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獻能。時稱鴻碩先生。嘉祐二年進士。熙寧末,為秘書丞、通判梓州。鄧綰薦為臺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薦于朝,官終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馮安岳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一七○八馮山(?~一○九四),字允南,初名獻能,安岳(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兩宋名賢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神宗熙寧中為秘書丞、通判梓州。九年(一○七六),鄧綰薦為臺官,不就(《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三)。哲宗元祐間,范祖禹薦于朝。紹圣元年卒(《安岳集》劉光祖序),官終祠部郎中,追贈太師。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詩十二卷。事見《宋史》卷三七一《馮澥傳》。 馮山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安岳集》為底本,校以一九一五年南城李氏宜秋館刊《宋人集》乙編《馮安岳集》(簡稱宜秋館本)、清汪文柏跋清鈔本《安岳馮公太師文集》(簡稱清鈔本,藏北京圖書館)及《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安岳吟稿》(簡稱小集)。另從《永樂大典》輯得集外詩二首,附于卷末。
馮山(一○三一——一○九四),初名獻能,字允南,號鴻碩先生,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嘉祐二年進士及第,與蘇軾兄弟為同年。熙寧中,為秘書丞、通判梓州。熙寧九年,御史中丞鄧綰舉為臺官,不就。元祐八年,范祖禹薦于朝,次年卒,年六十四,官終祠部郎中。著《馮太師集》三十卷(今存詩十二卷)、《春秋通解》十二卷。見《安岳集》卷首劉安世所撰序,《范太史集》卷二五《薦馮山張舉劄子》,《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三,《宋史》卷三七一《馮澥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43 【介紹】: 宋陵井監(jiān)仁壽人,字迪孺?;兆诔鐚幬迥赀M士。知閬中縣,遷祠部員外郎。欽宗靖康二年,聞金人欲廢趙氏立張邦昌,乃捫其膝曰:“不能為賊臣屈!”掛冠而去,自號捫膝居士。高宗即位,從京師趨行在,復為郎。因論遷都之害,為李綱所重,除四川撫諭官,督輸四川漕計、羨緡及常平錢物。建炎二年,刷川綱金帛八百余萬緡,乞留用為陜州五路軍糧犒設之費。紹興元年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上書言蜀守備之策。改夔州路提點刑獄。因勾龍如淵薦,召對,除駕部員外郎,遷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十年,直秘閣、知遂寧府。有《捫膝稿》。全宋詩
全宋文·卷三八八八喻汝礪(?~一一四三),字迪孺,仁壽(今屬四川)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賜學究出身(《輿地紀勝》卷一五八)。欽宗靖康初官祠部員外郎,金人陷汴京,立張邦昌為楚帝,汝礪棄官歸邛山之陽,自號捫膝先生。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知果州,五年,知普州,九年,提點夔州路刑獄,十年,知遂寧府,遷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六、八五、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十一年罷,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三年卒(同上書卷一四一、一四八)。有集十四卷,劉光祖為之序(《桯史》卷一四),已佚。《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捫膝稿》一卷。 喻汝礪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卷底本,參?!?a target='_blank'>成都文類》、《全蜀藝文志》等引詩,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喻汝礪(?——一一四三),字迪儒,仁壽(今四川仁壽)人。崇寧五年賜學究出身。政和二年,知閬中縣。遷祠部員外郎。張邦昌僭立,趣百官入賀,汝礪捫膝謂不能為賊臣屈,遂掛冠去,時稱捫膝先生。建炎元年六月為四川撫諭官,二年三月勒停。紹興元年起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九年改提點夔州路刑獄公事。十年正月除駕部員外郎,遷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十一年罷為直秘閣,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三年卒。著有《捫膝稿》。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三、六、一四、一六、九四、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宋史》卷四五三《孫逄》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40—1196 【介紹】: 宋宗室,居饒州馀干,字子直。趙善應子。孝宗乾道二年進士。除秘書省正字。歷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講、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等職。光宗紹熙二年,召為吏部尚書。四年,遷知樞密院事。五年,與韓侂胄等定議,立嘉王趙擴為帝,是為寧宗。拜右丞相,命朱熹待制經(jīng)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未幾,和韓侂胄有隙。寧宗慶元元年,罷相出知福州。侂胄黨仍誣貶不已,再謫永州安置。至衡州疾作,為守臣所窘,暴死。后謚忠定。有詩文集和《太祖實錄舉要》、《國朝諸臣奏議》。全宋詩
趙汝愚(一一四○~一一九六),字子直,饒州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宋宗室。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士。八年,知信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臺州(《嘉定赤城志》卷九),尋除江西轉(zhuǎn)運判官。入為吏部郎中兼太子侍講。九年,出為福建路安撫使兼知福州,遷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召為吏部尚書。四年,遷知樞密院事。五年,孝宗卒,光宗以疾不能執(zhí)喪,與外戚韓侂胄擁立寧宗,拜右丞相。在相位僅半年,即遭韓排擠出知福州,尋謫永州安置,至衡州暴卒,年五十七。謚忠定。有詩文集十五卷,已佚。編《國朝諸臣奏議》一百五十卷,傳世。事見清道光《馀干縣志》卷二一《忠定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二有傳。今錄詩八首。全宋文·卷六一八五
趙汝愚(一一四○——一一九六),字子直,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僑居饒州馀干(今江西馀干)。宗室,善應子。乾道二年擢進士第一,簽書寧國軍節(jié)度判官。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著作郎。歷知信州、臺州,除江西轉(zhuǎn)運判官。入為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講,遷秘書少監(jiān)權(quán)給事中,權(quán)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以集英殿修撰帥福建。進直學士、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進敷文閣學士知福州。紹熙二年召為吏部尚書。四年知樞密院事。奉嘉王即皇帝位,進右丞相。因韓侂胄排擠,責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慶元二年至衡州卒,年五十七。后謚忠定,封周王。著作有《太祖實錄》、《國朝諸臣奏議》(存)及詩文集十五卷。見劉光祖《宋丞相忠定趙公墓志銘》(道光《馀干縣志》卷二一),《宋史》卷三九二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名或作浩。宋婺州永康人,字子陽,號云溪逸叟。初以賑粟得薦補官。孝宗淳熙中領(lǐng)鄉(xiāng)薦,會父兄為人誣陷系獄,浩投匭上書,愿納所得官贖其罪,書辭甚偉,朝奏夕報可,由是知名。自此絕意仕進,隱居桃?guī)r山講學,置義塾以教子弟。有《遁思遺稿》、《云溪稿》、《事監(jiān)韻語》、《老子支離解》等。全宋詩
呂皓,字子陽,號云溪,永康(今四川都江堰市)人。孝宗淳熙中領(lǐng)鄉(xiāng)薦。嘗教授永嘉。有《遁思遺稿》等,已佚。事見《敬鄉(xiāng)錄》卷一○。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六五二三
呂皓(一一五二——?),字子陽,號云溪,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師愈子。初以賑粟補官。淳熙八年貢于禮部,不中,遂絕意科舉。九年,父兄為人誣構(gòu)系獄,投匭上書,愿納所得官贖其罪,辭情慷慨,朝奏夕報可,由是知名。事訖,窮日夜勵志于學,以孝悌舉,以遺逸詔,皆不就。與劉光祖、葉適相友善,隨力行義,不為毀譽所動。晚年,士子多踰鄉(xiāng)越里從學。著有《窮士本末》、《三徙錄》、《西征唱酬》、《老子通儒說》、《事監(jiān)韻語》、《遁思遺稿》、《云溪稿》(存)等。見本集《云溪遺叟自傳》、《關(guān)書序》、《上孝宗皇帝書》、《畏天懼法碑》及《敬鄉(xiāng)錄》卷一○、《金華賢達傳》卷二、《金華先民傳》卷五等。
人物簡介
呂殊,字愚牧,號敏齋,永康(今屬浙江)人。寧宗嘉定元年(一二○八)進士。歷江陵府、溫州教授(《敬鄉(xiāng)錄》卷一○、《敏齋稿》卷末胡宗楙跋)。有《敏齋稿》,收入《續(xù)金華叢書》。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七四一九
呂殊,字愚叔,號敏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皓子。為人方拙,守節(jié)安分。韓侂胄開禧兵敗受誅,函其首以遺金人。殊上書林樞密大中,極言函三公之首送虜庭以求和議之非。嘉定元年進士及第,先后任江陵府、溫州教授,劉光祖、葉適皆器重之。著有《敏齋稿》。見呂皓《云溪稿·與后溪劉先生書》及《敬鄉(xiāng)錄》卷一○。
人物簡介
【生卒】:1171—1207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伯剛,號克齋。第進士。官邛州教授。力學著述,尤精《春秋》經(jīng)傳。聞吳曦以蜀叛,毀車服抱經(jīng)奉父入山,悒悒而歿。著述甚多,存者僅《春秋分紀》。全宋文·卷六九四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饒州馀干人。趙汝愚子,趙崇度弟。寧宗嘉定間,劉光祖帥荊襄,辟為機幕。時亦辟趙師劭之弟,師劭曾請斬汝愚,崇模義不與其子弟相處,草箋辭謝,光祖遽勒回師劭弟而留崇模。理宗寶慶二年,遷廣西經(jīng)略使。紹定初,進直敷文閣、兼知靜江府。有政績。五年,由朝奉大夫改知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