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師觀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太州仙掌人,梵名般伽舍末底。幼出家。太宗貞觀中,至京師,于大興善寺聽經(jīng)論,習梵語。尋西行,出流沙,登雪嶺,陟蔥阜,過睹貨羅,到吐蕃國。蒙文成公主送往北印度,住阇蘭陀國四載,國王欽重之。復往中印度,于莫訶菩提住四年,入那爛陀寺住三年,住信者等寺又三年。高宗麟德元年,取道泥波羅、吐蕃歸唐。經(jīng)年復奉敕西行,至北印度,轉(zhuǎn)向西印度,廣參名跡。居四年,欲歸唐,因陸路阻隔而未行。病卒于中印度庵摩羅跋國,年六十余。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上
沙門玄照法師者。
太州仙掌人也。
梵名般迦舍末底(唐言照慧)乃祖乃父冠冕相承。
而總髻之秋抽簪出俗。
成人之歲思禮圣蹤。
遂適京師尋聽經(jīng)論。
以貞觀年中乃于大興善寺玄證師處。
初學梵語。
于是仗錫西邁掛想祇園。
背金府而出流沙。
踐鐵門而登雪嶺。
漱香池以結(jié)念。
畢契四弘。
陟蔥阜而翹心誓度。
三有途經(jīng)速利過睹貨羅。
遠跨胡疆到吐蕃國蒙文成公主送往北天。
漸向阇闌陀國。
未至之間。
長途險隘為賊見拘。
既而商旅計窮控告無所。
遂乃援神寫契仗圣明衷。
夢而咸徵。
覺見群賊皆睡私引出圍。
遂便免難。
住阇闌陀國經(jīng)于四載。
蒙國王欽重留之供養(yǎng)。
學經(jīng)律習梵文。
既得少通。
漸次南上到莫訶菩提。
復經(jīng)四夏。
自恨生不遇圣幸睹遺蹤。
仰慈氏所制之真容。
著精誠而無替。
爰以翹敬之馀。
沈情俱舍既解對法。
清想律儀兩教斯明。
后之那爛陀寺。
留住三年。
就勝光法師中百學等論。
復就寶師子大德受瑜伽十七地。
禪門定瀲。
亟睹關(guān)涯。
既盡宏綱。
遂往弶(巨亮反)伽河北。
受國王苫部供養(yǎng)。
住信者等寺復歷三年。
后因唐使王玄策歸鄉(xiāng)。
表奏言其實德。
遂蒙降敕。
重詣西天追玄照入京。
路次泥波羅國。
蒙王發(fā)遣送至吐蕃。
重見文成公主。
深致禮遇。
資給歸唐。
于是巡涉西蕃而至東夏。
以九月而辭苫部。
正月便到洛陽。
五月之間途經(jīng)萬里。
于時麟德年中。
駕幸東洛奉謁闕庭。
還蒙敕旨令往羯濕彌啰國。
取長年婆羅門盧迦溢多。
既與洛陽諸德相見。
略論佛法綱紀。
敬愛寺導律師觀法師等。
諸譯薩婆多部律攝。
既而敕令促去不遂本懷。
所將梵本悉留京下。
于是重涉流沙還經(jīng)磧石。
崎嶇棧道之側(cè)。
曳半影而斜通。
搖泊繩橋之下。
沒全軀以傍渡。
遭吐蕃賊脫首得全。
遇兇奴寇僅存馀命。
行至北印度界。
見唐使人引盧迦溢多于路相遇。
盧迦溢多復令玄照及使傔數(shù)人向西印度羅荼國取長年藥。
路過縛渴羅到納婆毗訶羅(唐云新寺)睹如來澡盥及諸圣跡。
漸至迦畢試國禮如來頂骨。
香華具設(shè)取其印文。
觀來生善惡。
復過信度國方達羅荼矣。
蒙王禮敬安居四載。
轉(zhuǎn)歷南天。
將諸雜藥望歸東夏。
到金剛座旋之。
那爛陀寺凈與相見。
盡平生之志愿。
契總會于龍華。
但以泥波羅道吐蕃擁塞不通迦畢試途多氏捉而難度。
遂且棲志鷲峰沈情竹苑。
雖每有傳燈之望。
而未諧落葉之心。
嗟乎苦行標誠利生不遂。
思攀云駕墜翼中天。
在中印度庵摩羅跛國遘疾而卒。
春秋六十馀矣(言多氏者即大食國也)。
傷曰。
卓矣壯志。
穎秀生田。
頻經(jīng)細柳。
幾步祁連。
祥河濯流。
竹苑搖芊。
翹心念念。
渴想玄玄。
專希演法。
志托提生。
嗚呼不遂。
愴矣無成。
兩河沈骨。
八水揚名。
善乎守死。
哲人利貞(兩河即在西河。
八水乃屬京都)。
月林鏡 朝代: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月林鏡公。
杭人也。
少穎異。
稚齡出家剃染。
專意凈業(yè)。
間叩名碩。
俾參本來人。
久之有省。
偈曰。
本來人。
本來人。
無胸無頭作么尋。
驀然揪著個鼻孔。
試勘元來是白丁。
碩見睨視曰。
可是。
師與一摑。
繇是名振一時。
出世住徑山。
當?shù)诎耸病?div id="rygecqk"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644_0_19_comment'>
進士張公寧。
疏詞曰。
宓以舞鳳飛龍。
五結(jié)青蓮于天目。
靈雞馴兔。
一鑒光徹于祖師地。
既白靈天其有待。
恭惟。
新命徑山堂上大和尚鏡公月林禪師。
瑞芝三秀。
古柏十圍。
得正度于無傳。
嗣妙法于東嶼。
頃者五百間。
清風凈掃。
人望方歸。
邇來三千年。
優(yōu)缽猛開。
王氣猶在。
起龍瞑于下界。
興象教于中衰。
丞相開選佛場。
和尚悟出世法。
乘流而行。
遇徑而止。
命當年國一。
亦起于昆山。
容首度坡仙。
重游于方丈。
凡吾方外之友。
盡贊僧中此郎。
師住徑塢。
行止雖失傳。
然想見其人。
致時賢詠嘆如此。
是必有大過人者。
不然堂堂海內(nèi)名山。
天龍瞻仰之位。
豈空乏者。
所能承當耶。
正德乙卯歸寂。
年八十六。
塔凌霄峰之東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貴謙,字益文,三山(今福建福州)人。
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主管建寧府武夷山?jīng)_佑觀。
后知太平州。
釋師觀有交,曾為其撰《祭文》《塔銘》《語錄序》等。
事見《月林師觀禪師語錄》。
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七二一一
陳貴謙,字益父,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貴誼兄。嘉泰二年中博學宏詞科,賜同進士出身。嘉定二年除秘書省正字,累遷秘書省著作郎,知安寧府。遷禮部郎中,終廣東提刑。見《淳熙三山志》卷三一,《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慧開(一一八三~一二六○),號無門,俗姓梁,杭州(今屬浙江)人。
寧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入住湖州報因禪寺。
后歷住隆興府天寧寺、黃龍崇恩寺、平江府靈巖顯親崇報寺、隆興府翠巖廣化寺,再住黃龍崇恩寺,鎮(zhèn)江府焦山普濟寺、平江府開元寺、建康府保寧寺、開山護國仁王寺。
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入朝起居奉旨。
景定元年(《西天目山志》作四年,誤)卒,年七十八。
為南岳下十八世,月林師觀禪師法嗣。
有《無門慧開禪師語錄》二卷、《禪宗無門關(guān)》一卷,均收入《續(xù)藏經(jīng)》。
事見《語錄》及末附《行實》,又見《西天目山志》。
 釋慧開詩,以輯自《語錄》及其中單編偈頌、《禪宗無門關(guān)》中的頌古編為三卷。
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四一○
慧開(一一八三——一二六○),字無門,俗姓梁,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幼出家,從天龍肱和尚受業(yè),繼謁月林師觀得法。
嘉定間住安吉報國寺,歷遷龍興天寧寺、黃龍翠巖、蘇州開元、靈巖、鎮(zhèn)江焦山、金陵保寧等剎。
淳祐間還里居西湖北山。
有旨入內(nèi)演法,賜號佛眼禪師,就其居地建護國仁王寺。
著有《禪宗無門關(guān)》一卷,其弟子輯有《無門慧開禪師語錄》二卷,今并存。
事跡見《語錄》末小傳,《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九。
補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慧開。
字無門。
杭之良渚人。
俗姓梁。
母宋氏。
禮天龍肱和尚。
為受業(yè)師。
月林觀公開法于萬壽。
師同石霜印公。
往謁之。
林令看無字話。
六年迥無入處。
乃奮自尅責。
誓云。
若去睡眠。
爛卻我身。
每至困劇時。
廊下行道。
以首觸露柱。
一日在法座邊立。
忽聞齋鼓聲有省。
成偈云。
青天白日一聲雷。
大地群生眼豁開。
萬象森羅齊稽首。
須彌??跳舞三臺。
入室通所得。
林叱曰。
何得見神見鬼。
師便喝。
林亦喝。
師又喝。
自此機語吻合。
嘉定間。
出世住安吉報國。
遷龍興天寧。
黃龍翠巖。
蘇之開元靈巖。
鎮(zhèn)江焦山。
金陵保寧。
淳祐間。
還里。
于西湖北山林木幽蔭處。
樂而居之。
有石自山趾斗折而上。
??砑不合如礪。
師之來其下。
劃然出泉。
色紺而甘。
洌澄若重淵。
言者謂。
師自黃龍移是山。
蓋龍隨師錫而歸也。
遂呼其石處。
為黃龍洞。
而峰為黃龍峰。
是凡夏雨初霽。
有物蜿蜒松上。
氣茀茀而黃。
其黃龍焉。
時境內(nèi)大旱。
少保孟珙。
丞相吳潛鄭清之。
奏師道行。
致泉自涌龍時現(xiàn)。
必能為蒼生救枯槁也。
有旨。
召入文德殿演法。
師升座。
無所說唯嘿坐。
雨應(yīng)時大作。
遠近普洽。
上喜甚。
問何以致是。
師曰。
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
上悅。
賜號佛眼禪師。
被以金縷伽梨。
敕祠黃龍。
曰靈濟侯。
于黃龍峰下。
建護國仁王寺。
撥平江官田三千畝。
命師開山。
師形體矬小。
其赴召也。
指日眾。
而后踰閾。
施重墄于座級而升焉。
朝士多竊笑之。
師誓弘法教。
惟自諱報身不偉。
洞之顛。
有玉峰一片。
削成插天。
瑩如脂肪。
高二丈馀。
因命工肖己形。
長丈許。
飛云隱其足。
緣背光??蔚起。
鑿龍首蟠。
繞右向虛。
左竇可俛入。
前施案焉。
皆就石勢鏤之。
幻若從地涌出。
而登坐于空中者。
私祝云。
愿后有身視此。
師遷化之夕。
錢塘孫氏婦。
夢一僧篝燈。
自稱開道人。
寄宿。
翼日產(chǎn)男子。
后為大禪師。
即中峰本公也。
師法嗣為永嘉見和尚。
高峰語石屋云。
溫有瞎驢。
是也。
亦為大宗匠。
不墜家聲者。

人物簡介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號五峰。陜西人。律身嚴謹。遇事精勤。一夕與天童話次。童驀伸腳曰。你作么生。師以腳踢之。童笑曰未在未在。師曰和尚道看。童倒臥。師曰。也只是困。童曰。你又與么去也。師禮拜。一日辭行。童握拂曰。喚作拂子則觸。不喚作拂子則背。不得拈起。不得放下。不得不語。不得無語。不得錯舉。若不錯舉。即分付汝。師連跳兩跳曰。不要不要。童曰。猶是亂叫亂跳。更試舉看。師轉(zhuǎn)身曰。某甲去也。童乃付。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一
釋如學,字無為,晚號五峰。
姓任氏,臨潼人。
降生之辰,白光滿室,與佛生同日,故蓮胎含素,鶴骨出塵,有自來也。
年二十,恃怙并失,薙發(fā)五臺,從天齊師觀修凈業(yè),晝夕思維向上,以了生死,斯心未安,決志行訪。
始謁熊耳無言,即往圓戒于澄律師,依止律堂,勤披藏卷。
復遍游金剛臺、虎跑、伏牛、終南,行力艱深,境界疊更,自得解釋。
歷抵黃檗、匡廬、云門、徑山,還至龍池參密云悟,深契法旨,及從入天臺通玄,親承煆煉,屢臨血捧,機不放過。
久之,入室請辭,悟握拂云:“喚作拂子則觸,不喚作拂子則背,不得拈起不得放下,不得下語不得無語,不得錯舉,若不錯舉即分付汝。
”學即躍起云:“不要不要。
”悟云:“猶是亂叫亂跳,更試舉看。
”乃轉(zhuǎn)身云:“學今去也。
”悟即付之,承受記別去。
后省悟于金粟。
崇禎辛未,來主大溈同慶,斬石誅茅,僅蔽風雪,從侶朋興,宗緒丕振。
癸酉,出山將行化于五臺,至金陵,為余集生中丞請說法祗陀林,吼聲弘亮,四眾驚服,東南望為大法幢。
無何,自期厭世,是秋七月二十二日示寂。
先以手書入山屬法于養(yǎng)拙明使主溈山,示眾偈云:“痛舉鉗錘為阿誰?
可憐漆桶自狐疑。
為伊結(jié)下來生債,五夜霜花開玉墀。
”依法阇維,塔于大溈,羊城陶汝鼐為之銘。
先是,崇禎戊辰有圓上座者,騎犢披榛,把茆晏坐,覘枯杏復芽之異。
明年,大宗伯李公 騰芳來訪白牛尋源黃木,與圓公一宿樹下而去,屬同游者陶子汝鼒作記,胡子懋選造庵得前令周公瑞豹所請,復官田三十馀畝供香積,咸欽聚石之風,頗憶畫灰之語。
俄而學至,才舉南宗,遽還中印。
時有金銅瑞像,宮繡幢幡,赍自行僧,出于大內(nèi),諸方聞?wù)吣恢^“大溈之山興復有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