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西漢人。姓庾,字宣明,居園中,因以為號(hào),后隱居商山,與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稱為商山四皓。高祖征之,以帝慢侮士,不應(yīng)。高祖欲廢太子(惠帝),呂后用張良計(jì),迎此四人為太子客,太子因得不廢。
人物簡介
【介紹】: 西漢人。秦末與東園公、甪里先生、夏黃公隱于商山,年皆八十余,時(shí)稱商山四皓。高祖敦聘不至。呂后用張良策,聘此四人以輔太子。高祖見之,以為太子羽翼已成,遂止廢太子之議。
人物簡介
全漢文·卷四十【生卒】:?—23 【介紹】: 西漢末沛人,字子駿。后改名秀,字穎叔。劉向子。少通《詩》、《書》,善為文。成帝時(shí)為黃門郎,與父向總校群書。哀帝時(shí),累遷奉車光祿大夫。王莽執(zhí)政,任中壘校尉、京兆尹,封紅休侯。王莽稱帝,為國師,封嘉新公。后謀誅王莽,事泄,自殺。歆力主立古文經(jīng)《毛詩》、《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于學(xué)官,遭太常博士反對(duì)。所撰《七略》,為我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其主要內(nèi)容存《漢書·藝文志》中。著《三統(tǒng)歷譜》。所制圓柱形量器,后人計(jì)算其圓周率為3。1547,稱“劉歆率”。有明人輯本《劉子駿集》。
歆字子駿,向子。后改名秀,字潁叔。成帝初待詔宦者,署為黃門郎。綏和中為中壘校尉。哀帝即位,進(jìn)侍中太中大夫,遷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出為河內(nèi)大守,徙守五原,轉(zhuǎn)涿郡,以病免。起為安定屬國都尉。平帝時(shí)為右曹太中大夫,遷中壘校尉。王莽居攝,以為羲和,封紅休侯。歷少阿京兆尹。及篡位,以為國師,封嘉新公。地皇末,謀劫莽降漢,事泄自殺。有《列女傳頌》一卷,《七略》七卷,《三統(tǒng)歷法》三卷,集五卷。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南朝陳陳郡陽夏人,字元正。謝藺子。少通《左傳》,工草隸蟲篆。梁末大亂,江陵陷,入長安,沒于北周。嘗侍周武帝弟趙王招讀,招厚禮之,面奏放貞還。陳宣帝太建五年歸陳。始興王叔陵辟主簿,貞知王有異圖,因自疏于王。及叔陵刀斫后主,貞?yīng)毑蛔?div id="pqrlr6z" class='inline' id='people_11190_0_7_comment'>遷南平王友,掌記室。以母憂去職。性至孝,哀毀卒。
貞,字元正,陳郡陽夏入,晉太傅安九世孫。江陵陷,入周,為趙王侍讀。太建五年歸國,除智武府外兵參軍,遷尚書駕部郎中,進(jìn)侍郎,出為始興王揚(yáng)州主簿,遷錄事參軍,領(lǐng)丹陽丞。后主即位,入掌中宮管記,遷南平王友,加招遠(yuǎn)將軍,掌記室。
人物簡介
【介紹】: 隋京兆杜陵人,字超盛。韋載弟。少通悅不羈,博涉經(jīng)史,明陰陽,尤善相術(shù)。初仕梁,官中書侍郎。后依陳武帝,官散騎常侍。聘于北周,識(shí)楊堅(jiān),語之曰:“公相貴不可言,愿深自愛。”陳后主至德間,知陳將亡,盡貨田宅,客居僧寺。入隋,授上儀同三司,除光州刺史。以仁義教民,道無拾遺。后召還,卒于長安。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河南人。善書,三歲便能草隸,時(shí)稱神童。擢進(jìn)士第,累官至吏部侍郎。中宗景龍初卒。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2—707 洛陽(今屬河南)人。少通五經(jīng)百家之言,有名于時(shí)。登進(jìn)士第,授相州內(nèi)黃主簿。調(diào)補(bǔ)校書郎,轉(zhuǎn)右金吾兵曹參軍、萬年縣主簿。朝廷賞其文詞之美,征為司禮博士。武后大足元年(701),以修撰功遷太子文學(xué)。歷主客、考功二員外郎。中宗即位,擢中書舍人。轉(zhuǎn)太常少卿,旋拜吏部侍郎。景龍?jiān)?707)卒。希聲博學(xué)善文,文思高遠(yuǎn),為人所稱賞。與當(dāng)時(shí)著名文人張說、盧藏用、崔湜等人為至交。卒后,張說為撰墓銘,崔湜為作碑文,盧藏用為其篆石。生平見崔湜《故吏部侍郎元公碑》、《元和姓纂》卷四、《唐會(huì)要》卷三六等。《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均著錄《元希聲集》10卷,已佚。《全唐詩》存詩8首,《全唐詩外編》補(bǔ)詩2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唐蒲州河?xùn)|人。少通《三禮》。中宗景龍中累遷國子司業(yè)。時(shí)中宗數(shù)引近臣及修文學(xué)士宴集,令各為伎藝,以為笑樂,至山惲,請誦古詩兩篇,乃《鹿鳴》、《蟋蟀》,中宗嘉其意,賜時(shí)服一副。景龍三年,中宗將祀南郊,山惲與祝欽明合奏,云皇后當(dāng)助祭,從之。睿宗景云中左授括州長史。玄宗開元初復(fù)入為國子司業(yè)。卒于官。
人物簡介
【生卒】:718—778 【介紹】: 唐僧。俗姓孫。年十五辭親從師。嘗夢乘大艑直截滄溟,自此經(jīng)義不思而得。初居錢塘天竺寺,盛闡《華嚴(yán)經(jīng)》。代宗大歷時(shí),居常州龍興寺。前后講大經(jīng)十遍。有《儀記》。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孫氏。母夢吞明珠而娠。及生。奇相異表。不類群兒。從師薙落。依年受具。而遺形治性。隱居自得。于是地恩貞大師。以華嚴(yán)經(jīng)菩薩戒起信論付囑之。一夕夢。乘舟渡海。而山橫其前。已而所乘之舟。凌峰竟?jié)6粸樗K。既寤。駭汗喜莫之勝。由是貫華偈義無所底滯。天寶六年。繢盧舍那像于蘇州常樂寺。大歷二年。眾請于常州龍興寺開闡。將升法座。忽有神光。如曳紅縷。漸大漸明??M旋空中。久修行者先睹焉。十三年十一月七日。沙門惠覺。夢鉅塔三級(jí)陷地。繼而詵以疾卒。壽六十臘四十三。弟子太初正覺神秀嗣。墓則吳興晝公為碑。邗城肅公為頌。宋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法詵。姓孫氏。母初夢吞明珠。遂黜魚惡葷。誕彌厥月生有異表。十五辭親從師依年受具。行學(xué)一集蔚為教宗。卷伊呂立功之致。陋黃綺肆志之適。遺形理性與山木為群。故地恩貞大師囑之以華嚴(yán)經(jīng)菩薩戒起信論。心以靜銑智與經(jīng)冥。一夕夢乘大艑直截滄溟。橫山當(dāng)前峻與天極。不覺孤帆鳶戾懷襄上濟(jì)。峰竦竦而忽高。云溶溶而在下。既寤形若委衣流汗輕醒。自此句義不思而得。一部全文常現(xiàn)心境。事事無礙之旨如貫華焉。天寶六年于蘇州常樂寺繢盧舍那像化示群品。大歷二年于常州龍興寺講。才登法座忽有異光如曳紅縷。漸明漸大縈旋杳空。久修行者會(huì)中先睹。前后講大經(jīng)十遍。撰儀記十二卷。大歷十三年十一月七日。沙門慧覺夢巨塔陷地二級(jí)。無何詵示疾而終。春秋六十一。慧命四十二。受法弟子太初付以香壚談柄。潯陽正覺。會(huì)稽神秀。亦猶儒氏之有游夏焉。詵初講天竺寺。盛闡華嚴(yán)。時(shí)越僧澄觀就席決疑深得幽趣。及終吳興皎然為碑。?城肅公為頌。合揚(yáng)其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