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仁欽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懷深(一○七七~一一三二),號慈受,俗姓夏,壽春六安(今屬安徽)人。
年十四祝發(fā)受戒。
公四年,訪道方外。
徽宗崇寧初,往嘉禾依凈照于資圣寺悟法。
政和初,出住儀真資福寺。
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鎮(zhèn)江府焦山寺、真州長蘆寺。
七年,居建康府蔣山寺。
欽宗靖康間住靈巖堯峰院(《中吳紀(jì)聞》卷六)。
高宗紹興二年卒,年五十六。
為青原下十三世,長蘆崇信禪師法嗣。
事見《慈受懷深禪師廣錄》,《嘉泰普燈錄》卷九、《五燈會元》卷六有傳。
全宋文·卷三二六三
懷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字慈受,俗姓夏氏,壽州六安(今安徽六安)人。少出家,后從楊岐宗大師慧勤得悟。歷主名剎,末住金陵蔣山寺。紹興二年卒,年五十六。見《嘉泰傳燈錄》卷九,《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一。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又懷深,字慈受,姓夏氏,壽春人。生之夕,祥光滿舍,文殊堅遙見之,疑火也。詰旦知鄰里生兒,心異之,往訪焉,且告之故曰:“如此瑞徵,宜善護(hù)之?!弊院?,抱兒見堅輒笑,因許出家。及長,遍游方外,請益鑒公,乃大豁,呈偈曰:“祗是舊時行履處,等閒舉著便淆訛。夜來一陣狂風(fēng)起,吹落桃花知幾多?!辫b撫掌曰:“者里豈不是活祖師意?!焙蠼K于蔣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7—1136 【介紹】: 宋僧。和州含山人。十五歲得度受具。后五年,謁長蘆信禪師,得其大略。又謁圓悟于夾山,言下得悟。初主彰教,尋遷住平江虎丘寺,大振臨濟(jì)之風(fēng)。
全宋詩
釋紹?。ㄒ弧鹌咂摺灰蝗椭莺剑ń駥侔不眨┤?。
九歲出家,十五歲削發(fā),二十歲遇長蘆凈照禪師。
復(fù)謁寶峰湛堂準(zhǔn)禪師、黃龍死心禪師。
得法于圓悟克勤禪師。
初住和州開圣禪院,后主彰教寺,遷住平江府虎丘寺。
為南岳下十五世。
高宗紹興六年卒,年六十。
事見徐林撰塔銘(《續(xù)藏經(jīng)·虎丘紹隆禪師語錄》附),《嘉泰普燈錄》卷一四、《五燈會元》卷一九、《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二有傳。
今錄詩三十二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三
禪師和之含山人也。名紹隆。機(jī)投佛果勤禪師。出世開圣。次遷彰教。果還□移居虎丘。時佛果門賢雖有妙喜輩。尚庵居。楚吳衲子惟趨虎丘。故虎丘法筵之盛。無異佛果之住蔣山也。師凡見學(xué)流。必以湛堂死心諸宗匠而龜鏡之。蓋師初為大僧。輒知有于長蘆信公。言下因慕。佛果老人造夾山。而道繇寶峰。見器于湛堂。又過黃龍??箼C(jī)于死心。抵夾山。適佛果移道林。師從其行。佛果問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豎拳云見么。對曰見。曰頭上安頭。師脫然契證。佛果復(fù)召曰。見個甚么。師曰。竹密不妨流水過。佛果深肯之。于是二十載。侍從于果。而隆睡虎之名。飫驚叢社矣。宣和間。辭歸省親。因住褒禪山。靖康改元。領(lǐng)開圣。為建炎之?dāng)_。退隱銅峰。尚書李公光。起師居彰教。間有老宿。聞而笑曰。瞌睡虎今插翅矣。紹興癸丑。遷平江之虎丘。虎丘為南國衣冠之藪。懷香請益外。掀禪床喝。大眾之輩。騰騰不絕。僧問。為國開堂一句作么生道。師曰。一愿皇帝萬壽。二愿重臣千秋。曰秖如生佛未興時一著。落在甚么處。師曰。吾常于此切。曰官不容針。更借一問時如何。師曰。據(jù)虎頭收虎尾。曰中間事作么生。師曰。草繩自縛漢。曰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師曰。幾行巖下路。少見白頭人。問九旬禁足意旨如何。師曰。理長即就。曰秖如六根不具底人。還禁得也無。師曰。穿過鼻孔。曰學(xué)人小出大遇。師曰。降將不斬。曰恁么則和尚放某甲逐便也。師曰。停囚長智。問如何是大道真源。師曰。和泥合水。曰便恁么去時如何。師曰。截斷草鞋跟。問古人到者里因甚么不肯住。師曰。老僧也恁么。曰忽然一刀兩段時如何。師曰。平地神仙。問如何是截鐵之言。師曰。滿口含霜。曰何必如此。師曰。阇黎又作么生。曰痛領(lǐng)一問。師曰。也須吐卻。諸方以師之機(jī)。類于五祖。其上堂曰。凡有展托。盡落今時。不展不托。墮坑落塹。直饒風(fēng)吹不入。水灑不著。簡點將來。自救不了。豈不見道。直似寒潭月影。靜夜鐘聲。隨扣擊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拈拄杖一劃云。劃斷古人多年葛藤。點頭石。不覺拊掌大笑。且道。笑個甚么。腦后見腮。莫與往來。又曰。目前無法。萬象森然。意在目前。突出難辨。不是目前法。觸處逢渠。非耳目之所到。不離見聞覺知。雖然如是。也須踏著它向上關(guān)棙子始得。所以道。羅籠不肯住。呼喚不回頭。佛祖不安排。至今無處所。如是則不勞斂念。樓閣門開。寸步不移。百城俱到。還委悉么。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將歸。諸方又以師語類于白云。白云端和尚嘗立祖堂。昭享先澤師追繹其事。圖其像而安奉之。故有語曰。天子之廟九。諸候之廟七。況金輪世譜。寧甘草草飲水。遽昧其源。于義安乎。于是叢林咸遵行焉。師前后據(jù)室。嚴(yán)展化儀。不以獅乳。暴迸非器。所以得法于師者。氣宇如王。丙辰五月。佛果訃始至。師乃白眾曰。當(dāng)以第一座宗達(dá)。承虎丘院事。復(fù)索筆書最后法語。儼然化去。壽六十。坐四十五夏。塔于本山。有門人應(yīng)庵華禪師。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紹隆,合山人也。年九歲辭親,投佛慧院,六年得度,受具足戒,精研律部五夏,而后游方。首訪長蘆信,得其大略而已。一日,見有僧傳圓悟勤語錄,隆讀之,歡曰:“想酢生液,雖未得澆腸沃胃,要且使人慶快,但恨未聆謦咳耳?!彼熘翆毞澹勒刻?。次見黃龍死心,然后參圓悟于夾山。一日,入室,圓悟問曰:“見見之時,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蔽蚝雠e拳曰:“還見么?”隆曰:“見?!蔽蛟唬骸邦^上安頭?!甭÷?,脫然契證。悟曰:“見個什么?”隆對曰:“竹密不妨流水過?!蔽蚴卓现抡撇劁?。有僧問于圓悟,曰:“隆藏主其柔易若此,烏能為哉?”悟笑曰:“瞌睡虎耳。”后因圓悟回蜀,隆乃住邑之城西開圣。宋建炎間,結(jié)廬于桐峰之下,郡守李光延居彰教。次遷虎邱,道大顯著。嘗登座云:“此柱杖一劃,劃斷生法師多年葛藤,有人于此著眼,知前阿師住此山者都從一鼻孔出氣,庶不負(fù)點頭石,拊掌一笑也?!币蜃防[白云端立祖堂故事,乃曰:“為人之后,不能躬行遺訓(xùn),于義安乎?”遂圖像奉安,題贊其上。達(dá)摩贊曰:“闔國人難挽,西攜只履歸。只應(yīng)熊耳月,千古冷光輝?!卑僬少澰唬骸把咐缀鹌瞥翁对?,當(dāng)下曾經(jīng)三日聾。去郤膏肓必死疾,叢林從此有家風(fēng)?!遍_山明教大師贊曰:“春至百花觸處開,幽香旖旎襲人來。臨風(fēng)無限深深意,聲色堆中絕點埃?!鄙w白云以百丈海禪師創(chuàng)建禪規(guī)之功,宜配享達(dá)摩,可謂知本矣。隆既為贊,且發(fā)明其道,亦為知禮者歟。紹興六年丙辰示微恙,白眾曰:“當(dāng)以首座宗達(dá)承院事?!彼鞴P,大書伽陀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所以佛法,無有剩語。”加趺而逝,年六十,夏四十五,塔于寺之西南隅。司農(nóng)少卿徐林銘曰:“于穆初祖,一花東土。讖至馬駒,益昭益著。派衍而蕃,實惟圓悟。圓悟得師,如馬之縶。大座虎丘,雷動云騖。臨濟(jì)中興,楊岐再住。只履忽西,聿嚴(yán)龕墓。有神在天,來訶來護(hù)。咨爾后昆,展轉(zhuǎn)流布?!焙笠话倨呤哪辏?dāng)元至大二年歲在己酉,吳興趙孟頫重書,住山壽永立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號竹庵,俗姓史,成都(今屬四川)人。十三歲求為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后南游謁諸尊宿,師龍門佛眼清遠(yuǎn)?;兆谡湍?,出世和州天寧寺。高宗紹興間奉詔開山雁蕩能仁。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溫州龍翔寺。十六年卒,年六十四。為南岳下十五世,龍門佛眼清遠(yuǎn)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二○有傳?!♂屖抗缭姡瑩?jù)《續(xù)古尊宿語要》、《嘉泰普燈錄》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字竹庵,號老禪,俗姓史,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初依大慈宗雅出家,再師龍門佛眼遠(yuǎn)。宣和中住和州天寧,靖康初移廬山東林。紹興中,與宗杲居云門,撰《頌古》百馀則。已而入閩主鼓山,更遷雁蕩能仁,為第一代。十六年七月卒,壽六十四。有語錄傳世。見《嘉泰普燈錄》卷一六。
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士圭號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雅和尚出家。心醉楞嚴(yán)。后南游謁諸尊宿。始參龍門遠(yuǎn)禪師。以平時所得白遠(yuǎn)。遠(yuǎn)曰。汝解心已極。但欠著力開眼耳。一日侍立。次問曰。絕對待時如何。遠(yuǎn)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圭罔措。至晚遠(yuǎn)抵堂司。圭復(fù)理前問。遠(yuǎn)曰。閑言語。圭于言下大悟。正和末住和州天寧。紹興奉詔開山雁宕能仁。時真歇了公居江心。恐圭緣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誘溫人。由是人皆翕然歸敬。上堂明明無悟。有法即迷。諸人向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則危若住則瞎。直須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機(jī)。此三者既明。一切處不須管帶自然現(xiàn)前。不須照顧自然明白。雖然如是。更須知有向上事。豎拂子曰。久雨不晴咄。紹興丙寅七月十八日召宗范長老付后事。次日沐浴聲鐘集眾就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六
師名士圭。
城都史氏子。
世業(yè)儒。
師幼而明敏。
年十三。
依大慈寺宗雅首座。
落發(fā)具授。
大慈號四川學(xué)海。
師執(zhí)經(jīng)講筵。
志在楞嚴(yán)。
閱五祀。
伯父持一居士勉之南詢。
即出關(guān)。
謁玉泉勤云蓋智百丈肅靈源清。
所至參承。
皆蒙咨揖。
晚依百丈歸正首座。
正博貫內(nèi)外典籍。
一日正語以龍門佛眼道德。
師聞而悅之。
即自百丈歷東吳。
觀光保社。
尋抵龍門。
以咨參。
所得扣之。
佛眼曰。
汝解心已極。
只欠著力開眼耳。
令主堂司。
一日問曰。
絕對待時如何。
佛眼曰。
如汝僧堂中白槌相似。
師罔措。
至晚。
復(fù)舉前問。
佛眼曰。
閑言語。
師于言下。
頓釋疑情。
曰。
東山鐵酸饀。
今而后。
不復(fù)疑也。
自是師資緣契。
決擇日臻玄奧。
政和末。
佛眼被旨。
遷褒禪山。
師佐其行。
和守錢公請開法天寧。
唱佛眼之道。
佛眼謝褒禪。
錢復(fù)請于朝。
以師繼其席。
閱七稔。
九江守趙公移師東林。
未幾胡馬南渡。
退居分寧之西峰。
結(jié)茅于寺旁竹間。
號竹庵。
有偈曰。
種竹百馀個。
結(jié)茅三兩間。
才通溪上路。
不礙屋頭山。
黃葉水去住。
白云風(fēng)往還。
平生只如此。
道者少機(jī)關(guān)。
及圜悟禪師歸蜀。
送別次。
圜悟劇稱杲妙喜。
師恨未之識。
俄避地造仰山。
適妙喜亦至。
遂相與定臨濟(jì)宗旨。
偕還南康之云門庵。
妙喜曰。
昔白云端師公謝事圓通約保寧勇禪師夏居白蓮峰。
作頌古一百一十篇。
有提盡古人未到處。
從頭一一加針錐之語。
吾二人同夏于此。
雖效顰無愧也。
遂取古人公案一百一十則。
各為之頌。
發(fā)明蘊(yùn)奧。
不開知見戶牖。
不涉言語蹊徑。
其頌女子出定話曰。
不假文殊神通。
不用罔明彈指。
爾時靈山會中。
女子從定而起。
臨濟(jì)見僧入門。
便喝頌曰。
一喝喝上四禪天。
臨濟(jì)元來不會禪。
盡道朝陽生戶外。
不知夜月落階前。
德山見僧入門。
便棒頌曰。
棒下真鍮不博金。
德山徹底老婆心。
后人只看波濤涌。
不見龍王宮殿深。
芭蕉拄杖子話頌曰。
綿州附子漢州姜。
最好沉梨出麝香。
魯子師僧才一嗅。
鼻頭裂破眼睛黃。
若此類皆奇作也。
已而入閩。
閩帥參政張公宋以圣泉處師。
稍遷乾元。
俄給事張公致遠(yuǎn)移師鼓山。
授道元馀。
創(chuàng)新棟宇。
嘗示眾曰。
巧說說不到。
心思思不及。
命斷眼豁開。
半錢也不直。
又曰。
不擁其前。
不遮其后。
上下四維。
七通八透。
正當(dāng)恁么時如何。
八十翁翁行不得。
又曰。
目擊道存。
已涉文彩。
執(zhí)鞭回首。
未免途程。
直向混沌未分時明白。
父母未生時現(xiàn)成。
翛然不落陰界。
自由自在。
當(dāng)恁么時如何。
踏著關(guān)棙子。
處處得逢渠。
又曰。
正當(dāng)明時如王寶劍。
卓拄杖下座。
又曰。
玄路絕如解開。
口說話。
圣量盡。
方得不受人瞞。
玄路不絕。
只是說道理。
圣量不盡。
依前落路岐。
丞相張公德遠(yuǎn)出師七閩。
一日謂僚屬曰。
越山當(dāng)福城三山之中。
院獨廢絕。
非老禪不能辦。
即以屬師。
不數(shù)月。
殿閣崇成。
他日丞相游鼓山。
目其成績。
遂迎師復(fù)歸鼓山。
是時閩中法道最盛。
蓋自師與真歇凈照數(shù)公振發(fā)。
紹興甲子。
有旨移雁山能仁。
為第一代。
乙丑蒙恩。
住龍翔新寺。
丙寅秋七月十八日。
得旨謝院事。
明日湯浴更衣。
聲鐘集眾。
師步至眾集處。
方趺座。
泊然而逝。
壽六十有四。
臘五十有一。
火馀舌如紅蓮色。
并二牙不燼。
舍利不勝數(shù)。
門人奉遺命歸之鼓山壽塔。
師風(fēng)姿奇厖。
朗潤。
聲如鐘。
學(xué)兼內(nèi)外。
談?wù)撔栃枴?div id="bflqtsx" class='inline' id='people_33632_3_190_comment'>
操持宗柄斷斷。
然久益嚴(yán)嚴(yán)與賢士大夫游。
幾半天下。
皆一時宗奉祖道外護(hù)佛乘者。
晚居鼓山。
自號老禪。
書揩逌媚。
尺牘所傳。
人以為寶。
其所為。
禪家四六。
及五字句。
皆精絕。
自成一體。
世多傳誦。
有語錄。
行于世。
贊曰。
大慧禪師嘗題師??像曰。
贊嘆竹庵。
也是妙喜罵詈竹庵。
也是妙喜。
贊之罵之。
各有所以。
贊之者。
為渠具衲僧正眼。
罵之者。
為渠浸在醋甕里。
或曰。
如竹庵之為宗師也。
不可贊。
不可罵。
精金美玉。
自有定價。
贊之罵之。
徒增話??。
妙喜聞之。
笑而不答。
但拊掌叩齒三下。
從渠鉆龜打瓦。
世以為確論。
予謂。
近代宗師涉世交公卿大夫。
言行相副。
全節(jié)自高。
宏法有體。
由靈源佛鑒而后。
竹庵其賢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一
禪師名士圭。號竹庵。蜀郡成都史氏子。乃龍門佛眼遠(yuǎn)公之高弟也。說法于江南浙閩諸大名坊。圭有密行。喜推獎人士。一與圭接者。皆成美名。圭初依止于大慈沙門宗雅。研究楞嚴(yán)。而雅亦僧杰也。默察圭器度宏大。意欲圭南詢。乃盛贊真歇之為人。蓋歇未出蜀時。亦習(xí)講于成都大慈。圭味其指。棄講謁諸名宿。雖經(jīng)賞識。未豁所蘊(yùn)。晚登龍門。擬以平時所得舉似佛眼。佛眼知圭。命典堂司。不得辭。圭以未伸所解為悶。幾入方丈。多遇高庵正堂輩在焉。高庵正堂時稱明眼。圭慚乘間問曰。絕對待時如何。佛眼哂曰。如你僧堂中白椎相似。圭不領(lǐng)。至晚理前問。佛眼唾曰。閒言語。圭背汗淋踵。弗吐一詞而出。因嘆曰。窮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虛。竭世樞機(jī)。似一滴投于巨壑。吾蜀周金剛不謬矣。政和間。開法天寧。浩歸湖海。馮濟(jì)川嘗以圭之玄要頌舉似妙喜。妙喜稱之。及濟(jì)川除給事。圭同日受詔。住雁山能仁。時稱佛眼門下表里二檀樹焉。真歇居江心寺。有大名聞。圭將至??謻|甌未廓所見。乃過江迎圭。大展九拜。以誘甌人。圭未視篆。有嫉者深夜縱火。能仁燬盡。圭就故址結(jié)茅。乃示眾曰。愛閒不打禾山鼓。投老來看雁宕山。杰閣岳樓渾不見。溪邊茅屋兩三間。還有共相出手者么。喝一喝。未幾能仁復(fù)成。初寺燬。隨圭之眾。多背去者。寺成復(fù)歸?;蛟?。彼彼以成敗事師。非義侶也。請勿收錄。圭曰。不然。境風(fēng)所飄。力未充也。若棄之。豈慈攝之義哉。真歇移徑山。圭補(bǔ)江心。江心有僧。久居閒房。不預(yù)參列。值圭升座。攙眾出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圭曰。東家點燈。西家暗坐。未審意旨如何。圭曰。馬便搭鞍。驢便推磨。僧禮拜。圭曰。靈俐衲僧只消一個。圭乃曰。馬搭鞍驢推磨。靈俐衲僧只消一個??v使東家明點燈。未必西家暗中坐。西來祖意問如何。多口阿師自招禍。其僧脫然。終其身。不露姓字。圭后住閩之乾元。有慧溫入室。圭曰。情生智隔。想變體殊。不用停囚長智。速道將來。溫有省。大笑起曰。拶出通身是口。何妨罵雨呵風(fēng)。昨夜前村猛虎。咬殺南山大蟲。圭諾之。又移居鼓山。進(jìn)院至三門。德升把住問曰。國師不誇石門句。請師速道。圭震聲喝之。升亦領(lǐng)旨。圭既年老。罷上堂。惟臨軒隨機(jī)。不計旦暮而已。以紹興丙寅七月晨起。沐浴升座。命聲鼓集眾。眾方集。圭顧視左右。就法座。泊然坐化。茶毗舍利無數(shù)。送者均得之。塔于鼓山。 贊曰。竹庵以魁梧奇?zhèn)ブ恕3跆耆?。即受知于宗雅。游方?fù)際遇于龍門。及行道。又逢真歇而襄之。輒與高庵正堂輩。齊名海內(nèi)。噫其所謂獅子乳得器。有以哉。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士圭,字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雅出家,講授《棱嚴(yán)》,潛心義奧。后南游謁諸尊宿,始參龍門佛眼遠(yuǎn),以平日所得白之,遠(yuǎn)曰:“汝解心已極,但欠著力開眼耳?!币蝗?,侍立次,問曰:“絕對待時如何?”遠(yuǎn)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圭罔措。至晚,遠(yuǎn)抵堂司,圭復(fù)理前問,遠(yuǎn)曰:“閒言語。”圭于言下大悟。宣和二年,住和州天??。靖康改元,江州漕使方郎中請住廬山東林,后以兵亂避地閩中。乾元十二年,詔開山雁宕能仁,時真歇了公居江心,恐圭緣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誘溫人,由是人皆翕然歸敬。未幾,其徒失火,寺為煨燼。圭就樹縛屋,升座示眾曰:“愛閒不打鼓山鼓,投老來看雁蕩山。杰閣危樓渾不見,溪邊茅屋兩三間?!币讯牱ㄌ词┎⒘I建,復(fù)成寶坊。十五年,移住龍翔。上堂:“明明無悟,有法即迷。諸人向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則危,若住則瞎,直須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機(jī),此三者既明,一切處不須管帶,自然現(xiàn)前,不須照顧,自然明白,雖然如是,更須知有向上事?!必Q拂子曰:“久雨不晴,咄!明年丙寅七月十九日,召宗范長老付后事,”次日沐浴,聲鐘集眾,就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智訥。
姓夏氏。
秀之崇德人。
母。
夢一婦人著黃衣。
寘一兒盆中。
舉而授之。
因娠。
生而穎秀。
甫四歲。
事其兄慈相上人道孜。
十四得度。
器質(zhì)不凡。
追營香火。
練習(xí)戒律。
已如成人。
久之悟。
嘆曰。
吾修無上道。
而求之文句中。
是刻舟也。
即舍去。
學(xué)禪于桐川之天寧。
一日度澗。
有文書出流水中。
攬取視之。
乃心經(jīng)也。
讀之。
五蘊(yùn)皆空。
恍然若有契于心者。
走姑蘇瑞光。
凈照信公。
公一見喜曰。
宿世沙門也。
未幾。
凈炤徙住真州長蘆。
會學(xué)去來。
率數(shù)百人。
師學(xué)成行尊。
齒其高第。
淮人敬愛之曰。
有如訥公。
而不坐道場。
可乎。
延住天寧禪寺。
賜妙空大師。
儀真當(dāng)二江三吳舟車之會。
檀施大集。
鼎新一剎。
幾至萬礎(chǔ)。
建炎初。
住靈隱。
慈圣獻(xiàn)皇后。
車駕臨幸。
詔師升坐說法。
賜號佛海。
明年。
金人陷錢塘。
師被執(zhí)。
大酋解師縛。
置一榻尊事之。
比去。
飭十騎送還。
咸安王韓世忠。
表請平江靈巖。
為功德院薦先福。
命師主之。
已去復(fù)留。
凡五更住持。
前后二十馀年。
最后被詔住徑山。
紹興二十七年。
師持缽詣秀州華亭。
縣人朱飛卿者。
聞師名。
具蒲饌卜日。
馳書以請。
師以十一月二十六日。
至其家。
據(jù)坐說法。
緇素咸會。
有僧出膜拜。
問生死根本。
師酬對語未卒。
舉拂扣床。
一擊而逝。
道俗奔赴。
空巷相登。
贊嘆作禮。
如佛滅度。
其徒具舟載歸山中。
則已有治命矣。
七日而斂。
舉體如生。
葬于寺之白云庵。
壽八十。
僧臘六十七。
師儀狀奇龐。
容止端默。
雖行出世間法。
而以營塔廟修齋供作佛事。
金帛之施。
歲一出之。
橐中無[酉-二+干]蓄。
在儀真時。
州民王氏婦病沒。
后配孟氏又病。
一日其姑誦經(jīng)佛室中。
聞扣壁聲。
問之。
曰王氏也。
我有遺橐簪珥之屬。
盡歸孟氏。
可斥賣一二。
請?zhí)鞂幵G公說法。
使我解脫。
舍汝家而去。
孟氏亦復(fù)無恙。
家人即日馳告師。
師至王氏。
憑附一女子立師側(cè)。
說法竟。
歡踴躍跪謝。
后數(shù)日。
現(xiàn)夢曰。
我已則受后身矣。
而孟氏病良已徐。
師書其事為記。
在靈巖時。
平江大姓胡氏。
設(shè)大齋。
耆宿皆會。
前一夕。
夢人告曰。
詰朝。
有騎赤馬衣黃褐而至者。
辟支佛也。
黎明物色求之。
而師裘馬如夢。
胡氏舉室迎拜。
一坐盡驚。
靈巖寺。
據(jù)絕頂。
而井飲不給。
蓋數(shù)百年矣。
師擇地庀工。
伐石鑿井。
出泉清甘。
人不病汲。
今號佛海泉云。
儀真天寧僧伽一塔。
高數(shù)百尺。
并大輪藏壯麗。
甲于淮海。
皆師所為。
孫尚書覿。
過而嘆曰。
公材智不下澄。
觀時方多故。
而隱于浮屠中。
可惜也。
其后五住靈巖。
筑一室于方丈西偏。
孫登訪。
題曰五至。
留詩而別。
暨師沒。
復(fù)銘其塔。
致哀慕焉。

人物簡介

簡介
倉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dá)賴?yán)铮_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qū)烏堅林村的一戶農(nóng)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
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dāng)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jié)嘉措認(rèn)定為五世達(dá)賴的轉(zhuǎn)世靈童,同年在桑結(jié)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dá)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據(jù)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