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清之

相關(guān)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宅之,或作擇之。
劉清之門人,曾師事陸九淵,后為朱熹之學(xu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相州安陽人,字百洪。
韓冠卿從子。
從學(xué)于劉清之,隱居講學(xué),旁參楊簡之說,風(fēng)節(jié)尤高,學(xué)者稱蕺山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相州安陽人,字貫道。
韓琦五世孫。
從學(xué)于劉清之,清之以一“實”字教之。
嘗知饒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筠州高安人,字敏求,一字好古。
少時嘗與其宗人交訟于官,劉清之為說《》之《訟》、《家人》二卦,伯敏瞿然,即以訟貲市《程傳》歸,遂為學(xué)者。
又嘗以書通問朱熹,熹告以為學(xué)當(dāng)專心致志,遂終身為象山之學(xué),不名他師。
全宋詩
李伯敏,字敏求,一字好古,高安(今屬江西)人。嘗向朱熹、陸九淵問學(xué)?!?a target='_blank'>宋元學(xué)案》卷七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筠州高安人,字好古。
孝宗乾道中領(lǐng)鄉(xiāng)薦。
博學(xué)多聞,嘗從劉清之講學(xué)廬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3—1229 【介紹】: 宋鄭州人,徙居信州玉山,字昌父,號章泉。
趙旸孫。
以蔭入仕。
為太和主簿,以詩受知于楊萬里。
調(diào)辰州司理參軍,為辨冤獄與郡守力爭,因罷。
理宗即位,以為太社令、直秘閣召,皆辭不拜。
詔予祠,依前直秘閣致仕。
初受學(xué)于劉清之,年五十,猶問學(xué)于朱熹。
喜作詩,與周必大唱酬頗多。
卒謚文節(jié)。
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
全宋詩
趙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號章泉,原籍鄭州,南渡后僑居信州玉山(今屬江西)。
早歲從劉清之學(xué),以曾祖旸致仕恩補州文學(xué),調(diào)浮梁尉、連江主簿,皆不赴。
為太和主簿,調(diào)辰州司理參軍,因與知州爭獄罷。
清之知衡州,求為監(jiān)安仁贍軍酒庫以卒業(yè),至衡而清之罷,遂從之歸。
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
年五十猶問學(xué)于朱熹。
理宗紹定二年,以直秘閣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
謚文節(jié)。
蕃詩宗黃庭堅,與韓淲(澗泉)有二泉先生之稱。
著作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詩四卷)。
事見《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趙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趙蕃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簡稱殿本)、《永樂大典》殘本等。
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二十七卷。
全宋文·卷六三五○
趙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號章泉,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居玉山之章泉,故世號章泉先生。以曾祖旸致仕恩入仕,為太和簿,調(diào)辰州司理參軍。奉祠歸,積祠庭之考至三十有三。理宗即位,以太社令召,三辭不拜,特改奉議郎、直秘閣、主管建昌軍仙都觀。越三年,差主管華州云臺觀。紹定二年四月,轉(zhuǎn)承議郎,依前直秘閣。閱月而卒,年八十七。景定三年謚文節(jié)。受知于楊萬里,著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均有輯本)。見劉宰《章泉趙先生墓表》(《漫塘集》卷三二),《宋史》卷四四五《文苑傳》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1—1238 【介紹】: 宋眉州丹棱人,字季允,人稱悅齋先生。李壁弟。光宗紹熙元年進(jìn)士。歷知潼川等府。擢禮部侍郎,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等,又除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在任為政安靜,強兵備邊。后以禮部尚書召還。理宗端平元年,奏請將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從祀。遷資政殿學(xué)士,出知眉州。以史學(xué)傳家,有文名。從張栻游,求道甚銳。卒謚文肅。有《皇宋十朝綱要》、《悅齋集》。
全宋詩
李埴(一一六一~一二三八)(生年據(jù)《鶴山集》卷六四《跋靜春先生劉子澄帖》淳熙五年年十八推定),字季允(《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一作季永(《齊東野語》卷八),號悅齋,眉州丹棱(今屬四川)人。
燾子。
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進(jìn)士。
寧宗慶元三年(一一九七),除秘書省正字。
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成都府路提刑(《宋史》卷三九《寧宗本紀(jì)》三)。
六年,為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除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七)。
理宗紹定四年(一二三一),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紀(jì)》一)。
嘉熙二年,以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同年卒(《宋史》卷四二《理宗本紀(jì)》二)。
有《悅齋集》,已佚。
宋元學(xué)案》卷七一、《宋史翼》卷二五有傳。
今錄詩五首。
黃鶴樓志·人物篇
李埴(約1161~1238年) 宋代官員。字季允,一作季永,號悅齋。四川眉州丹棱人。光宗紹熙元年(1190)進(jìn)士,歷官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常德知府、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四川宣撫使知成都府、資政殿學(xué)士禮部尚書,卒謚文肅。與父李燾、弟李壁皆有文名,蜀人比之三蘇。有《皇宋十朝綱要》等。所作《鄂州重修北榭記》為《黃鵠山志》收錄,是有關(guān)黃鶴樓的重要文獻(xiàn);原有“《鄂州重修北榭記》碑”在黃鶴樓后斗姥閣下,該碑與北榭今皆已不存。
全宋文·卷六七○八
李??(一一六一——一二三八),字季允,號悅齋,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李燾子。
登紹熙元年進(jìn)士第。
任秘書省正字,除校書郎。
歷知江陵、潼川、常德、夔州。
開禧、嘉定間歷湖北、成都提刑。
召為吏部郎官,兼國史院編修官,擢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江東制置副使。
紹定四年除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
召赴闕,拜權(quán)刑部尚書。
嘉熙元年為同知樞密院事、四川宣撫使、知成都。
明年,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
六月卒,謚文肅。
著有文集、《皇宋十朝綱要》(存)、《續(xù)帝學(xué)》、《趙鼎行狀》、《公侯守宰士庶通禮》等。
見《鶴山集》卷六四《跋靜春先生劉子澄帖》、《宋會要輯稿》蕃夷五之六九、方域一八之二七、《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九,《宋史》卷三九、四一、四二、二○三、二○四,《宋史翼》卷二五,《南宋制撫年表》卷上、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相州安陽人,字仲容。
韓冠卿從子。
亦傳劉清之之學(xué)。
與韓燮齊名,稱“二仲”。
議論磊落,嘗以架閣言事貶于婺。
官至直史館、秘閣。
全宋文·卷七九九五
韓境,字仲容,號安陽老圃,會稽(今浙江紹興)人,韓琦六世孫,冠卿從子。
嘉熙二年進(jìn)士,調(diào)江陰軍司戶參軍。
官至直史館、秘閣。
嘗以尚書省架閣官言事,被貶于婺州。
與從兄燮齊名,稱二仲,傳劉清之學(xué),詩書筆札皆工。
見《魯齋集》卷一二《跋韓初堂帖》,《寶慶會稽續(xù)志》卷六,《宋元學(xué)案》卷五九,嘉靖《江陰縣志》卷一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
宋登科記考
紹興府會稽縣(今浙江紹興)人。嘉熙二年(1238年)進(jìn)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2—1306 【介紹】: 元平江長洲人,字通甫。
力學(xué)不求仕進(jìn)。
辟署石洞書院山長,不就。
居吳淞具區(qū)間,筑堂名靜春。
聚書萬卷,手自校讎。
有《靜春堂詩集》。
元詩選
易字通甫,平江長洲人。
豐姿秀朗,不求仕進(jìn)。
部使者將薦之于朝,謝不可。
行中書省署徽州路石洞書院山長,罷歸。
所居吳淞具區(qū)之間,筑堂曰「靜春」,聚書萬卷,手自校定。
堂之外,蒲、荷、松、菊、梅、竹之屬,繚繞其間。
左江右湖,禽魚翔泳。
或風(fēng)止雨收,挾小舟以筆床、茶灶,古玩器自隨,扣舷高歌,望而知為世外人也。
所著《靜春堂詩集》四卷。
郡人龔璛子敬、郭麟孫祥卿、湯彌昌師言為之序。
一時名士如楊仲弘、鮮于伯幾、黃晉卿輩,皆有所論次。
趙魏公作《臥雪圖》貽通甫,稱通甫、子敬、祥卿為吳中三君子云。
兵火后,刻集散失,而諸公手書尚存。
明正統(tǒng)中,吳文恪公訥題其卷尾曰:「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閭間,多以詩酒玩世。
元貞、大德以后,稍出居儒黌,以淑后進(jìn)。
靜春與子敬、師言是也。
」通甫子泰、孫永福,皆以能詩名。
嘉靖間,南尚書洪愈,通甫九世孫也。
詞學(xué)圖錄
袁易(1262-1306) 字通甫。
平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不樂仕進(jìn),趙孟頫嘗為畫《袁公臥雪圖》。
其詞清空騷雅,蓋嘗與張炎交游。
有《靜春堂集》、《靜春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6—1331 【介紹】: 元鎮(zhèn)江人,居吳中,字子敬。文章卓偉殊絕,自成一家。歷和靜、學(xué)道二書院山長,改寧國路儒學(xué)教授。后以江浙儒學(xué)副提舉致仕。有《存悔齋稿》。
元詩選
璛字子敬,宋司農(nóng)卿潗之子,自高郵再徙平江,家焉。
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縣,不食卒,璛悲不自勝,嘆曰:國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門戶,獨不可為儒以自奮邪!
與其弟理刻苦于學(xué)。
戴帥初、仇仁近、胡汲仲皆與為忘年交,聲譽籍甚。
人稱曰「兩龔」,以比漢「兩龔」云。
憲使徐琰辟置幕中,舉和靖學(xué)道兩書院山長,當(dāng)事者交章薦,宜在館閣,不報。
調(diào)寧國路儒學(xué)教授,遷上饒簿,改宜春丞,歲馀乞休,遂以江浙儒學(xué)副提舉致仕卒。
其所作詩曰《存悔齋稿》,明朱性甫錄補遺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
子敬少時,嘗有詠史詩云:「文若縱存猶九錫,孔明雖死亦三分。
」為一時所傳誦,其序袁靜春集云:通甫與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諸性情之正。
其于持論如此。
維基百科
龔璛,字子敬,號谷陽生,高郵人。龔卿潗之子,自高郵徙平江(今江蘇吳縣)。與戴表元、仇遠(yuǎn)等人友好。早為在徐琬幕下,后擔(dān)任和靖書院山長、學(xué)道書院山長。晚年以浙江儒學(xué)副提舉退休。宋亡,不食而卒。有《存悔齋稿》。
欽定四庫全書·存悔齋稿·提要
(臣)等謹(jǐn)案:存悔齋稿一卷,補遺一卷,元龔璛撰。璛字子敬,自高郵遷居平江。父潗,宋末官司農(nóng)卿,國亡不食卒。璛少為憲使徐琰辟置幕下,舉和靖、學(xué)道兩書院山長。當(dāng)路者交薦其宜居館閣,調(diào)寧國路儒學(xué)教授,遷上饒主簿,改宜春丞,以浙江儒學(xué)副提舉致仕。所著有存悔齋詩稿一卷。明朱存理復(fù)輯其佚篇,為補遺一卷附之。蓋存理作鐵網(wǎng)珊瑚行世,所見前人書畫題跋為多,故所錄往往得之手跡也。盛儀嘉靖維揚志稱璛善屬文,刻意學(xué)書,有晉人風(fēng)度。蓋亦一時知名之士。而篇什所存無幾,當(dāng)已不免散佚。然其詩格伉爽,頗能自出清新,在元人諸集中,猶為獨開生面者焉。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恭校上。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