一歌一詠,陶冶性靈,而感召休徵,其有關(guān)于治教,功亦大矣。
然自刪后至于兩漢,正音猶完。
建安以來,寖尚綺麗,而詩道微矣。
魏晉作者雖優(yōu),不能兼?zhèn)渲T體,其鏗鍧軒昂,上追風雅,所謂集大成者,惟唐而后有之,降是無足采焉。
逮及于元。
靜脩劉公復倡古作,一變浮靡之習,子昂趙公起而和之,格律高深,視唐無愧。
至若德機范公之清淳,仲弘楊公之雅贍,伯生虞公之雄逸,曼石揭公之森嚴,更唱迭和于延祐、天歷間,足以鼓舞學者,而風厲天下,其亦盛矣哉。
河東仲舉張公,生于數(shù)君子之后,以詩自任五十馀年,造語命意,一字未嘗茍作。
至正丙午春,其方外友廬陵北山杼禪師以公手藁選次而刋行之,來徵言為序。
余猶記公之言曰:王者跡熄而詩亡,詩未嘗亡也,而所以為詩者亡矣。
善賦之士,往往主乎性情,工巧非足尚。
蓋性情所發(fā),出于自然,不假雕繪。
觀公之詩,知公之所蓄厚矣。
春空游云,舒歛無跡,此其沖淡也。
昆崙雪霽,河流沃天,此其渾涵也。
灝氣橫秋,華峰玉立,此其清峭也。
平沙廣漠,萬馬驟馳,此其俊邁也。
風日和煦,百卉競妍,此其流麗也。
寫情賦景,兼得其妙,讀之使人興起,誠為一代詩豪矣。
顧余谫材,何足以鋪張盛美,然托契于公非一日,而又重北山之高誼,不得辭,始僭敘之,以冠篇首云。
豫章沙門釋蒲庵來復序。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仲舉,晉寧人。官翰林承旨。有蛻庵集。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仲舉,晉寧人。以隱逸薦召為國子助教遷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與修宋遼金三史累擢國子祭酒集賢學士以翰林學士承旨致仕有蛻庵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92—1379 【介紹】: 元明間安成人,字亨遠,號石田子??桃鈱W問,多從宋諸遺老游。元仁宗延祐中再試不利,遂杜門授經(jīng),專意古文。親歷元代之亡,為詩歌多哀怨之音。明洪武中卒,門人私謚清節(jié)先生。有《石初集》。
元詩選
霆震,字亨遠,吉州安成人。
以先世居石門田西,故又號石田子。
初云生于前至元之季,宋之先輩遺老尚在,執(zhí)經(jīng)考業(yè),遍于諸公之廬。
若王梅邊、彭魯齋、龍麟洲、趙青山諸公皆器重之。
科舉行,再試不利,乃杜門授經(jīng),專意古文辭,尤為申齋、桂隱二劉所識賞。
晚遭至正之亂,東西奔走,作為詩歌,多哀怨之音。
明洪武十二年卒,時年八十有八矣,門人私謚曰清節(jié)先生。
廬陵晏壁葺其遺稿曰《石初集》。
老友梅間張瑩稱其沈著痛快,慷慨抑揚,非勉強步驟者所能及。
近時詩文一變,蹈襲梁、隋,以夸淫靡麗為工,纖弱妍媚為巧,是皆先生之罪人。
石初之序梅間也,亦曰近時談者,糠秕前聞,或冠以虞邵庵之序而名唐音,有所謂「始音」、「正始」、「遺響」者。
孟郊、賈島、姚合、李賀諸家,悉在所黜。
或托范德機之名選少陵集,止取三百十一篇,以求合于夫子刪詩之數(shù)。
承訛踵謬,轉(zhuǎn)相迷惑而不自知。
蓋石初天性介特,其持論之嚴,固非時好之所能易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3—1342 【介紹】: 元臨江新喻人,初字汝礪,后改字與礪。少孤貧,刻勵于學。工詩文。年甫三十,游京師,虞集、揭傒斯見其詩,皆大稱賞之;公卿大夫,皆知其名。后以廣州路教授卒。有《傅與礪詩文集》。
元詩選
若金,字與礪,新喻人。
家貧力學,為同郡范梈所知,得其詩法。
以布衣至京師,數(shù)日之間,詞章傳誦,名勝之士莫不倒屣而迎,以為上客。
蜀郡虞集、廣陽宋褧以異材薦之,佐使安南,歸除廣州文學教授。
至正三年卒,年四十。
若金初字汝礪,揭文安公以同姓氏者眾,與汝聲相近,易之曰「與礪」。
且云:余每讀與礪詩,風格不殊,神情俱詣,如復見范德機也。
德機七言歌行勝,與礪五言古律勝,馀亦在伯仲之間。
虞文靖公序其詩曰:國初中州襲趙禮部、元裕之之遺風,宗尚眉山之體。
至涿州盧公稍變其法,始以詩名東南,宋季衰陋之氣亦已銷盡。
大德中,文章輩出,赫然鳴其治平者,則浦城楊仲弘、江右范德機其人也。
其后馬伯庸中丞用意深刻,思致高遠,亦自成一家。
而進士薩天錫者,最長于情,流麗清婉,作者皆愛之。
今諸公先后淪逝,而德機里人傅君與礪出,以詩鳴,臺省館閣稱之無異辭,非其風韻足以及于余所道諸君也哉!
與礪詩有《初稿》、《南征稿》、《使還新稿》、《牛鐸音》。
歿后,其弟若川次舟重為編次鋟梓,總名曰《清江集》云。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