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曇晟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8—734 【介紹】: 唐僧。蜀人,俗姓周。早于資州出家,住山北蘭若,師事寶修禪師,服勤寡欲。武則天時,詔入內(nèi),賜摩納僧伽黎。尋辭乞歸山,歷四十年,足不出山寺,不涉官府,為資人所崇仰。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蜀之資州周氏子。
出家既受具。
師事寶修禪師。
獲心法。
隱居山北蘭若。
行杜多行。
海內(nèi)知其名。
天后時。
詔見。
賜摩納僧伽梨。
懇辭放還山。
每跏趺胡床。
晝夜常坐。
不昏寐。
虎伏其下如衛(wèi)護(hù)。
積四十六年。
跡未嘗出山。
而神異寢著。
始新羅無相師自其國來。
謁。
寂先命灑掃曰。
遠(yuǎn)客至矣。
開元初。
郡守王曄甫視事戒諸僧。
必赴府致賀禮。
不則胥吏廉其罪。
于是寂不往。
其徒以為言。
寂曰。
緣業(yè)有在吾未死。
雖曄其如吾何。
后曄果以寂見慢發(fā)怒悉引諸僧。
坐廳事。
問寂狀。
忽仆地。
左右急扶掖入屏著而絕。
蓋曄故黃冠也。
嘗立小功景云中。
遂器使有民社。
然于吾教終莫加恤也。
寂卒于二十二年之正月。
壽八十七。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處寂。
俗姓周氏。
蜀人也。
師事寶修禪師。
服勤寡欲與物無競。
雅通玄奧。
居山北行杜多行。
天后聞焉。
詔入內(nèi)賜摩納僧伽梨。
辭乞歸山。
涉四十年足不到聚落。
坐一胡床宴默不寐。
常有虎蹲伏座下。
如家畜類。
資民所重。
學(xué)其道者臻萃。
由是頗形奇異。
無相大師自新羅國將來謁詵禪師。
寂預(yù)誡眾曰。
外來之賓明日當(dāng)見矣。
宜灑掃以待之。
明日果有海東賓至也。
開元初新除太守王曄。
本黃冠也。
景云中曾立少功刺于是郡。
終于釋子苞藏禍心。
上任處分令境內(nèi)應(yīng)是。
沙門追集。
唯寂久不下山。
或勸寂往參免為厲階。
寂謂弟子曰。
汝雖出家猶未識業(yè)。
吾之未死王曄其如吾何。
迨乎王公上官三日。
緇徒畢至。
或曰。
唯處寂蔑視藩侯弗來致賀。
曄微怒也。
屈諸僧升聽坐已。
將啟怒端問寂違拒之由。
慍色悖興。
僧皆股慄。
曄俄然仆地。
左右扶掖歸宅。
至廳事后屏樹如被摑頰之聲。
禺中氣絕。
自此人謂為妄欲加諸道人一至于此。
寂以開元二十二年正月示滅。
享年八十七。
資中至今崇仰焉。
神僧傳·卷第七
釋處寂。俗姓周氏。蜀人也。師事寶修禪師。服勤寡欲與物無競。雅通玄奧。天后聞之詔入內(nèi)賜摩衲僧伽梨。辭乞歸山。涉四十年足不到聚落。坐一胡床宴默不寐。常有虎蹲伏座下。如家畜類。資民所重。學(xué)其道者臻萃。由是頗形奇異。如無相大師自新羅國將來謁詵禪師。寂預(yù)戒眾曰。外來之賓明日當(dāng)見矣。宜灑掃以待之。明日果有海東賓至也。開元初新除太守王曄上任。處分令境內(nèi)應(yīng)是。沙門追集。惟寂久不下山?;騽窦磐鶇⒚鉃閰栯A。寂謂弟子曰。汝雖出家猶未識業(yè)。吾之未死王曄其如吾何。迨曄上官三日。緇徒畢至?;蛟?。唯處寂蔑視藩侯弗來致賀。曄微怒也。屈諸僧升廳坐已。將啟怒端問寂違??之由。慍色勃興僧皆股慄。曄俄然仆地左右扶腋。歸宅至廳事。后屏樹如被摑頰之聲。尋爾氣絕。寂年八十七歲。示滅資中。至今崇仰焉元圭。 釋元圭。姓李氏。伊闕人也。悟少林寺禪師。大通心要深入玄微。遂卜廬于獄中龐塢。謂其徒仁素曰。吾始入寺東嶺。吾滅汝必塔吾骸于此。圭安禪于巖阿。時有峨冠褲褶。部曲繁多。稱謁大師。圭睹其貌偉精爽不倫。謂之曰。善來仁者。胡為而至。曰師寧識我耶。圭曰。吾觀佛與眾生等。吾一目之。豈分別識也。對曰。我此岳神也。吾能利害生死于人。師安得一目我哉。圭曰。汝能生死于人。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視身與空等。視吾與汝等。汝能壞空與汝乎。茍能壞空及汝。吾則不生不滅也。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岳神稽首再拜曰。我亦聰明正直于馀神。豈能知師有廣大之智辯乎。愿授之正戒。令我度世助其威福。圭曰。神既乞戒即既戒矣。所以者何。戒外無戒。又何戒哉。神曰。此理也。我聞茫昧。止求師戒。我身為門弟子。圭辭不獲。即為張座焚香秉爐正機(jī)曰。付汝五戒汝能奉持。即向曰能不能即曰否。神曰。洗耳傾聽虛心納教。圭曰。汝能不淫乎。神曰。亦娶也。曰非謂此也。謂無羅欲也。神曰能。曰汝能不盜乎。神曰。何乏我也焉有盜取哉。曰非謂此也。謂饗而福淫不供而禍善也。神曰能。曰汝能不殺乎。神曰。政柄在躬焉曰不殺。曰非謂此也。謂有濫誤混疑也。神曰能。曰能不妄乎。曰吾本正直焉能有妄。曰非此謂也。謂先后不合天心也。神曰能。曰能不遭酒敗乎。神曰。力能。圭曰。如上即佛戒也。又言。以有心奉持而無心拘執(zhí)。以有心為物而無心想身。能如是則先天地生不為精。后天地死不為老。終日變化而不為動。寂默而不為體。悟此則雖娶非妻也。雖享非取也。雖柄非權(quán)也。雖作非故也。雖醉非惛也。若能無心于萬物。則羅欲不為淫。福淫禍善不為盜。濫誤混疑不為殺。先后違天不為妄。惛荒顛倒不為醉。是謂無心也。無心則無戒。無戒則無心。無佛無眾生。無汝及無我。無我無汝。孰能戒哉。神曰。我神通亞佛。圭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神悚然避席啟跪頗恭曰。可得聞乎。曰汝能?(音戾)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乎。曰不能。又曰。汝能奪地祇融五岳而結(jié)四海乎。曰不能。圭曰。是為五不能也。又曰。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即滅定業(yè)。能知群有性窮億劫事。而不能化導(dǎo)無緣。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是為三不能也。定業(yè)亦不牢久。無緣亦謂一期。眾生界本無增減。亙無一人能主有法有法無主。是謂無法。無法無主是謂無心。如我解佛亦無神通也。但能以無心通達(dá)一切法耳。作用冥現(xiàn)有情前也。若有心有作。作用必不普周焉。岳神曰。我誠淺昧未聞空義。愿師授我戒。我當(dāng)奉行。更何業(yè)因可拘塵界。我愿報慈德。圭曰。吾觀身無物。觀無常法窟塊然。更有何欲。神曰。師必命我為世間事。展我少小神功。使已發(fā)心初發(fā)心未發(fā)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蹤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圭曰。無為是無為是。神曰。佛亦使神護(hù)法。師寧隳叛佛耶。隨意垂誨。圭不得已而言曰。東巖寺之障也。莽然無樹。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擁。汝能后此樹于東嶺乎。神曰。已聞命矣。又曰。我必昏夜風(fēng)雨擺搖震運(yùn)。愿師無駭。即作禮辭去。圭門送而觀之。見儀衛(wèi)如王者之行仗。其夕果有暴風(fēng)吼雷奔云震電。隆棟壯宇岌礘將圮。定僧膽動宿鳥聲狂?;ハ嗲每?苦蓋切)物不安所。乃謂眾僧曰。無怖無怖。神與我契矣。詰旦和霽。則北巖松栝盡移東嶺森然行植焉。圭謂其徒曰。吾歿后無令外知。若為口實人將妖我也。以開元四年卒。壽七十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
憲宗元和至武宗會昌間在世。
嗣藥山惟儼,與云巖曇晟、道吾宗周為同道交。
住蘇州華亭,常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世稱華亭和尚,又稱船子和尚。
撰《撥棹歌》三十九首,多歌詠漁人生活以寓禪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禪宗僧侶,藥山惟儼法嗣。
云巖曇晟、道吾宗周為同道交,約中唐元和、會昌間人。
住蘇州華亭,常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世因謂之華亭和尚、船子和尚。
祖堂集》卷五、《景德傳燈錄》卷一四、《五燈會元》卷四有傳。
其詩今存40首。
元刻本《船子和尚撥棹歌》(《機(jī)緣集》)中凡收39首,多詠歌漁人生活以寓禪理,與張志和《漁父詞》句法相同。
五燈會元》、《觀林詩話》、《至元嘉禾志》、《藝林伐山》等書中亦有引錄。
《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以上諸書,收入德誠詩作40首。
槜李詩系·卷三十
德誠,蜀東武信人。初參澧州藥山儼禪師。儼云:“子后上無片瓦,下無錐地,大闡吾宗?!焙蟪诵≈圩⌒阒蒌?后析松江),以綸釣舞棹,隨緣而度,號船子和尚,傳法夾山。遂覆舟而逝。咸通十年,僧藏暉即其處建寺焉。有《棹歌二十九首》,呂益柔為序而刻之。今載《機(jī)緣集》。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節(jié)操高邈。度量不群自印心于藥山。與道吾云巖。為同道。交洎離藥山。乃謂同志曰。公等應(yīng)各據(jù)一方建立藥山宗旨。爾率性疏野。惟好山水。樂情自遣。無所能也。他后知我所止之處。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或堪雕琢將授生平所得。以報先師之恩。遂分。至秀州華亭。泛小舟隨緣度日。以接四方往來。人莫知其高蹈。因號船子和尚。道吾后到京口。遇夾山上堂。僧問。如何是法身。山曰。法身無相。曰如何是法眼。山曰。法眼無瑕。道吾不覺失笑。山便下座請問。適來祗對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上座失笑。望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師在。山曰。甚處不是。望為說破。吾曰。不須說。請和尚卻往華亭船子和尚處去。山曰。此人如何。吾曰。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山乃散眾束裝。直造華亭。船子才見便問。大德住甚么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師曰不似。似個甚么。山曰。不是日前法師曰。甚處學(xué)得來。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師一橈。打落水中。才上船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頭三下。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師曰。絲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曰。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山乃掩耳。師曰。如是如是。乃囑曰。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吾二十年。在藥山。祇明斯事。汝今既得。但向深山里。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xù)。毋令斷絕。山乃辭行。頻頻回顧。師遂喚阇黎。山乃回首。師豎起橈子曰。汝將謂別有。乃覆舟入水而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7—869 【介紹】: 唐僧。諸暨人。俗姓俞。幼年出家。宣宗大中末,行禪法于新豐山。后住豫章高安洞山,世稱“洞山良價”。倡五位君臣說。卒謚悟本禪師。有《大乘經(jīng)要》。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7—869 俗姓俞,會稽諸暨(今浙江諸暨)人。
幼年出家,從五泄靈默披剃,21歲受具足戒,歷參南泉普愿、溈山靈祐,后至湖南醴陵攸縣參云巖曇晟,受其心印。
宣宗大中末在新豐山大行禪法。
后住豫章高安之洞山,世稱洞山和尚。
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謚悟本禪師。
良價倡五位君臣說,得其弟子曹山本寂發(fā)揮,創(chuàng)立曹洞宗。
宋高僧傳》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一五有傳。
良價纂有《大乘經(jīng)要》1卷。
其語錄收入《大正藏》。
良價喜以詩偈闡揚(yáng)佛理,撰《寶鏡三昧歌》、《玄中路》、《新豐吟》、《綱要偈》等。
其語錄及《祖堂集》、《景德傳燈錄》、《天圣廣燈錄》等書中,存其詩偈36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會稽諸暨俞氏子。稚歲即從師于五泄山。逮二十一年。方獲薙染。往嵩山受具戒。未幾見南泉愿禪師。值馬祖諱辰。南泉脩齋次。泉問眾云。未審馬大師還來否。眾無對。價出云。有伴即來。泉指價謂眾云。此后生甚堪雕琢。價云。和尚莫壓良為賤。到溈山問云。忠國師無情說法話。聞之久矣。未究其微。請和尚今日與良價道。溈云。父母所生口。終不為汝道。價云。還有與和尚同道者否。溈云。此去有云巖道人。汝若見之。必為汝道。既到云巖。便問。無情說法什么人得聞。巖云。無情說法。無情得聞。價云。和尚聞否。巖云。我若聞。汝即不聞我說法。價云。若恁么。良價果不聞和尚說法也。巖云。我說法汝尚不聞。何況無情說法。價述偈云。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遂辭巖。巖云。什么處去。價云。未卜所止。巖云。莫湖南去。價云無。巖云。莫?dú)w鄉(xiāng)去。價云無。巖云。早晚來也。價云。待和尚有住處即來。巖云。此去難得相見。價云。難得不相見。又問。和尚百年后。忽有人問還貌得真否。如何秪對。巖云。但向伊道只者是。價良久。巖云。價阇梨。承當(dāng)個事。大須子細(xì)。價猶未肯。后因過水睹影。乃有偈曰。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dú)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yīng)須恁么會。方得契如如。他日因供養(yǎng)云巖真。有僧問云。先師道只者是。莫便是否。價云是。僧云。意旨如何。價云。當(dāng)時幾錯會先師語。僧云。未審先師還知有也無。價云。若不知有。爭解恁么道。若知有。爭肯恁么道。大中末。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價問僧云。世間何處最苦。僧云。地獄最苦。價云不然。僧云。什么最苦。價云。袈裟下不明大事最苦。 價有疾。僧問云。還有不病者么。價云有。僧云不病者還看和尚否。價云。老僧看他有分。僧云。和尚爭得看他。價云。老僧看時即不見有病。僧無對。 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剃發(fā)搭僧伽梨。命鳴鐘。奄然逝。時弟子眾悲號莫能已。價忽開目。喻眾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脩行。勞生息死。于悲何有。召主事僧曰。營齋。齋畢吾其逝矣。于是眾情慕戀。乃持遲其齋。至于七日。而后告?zhèn)?。價亦隨眾。且謂其齋為愚癡齋。蓋以其無般若氣分也。及僧唱隨意。則曰。臨行之際。大率不可喧動。此齋所以示戒也。明日浴訖跏趺而逝。春秋六十三。戒臘四十二。后詔謚悟本。塔號慧覺。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良價。俗姓俞氏。會稽諸暨人也。少孺從師于五泄山寺。年至二十一。方往嵩山具戒焉。登即游方見南泉禪師。深領(lǐng)玄契。續(xù)造云巖疑滯頓寢。大中末于斯豐山大行禪法。后盛化豫章高安洞山。今筠州也。價以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旦。命剃發(fā)披衣令鳴鐘奄然而往。時弟子輩悲號。價忽開目而起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修行。勞生息死于悲何有。淪喪于情太粗著乎。召主事僧令營齋。齋畢吾其逝矣。然眾心戀慕從延其日。至于七辰食具方備。價亦隨齋。謂眾曰。此齋名愚癡也。蓋責(zé)其無般若歟及僧唱隨意曰。僧家勿事。太率臨行之際喧動如斯。至八日浴訖端坐而絕。春秋六十三。法臘四十二。敕謚禪師曰悟本。塔號慧覺矣。 系曰。其卻留累日古亦有之。如價之來去自由者。近世一人而已。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會稽人。幼歲從師。念般若心經(jīng)。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以手捫面。問師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jīng)言無。師駭然異之。指謁南泉。值馬祖諱辰修齋。泉問眾曰。來日設(shè)馬祖齋。未審馬祖還來否。眾皆無對。師出對曰。待有伴即來。泉曰。此子雖后生。甚堪雕琢。師曰。和尚莫壓良為賤。次參溈山。問南陽忠國師無情說法話。溈豎拂子。曰會么。師曰不會。請和尚說。溈曰。父母所生??诮K不為子說。師曰。還有與師同時慕道者否。溈指造云巖。舉前無情說法。甚么人得得巖曰。無情得聞。師曰。和尚聞否。巖曰。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師問為甚么不聞。巖豎起拂子。曰還聞么。師曰不聞。巖曰。我說法。汝尚不聞。況無情說法乎。師曰。無情說法。彰何典教。巖曰。豈不見彌陀經(jīng)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師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時。方始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7—928 【介紹】: 五代時僧。鎮(zhèn)州常山人。俗姓李。幼于本州萬歲寺出家,習(xí)學(xué)律典。后轉(zhuǎn)依禪宗,歷詣云居道膺、雪峰義存,終嗣玄沙師備。后住漳州羅漢院,世稱地藏和尚。其門人文益,開法眼宗。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桂琛俗姓李氏。常山人。幼投本郡萬歲寺。依無相大師出家。后住漳州龍溪羅漢院。后唐天成三年卒。年六十二。清泰二年謚真應(yīng)禪師。
禪林僧寶傳·卷第四
禪師名桂琛。生李氏。常山人也。幼卓越。絕酒胾。見萬壽寺無相律師。即前作禮。無相拊其首曰。若從我乎。乃欣然依隨之。父母不逆也。年二十馀。即剃發(fā)為大僧。無相使習(xí)毗尼。一日為眾升堂。宣戒本布薩已。乃曰。持犯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脫也。依文作解。豈發(fā)圣乎。一眾愕然。琛顧笑。為無相。作禮辭去。無相不強(qiáng)。初謁雪峰存公。不大發(fā)明。又事玄沙。遂臻其奧。與慧球者齊名。號二大士。琛能秘重大法。痛自韜晦。然叢林指目。以為雪峰法道之所寄也。漳州牧王公。請住城西石山。十馀年。遷止羅漢。破垣敗簀。人不堪其憂。非忘身為法者。不至。僧問。如何是羅漢一句。曰我若向汝道。卻成兩句。又問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字。琛曰。汝不識此字耶。曰不識。琛曰。看取其下注腳。琛嘗垂頭。頹然坐折木床。見僧來。即舉拂子曰。會么。對曰。謝和尚指示學(xué)人。琛曰。見我豎起拂子。便道指示學(xué)人。汝每日見山見水。可不指示汝耶。又見僧來。舉拂子。其僧禮拜稱贊。琛曰。見我豎起拂子。便禮拜贊嘆。那里掃地。豎起掃帚。為甚不贊嘆。有僧來報。保福遷化也。琛曰保福遷化。地藏入塔。琛時住地藏。乃石山也。于時學(xué)者莫測其旨。琛憫之為作明道偈。其詞曰。至道淵曠。勿以言宣。言宣非指。孰云有是。觸處皆渠。豈喻真虛。真虛設(shè)辨。如鏡中現(xiàn)。有無雖彰。在處無傷。無傷無在。何拘何礙。不假功成。將何法爾。法爾不爾。俱為唇齒。若以斯陳。埋沒宗旨。宗非意陳。無以見聞。見聞不脫。如水中月。于此不明。翻成剩法。一法有形。翳汝眼睛。眼睛不明。世界崢嶸。我宗奇特。當(dāng)陽顯赫。佛及眾生。皆承恩力。不在低頭。思量難得。拶破面門。蓋覆乾坤??祉毸]取。脫卻根塵。其如不曉。謾說而今。后唐天成三年戊子秋。琛復(fù)至閩城舊止。遍游近城諸剎。乃還示微疾。沐浴安坐而化。閱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二夏。阇維收舍利建塔。有得法上首。清涼益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生常山之李氏。
童時即篤志離俗。
親戚鄉(xiāng)黨皆莫之從。
年且弱冠。
乃獲為郡之萬壽寺無相大師弟子。
既登戒品。
方學(xué)毗尼。
嘆曰。
此豈足以臻觀脫哉。
于是南謁云居雪峰。
抵玄沙。
沙問云。
三界惟心。
汝作么生會。
琛指椅子云。
和尚喚這個作什么。
沙曰椅子。
琛云。
和尚不會。
沙曰。
我喚作竹木。
汝喚作什么。
琛云桂琛亦喚作竹木。
沙云盡大地覓一個會佛法底人不可得。
自是玄沙每誘迪學(xué)者。
出諸三昧。
皆命琛為助發(fā)。
于是漳牧王公。
建地藏精舍。
而請駐錫焉。
久之徙居羅漢院。
上堂。
宗門玄妙為當(dāng)只恁么。
更別有奇特。
若別有奇特。
汝且舉看。
若無。
不可只將三個字。
便當(dāng)卻也。
三個字謂宗教乘而已。
爾若道著宗乘。
便是宗乘。
若道著教乘。
便是教乘。
禪德佛法元來。
由爾口里安立名字。
爾向這里。
說圓說頓。
說實說常。
禪德爾把什么作圓作頓。
作實作常。
傍家行腳。
理須甄別莫相理沒。
珍重。
問如何是羅漢家風(fēng)。
答不向爾道。
問因甚么不向?qū)W人道。
答是我家風(fēng)。
問如何是沙門正命食。
答吃得么。
曰欲吃此食。
作何方便。
答塞卻汝口。
問如何是十方眼。
答時上眉毛。
天成三年。
戊子秋示疾數(shù)日安坐而終。
壽六十二。
臘四十。
茶毗于城西院之東岡。
建塔葬舍利于院之西。
則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
琛無恙時。
鼓山神晏尤見重于王氏。
以他事脅令舍玄沙嗣雪峰。
琛終不變。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xí)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桂琛。
俗姓李氏。
常山人也。
甫作童兒篤求遠(yuǎn)俗。
齋茹一餐調(diào)息終日。
秉心唯確鄉(xiāng)黨所欽二親愛縛而莫辭。
群從情纏而難脫。
既冠繼踰城之武。
求師得解虎之儔。
乃事本府萬歲寺無相大師矣。
初登戒地例學(xué)毗尼。
為眾升臺宣戒本畢。
將知志大安拘之于小道乎。
乃自誨曰。
持犯束身非解脫也。
依文作解豈發(fā)圣乎。
于是誓訪南宗程僅萬里。
初謁云居后詣雪峰玄沙兩會。
參訊勤恪。
良以嗣緣有在。
得旨于宗一大師。
明暗色空廓然無惑。
密行累載處眾韜藏。
雖夜光所潛而寶器終異。
遂為故漳牧太原王公誠請。
于閩城西石山建蓮宮而止。
駐錫一紀(jì)有半。
來往二百眾。
琛以秘重妙法罔輕示徒。
有密學(xué)懇求者時為開演。
后龍溪為軍倅勤州太?,樼鸸菊垺?div id="jwgshyn" class='inline' id='people_17629_4_30_comment'>
于羅漢院為眾宣法。
諱讓不獲。
遂開方便。
不數(shù)載南北參徒喪疑而往者不可殫數(shù)。
有角立者。
撫州曹山文益江州東禪休復(fù)。
咸傳琛旨。
各為一方法眼。
視其子則知其父矣。
以天成三年戊子秋。
復(fù)屆閩城舊止。
遍玩近城梵字。
已俄示疾數(shù)日安坐告終。
春秋六十有二。
僧臘四十。
遺戒勿遵俗禮而棺而墓。
于是茶毗于城西院之東崗。
收其舍利建塔于院之西。
稟遺教也。
則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
琛得法密付授耳。
時神晏大師王氏所重。
以言事脅令舍玄沙嗣雪峰。
確乎不拔。
終為晏讒而凌轥。
惜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俗姓李。
常山人。
童兒便求遠(yuǎn)俗。
齋茹一餐。
秉心唯確。
二親愛縛。
繼踰城之武。
事本府萬歲寺無相大師。
登戒地。
學(xué)毗尼。
乃自誨曰。
持犯束身。
非解脫也。
依文作解。
豈發(fā)圣乎。
于是誓訪南宗。
程僅萬里。
初謁云居。
后詣雪峰。
參訊勤恪。
得旨于宗一大師。
明暗色空。
廓然無惑。
密行累載。
處眾韜藏。
遂為故漳牧。
太原王公。
誠請于閩城西石山。
建蓮宮而止。
駐錫一紀(jì)有半。
來往二百眾。
琛以秘重妙法。
罔輕示徒。
有密學(xué)懇求者。
時為開演。
后龍溪為軍[亻?]勤州大?,槵樄?。
志請于羅漢院為眾宣法。
遂開方便。
不數(shù)載南北參徒。
角立。
撫州曹山文益。
江州東禪林。
復(fù)咸傳琛旨。
各為一方法眼。
天成三年。
戊子秋俄示疾數(shù)日。
安坐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