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蔡肱明(1598年—1644年),字子起,號靖公,福建晉江人,進士出身。崇禎十三年(1640年)登庚辰科進士,授兵部職方司主事,歷員外郎,后出任四川威茂道。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亡,因不服從張獻忠馀黨投降,而被殺害,全家三十二人同日均亡,謚忠憫。與盧若騰、陳洪謐 、張朝綖、吳韓起、黃錫袞、辜胤奇、丁胤甲、梁玉蕤、郭符甲、楊明瑯、沈佺期、許吉燝、何運亮、史贊圣、蘇國瓓、王命岳、施顯等人并稱“魯東同朝十八名士”。
人物簡介
張朝綖(1598年—1658年),字思藻,號青武,福建同安人,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舉人,十三年(1640年)登庚辰科進士,獲授職方主事,曾上疏清核京城衛(wèi)所冒領數(shù)十馀萬糧餉,以武選郎中到廣西主持鄉(xiāng)試,轉任湖西參政。其時天井遭盜賊佔據(jù),前任都官吏不能剿滅或招撫,他獨自前往盜賊巢穴勸說,于是盜賊都投降。之后張朝綖升任云南督學副使,人民挽留他,因此留任參政;到隆武年間朝廷任命他僉都御史,巡撫南安和贛州,任內(nèi)保持清廉,很快調(diào)官兵部右侍郎。福京失守,他隱居直到去世。與盧若騰、陳洪謐、蔡肱明、吳韓起、黃錫袞、辜胤奇、丁胤甲、梁玉蕤、郭符甲、楊明瑯、沈佺期、許吉燝、何運亮、史贊圣、蘇國瓓、王命岳、施顯等人并稱“魯東同朝十八名士”。
人物簡介
陳洪謐(1600年—1668年),字龍甫,號默庵,福建晉江人,進士出身。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登辛未科進士,都察院觀政,授南京戶部主事,遷員外郎,八年(1635年)擢蘇州府知府,十年被降級留任。起遷登萊副使,晉太仆寺少卿 ,轉升兵部右侍郎。隆武帝時,授兵部左侍郎,改禮部侍郎。與蔣德璟、黃景昉、黃道周,同召拜文淵閣大學士。因母老乞歸。年六十九歲卒。有子陳俞侯。孫陳元焻、陳元焱。與盧若騰 、蔡肱明、張朝綖、吳韓起、黃錫袞、辜胤奇、丁胤甲、梁玉蕤、郭符甲、楊明瑯、沈佺期、許吉燝、何運亮、史贊圣、蘇國瓓、王命岳、施顯等人并稱“魯東同朝十八名士”。
人物簡介
盧若騰(1600~1664),字閑之,福建金門人,因金門為唐代時監(jiān)牧地,故號牧洲?!紖⒖剂謽涿贰疵髯栽S先生傳〉,《?云山人文鈔》,福州:福建師范大學館藏?!矫鞒绲澑绞辏?640)進士,嘗官浙江布政使左參議,分司寧紹巡海兵備道。居官潔己惠民,士民建祠以奉,有「盧菩薩」之稱。南明隆武立,授以右副都禦史,后加兵部尚書。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zhàn),腰臂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敗,隆武帝被俘,痛憤赴水,?同僚救起。尋入舟山,輾轉至閩海,偕王忠孝、徐孚遠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庵)」,一意著述。永歷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門、廈門。次年,遂與沈佺期等東渡,寓澎湖。病亟,遺命題其墓曰「有明自許先生之墓」?! ”R氏風情豪邁,喜六書之學,于文學創(chuàng)作主張需有真實情感,最忌無病呻吟,宜「噫」自己心中之「氣」,以直抒心志。嘗自述:「喪亂以來,驚心駭目之事,層見?出,其足供詩料者多矣?!挂虼似湓婎H能反映鄭成功復臺之艱難,披露鄭軍紀律不嚴,至騷擾擄掠百姓之事,以「詩史」觀之,未嘗不可。此外,盧氏閑退金門時,亦寫下品茗、歌詠當?shù)仫L土之詩篇,清新可誦。著作甚豐,惜多已佚。1959年于金門魯王冢發(fā)掘《留庵文集》、《留庵詩集》、《島噫詩》等。不過詩集中與臺灣有關之作不多,或存于《島噫詩》,或存于《留庵詩文集》內(nèi),前者目前可見版本有:(1)舊鈔本八世胞侄孫盧德資重錄(2)臺灣銀行經(jīng)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二四五種,1968年。(3)臺北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1984年。(4)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歷史文獻叢刊?詩文集類。第二種系根據(jù)舊鈔本勘校,另加《留庵文選》一卷(序十、書二、疏十、露布一、傳一);而第三、四種又悉據(jù)第二種版本?!读翕衷娢募废?969年由金門縣文獻委員會出版,依據(jù)林策勛抄寄作品二十馀首及其他書籍著錄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島噫詩》所無。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雞曉霞〉三首詩應為錢琦之作。(許俊雅、黃美娥撰)島噫詩·弁言
島噫詩·小引若騰字閑之,一字海運,號牧洲;福建同安金門島賢聚人。明崇禎丙子(九年)舉人,庚辰(十三年)進士;御試召對稱旨,授兵部主事,旋升本部郎中兼總京衛(wèi)武學。后外遷浙江布政使司左參議,分司寧紹巡海兵備道;在任遺愛于民,士民建祠以奉,有「盧菩薩」之稱。福王立,召為僉都御史;唐王立,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溫、處、寧、臺,后加兵部尚書。清軍南下,若騰守平陽,力戰(zhàn)中矢,遇水師救出。聞閩變,痛憤赴水,為同官拯起。尋潛入滃州,輾轉入閩海,偕王忠孝、諸葛倬、沈宸荃、曾櫻、許吉燝、辜朝薦、徐孚遠、郭貞一、紀許國、沈光文等居浯洲嶼,自號「留庵」。永歷十八年(清康熙三年,西歷一六六四年),與沈佺期、許吉燝東渡,寓澎湖。病亟,值崇禎當年殉難之日,一慟而絕,享年六十有六;遺命題其墓曰「自許先生」。若騰風情豪邁,當時士大夫俱幸愿一識。晚年一意著述,上自天文地理,下逮蟲魚花草,無不宏通博雅。遺著達十數(shù)種,惟多已佚。「島噫詩」之幸存,實為珍貴;尚望讀者勿以等閒之作視之!書后,今加「留庵文選」若干篇,皆關當年史事(陳漢光)。
詩之多,莫今日之島上若也。憂愁之詩、痛悼之詩、憤怨激烈之詩,無所不有,無所不工。試問其所以工此之故?雖當極愁、極痛、極憤激之時,有不自禁其啞然失笑者,余竊恥之!島居以來,雖屢有感觸吟詠,未嘗作詩觀,未嘗作工詩想;如痛者之呻、哀者之哭,噫氣而已。錄之赫蹄,寄之同志。異日有能諒余者曰;「此當日島上之病人哀人也」!余其慰已。 牧洲自序。維基
盧若騰(1600年—1664年),字閑之,一字海運,號牧洲,福建同安顏厝(今金門縣金城鎮(zhèn)賢庵里)人,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生卒】:1609—1667 【介紹】: 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字伯咨。順治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建議分化李定國與孫可望,然后伺隙進取西南。擢工科給事中,言給兵田地以課耕,庶能優(yōu)兵生餉。甚切事機,而無法施行??滴醭?,官至刑科都給事中。維基
王命岳(1608年—1667年),字伯咨,號恥古,福建晉江人,進士出身。順治十二年(1655年)登乙未科進士,改庶吉士。未散館,擢工科給事中。歷戶、兵給事中、還遷刑科給事中。康熙六年(1667年)卒于京師。著有《恥躬堂文集》20卷、《周易雜卦牖中天》、《讀詩牖中天》等。有子王錫鹵。與盧若騰、陳洪謐 、蔡肱明、張朝綖、吳韓起、黃錫袞、辜胤奇、丁胤甲、梁玉蕤、郭符甲、楊明瑯、沈佺期、許吉燝、何運亮、史贊圣、蘇國瓓、施顯等人并稱“魯東同朝十八名士”。
人物簡介
何運亮(1619年—1679年),字忠寅,一字中寅,號紫屏,福建晉江人,明末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大理寺評事何喬遷之孫。崇禎十六年(1643年)登癸未科進士,選??悼h知縣。隆武元年(1645年)調(diào)任南??h知縣,升任工科給事中,晉升太仆寺少卿,后丁內(nèi)艱歸。次年八月,隆武政權亡。何運亮服闕完后,隨即遁入空門,法名金宣,字一字,或自稱雪峰行者,與同志結詩社為事,快要死時,命家人準備袍笏,并說:“三十年遺臣,可見先帝于地下矣!”著有《草間集》、《詠史》、《癸甲草》等。有子何龍文。與盧若騰、陳洪謐、蔡肱明、張朝綖、吳韓起、黃錫袞、辜胤奇、丁胤甲、梁玉蕤、郭符甲、楊明瑯、沈佺期、許吉燝、史贊圣、蘇國瓓、王命岳、施顯等人并稱“魯東同朝十八名士”。
人物簡介
黃錫袞(1621年—1707年),又名炳朱,字宗麟,號肇盛,晚號潘湖叟。福建晉江縣潘湖人,祖籍福建莆田縣,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禎庚辰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明亡降清,康熙時累官東閣大學士。崇禎十三年(1640年)登庚辰科進士。任監(jiān)察御史,巡按廣西。因忤馬士英,棄官隱讀于武鳴起鳳山,隨即因戰(zhàn)亂歸里。清順治五年(1648年)復考選庶吉士,授弘文院檢討。升翰林院編修,典江南鄉(xiāng)試。歷官工部郎中、廣東按察使司按察使。康熙間累官東閣大學士。與盧若騰、陳洪謐 、張朝綖、蔡肱明、吳韓起、辜胤奇、丁胤甲、梁玉蕤、郭符甲、楊明瑯、沈佺期、許吉燝、何運亮、史贊圣、蘇國瓓、王命岳、施顯等人并稱“魯東同朝十八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