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八二七【介紹】: 宋建州人,字景溫。第進士。知光化縣,民皆編竹為屋,康直始教用陶瓦,以杜火患。與谷城知縣豐稷俱有治績,時有“葉光化,豐谷城,清如水,平如衡”之謠。曾布行新法,以為司農(nóng)屬。哲宗元祐間以寶文閣待制知亳州,通浚積潦,民獲田數(shù)十萬畝。召為兵部侍郎卒,年六十四。
葉康直(一○二八——一○九一),字景溫,建州(治今福建建甌)人。熙寧中擢進士第,知光化縣,有政績。為司農(nóng)寺勾當公事,歷永興、秦鳳、陜西等路轉(zhuǎn)運判官,涇原、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元祐初加直龍圖閣、知秦州,改知河中府,復(fù)知秦州。遷寶文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亳州。元祐六年,召為兵部侍郎,尋卒,年六十四。見《宋史》卷四二六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八。
人物簡介
【生卒】:1056—1121 【介紹】: 宋饒州鄱陽人,字宜老。彭汝礪弟。以蔭任滎陽尉、臨城主簿。汝礪卒,棄官歸葬。豐稷留守南京,辟為司錄。徽宗宣和初,通判衢州,有治狀,擢知州事。三年,守孤城抗拒方臘,城陷死。謚忠毅。
人物簡介
全宋詩【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振文。神宗熙寧九年進士第一。哲宗紹圣末,以給事中直學士院。與蹇序辰同主持編類元祐諸臣章牘事狀,視時相章惇好惡為取舍。徽宗立,以龍圖閣待制知青州,被豐稷劾罷,落職知湖州。官終吏部尚書。
徐鐸,字振文,興化莆田(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三),簽書鎮(zhèn)東軍判官。哲宗紹圣末,以給事中直學士院。遷禮部侍郎?;兆诹ⅲ札垐D閣待制知青州,被劾落職知湖州。崇寧中官至吏部尚書,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全宋文·卷二三五二
徐鐸(?——一一○五),字振文,一字振甫,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熙寧九年進士第一,簽書鎮(zhèn)東軍判官。元祐中,歷秘書省正字、著作佐郎。七年,進集賢校理。紹圣中,擢刑部侍郎,以給事中直學士院。元符元年,遷吏部侍郎。三年,以龍圖閣待制知湖州。建中靖國元年,以集賢殿修撰知河中府。崇寧中,拜禮部尚書,進吏部。崇寧四年三月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廉彥。周師厚子。神宗元豐二年進士。調(diào)桐城縣尉,辭不赴,益究治六經(jīng)諸子百家之說,悉著論其本旨。游潁昌府,訪其舅范純?nèi)?,過洛,見文彥博、司馬光,皆見器重。后知南雄州,以言邊事忤時相,入黨籍,退休于家,學者稱為鄞江先生。有文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二五二七
周鍔(一○五七——一一三一),字廉彥,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元豐二年進士。調(diào)桐城尉,辭不赴,益究治經(jīng)史百家之書。游潁昌,訪其舅范純?nèi)?,過洛,見文彥博、司馬光,咸見器重。歷官濠州戶曹、提點江淮荊浙等路冶錢公事,后知南雄,以言事入黨籍,退休于家。紹興元年,朝廷牽復(fù)黨人,特轉(zhuǎn)中大夫,將用之而卒。有奏議、雜文、表啟二十卷,《明天集》一卷,《六甲奇書》一卷,《承宣集》一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二八之一一、職官六八之三、職官七七之六五,《寶慶四明志》卷八,《甬上耆舊詩》卷二,《宋史翼》卷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064—1128 【介紹】: 宋虔州興國人,字先之,號章貢。哲宗紹圣元年進士。歷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獨為程頤所器許。移虔州教授。以嘗言隆祐太后不當廢處瑤華宮事,忌者欲擠之死,樸泰然無懼色。旋追官勒停,遇赦注汀州司戶。徽宗時嘗召對,言頗切直。蔡京欲籠絡(luò)之,樸力拒不見。欽宗即位,除著作郎,半歲五遷至國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初,除秘書監(jiān),未至而卒。有《章貢集》、《豐清敏公遺事》等。
李樸(一○六三?~一一二七?),字先之,虔州興國(今屬江西)人。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士,調(diào)臨江軍司法參軍,移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程頤器許之,移虔州教授。以言隆裕太后事,追官勒停,會赦,注汀州司戶?;兆诩次唬瑥?fù)虔州教授,罷為肇慶府四會令。知臨江軍清江縣,主管廣南東路安撫司機宜文字。欽宗即位,遷國子祭酒,以疾不至。高宗即位,除秘書監(jiān),未至而卒,年六十五。有《章貢集》二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今錄詩十一首。全宋文·卷二九一○
李樸(一○六四——一一二八),字先之,虔州興國縣(今江西贛州)人,潛子。紹圣元年進士,調(diào)臨江軍司法參軍,移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程頤獨器許之。移虔州教授。徽宗即位,召對,言甚切直,蔡京惡之,復(fù)以為虔州教授,又罷為四會令。居官所至有聲。高宗初除秘書監(jiān),趣召,未至。建炎二年卒,年六十五。有《章貢集》二十卷、《豐清敏公遺事》(存)。見《宋史》卷三七七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宅之。豐稷四世孫。光宗紹熙間進士。曾學于陸九淵。有故人女淪為妓,贖而厚奩嫁之。累官知揚州,改鎮(zhèn)江,卒。
豐有俊,字宅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誼子。從學于陸九淵。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進士。累官淮南安撫使,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知真州,歷知揚州、鎮(zhèn)江府,卒于官。事見清光緒《上虞縣志》卷七、《宋元學案》卷七七。全宋文·卷六七一○
豐有俊,字宅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誼子。紹熙元年進士,嘉定中歷權(quán)發(fā)遣建昌軍、守真州。官至吏部郎。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四六,《絜齋集》卷一○、二二,隆慶《儀真縣志》卷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文慶。豐寅初子。正統(tǒng)四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以諫景帝南城(疑英宗謀復(fù)位)及易儲(改立己子為太子)事,系獄七年。英宗復(fù)辟,復(fù)官。累遷至河南布政使,以清節(jié)聞于朝。維基
豐慶(1413年—?),字文慶,號簡庵,浙江寧波府鄞縣人。官至南京工部侍郎。南宋吏部尚書豐稷十二世孫。父親豐初,又名寅初,字復(fù)初,號復(fù)齋,官至江西德化縣學教諭,享壽105歲,逝世于應(yīng)天(今南京)。豐慶自江西參加鄉(xiāng)試,考中第六名。正統(tǒng)四年(1439年)中式進士。授兵科給事中,曾諫明景帝南城和易儲等事,言辭懇切,一針見血,因而入冤獄七年。英宗復(fù)辟后,升任河南布政使、南京工部右侍郎,因廉潔而聞名。因家族累世為鄞縣人,想將父親歸葬鄞縣,于是辭官歸里,定居甬上。
人物簡介
【生卒】:1470—1537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原學,號五溪,又號一齋。弘治十二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講,遷右諭德。以不附劉瑾,出掌南京翰林院事。嘉靖時大禮議起,數(shù)力爭。禮定,復(fù)上疏諫,伏哭左順門。帝怒,下詔獄掠治,廷杖遣戍。十余年后卒于戍所。隆慶初贈官賜恤。甬上耆舊詩·卷十二
維基字原禮,少志趣非常,嘗署讀書精舍壁曰:“立志當以圣人為的,讓第一等事于人,即非夫也。”十六遭母喪,水漿不入口者數(shù)日。倚廬三年。郡太守姜公昂目之曰:“此吾郡顏子也。”弱冠師事同郡姚公鏌,授毛鄭詩。舉于鄉(xiāng)。己未廷對,孝廟親閱卷,大奇之。置第一。已而易置第二,然上心重公,特同賜狀元袍帶嘉寵之。由翰林編修遷侍講,修孝宗實錄。再遷右諭德。時逆瑾用事,朝士多趨其門,公獨不往。瑾銜之。出掌南院,事歸省,適父沒,喪之一如母。既服除,乞終養(yǎng)繼母,不報復(fù)原職。時公望重,中外莫不傾心,謂當握持鈞軸。而忌者中沮久不調(diào)。嘉靖改元,進學士三年。上主張璁之說,欲考興獻帝,舉朝爭之不得公,乃與同里翰林王公相、陸公釴等,招舉朝大小諸臣二百馀人,同跪文華門外哭諫。聲聞大內(nèi),上大怒,命系為首者八人于獄。次日即拷訊。所系八人,編伍俱以公為舉首,杖殺翰林王公相等十九人。公所戍鎮(zhèn)海衛(wèi)上,以公為黨魁。怒終不解。前后廷臣論薦及請釋放者數(shù)十。上終不許。公在戍,惟杜門著書,絕口不言時事,凡十三年,竟卒于戍所。先是彗星見文昌。卒之日,天鼓鳴,浙省榜眼石坊忽崩壞。公性嚴重慎交,意所不合,即當軸未嘗通刺其門。少潛心六經(jīng),尤精于禮。文詞高雅,至金石之作,更其所長。所著《一齋》、《白庵》二集。嘉靖三年,諸臣諫,大禮者二百二十馀人,其謫戍者八人,以豐學士熙舉首杖殺者十九人。以王翰林相舉首,大節(jié)俱出吾鄉(xiāng),然豐氏尤為世家。自宋學士清敏公稷以直諫名,至洪武中國子司業(yè)寅初以諫觀燈謫德化教諭,靖難師入,即日棄官歸。子給事慶,景泰中以諫易儲系獄,歷官布政。至學士,即布政孫也。誠可為世家矣。
豐熙(1468年—1537年),字原學,號五溪、白庵。浙江鄞縣城西隅馬園(今屬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人。明朝榜眼、政治人物。少年師從姚鏌,弘治八年(1495年)舉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殿試第二名(榜眼),孝宗賜第一人袍帶。歷官翰林院編修,侍讀、升右諭德。參與修撰《孝宗實錄》。因不附劉瑾專權(quán),出掌南京翰林院。明世宗即位后,晉升翰林學士。“大禮議”事起,受廷杖,下詔獄,遣戍福建鎮(zhèn)海衛(wèi),十三年后卒于戍所。隆慶初年,朝廷方贈官賜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