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鎮(zhèn)

相關人物:共 23 位。
共 2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周蜀郡人。好言將來之事。武帝天和中,著詩預論周、隋廢興。尤不信佛教,嘗上疏極論之。
全后周文·卷二十四
元嵩,俗姓衛(wèi),河東人,梁末出家,居成都野安寺。
周平蜀,入關,師事亡名,天和二年上書,賜爵蜀郡公,后竟廢佛還俗,有《元包數》五卷。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七 攝念科
益州成都人。少事亡名法師出家。聰穎不群。嘗侍法師夜坐。忽喟曰。世徒貴耳而賤目。又惡能有賢不肖之辨哉。亡名曰。汝欲務名聲邪。則陽為狂惑。以駭流俗??梢病a孕娜恢?。遂逢場作戲。觸物摛詠。如是二十馀年。四方之人。識不識。莫不以元嵩誠天下之士。已而亡名入關。徙居野安。制天女怨。心風弄。以鼓琴。嘗謂其兄曰。蜀土匾小。不足以展胸次。將必游京師。與豪杰抗。何如。兄以為不可。元嵩即謝去。既至京師。念終無以動上者。乃疏廢佛法事以進。會道士張賓。與相表里。于是上納其說。而廢教不疑。 隋開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蘇云。至冥府。見閻羅王。問曰。卿父曾作何官。曰臣父在周。為司令上士。王曰。若然則追卿誤矣??伤俜攀惯€。然卿識周武帝否。答曰。臣嘗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階陛。甚識之。王曰。汝可一往看武帝。有吏尋引至一處。門窗椽瓦。皆鐵為之。于鐵窗中。窺見帝身。鐵色極瘦。且著鐵枷鎖。祈泣曰。大家何因苦困乃爾。答曰??嗬в猩跤诖藭r者。汝特未見耳。祈曰。何罪致此苦困哉。答曰。汝豈不知邪。我以信衛(wèi)元嵩。癈佛教故耳。祈曰。大家何不注引元嵩。答曰。我每注引之。然曹司以為雖三界搜求。無見者。若果見。則我得脫矣。復何所論。卿還語世人。為元嵩。作福。早來相救。茍終不至。解脫無期。由是推之。則元嵩之于佛法。正亦倒行逆施。以激揚之歟。
續(xù)高僧傳·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釋衛(wèi)元嵩。益州成都人。少出家。為亡名法師弟子。聰穎不偶。嘗以夜靜侍傍曰。世人洶洶貴耳賤目。即知皂白其可得哉。名曰。汝欲名聲。若不佯狂。不可得也。嵩心然之。遂佯狂漫走。人逐成群。觸物擒詠。周歷二十馀年。亡名入關移住野安。自制琴聲。為天女怨心風弄。亦有傳其聲者。嘗謂兄曰。蜀土狹小不足展懷。欲游上京與國士抗對。兄意如何。兄曰。當今王褒庾信。名振四海。汝何所知。自取折辱。答曰。彼多讀書。自為文什。至于天才大略非其分也。兄但聽看。即輕爾造關。為無過所。乃著俗服。關中卻回。防者執(zhí)之。嵩詐曰。我是長安于長公家人。欲逃往蜀耳。關家迭送至京。于公曾在蜀。忽得相見。與之交游。貴勝名士靡所不詣。即上廢佛法事。自此還俗。周祖納其言。又與道士張賓密加扇惑。帝信而不猜。便行屏削。嵩又制千字詩。即龍首青煙起。長安一代丘是也。并符讖緯。事后曉之。隋開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穌。云見閻羅王。問曰。卿父曾作何官。曰臣父在周為司命上士。王曰。若然錯追。可速放去。然卿識周武帝不。答曰。曾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階陛甚識。王曰??赏慈晡涞廴?。一吏引至一處。門窗椽瓦并是鐵作。于鐵窗中見一人極瘦身作鐵色著鐵枷鎖。祈見泣曰。大家。何因苦困乃爾。答曰。我大遭苦困。汝不見耳。今得至此。大是快樂。祈曰。作何罪業(yè)受此苦困。答曰。汝不知耶。我以信衛(wèi)元嵩言毀廢佛法。故受此苦。祈曰。大家。何不注引衛(wèi)元嵩來。帝曰。我尋注之。然曹司處處搜求。乃遍三界。云無不見。若其朝來我暮得脫。何所更論。卿還語世間人。為元嵩作福。早來相救。如其不至解脫無期。祈穌不忘冥事。勸起福助云。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白子儀,曾與范鎮(zhèn)交友。
事見《東齋紀事》卷五。
今錄詩十首。
范圭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四
范圭,華陽(今四川成都)人,范鎮(zhèn)曾孫,折可存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9—1048 【介紹】: 宋河南人,字伯純。真宗咸平三年進士。為洛陽縣主簿,累官河南通判。黃河決滑州,充京東路轉運副使,平水患。拜樞密副使,遷給事中。玉清昭應宮火災延燎幾盡,抗言勿葺,以息天下之力。累官知永興軍,匿詔修城,后西夏兵至邠、岐間,而永興獨不憂。官終禮部尚書。卒謚忠獻。
全宋詩
范雍(九八一~一○四六),字伯純(清康熙《建寧府志》卷五作伯淳),世家太原(今屬山西),祖葬河南(今河南洛陽),遂為河南人。真宗咸平初進士。三年(一○○○),補洛陽主簿。后遷殿中丞,知端州。仁宗即位,歷兵部員外郎、戶部副使、度支副使、工部郎中、龍圖閣待制、陜西轉運使。天圣四年(一○二六)拜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六年,為樞密副使。七年,加給事中。明道二年(一○三三)罷知陜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卷一○六、卷一○八、卷一一二)。寶元二年(一○三九),以資政殿學士、吏部侍郎為振武軍節(jié)度使,知延州(同上書卷一二二)。后知河南府。慶歷六年卒,年六十六。謚忠獻。著有《明道集》三十卷、后集十卷,《彌綸集》十卷,不傳。事見《范文正公集》卷一三《范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八八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三二四
范雍(九七九——一○四六),字伯純,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
咸平三年進士。
天禧中判三司開拆司,歷京東轉運副使,河北、陜西轉運使。
天圣三年以工部郎中、龍圖閣待制為陜西沿邊安撫使,遷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
加龍圖閣直學士、知滑州。
七年,拜樞密副使,加給事中。
明道二年,罷為戶部侍郎、知陜州,移永興軍。
徙鎮(zhèn)河陽,進吏部侍郎、資政殿學士。
寶元初拜振武軍節(jié)度使、知延州。
康定元年,以邊事不備降戶部侍郎、知安州。
慶歷初,再知永興軍,仍加資政殿學士。
尋遷大學士、尚書左丞。
復徙河南府,遷禮部尚書。
六年卒,年六十八。
著《明道集》三十卷、《后集》十卷、《彌綸集》十卷。
宋史》卷二八八有傳,又見范仲淹《范公墓志銘》(《范文正公文集》卷一四),范鎮(zhèn)《范忠獻公神道碑》(《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二六)。
費師古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鄂州蒲圻人。
仁宗天圣間進士。
仕至諫議大夫。
英敏有才,長于詩。
嘗抗疏留范鎮(zhèn),不報。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
言法華者。
莫知其所從來。
初見之于景德寺。
七俱胝院。
梵相奇古。
直視不瞬。
口吻袞袞。
不可識。
相傳言。
誦法華經。
故以為名。
時獨語笑。
多行市里。
褰裳而趨。
或舉手畫空。
佇立良久。
從屠沽游。
飲啖無所擇。
道俗共目為狂僧。
丞相呂許公。
問佛法大意。
對曰。
本來無一物。
一味總成真。
僧問世有佛否。
對曰。
寺里文殊。
有問。
師凡耶圣耶。
舉手曰。
我不在此住。
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
國嗣未立。
天下寒心。
諫官范鎮(zhèn)首發(fā)大義。
乞擇宗室之賢者使攝儲貳。
以待皇嗣之生。
退居藩服。
不然。
典宿衛(wèi)尹京邑。
以系天下之望。
并州通判司馬光亦以為言。
凡三上疏。
一留中。
二付中書 上夜焚香默禱曰。
翌日化成殿具齋。
虔請法華大士。
俯臨無卻。
清旦 上道衣凝立。
以待。
俄馳奏。
言法華。
自右掖門徑趍。
將至??殿。
侍衛(wèi)呵止不可 上笑曰。
朕請而來也。
有頃至。
輒升御榻。
跏趺而坐。
受供訖。
將去 上曰。
朕以儲嗣未立。
大臣咸以為言。
侵尋晚暮。
嗣息有無。
法華其一決之。
師索筆引紙。
連書曰。
十三十三。
凡數十行。
擲筆無他語。
皆莫測其意。
其后 英宗登極。
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
方驗前言也。
慶歷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
將化謂人曰。
我從無量劫來。
成就逝多國土。
分身揚化。
今南歸矣。
語畢右脅而寂。
贊曰。
如來世尊曰。
我滅度后。
敕諸菩薩。
及阿羅漢。
應身生彼。
末法之中。
作種種形。
度諸輪轉。
或作沙門。
白衣居士。
人王宰官。
童男童女。
如是乃至淫女寡婦。
奸偷屠販。
與其同事。
稱贊佛乘。
令其身心。
入三摩地。
終不自言。
我真菩薩。
真阿羅漢。
泄佛密因。
輕言末學。
唯除命終。
陰有遺付。
言法華臨終乃曰。
我從無量劫來。
成就逝多國土。
分身揚化是也。
補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言法華者。
莫知其所從來。
梵相奇古。
語言無忌。
出沒不測。
多行市里。
褰裳而趨。
或舉指畫空。
佇立良久。
與屠沽者游。
飲啖無所擇。
道俗共目為狂僧。
時至景德寺七俱胝院。
丞相呂許公。
問佛法大意。
答曰。
本來無一物。
一味總成真。
僧問。
世有佛否。
對曰。
寺里文殊有。
問。
師凡耶圣耶。
舉手曰。
我不在此住。
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
國嗣未立。
天下寒心。
諫官范鎮(zhèn)。
首發(fā)大義。
乞擇宗室之賢者。
使攝儲貳。
以待皇儲之生。
并州通判司馬光。
亦以為言。
凡三上疏。
上夜焚香默禱曰。
翼日化成殿具齋。
虔請法華大士。
俯臨無卻。
清旦上道衣凝立以待。
俄馳奏言。
法華自右掖門徑趨。
將至寢殿。
侍衛(wèi)呵止不可。
上笑曰。
朕請而來也。
輒升御榻趺坐。
受供訖將去。
上曰。
朕以儲嗣未立。
大臣咸以為言。
侵尋晚暮嗣息有無。
師其一決之。
師索筆引紙。
連書曰。
十三十三。
凡數十行。
擲筆無他語。
皆莫測其意。
其后英宗登極。
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
方驗前言也。
呂申公蒙正居政府日。
焚疏請師齋。
翼旦師至坐堂上。
公將出。
念當拜不當拜。
師大呼曰。
呂老子。
快出來。
拜亦得。
不拜亦得。
呂大驚。
遽出拜之。
齋畢。
問未來休咎。
師索筆書亳州二字。
及后罷相知亳州始悟。
天衣懷公。
依景德時。
與師遇。
拊懷背曰。
臨濟德山去。
懷因奮而游禪。
遂大振云門之道。
兒孫珠走而玉躍。
師言于是乎驗。
慶歷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將化。
謂人曰。
我從無劫來。
成就逝多國土。
分身揚化。
今南歸矣。
言畢右脅而寂。
或作壽春許氏子。
弱冠游東都。
得度于俱胝院。
留講肆之久。
一日讀云門錄。
忽契悟。
遂獲感通焉。
河南志曰。
志言。
姓許氏。
自壽春來。
居東京景德寺。
為人卜休咎。
書紙揮翰甚疾。
字體遒勁。
初不可曉。
后多驗。
有具齋薦鲙者。
則并食之。
臨流而吐。
化為小鮮。
群泳而去。
海客遇風且沒。
見僧操絙引舶而濟。
客至都下。
志言謂客曰。
非我汝奈何。
客猶記其貌。
真引舟者也。
后卒。
仁宗以真身塑像置寺中。
榜曰顯化禪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5—1057 【介紹】: 宋眉州人,字昌言。少孤力學。仁宗景祐四年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知制誥,同判太常寺。上疏力請廣言路、尊儒術、防壅蔽、強宗室、重農桑、禁奢侈,有補于時。為人純素忠謹,以律度自居。
全宋詩
石揚休(九九五~一○五七),字昌言,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
授同州觀察推官,遷知中牟縣。
后以刑部員外郎知制誥、同判太常寺,兼勾當三班院,為宗正寺修玉牒官。
遷工部郎中,未及謝,于嘉祐二年卒,年六十三。
有《西齋文集》十卷,已佚。
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鎮(zhèn)撰《石工部揚休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九有傳。
今錄詩三首。
鄧至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先世居梓江,號二江先生。通《六經》,從學者甚眾。有《往事龜鑒》、《通書》、《二江集》。
全宋文·卷一○四六
鄧至,仁宗時雙流(今四川雙流)人,號二江先生,與范鎮(zhèn)為友。
以子綰貴贈太師。
著有《易義》、《群書故事》、《往事龜鑒》、《通書》、《二江集》等。
見費著《鄧氏族譜》(《全蜀藝文志》卷五五),《宋史》卷二○七《藝文志》六,《大明一統(tǒng)志》卷六七,《經義考》卷一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7—1073 【介紹】: 宋壽州人,字寶臣。呂公綽弟。以蔭補官,賜進士出身。積遷直史館、河北轉運使,始通漕運,移屯兵就食京東,為仁宗賞識,擢都轉運使。英宗初,拜樞密副使。神宗立,進樞密使。反對王安石變法,罷知太原府,徒知鄭州,判秦州。卒謚惠穆。
全宋詩
呂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寶臣,壽州(今安徽鳳臺)人,夷簡次子。
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賜進士出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一二),同判太府寺將作監(jiān),遷直史館。
為河北轉運使,權知開封府。
英宗即位,加給事中。
治平二年(一○六五),除樞密副使。
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擢樞密使(《宋史》卷二一一《宰輔表二》)。
六年,為西太一宮使,卒,年六十七。
謚惠穆。
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二六范鎮(zhèn)《呂惠穆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一一有傳。
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六六二
呂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寶臣,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夷簡次子。
以父蔭補官,賜進士出身。
仁宗朝歷任河北轉運使、都轉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及渭、延、成都等州府。
英宗即位,召為權三司使,治平二年拜樞密副使。
神宗立,進樞密使。
熙寧三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以觀文殿學士出知太原府。
徙知鄭州,以宣徽南院使判秦州。
熙寧六年卒,年六十七。
贈太尉,謚惠穆。
范鎮(zhèn)《呂惠穆公神道碑》(《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宋史》卷三一一《呂夷簡傳》有附傳。
房庶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益州人。登進士第。通曉音律,嘗著《樂書補亡》。仁宗皇祐中,以宋祁、田況薦,被召見,詳論尺律古制之法,撰《律呂旋相圖》以進。時胡瑗、阮逸制樂,已有定議,其說遂棄不行,補試秘書省校書郎,遣之。
全宋文·卷一三五八
房庶,益州華陽(今四川成都)人,仁宗朝舉進士。
庶通曉音律,皇祐中為宋祁、田況所薦,召詣闕。
其論律尺之法,甚為范鎮(zhèn)所重而力主之,請依法作為尺律。
后補試秘書省校書郎。
著有《補亡樂書》三卷。
見《宋史》卷七一《律歷志》四。
共 2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