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高閑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生東陽下混留氏。既落發(fā)。隸禪林寺。即入邃師之門。以研窮教指。學者云萃。且日誦法華維摩金光明梵網(wǎng)四分戒本。六時行道。又每歲行懺法七七日。第四則隨自意三昧也。開成三年。日本國僧圓載躬來請法。臺州刺史韋珩。迎講止觀于郡齋。會昌三年三月十六日終。壽七十二。臘五十二。葬金地道場。嗣其法者。物外。咸通七年。門人良汶。發(fā)而阇維之。獲舍利千馀粒。以入塔。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廣脩。
俗姓留氏。
東陽下昆人也。
淑質貞亮早預邃師之門。
研窮教跡學者云擁。
日誦法華維摩金光明梵網(wǎng)四分戒本。
六時行道弗休彌年更篤。
每一歲行懺法七七日。
則第四隨自意三昧也。
開成三年日本國僧圓載來躬請法。
臺州刺史韋珩。
謂講止觀于郡齋。
以會昌三年癸亥歲二月十六日。
終于禪林本寺。
俗壽七十三。
法臘五十二。
遷神于金地道場。
法付門人物外焉。
咸通七年門人良汶發(fā)墳火葬。
淘收舍利一千馀粒。
重塔緘藏焉。
又湖州開元寺釋高閑。
本烏程人也。
髫年卓躒范露異才。
受法已還有鄰堅志。
苦學勞形未嘗少惰。
后入長安于薦福西明等寺隸習經律。
克精講貫。
宣宗重興佛法。
召入對御前草圣遂賜紫衣。
仍預臨洗懺戒壇。
號十望大德。
性情節(jié)操矗然難屈。
老思歸鄉(xiāng)。
終于本寺。
弟子鑒宗敕署無上大師。
亦得閑之筆法。
常好將霅川白纻書真草之蹤。
與人為學法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6 【介紹】: 唐僧。鄧州南陽人,徙居揚州,俗姓張。及壯,忽信佛理,舍妻兒出家。登戒后,頗了禪旨。尋住洛陽廣愛寺。武宗會昌中被迫歸俗。宣宗初,仍歸舊寺。卒年八十余。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張氏。其先南陽人。后徙廣陵。性倜儻。為鄉(xiāng)里所畏服。有善相者。謂曰。子身八尺。眉目秀朗。他日必荷榮寄。諫曰。素不愿仕進。未知所以榮寄也。曰非獨以仕進為榮寄。方壯歲。忽謝遣妻子。求薙染。甫登戒品。因悟心宗。尋掛錫于洛下廣孝寺。慕道之賓。紛然參訪。民間尤敬事之。設食必位對賓頭盧尊者曰。固生羅漢也。會昌沙汰。諫烏帽麻袍。得皇甫氏溫泉之別業(yè)匿焉。夏嘗入定于后岡喬木下。一日雷電。風雨大作。他在者皆驚走。諫跏趺坐自若。徐向空叱曰。惡畜生敢爾。大中初。歸洛下。時廣陵所生之子長矣。偶來覲。遇諫于院門不識也。乃從問所在處。諫詭指之曰。東南。子去。因闔戶不復出。咸通七年。丙戌夏。遍詣檀越辭別。且戒諸弟子玄章等。秋七月朔。旦起盥手焚香。稱慈氏如來。右脅臥而逝。年八十馀矣。玄章等。送尸于建春門外尸陀林。施諸鳥獸。三日視之。肌貌如生。卒無侵毀者。于是又以西竺法焚之。收合馀燼。起白塔于道旁。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從諫。
姓張氏。
本南陽人也。
徙居廣陵生于淮甸焉。
為性倜儻器宇崇峙。
于閭里間為時畏服。
遇相工曰。
子身長八尺眉目秀朗。
他日必荷榮寄。
諫曰。
心不愿仕于榮寄何有。
相工曰。
所寄荷不可測也。
越壯室之年。
忽深信佛理。
遂舍妻孥求僧披剃焉。
甫登戒地頗護心珠。
因悟禪那頓了玄理。
方數(shù)十載同好之者自遠而來請問。
諫一一指訂俾其開覺。
尋游洛下廣愛寺掛錫。
時禪客鱗集。
如孝子之事父母焉。
洛中有請諫設食。
必排位對賓頭盧尊者。
其為人之欽奉皆此類矣。
屬會昌四年詔廢佛塔廟。
令沙門復桑梓。
亦例澄汰。
乃烏帽麻衣潛于皇甫氏之溫泉別業(yè)后岡上。
喬木駢郁巨石砥平。
諫于夏中常就此入定。
或補毳事。
忽遇頹云駛雨霆電擊石烈風兼至。
凡在此者驚奔恐懾。
諫唯欣然加趺而坐。
若無所聞者。
或問諫曰。
惡畜生何爾。
大中初宣皇詔興釋氏。
諫還歸洛邑舊居。
其子一日自廣陵來覲。
適與諫遇于院門。
威貌嚴莊不復可識。
乃問曰。
從諫大德所居。
諫指之東南可尋。
其子既去。
遂闔門不出。
其割裂愛網(wǎng)又若此也。
咸通七年丙戌歲夏五月。
忽出詣檀越家。
辭別曰。
善建福業(yè)。
貧道秋初當遠行。
故相聞耳。
至秋七月朔旦。
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來已。
右脅而臥。
呼門人玄章誡之曰。
人身難得而易失。
急急于物無心無為流轉。
無生滅法一切現(xiàn)存。
今乃生也有涯。
暫與爾別。
是日無疾而化。
行年八十馀矣。
玄章等奉遺旨。
送尸于建春門外尸陀林中施諸鳥獸。
三日復視之肌貌如生。
一無近者。
遂以餅餌覆之。
經宿有狐狼跡。
唯啖所覆身且儼如。
乃議用外國法焚之。
收合馀燼起白塔于道傍。
人尤歸信香火不絕焉。
次有杭州徑山院釋鑒宗。
湖州長城人也。
姓錢氏。
即禮部侍郎徽之孫。
父晟有疾。
宗割股肉饋啖之紿云。
他畜之肉。
未幾病間。
孝譽聞于親里。
乃求出家。
時州開元寺有上都臨壇十望大德內供奉高閑。
善草隸。
嘗對懿宗御前書。
甚高華望。
宗誓禮為師。
后出學涉通凈名思益經。
遂常講習。
閑公亦示其筆法。
漸得鳳毛焉。
倏往謁鹽官悟空大師。
隨眾參請頓徹心源。
卻復故鄉(xiāng)勸人營福。
咸通三年辛巳巡歷名山。
遂止天目東峰徑山焉。
道俗歸心恢揚法教。
出弟子尤者天童山咸啟。
敕賜紫衣。
背山行滿皆分枝化物。
至七年丙戌閏三月五日示滅。
遷塔于大寂巖下。
梁乾化五年吳越國王尚父錢氏表請。
追謚大師曰無上。
祖門傳號為徑山第二祖。
時吳興沈修者。
自號白牙先生。
述德為贊記焉。
神僧傳·卷第九
釋從諫。姓張氏。南陽人。徙居廣陵為土著姓。身長八尺眉目魁奇。越壯室之年忽頓悟真理。遂舍妻子從披削焉。于是研精禪觀心境明白。不逾十載耆年宿德皆所推服焉。及來洛師遂止敬愛寺。既年德并成緇黃所宗。每赴供皆與賓頭盧尊者對食。其為人天欽奉若此。唐武宗嗣歷改元會昌。愛馭鳳驂鶴之儀。薄點黑降龍之教。乃下郡國毀廟塔令沙門復。初諫公乃烏帽麻衣潛于皇甫枚之溫泉別業(yè)。后岡上喬木駢郁巨石砥平。諫公夏日常于中入寂?;蜓a毳事。忽一日頹云駛雨。霆擊石傍。諸兄走往林中。諫公恬然跏坐若無所聞者。諸兄致問。徐曰。惡畜生而已。至大中初宣宗復興內教。諫公歸東都故居。其子自廣陵來覲。適與諫遇于院門。威貌崇嚴不復可識。乃拜而問從諫所居。諫公指曰。近東頭。其子既去遂闔門不出。其割裂愛網(wǎng)又如此。咸通丙戌歲夏五月。忽遍詣所向信家。皆謂曰。善建福業(yè)。貧道秋初當遠行。故相別耳。至秋七月朔。清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來。遂右脅而臥。呼門人玄章等誡曰。人生難得。惡道易淪。唯有歸命釋尊勵精梵行。龍華會上當復相逢。生也有涯與爾少別。是日無疾奄化。行年八十馀矣。玄章等奉遺旨送尸于建春門外尸陀林中施諸鳥獸。三日復視之。饑貌如生無物敢近。遂覆以餅餌。經宿有狼狐跡。唯啖餅餌而豐膚宛然。乃依天竺法阇維訖。收馀燼起白塔于道傍。春秋奉香火之薦焉普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6 【介紹】: 唐僧。
湖州長城人,俗姓錢。
錢徽孫。
早以孝聞,出家依湖州開元寺僧高閑。
高閑善草隸,傳其筆法。
后參鹽官齊安,得悟禪法。
尋歸鄉(xiāng),傳徒講法。
懿宗咸通三年,住杭州徑山院,為徑山第二祖。
卒于山。
吳越時,追謚無上大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錢氏。
湖州長城人。
祖徽禮部侍郎。
父晟不仕。
臥病久之。
宗刲股肉作羹以進。
病因愈。
孝譽遠著。
高閑以內供奉上都臨壇大德。
居州之開元寺。
善草書。
聲名藉甚。
宗請禮以為師。
而剃染焉。
謁鹽官悟空大師。
獲印記。
咸通三年辛巳。
巡歷名山。
遂止天目東峰之徑山。
道俗歸心。
化以弘闡。
有弟子洪諲。
以講論自矜。
宗謂之曰。
佛祖正法。
直截亡詮。
汝算海沙。
于理何益。
但能莫存知見。
泯絕外緣。
離一切心。
即汝真性。
諲聞茫然。
禮辭游方。
至溈山悟旨。
乃知宗訓為不誣也。
七年丙戌。
閏三月五日示滅。
塔全身于大寂巖下。
梁乾化五年。
吳越國王尚父錢氏。
表請謚曰無上天下號為徑山第二祖。
云芽先生吳興沈敬脩述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