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792—858 【介紹】: 唐吳興武康人,字中美。幼苦學(xué)為文,作《解言》上下各十九章,知名于世。文宗開成二年進(jìn)士。時試《琴瑟合奏賦》,試官高鍇以為可比《文選》中《雪賦》、《月賦》。授江陵參軍。大中中,官淮南營田巡官、大理司直。病卒。
人物簡介
釋弘道。不知何許人。居于千福寺。人言其晝閉關(guān)以寐。夕則視事于陰府。十祈叩者八九拒之。時河中少尹鄭復(fù)禮。始應(yīng)進(jìn)士舉十上不第。方蹇躓憤惋。乃擇日齋沐候焉。道頗溫容之。且曰。某未嘗妄泄于人。今茂才抱積薪之嘆。且久不能忍耳。勉旃進(jìn)取終成美名。然其事頗異不可言也。鄭拜請其期。道曰。唯君期須四事相就。然后遂志。四缺其一則復(fù)負(fù)冤。如是者骨肉相繼三榜。三榜之前猶梯天之難。三榜之后則反掌之易也。鄭愕視不可喻。則又拜請四事之目。道持疑良久。則曰。慎勿言于人。君之成名其事有四。亦可以為異矣。其一須國家改元之第二年。其二須是禮部侍郎再知貢舉。其三須是第二人姓張。其四同年須有郭八郎。四者闕一則功虧一簣矣。如是者賢弟侄三榜率須依此。鄭雖大疑其說。然郁郁不樂。以為無復(fù)望也。敬謝而退。長慶二年人有道其名姓于主文者。鄭以且非再知貢舉。意甚疑之果不中第。直至改元。寶歷二年新昌楊公再司文柄。乃私喜其事未敢泄言。來春果登第。第二人姓張名知。實同年郭八郎名言揚。鄭奇嘆且久。因紀(jì)于小書之杪。私自謂曰。道言三榜。率須如此。一之已異其可至于再乎至于三乎。次至故尚書右丞諱憲應(yīng)舉大和二年。頗有籍甚之譽。以主文非再知舉。試日果有期周之恤。爾后應(yīng)大和九舉敗于垂成。直至改元開成二年。高鍇(器駭切)再司文柄右轄。私異其事明年果登上第。第二人姓張名棠同年郭八郎名植。因又附于小書之末。三榜雖欠其一兩榜且無小差。閨門之內(nèi)私相謂曰。豈其然乎。時僧弘道已不知所往矣。次年故附馬都尉顥應(yīng)舉。時譽轉(zhuǎn)洽。至改元會昌之二年。禮部柳侍郎璟再司文柄。都尉以狀頭及第。第二人姓張名潛同年郭八郎名京。弘道所說無差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介紹】: 唐宗室。文宗開成二年,應(yīng)進(jìn)士試,所作詩賦,為主司高鍇激賞,以為“雖使何遜復(fù)生,亦不能過”。遂置為狀元。累歷岳、齊二州刺史。又能詩工畫,與李商隱交厚。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介紹】: 唐人,字浚之。高鍇子。擢進(jìn)士第,歷長安令、右諫議大夫,后貶高州司馬。僖宗乾符初召為太子右庶子,終江西觀察使。以詩文知名。
【生卒】:?—878? 字浚之。籍貫不詳。擢進(jìn)士第。宣宗大中中,在浙東觀察使李訥幕。后歷長安令,司封、吏部員外郎。懿宗咸通七年(866)以吏部員外郎試拔萃選人。遷中書舍人,改右諫議大夫。十一年,坐與宰相劉瞻親厚,為路巖所排,貶高州司馬。后入為諫議大夫。僖宗初,遷太子右庶子、中書舍人,出為江西觀察使。乾符五年(878),王仙芝部王重隱陷洪州,湘奔湖口,卒。事跡散見新、舊《唐書·高釴傳》附、《云溪友議》卷上、《太平廣記》卷一八八、《唐詩紀(jì)事》卷五九?!?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斷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