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重顯

相關(guān)人物:共 18 位。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澄湜禪師。
建寧人。
嗣百丈恒和尚。
恒嗣法眼。
師為眼嫡孫。
性高簡。
律身精嚴。
動不違法度。
暮年三終藏經(jīng)。
以坐閱為未敬。
則立誦行披之。
黃龍南禪師。
初游方。
年方少從之屢年。
故其平生所為。
多取法焉。
嘗曰。
棲賢和尚。
定從天人中來。
叢林標表也。
雪竇顯
嘗自淮山來依之。
見師少接納。
遂?苴不合。
乃作獅子峰詩而去。
曰。
踞地盤空勢未休。
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
不得云擎也出頭。
師住棲賢。
以門庭峻嚴故。
參徒不盛。
一日晚參眾集。
師曰。
早晨不與諸人相見。
今晚不可無言。
便下座。
其斬截如此。
系曰。
百丈恒和尚。
五字三上堂。
曰吃茶。
曰珍重。
曰歇。
所謂百丈有三訣。
吃茶珍重歇也。
湜師作略如此。
真有乃父風(fēng)。
就中些子一滴不遺。
由此可觀師弟子傳受源脈也。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瑯琊山慧覺禪師者。
西洛人也。
父為衡陽太守。
死于官。
師扶櫬歸洛。
過澧陽。
藥山古剎。
宛若夙居。
由此出家。
后得法于汾陽。
住滁水。
高揭剎竿。
雪竇顯公
同時唱道。
時號二甘露門。
上堂。
奇哉十方佛。
元是眼中花。
欲識眼中花。
元是十方佛。
欲識十方佛。
不是眼中花。
欲識眼中花。
不是十方佛。
于此明。
得過在十方佛。
于此未明。
聲聞起舞。
獨覺臨妝。
珍重。
師福相端嚴。
所至成益。
嘗往蘇州。
看范希文。
因受信施。
及千馀緡。
遂遣人陰計在城諸寺僧數(shù)。
皆密送錢。
同日為眾檀設(shè)齋。
其即預(yù)辭范公。
是日侵早發(fā)船。
逮天明眾知已去。
有追至常州得見者。
受法利而還。
靈源稱之曰。
觀此老一舉。
使姑蘇道俗。
悉起信心。
增深道種。
師法嗣數(shù)輩。
長水璿講師。
其一也。
具義解中。
泉大道三公。
同參也。
見列感通中。
系曰。
三公。
皆為西河師子兒。
而舉公跳躑。
故慳于嗣。
夫為善知識。
如霧露在人。
當使時時有潤。
瑯琊蘇州之舉。
須瑯琊始得。
囂囂者不得效顰。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五
禪師名全舉。
汾陽昭公之嗣也。
初住龍舒之法華寺。
后移居白云之海會寺。
為人精嚴。
諒直飽參。
汾陽特稱之。
自出并汾。
遍詣名山。
初謁荊南福昌善禪師。
善問曰。
回互不回互。
對曰總不與么。
曰為什么已吃福昌棒。
對曰。
一家有事百家忙。
曰脫空漫語。
對曰調(diào)琴澄太古。
琢句體全真。
又謁公安遠禪師。
遠問作么生是伽藍。
對曰深山藏獨虎。
淺草露群蛇。
曰作么生是伽藍中人。
對曰青松蓋不匝。
黃葉豈能遮。
曰道什么。
對曰。
少年曾決龍蛇陣。
老倒還聽稚子歌。
曰一句兩句。
云開月露作么生。
對曰。
照破祖師關(guān)。
又謁延壽賢禪師。
賢問。
海竭人亡作么生。
對曰毒蛇不咬人。
曰為何如此。
對曰風(fēng)引溪云斷。
泉沖石徑斜。
又謁夾山真首座。
真曰還見么。
對曰萬事全無。
曰還不見么。
對曰千般皆在手。
舉曰。
首座未見澄散圣時如何。
曰湖南江西。
又問見后如何。
曰江西湖南。
舉曰。
卻共首座一般耶。
曰打草蛇驚。
對曰終不捏怪。
又謁福嚴承禪師。
承問。
作么生是圓融之相。
對曰。
木人嶺上休相覷。
石女溪邊更不迷。
舉卻問。
如何是福嚴圓融之相。
曰老病尋常事。
龍鐘沒好時。
又問。
融即不問。
如何是圓。
曰法界廣無邊。
承曰。
不圓不融時如何。
對曰。
虛空無對面。
鳥道絕東西。
又問。
貍奴白牯卻知有。
三世諸佛為什么不知有。
如何是三世諸佛不知有。
曰。
只為太惺惺。
進曰。
如何是貍奴白牯卻知有。
曰爭怪得伊。
又謁石霜慈明禪師。
慈明問。
作么生是向上一竅。
對曰二竅俱明。
曰還見七十二峰么。
對曰有甚掩處。
曰道什么。
對曰。
今日觸忤和尚。
慈明便打。
舉曰。
作什么。
曰將謂是收番猛將。
元來是行間小卒。
對曰。
雅淡呈秋色。
馨香噴月華。
又謁大愚芝禪師。
芝問。
古人見桃花。
意作么生。
對曰。
曲不藏直。
曰那個且從。
這個作么生。
對曰。
市中拾得寶。
比鄰那得知。
曰上座還知么。
對曰路逢劍客須呈劍。
不是詩人不獻詩。
曰作家詩客。
對曰一條紅線兩人牽。
曰玄沙道諦當。
又作么生。
對曰。
??萁K見底。
人死不知心。
曰恰是。
對曰。
樓閣凌云勢。
峰巒疊翠層。
又謁玉澗林禪師。
林曰。
北斗藏身事已彰。
法身從此露堂堂。
云門賺殺他家子。
直至而今亂度量。
曰我作此偈。
天下人不肯。
上座肯么。
對曰。
爭敢。
曰作么生。
對曰。
清晨升寶座。
應(yīng)不讓南能。
又謁棲賢諟禪師。
問如何是佛。
曰張三李四。
進曰意旨如何。
曰胡餅有甚汁。
又謁五祖戒禪師。
戒問。
作么生是絕羈絆底人。
對曰反手把籠頭。
曰卻是作家。
對曰背鞭打不著。
曰為什么上來下去。
對曰甚處見上來下去。
戒便打。
舉曰。
一言無別路。
千里不逢人。
又謁翠峰素禪師。
素曰。
風(fēng)穴道。
嘶風(fēng)木馬緣無絆。
背角泥牛痛下鞭。
如何。
對曰。
翻身師子生獰甚。
誰敢當頭露爪牙。
曰放汝一線道。
對曰七顛八倒。
曰收。
對曰了。
又謁雪竇顯禪師。
問。
牛吃草。
草吃牛。
對曰。
回頭欲就尾。
已隔萬重關(guān)。
曰應(yīng)知無背面。
要須?,F(xiàn)前。
對曰。
驗在目前。
曰自領(lǐng)出去。
又謁西湖西峰庵主。
主曰。
絕頂西峰路。
峻機誰敢攀。
超然凡圣外。
瞥隔兩重關(guān)。
舉便問。
如何是兩重關(guān)。
曰月從東出。
日向西沒。
對曰。
庵主未見明招時如何。
曰滿盞油難盡。
進曰見后如何。
曰多心易得乾。
舉機辯。
如電砰雷射。
不可把玩。
諸方畏服。
號舉道者。
自住持多夜參曰。
諸上座。
吾門之事。
多少奇特。
擁之不聚。
推之不散。
可謂活鱍鱍地。
只欠承當在。
雖然如此。
有一人不肯在。
且道不肯底人。
具什么眼目。
若于遮里甄別得出。
山僧讓禪床與上座。
若也甄別不出。
擲拄杖云。
看取。
又曰。
僧家以寂住為本。
豈可觀州獵縣。
看山門境致過時。
蓋為生死事大。
所以古人到一處所。
見個村院主也須問過。
如今兄弟。
往往蹉過。
不肯遞相博問。
昔龍牙問德山鑒公。
仗劍取師頭時如何。
鑒便引頸。
龍牙曰。
頭落也。
鑒便休去。
莫是德山無機鋒么。
為當別有道理。
良久曰。
德山引頸。
龍牙獻劍。
舉歿時七十馀。
塔于海會。
贊曰無為子曰。
生者人之所貴死者人之所畏。
恥者人之所避。
而泉不貴其貴。
不畏其畏。
不避其避。
此其所以如是。
吾不知其真。
吾不知其偽。
將質(zhì)之于天地。
方是時。
叢林以肅嚴相尚。
沙門以修潔相高。
一有指目。
重為愧恥。
故泉有以矯之耳。
其號泉大道。
若非茍然。
舉公名著叢林。
如薛仁貴著白袍。
西平王著錦帽。
真勇于道者也。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法華舉禪師。
汾陽嗣也。
初住龍舒法華寺。
后移居白云海會焉。
為人精嚴諒直。
飽參。
汾陽特稱之。
一錫出并汾。
所至披靡。
謁公安遠公。
逗青松黃葉之機。
于福昌善處。
逞琢句調(diào)琴之辯。
又謁延壽賢。
大愚芝公。
夾山真首座。
慈明棲賢諟。
雪竇顯。
五祖戒公。
瑯琊覺。
西湖西峰庵主。
主。
明招位下杰出者也。
有偈云。
絕頂西峰路。
峻機誰敢當。
超然凡圣外。
瞥隔兩重光。
師至。
問曰。
如何是兩重光。
曰。
月從東出。
日向西沒。
師曰。
庵主未見明招時如何。
曰。
滿盞油難盡。
進曰。
見后如何。
曰。
多心易得乾。
師機辯。
如雷砰電射。
不可把玩。
諸方畏服。
號舉道者。
上堂。
釋迦不出世。
達么不西來。
佛法遍天下。
談玄口不開。
至哉斯言。
達古今一貫也。
嘗曰。
僧家以寂住為本。
豈可觀州獵縣。
看山門景致過時耶。
覺范稱之。
如薛仁貴著白袍。
西平王著錦帽。
真勇于道者也。
年七十馀。
始歿。
塔于海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善暹,臨江軍(今江西樟樹)人。
重顯弟子,初住雪竇,后住開先寺(《宋詩紀事》卷九一)。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開先善暹禪師。
臨江軍人。
操行清苦。
智識明達。
遠禪師在德山。
師往依之。
一日遠升堂。
顧視大眾云。
獅子頻呻。
象王回顧。
師忽有省。
入室陳解。
遠云。
子作么生會。
師回顧曰。
后園驢吃草。
遠然之。
自此機辯迅捷。
禪林目曰海上橫行暹道者。
又參雪竇顯
愛其俊逸。
留座下數(shù)年。
欲舉住明州金鵝。
師聞之。
書二偈于壁而去。
曰。
不是無心繼祖燈。
道慚未廁嶺南能。
三更月下離巖竇。
眷眷無言戀碧層。
三十馀年四海間。
尋師擇友未嘗閒。
今朝得到無心地。
卻被無心趁出山。
后住開先。
嗣德山遠禪師。
卻通雪竇書。
山前婆子。
見專使來問。
云暹首座出世。
為誰燒香。
專使。
云德山遠和尚。
婆子遂罵云。
雪竇抖擻。
尿腸說禪。
為汝得恁么。
辜負恩德。
開堂日上首白槌罷。
師曰。
千圣出來也。
祇是稽首贊嘆。
諸代祖師。
提挈不起。
是故。
始從迦葉迄至山僧。
二千馀年。
月燭慧燈。
星排道樹。
人天普照。
凡圣齊榮。
且道承甚么人。
恩力老胡也。
秪道明星出現(xiàn)時。
我與大地有情。
同時成道。
如是則彼既丈夫。
我亦爾。
孰為不可良由諸人。
不肯承。
當自生退屈。
所以便推排一個半個。
先達出來。
遞相開發(fā)。
祗是與諸人作證明。
今日人天會上。
莫有久游。
赤水夙在荊山。
懷袖有珍。
頂門有眼。
到處踐踏覺場底衲僧么。
卻請為新出世。
長老作個證明。
還有么。
師住開先。
凡十八年。
而化于本山。
嫡嗣云居元也。
別具。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善暹,初參德山,后至雪竇謁顯,顯喜其俊逸,曰:“海上橫行暹道者?!彼烀肿f法,顯欲其住金鵝,暹書二偈而去:“不是無心繼祖鐙,道慚未廁嶺南能。三更月下離巖竇,眷眷無言戀碧層?!薄岸拍晁暮ig,親師擇友未嘗閒,今朝得到無心地,卻被無心趁出山?!?/blockquote>
釋曇玉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九一
曇玉,雪竇山明覺大師重顯之門人。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
文政,釋重顯弟子,仁宗前后在世。
曾輯重顯詩為《祖英集》。
后居湘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應(yīng)圓,住岳州平江長慶寺,乃青原下十三世,乾明覺禪師法嗣。
事見《五燈會元》卷一六。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僧伽。
姓吳氏。
名文祐。
宋初信豐人。
止于縣明覺院。
舉止跌宕。
人目為狂。
嘗書松柏上曰。
趙家天子趙家王。
言趙氏方興。
如松柏之茂也。
縣民曾氏老無嗣。
知僧伽有異。
設(shè)飯禮之。
未及召。
黎明排闥入。
曾氏膳甚豐。
僧伽曰。
當以珠報。
曾果得二子。
學(xué)佛者孫德。
自汀之南安。
謁定應(yīng)禪師。
曰。
雩都有人。
禮我何為。
孫不悟。
曰。
僧伽吾法子也。
孫告歸。
師持一扇付孫曰。
為寄僧伽。
舟將抵邑。
僧伽候之。
邀曰。
我?guī)熒劝苍凇?div id="a3jf27d"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709_0_35_comment'>
孫以扇付之莫能欺。
一日昏暮詣寺中闔戶。
趺坐而化。
蓋祥符己酉六月日也。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九四
圓應(yīng),天圣中云門宗僧,雪竇重顯之門人。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義懷(九九三~一○六四),俗姓陳,世稱天衣懷。
溫州(今屬浙江)人。
為青原下十一世,雪竇顯禪師法嗣。
落發(fā)于汴京景德寺。
仁宗天圣中試經(jīng)得度。
凡住楂林、天衣等八剎。
晚以疾居池陽杉山庵,門弟子智才迎住臨安佛日寺。
英宗治平元年卒,年七十二。
徽宗崇寧中賜謚振宗大師。
事見《寶晉英光集》卷七《天衣懷禪師碑》、《禪林僧寶傳》卷一一及《五燈會元》卷一六。
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三九二
義懷(九八九——一○六○),永嘉樂清(今浙江樂清)人。
姓陳氏,世以漁為業(yè)。
長入京師,依景德寺為童行。
天圣中試經(jīng)得度。
東游姑蘇翠峰寺,謁雪竇重顯,汲水擔(dān)柴,辛苦修煉。
后出世于鐵佛寺,倡言法要,重顯激賞,以為類己。
尋住越州天衣寺,五遷法席,興荒廢,振法道,大興云門宗風(fēng),世稱天衣義懷。
嘉祐五年寂,年七十二。
崇寧中謚振宗大師。
有《天衣義懷禪師語要》一卷。
見《禪林僧寶傳》卷一一,《補續(xù)高僧傳》卷八等。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一
禪師名義懷。生陳氏。溫州樂清人也。世以漁為業(yè)。母夢星殞于屋除。而光照戶。已而娠。及生尤多吉祥。兒稚坐父船尾。漁得魚付懷。懷不忍串之。私投江中。父怒笞詬。甘甜之。不以介意。長游京師。依景德寺。天圣中試經(jīng)得度。懷清癯。行步遲緩。眾中望見。如鶴在雞群。時有言法華者。不測人也。行市井。拊懷背曰。臨濟德山去。懷初未喻。問耆宿。曰。汝其當宏禪宗乎。行矣。勿滯于此。懷初謁荊州金鑾善禪師。不契。后謁葉縣省禪師。又不契。東游至翠峰。眾盛。懷當營炊。自汲澗。折擔(dān)悟旨。顯公印可。以為奇。辭去久無耗。有僧自淮上來。曰懷出世鐵佛矣。顯使誦提倡之語。曰譬如雁過長空。影沈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顯激賞以為類己。先使慰撫之。懷乃敢通門人之禮。然諸方服其精識。自鐵佛至天衣。五遷法席。皆荒涼處。懷至必幻出樓觀。四事成就。晚以疾居池州杉山庵。門弟子智才。住杭州佛日山。迎歸養(yǎng)侍劑藥。才如姑蘇未還。懷促其歸。至門而懷已別眾。才問。卵塔已畢。如何是畢竟事。懷豎拳示之。遂倒臥。推枕而化。閱世七十二。坐四十六夏。葬佛日。崇寧中。 敕謚振宗大師。贊曰。予觀雪竇天衣。父子提唱之語。其指示心法。廣大分曉。如云廓天布。而后之學(xué)者。失其旨的。爭以識情數(shù)量。義學(xué)品目。緇穢之。譬如燧人氏鉆火。將以烹飪饗上帝。而秦始皇用之。以烹儒焚書。豈不誤哉。然余聞。菩薩宏法。為內(nèi)外護。皆本愿力故。曾集賢之知雪竇。言法華之識天衣。疑非茍然者耶。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義懷。
溫州樂清陳氏子。
世以漁為業(yè)。
母夢星隕屋除。
其光照戶。
而娠。
及生尤多吉祥。
兒稚父命坐船尾串魚。
師不忍投魚江中。
父怒笞詬。
甘受之。
長游京師。
依景德寺。
試經(jīng)得度。
師清癯。
行步遲緩。
眾中望見。
如鶴在雞群。
言法華遇師市中。
拊師背曰。
臨濟德山去。
初謁金鑾善。
次謁葉縣省。
皆不契。
明覺于翠峰。
師當營炊。
因汲澗折擔(dān)悟旨。
覺印可之。
辭去久無耗。
有僧自淮上來曰。
懷出世鐵佛矣。
峰使誦提唱之語曰。
譬如雁過長空。
影沉寒水。
雁無遺蹤之意。
水無留影之心。
覺激賞。
以為類己。
先使慰撫之。
乃敢通門人之禮。
諸方服其精識。
自鐵佛至天衣。
凡五遷法席。
所至必幻出樓觀說法。
縱橫馳騁。
人難遘仰。
廬山舜老夫。
疑之。
后聞其語嘆云。
真善知識也。
晚以疾居池州杉山庵。
弟子智才。
住杭之佛日山。
仰歸養(yǎng)侍劑藥。
才如姑蘇未還。
師促歸至門。
師已別眾。
才問。
卵塔已成。
如何是畢竟事。
師舉拳示之。
遂就寢推枕而寂。
閱世七十二。
坐夏四十六。
塔全身佛日山。
崇寧中。
賜謚振宗禪師。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一
釋義懷,姓陳氏,樂清人。
游汴京,投景德寺,為行童。
天圣中,試經(jīng)得度,依明覺禪師。
于翠峰,偶汲水折擔(dān),忽大悟,作偈呈覺,覺稱善。
其后五坐道場,化導(dǎo)甚廣。
懷既了悟法原,密修凈行。
嘗問學(xué)者云:“若言舍穢取凈,厭此欣彼,則取舍之情,乃是眾生妄想。
若言無凈土,則又違佛語。
畢竟如何?
”復(fù)自答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
”晚以疾居池陽松山庵。
弟子智才住臨平佛日寺,迎歸奉養(yǎng)。
才往蘇州,懷促之歸,別眾而逝,年七十二。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