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真

相關(guān)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劉貞亮(?
~813年),原名俱文珍,河南安陽人,鮮卑族。
唐朝時期宦官大臣,南涼鎮(zhèn)北將軍俱延后代。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7—845稍后 郡望安定(今甘肅涇川),曾任懷州司馬。
后棄官歸隱,吟詩參禪,稱“胡隱士”。
晚年定居洛陽。
武宗會昌五年(845)三月,與吉皎、鄭據(jù)、劉真、盧真、張渾等人于白居易履道私第為“七老會”,作《七老會詩》,稱:“閑居同會在三春,大抵愚年最出群。
”同年夏,又合李元爽、僧如滿為九老會。
人慕之,繪為“九老圖”。
生平事跡散見白居易《七老會詩序》、元稹《悟禪三首寄胡杲》及《唐詩紀(jì)事》卷四九。
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0—845后 【介紹】: 唐同州馮翊人。憲宗元和年間任登封令。十五年,遷渭南令。后以衛(wèi)尉卿致仕,居洛陽。武宗會昌五年春,與胡杲、鄭據(jù)等于洛陽履道里白居易私第,結(jié)七老會,共賦詩以紀(jì)。其年夏,又增二人為九老會,時人慕之,為繪《九老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0—845以后 一作吉旼。
郡望馮翊(今陜西大荔)。
憲宗元和年間官河南登封縣令。
元和十五年(820)遷京兆府渭南縣令。
后以衛(wèi)尉卿致仕,居洛陽。
武宗會昌五年(845)三月與胡杲、鄭據(jù)、劉真、盧真、張渾等于洛陽履道里白居易私第為“七老會”,作《七老會詩》。
其年夏,又合李元爽、僧如滿為九老會,人慕之,繪為“九老圖”。
事跡散見白居易《九老會詩序》、元稹《授吉旼京兆府渭南縣令制》及《唐詩紀(jì)事》卷四九。
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2—845以后 郡望滎陽(今屬河南)。
曾任右龍武軍長史。
晚年居洛陽。
武宗會昌五年(845)三月,與吉皎、胡杲、劉真、盧真、張渾于白居易履道私第為“七老會”,作《七老會詩》。
同年夏,又合李元爽、僧如滿為九老會。
人慕之,繪為“九老圖”。
生平事跡見白居易《七老會詩序》及《唐詩紀(jì)事》卷四九。
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4—845后 【介紹】: 唐幽州范陽人,字子蒙,排行十九。憲宗元和九年,以大理評事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從事。累官侍御史。晚年退居洛陽,與白居易、劉禹錫為詩友。武宗會昌五年,與白居易、吉皎等結(jié)為九老會。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4—845以后 真,一作貞。
字子蒙,排行十九。
郡望范陽(今河北涿州)。
憲宗元和九年(814)以大理評事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李夷簡從事,后官侍御史內(nèi)供奉。
曾與元稹唱和。
晚年居洛陽。
武宗會昌五年(845)三月,與吉皎、胡杲、鄭據(jù)、劉真、張渾于白居易履道私第為“七老會”,作《七老會詩》。
同年夏,又合李元爽、僧如滿為九老會。
人慕之,繪為“九老圖”。
生平事跡散見白居易《七老會詩序》、元稹《貽蜀五首之三——盧評事子蒙》及《唐詩紀(jì)事》卷四九。
全唐詩》錄存盧真詩1首。
《全唐詩外編》收錄《九老會》詩1首。
另據(jù)考證,《全唐詩》盧貞名下所收《和劉夢得歲夜懷友》亦為盧真詩(參見陶敏《全唐詩作者小傳正補》,《湘潭師院學(xué)報》1986年第一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2—845后 【介紹】: 唐清河?xùn)|武城人。累官至永州刺史。晚年致仕居洛陽。武宗會昌五年三月,與吉皎、胡杲等,于白居易履道私第共為七老會,各作詩詠之。其年夏,又合二人為九老會。時人慕之,為繪《九老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2—845以后 郡望清河?xùn)|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曾任永州刺史。
晚年居洛陽。
武宗會昌五年(845)三月,與吉皎、胡杲、鄭據(jù)、劉真、盧真于白居易履道私第為“七老會”,作《七老會詩》。
同年夏,又合李元爽、僧如滿為九老會。
人慕之,繪為“九老圖”。
事跡散見白居易《七老會詩序》、《唐詩紀(jì)事》卷四九。
全唐詩》存詩1首。
皇甫靖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晉州臨汾人。
年稍長,有方外之志。
相傳謁劉真人,示以神用,觸石如入虛,游空如履平地,變化莫知其極。
徽宗政和三年,赴三山寶篆壇前,得三洞真篇及法衣一襲而歸,自言夙志已酬,數(shù)日而逝。

人物簡介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卷六十一
張子獻趙先生本行紀(jì)先生名抱淵,道號還元子,俗呼曰魔哥,延安之雞川人。
自幼不凡志在方外嘗遇有道之士傳秘訣遂結(jié)庵以居后詣劉真人得授心印隱居陽山一紀(jì)不出先生素不讀書忽一日夢君召賜金一席辭而弗受復(fù)以道德二篇付之先生即吞之入腹自此性天明朗心地開通聞所不聞知所不知詩詞歌詠若涌泉之流注因述歌云昨日庵前遇莊列二人點我長生訣又云尋個知音尋不得野人獨步下秦川遂來終南參重陽祖師后歷名山勝境落魄不羈寓意于詩酒之間自稱太上弟子至晚年還鄉(xiāng)于迎祥觀住坐泰和五年甘泉縣道友敦請先生住庵乃作如夢令詞答之其末句云相別相別來歲春分時節(jié)時人莫曉其意俄而次年二月初四日上遣二使者奉冠服召先生赴闕先生固辭使者堅索登程先生與道友黨珍及門弟子言我且當(dāng)回避遂沐浴正衣冠而坐至三更忽睹電光滿室聲震如雷眾皆驚駭奔往視之則先生儼然而逝矣留頌云云是夜正屬春分之際平生述作集為混成篇傳于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92—1355 【介紹】: 元婺州蘭溪人,字文可。
七歲力學(xué)如成人,年十三為鄉(xiāng)正。
劉貞為浙東憲府掾,辟為從事,后薦署興化路儒學(xué)錄,以母老辭不就。
博學(xué),尤善為詩,詞句清麗,有唐人風(fēng)。
有《藥房樵唱》。
元詩選
景奎,字文可,婺州蘭溪人。
七歲力學(xué)如成人,年十三為鄉(xiāng)正。
所居去縣二十里許,嘗獨行,夜遇虎,適有持梵具來者,急手取鐃若鈸槌擊之,聲震厓谷,虎乃驚逸。
歸拜其親,顏色衎衎如平常。
年三十,會海道萬戶劉貞為浙東憲府掾,辟為從事。
明年貞去,景奎亦歸,絕意仕進。
久之,用部使者薦,署興化路儒學(xué)錄,以母老辭不就。
至正十五年卒于家,年六十四,同郡黃侍講溍為作墓志。
文可于書無所不讀,發(fā)為詩歌,詞句清麗,有唐人之風(fēng)。
尤好論詩,鉤取騷選粹辭奧語,為書曰《諸家雅言》,其所自著曰《藥房樵唱》。
宋濂序之曰:公以雄逸之資,濟通明之識,著于篇翰。
雕龍彩鳳,不足為之麗;沖飆激浪,不足為之豪。
其悽惋也,則孤猿夜號,松露初滴。
其雅馴也,則冠冕佩玉,儼趨廊廟。
由其才無不兼,所以體無不備。
子履仙,居縣儒學(xué)教諭,亦以詩名,年四十而文可沒,為其父撰行狀,如見文可之為人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松江人,初名景文,字香令、更生,號吳儂荀鴨。年輕時喜好文學(xué)。萬歷四十七年進士,累官至南京大理寺評事。著有《博山堂曲譜》、《博山堂樂府》。另著傳奇《博山堂三種》及《生死夫妻》、《歡喜冤家》等十六種。
維基
范文若(1587年—1634年),原名范景文,字香令,一字更生,號荀鴨,自稱吳儂,南直隸松江府上??h民籍,蘇州府嘉定縣人。
明朝末戲曲作家。
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歷任秀水、汶上、光化知縣,其治汶上,以德化民,以禮自持。
除惡安良,胥吏守法。
時值白蓮教起亂,陷鄆城,過汶上,憚文若威名,不敢近。
擢南京兵部主事,降為江西布政司經(jīng)歷,升南京大理寺評事。
后以丁憂去官。
崇禎七年家居時,因?qū)⒓遗?span id="h5ef55i"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14022", "people_52145_1_7", "劉貞")'>劉貞送官重治,為貞刺死,其母同殞。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