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41—1509 【介紹】: 明廬州府合肥人,字彥和,一字汝器。沉著果毅,有將略。襲彭城衛(wèi)指揮使。成化初參與鎮(zhèn)壓廣西瑤、僮等族起事。后為張懋所舉駐揚州備倭寇。弘治中鎮(zhèn)守廣西,任副總兵。擢總督漕運。在任嘗浚通州河二十里,置壩,令淺船搬運,歲省白銀數(shù)萬。凡軍民利病多數(shù)陳奏于朝。故總督漕運達十三年不易。正德初召佐后府,尋卒。
人物簡介
【生卒】:1447—1519 【介紹】: 明江西南城人,字景鳴。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授編修。正德初遷南京太常寺卿。時劉瑾專權,李東陽依違其間,玘雖為東陽所舉,仍貽書責之,且請削門生之籍。累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嚴謹,為僚屬所敬服。七年冬,考績赴都,引疾致仕歸。博學好古文,追求奇奧,學者稱圭峰先生。卒謚文肅。有《類說》、《圭峰文集》。明詩紀事·丙簽·卷九
玘字景鳴,商城人。成化丁未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侍讀、南太常少卿,進本寺卿,擢南吏部侍郎,引疾歸。嘉靖初,謚文肅。有《圭峰集》三十卷。 (《藝苑卮言》:黃五岳省曾言南城羅公玘好為奇古,而率多怪險饾饤之辭。居金陵時,每有撰造,必棲踞于喬樹之巔,霞思天想,成閉坐一室,客有于隙間窺者,見其容色枯槁,有死人氣,皆緩履以出。都少卿穆藝伊考墓銘,銘成,語少卿曰:「吾為此銘,瞑去四五度矣!」今其所傳《圭峰稿》者,大抵皆樹巔死去之所得也。 《國史唯疑》:羅圭峰由輸粟入監(jiān),年四十馀。祭酒丘文莊公議南士不聽北留,羅固請至再三,受撲不挫,面數(shù)之曰:「若能識幾字?崛強乃爾!」大聲應曰:「唯中秘書未讀耳!」丘異之,識其名堂柱。再試義奇甚,六館士莫有及者。驚嘆為延譽于朝,遂以其年發(fā)解聯(lián)第,蔚為名儒。 田按:景鳴鄉(xiāng)舉出西涯之門。西涯依違劉瑾,景鳴寄書責之云:「屢更變故,雖嘗貢書,然不敢頻頻者,恐彼此無益也。今則天下皆知忠赤竭矣,大事亦無所措手矣!《易》曰:『不俟終日』,此言非歟?彼朝夕獻諂以為當依依者,皆為其身謀也。不知乃公身集百詬,百歲之后,史冊書之,萬世傳之,不知此輩亦能救之乎?白首老生,受恩居多,致有今日,然病亦垂死而不言,誰復言之?伏望痛割舊志,勇而從之,不然請先削門生之籍,然后公言于眾,大加誅伐,以彰叛恩者之罪,生亦甘焉?!勾藭梢詧笈e主矣。景鳴文章綽有矩范,詩非所長,作文至瞑去四五度,劉彥和文章傷命之戒,諒哉!)維基
羅玘(1447年—1519年),字景鳴,號圭峰,江西南城睦安鄉(xiāng)磁圭人,是明朝中葉政治人物和學者,成化丁未進士。他曾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見陳學霖《宋明史論叢》(2012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第185頁「明朝「國號」的緣起及「火德」問題」。學者稱他為圭峰先生。羅玘出生于仕宦家族,在家中四兄弟之中(羅網(wǎng)、羅坦、羅經(jīng)、羅純)排行第二。羅玘自幼敏而好學,博覽群書。年少時,他入國子監(jiān)。祭酒丘浚試其文章,結果令人甚為嘆服。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羅玘中式順天鄉(xiāng)試解元。次年中進士,并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一職,進侍讀見黃佐《翰林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九〈經(jīng)筵恩賚〉)第966頁:「正德元年〔1506〕,開經(jīng)筵,賜宴及白金?幣有差。知經(jīng)筵事者,太師兼太子太師英國公張懋,??????太常少卿兼侍讀費宏,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讀毛澄,左春坊左諭德兼侍講毛紀、傅圭,右春坊右諭德兼侍講蔣冕,侍讀羅玘,修撰石寶也?!?。。他從此更加鉆研古文,經(jīng)常手不釋卷,誦讀不輟。另外,羅玘為人嚴謹,勤政務實,勇于直言正諫,所以為世人敬畏。弘治九年(1496年),武岡知州劉遜被岷王膺鉟誣陷下獄。給事中龐泮、御史劉紳等前來進諫,同囚于獄中。見《明史》(四庫全書本)卷15:「夏四月戊子以岷王膺鉟奏逮武岡州知州劉遜、給事中御史龐泮、劉紳等諌下錦衣衛(wèi)獄」。于是,羅玘進言應以寬容態(tài)度去處理國家事務。弘治十一年(1498年),宦官李廣得罪太皇太后而自殺身亡。他遺下一書記述群臣與其交往之事。明孝宗閱后十分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其黨羽。羅玘上疏言孝宗不能只靠一封李廣的遺書去治大臣罪,否則延禍無辜。他建議只要密加查訪就可以迫使確實牽涉在內的人引疾而退或者以其他事宜斥責他們,以免人人自危,有失朝尊。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戶部郎中李夢陽應詔上書,卻遭壽寧侯張鶴齡誣陷下獄。羅玘為其申訴得以保全。及后羅玘升為侍讀。見《明史》(四庫全書本)卷286:「羅玘傳臣請降敕密諭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李夢陽下獄,玘言壽寧侯托肺腑當有以保全之。夢陽不保為侯累,帝深納焉,秩滿進侍讀?!?。在正德元年(1506年),羅玘升為南京太常寺少卿。時正值宦官劉瑾亂政,大學士李東陽依附權勢,逢迎劉瑾。但朝政多有微言。羅玘雖然為李東陽所推薦,反而能棄私交而不毀大義。他修書予李氏,責備他助紂為虐,并與他斷絕交往。不久,他升為太常寺卿。直至正德二年(1508年),他又升為南京吏部右侍郎。當時宦官劉瑾導明武宗享樂、矯旨行事,以致國庫空虛。而朝臣亦上疏勸諫,言辭激切。但明武宗不納諫,羅玘因此而常常憂慮國事。四年后,即正德七年(1512年),他入京考績,托病辭官歸隱,從此潛心學問。他于《紅梅》一詩曾抒發(fā)了他當時托病辭官的心境:「西湖殘雪候多時,卻恨前年被雪欺。且學杏花紅似錦,暫邀啼鳥到南枝。」另外,羅玘辭官后看到地方官吏對百姓不斷加重苛捐雜稅而深感不安。在正德九年(1514年),寧王朱宸濠圖謀叛逆,他因素仰羅玘名聲,便派人送來厚禮以結交羅玘。但羅玘堅拒不受,避居金溪深山。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發(fā)動叛亂。羅玘雖然抱恙,仍然修書一封聲討寧王,并與朝廷守臣相約討伐之事。但是還未成事羅玘便病歿。其遺體葬于金溪三十一都張公嶺項山寺左側。以上資料根據(jù)羅玘《文肅公圭峰羅先生文集》整理而成。羅玘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圭峰書院,著書立說。其一生著有《圭峰文集》18卷,《續(xù)集》14卷,《類說》2卷及《圭峰奏議》等。
人物簡介
【生卒】:?—1507 【介紹】: 明廬州衛(wèi)人,字天章,號荊山。弘治九年進士。授吏科給事中,屢遷禮科都給事中,慷慨好言事。正德初上疏請毀新立寺觀,摒逐法王、真人,止醮事。率與中官□牾,為劉瑾搒掠幾死。削籍,尋卒。有《垂光集》。維基
周璽(?—1507年),字天章,直隸廬州衛(wèi)(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進士,授吏科給事中。累升至禮科都給事中。周璽為人慷慨好言,明武宗即位初期,周璽請求毀去新建的寺廟道觀,并逐法王、真人,停止道士所做的祈禱禮儀,并追論太監(jiān)齊玄煉丹浪費財政的罪過。不久,因為連時下雨,其與同僚彈劾侍郎李溫、太監(jiān)苗逵等人。同年九月,因星變,再彈劾李溫與尚書崔志端、熊翀、賈斌,都御史金澤、徐源等。熊翀、李溫、金澤等人被罷免。當時武宗派遣太監(jiān)韋興鎮(zhèn)守鄖陽,周璽上疏反對。之后又與同官請求改正時政弊病,沒有得到批準。正德元年(1506年),周璽再次上疏,彈劾大臣賈斌等十一人,中官李興等三人,勛戚張懋等七人,邊將朱廷、解端、李稽等三人。此后上疏指責武宗荒亂時政,御史何天衢等亦贊同其言。奏摺抵達禮部,禮部尚書張升請求采納其建議。武宗雖然不加以責怪,但仍然不采納。次年,周璽升任順天府府丞。因其屢次進諫,得罪劉瑾等人。當時,武宗命周璽與監(jiān)丞張淮、侍郎張縉、都御史張鸞、錦衣衛(wèi)都指揮楊玉勘察近縣皇莊,楊玉為劉瑾黨羽,周璽對其辭色無假,與其交往只用牒文。楊玉奏其侮慢皇帝親使,劉瑾于是矯旨逮下詔獄并嚴刑拷打,周璽以此致死。三年后,劉瑾被誅,朝廷詔復其官賜祭,體恤家人。嘉靖初年,錄用其一子為官。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山東濱州人,字德裕。弘治九年進士,擢兵科給事中,升都給事中。在兵科久,多所彈劾,忤劉瑾,削籍歸。后起為福建左參政。維基
艾洪,字德裕,山東濟南府濱州人。山東鄉(xiāng)試第四十名,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進士。授兵科給事中。明武宗繼位后,詔清核騰驤衛(wèi)等及在京七十二衛(wèi)軍情況。給事中葛嵩審核沒有所私徇紙之處,得各監(jiān)局占役者七千五百余人,有旨送各營備操。當時卻遇到太監(jiān)魏興、蕭壽等阻攔,未能成行。艾洪于是率領同官抗論,竟不能得。此后,他彈劾英國公張懋、懷寧侯孫應爵、新寧伯譚佑、彭城伯張信等人,并請斥陜西鎮(zhèn)監(jiān)劉云等人,明武宗均未批準。當時,劉云調任南京守備,乞以其養(yǎng)子劉偉為錦衣千戶。艾洪再次率領同官彈劾,最終成行。艾洪在兵科時間很久,所進諫者均為稱道。后因得罪劉瑾被削籍,罰米二百石輸宣府。劉瑾被誅后,起用,官至福建左參政。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鄱陽人,字萬里。成化二十三年進士。弘治初授御史,巡視京城。時降人依仗戚里、宦官為掩護,肆行劫盜。程常先機制之,盜發(fā)輒得。五年,以諫造皇壇器事忤旨,下錦衣獄,合家戍邊。維基
彭程,字萬里,江西鄱陽縣人。成化丁未進士,弘治時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言弊政下獄遣戍。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進士,弘治初,授監(jiān)察御史,巡視京城、兩浙鹽運、光祿寺等。弘治五年(1492年)上疏檢舉光祿寺中諸事,牽連憲宗,孝宗大怒,立下其入錦衣獄。給事中叢蘭亦巡視光祿,繼而上疏論此事。孝宗宥叢蘭無罪,奪光祿卿胡恭等俸祿,將彭程交付刑部定罪。尚書彭韶等擬贖杖還職,孝宗卻欲置之死地。彭韶等疏救,彭程子彭尚三次上章乞代父死,均無濟于事。當時,巡按陜西御史嵩縣李興亦坐酷刑系獄。及朝審,刑部將二人罪狀一起上呈。孝宗下詔李興問斬,彭程及家屬遣戍廣西隆慶。文武大臣、英國公張懋、尚書王恕皆疏救,終于減李興死罪,改杖一百,偕妻子戍賓州,而彭程無所減刑。彭程母李氏年老,且無他子,叩闕乞留侍養(yǎng)。南京給事中毛呈等亦上奏請求未果。彭尚隨父前往戍所,舉廣西鄉(xiāng)試。次年,孝宗終于念彭程母老,放還。正德時,劉瑾亂政,追論彭程巡鹽時稍虧額課,勒令其家償還。此時彭程已死多年,僅有一孫女。散盡家財不足數(shù)額,則賣女以償,路人皆為之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