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謝瞻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謝?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96—426 【介紹】: 南朝宋陳郡陽夏人,字宣鏡。
謝瞻弟。
事母極孝。
母病畏驚,躬自執(zhí)勞,家人納履而行、屏氣而語十余年。
初為州主簿,累遷太子舍人、黃門侍郎。
后以徐羨之事,從坐伏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2 【介紹】: 唐汾州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人,字延清,一名少連。宋令文子。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善文辭,詩與沈佺期齊名,學者號為“沈宋”。從武則天游龍門,賦詩冠諸臣。歷轉洺州參軍、左奉宸內(nèi)供奉,媚附張易之兄弟。中宗神龍時,貶瀧州參軍。景龍中,累遷考功員外郎、修文館學士,復媚太平公主。及典舉,引拔后進,多知名者。坐貪贓受賄,貶越州長史。睿宗立,流欽州,玄宗先天中賜死。工五律,律詩之格至沈、宋始備。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6—713 一名少連,字延清,排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疑西河為郡望,弘農(nóng)為實籍。因曾官考功員外郎,世稱宋考功。高宗上元二年(675)登進士第。武周天授元年(690)與楊炯并以學士分直習藝館,歷洛州參軍,復與修《三教珠英》,遷左奉宸內(nèi)供奉。神龍元年(705),中宗復辟,之問以諂事張易之,坐貶瀧州參軍。次年春逃歸洛陽匿張仲之家,令兄子告發(fā)仲之謀殺武三思事,擢鴻臚主簿。景龍中以戶部員外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再轉考功員外郎,三年(707)知貢舉貪賄,貶越州長史。睿宗立,流于欽州,后賜死,約當玄宗先天中。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卷一。之問與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于初唐時律體之完成頗有貢獻。尤善五律,觀察入微,巧思善煉,能于精麗縝密中見自然之致?!断娜杖瘦嗤啤贰ⅰ鹅鑿牡欠馔局凶鳌返绕?,雖體沿唐初宮廷格局,卻寬然有遠意,頗見新進境。流貶中所作,如《途中逢寒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更以凄情運精思,語近旨遠,清通圓美,開盛唐先聲。五言排律取景寬大,故富麗整嚴而警秀不滯。明胡應麟評為“古今排律絕唱”(《詩藪》內(nèi)編卷四)。名篇有《初至崖口》、《早發(fā)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靈隱寺》等,而《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為上官婉兒評為群作之冠。律體外,五絕如《渡漢江》,語淺情深,思致婉曲,七古如《寒食還陸渾別業(yè)》、《明河篇》,整麗流蕩而清氣發(fā)越,均足為初盛唐中介。原集10卷,唐武平一輯,久佚。今存《宋之問集》2卷,后人所輯,有《四部叢刊續(xù)編》本。今人陶敏有《宋之問集校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其詩為3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27首,斷句9。
唐詩匯評
宋之問(656?-712),—名少連,字延清,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授洛州參軍,寒轉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nèi)供奉。傾附張易之兄弟,易之敗,左遷瀧州參軍。未幾遇赦歸,起為鴻臚主簿。中宗景龍中,再轉考功員外郎,知景龍二年貢舉。尋摶越州長史。睿宗即位,眨欽州。玄宗先天初,賜死于核州。之問以文詞知名,工五言律詩,聲律精切,與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有《宋之問集》十卷,已佚。今《宋學士集》九卷乃明張燮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三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宋之問(約656—712) 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曾任湖北蘄州刺史,官至考功員外郎。與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擅長五言律詩,為近體律詩定型的代表詩人,有《宋學士集》。早年奉使南行過江夏時曾作五律《漢江宴別》一首。
全唐詩補逸
宋之問,字延清,虢州弘農(nóng)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以附張易之、武三思,配徙欽州,先天元年賜死。補詩五首。
全唐文·卷二百四十
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虢州宏農(nóng)人。武后朝與楊炯分直內(nèi)教授洛州參軍。累轉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nèi)供奉。坐諂附張易之兄弟左遷隴州參軍。未幾逃還。匿洛陽人張仲之家。仲之與駙馬都尉王同皎謀殺武三思。之問發(fā)其事。起為鴻臚主簿。景龍中再轉考功員外郎。中宗增置修文館學士。之問首膺其選。尋轉越州長史。睿宗立。以舊附張武配徙欽州。先天中賜死。

作品評論

元稹《故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
唐興,學官大振,歷世之久,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wěn)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后,文體之變極焉。
新唐書·文藝傳
魏建安后迄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之問、沈佺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
唐才子傳
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敝^唐詩變體,始自二公,猶漢人五言詩始自蘇武、李陵也。
瀛奎律髓
宋之問,唐律詩之祖,詩未嘗不佳……字字細密。
《藝苑卮言》
六朝之末,衰颯甚矣,然其偶儷頗切,音響稍諧。一變而雄,遂為唐始;再加整栗,便成沈、宋。人知沈、宋律家正宗,不知其權輿于三謝,橐籥于陳隋也。
詩藪
沈詹事七言律,高華勝于宋員外。宋雖微少,亦見一斑,歌行覺自陟健。
詩藪
沈七言律,高華勝宋;宋五言排律,精碩過沈。
詩藪
沈、宋本自并驅(qū),然沈視宋稍偏枯,宋視沈較縝密。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沈排律工者不過三數(shù)篇,宋則遍集中無不工者,且篇篇平正典重,贍麗精嚴,初學入門,所當熟習。右丞韻度過之,而典重不如;少陵閎大有加,而精嚴略遜。
詩藪
延清排律,如《登粵王臺》、《虛氏村》、《禹穴》、《韶州》、《清遠峽》、《法華寺》等篇,敘狀景物,皆極天下之工。且繁而不亂,綺而不冗,可與謝靈運游覽諸作并馳,占今排律絕唱也。
師友詩傳錄
蕭亭答:七言律詩,五言八句之變也,唐初始專此體。沈、宋精巧相尚,然六朝馀氣猶存。
《載酒園詩話又編》
宋古詩多佳,真苦收之不盡。律詩扈從、應制諸篇,實亦不能高出于沈;山水麗情,則沈猶竹生云夢,宋則伶?zhèn)愖哟抵鼬P鳴矣。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謝元暉、沈休文。
五言長篇蔚密,短篇明秀,高凌宣遠,卑擬韓卿。
七言短章,獨開蹊徑,玩詞已盡,而尋味方永,實文壇之獨幟,韻府之高言。
《明河》發(fā)詠,為西昆之體所師意焉。
應制律詞,特饒風韻,后唯錢起足以方之。
《詩學淵源》
之問詩文情并茂,雖取法齊梁,而古調(diào)猶未盡泯,自杜審言下逮蔣挺輩,并入近體,唯雜曲作齊梁耳。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德宗貞元年間登進士第。仕歷不詳。事跡略見《唐詩紀事》卷四三、《唐才子傳》卷七。《唐才子傳》云是李宣古之弟,疑誤。《全唐詩》存詩2首。
唐詩匯評
李宣遠,生年年不詳,澧陽(今湖南澧縣)人。員元間,登進士第。與尤宣古俱以詩名?!?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宣古)弟宣遠,亦以詩鳴,今傳者可數(shù)也。
僧巨岷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57—949 【介紹】: 五代時僧。汾州人,俗姓任。七歲于本州凈心院出家。通習大乘經(jīng)論,尤切于涅槃、因明之學。后住太原天王院。后漢高祖劉知遠禮重之。乾祐元年,賜紫,號圓智大師,詔住太原崇福寺,充管內(nèi)僧正。卒謚達識。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姓任氏。
西河人。
父賁丘園游藝自樂。
母王氏嗜佛學。
受八關戒。
清凈無他念。
岷生始七歲。
志氣嶷然。
有成。
或嘗??以入郡之凈心院。
宣遠論師。
方房居。
見之如宿契。
泣求依止。
二親不能奪。
十歲日課誦法華維摩二經(jīng)。
迨圓具。
即習毗尼。
深涉大乘理趣。
涅槃一經(jīng)。
因明輸金二論。
皆開演盈十遍。
尤尋究俗典。
詔住天王院。
玄侶群集。
官給資費無所乏。
乾祐元年。
詔遣廷臣。
賜紫方袍圓智大師號。
俄詔徙崇福寺講堂院。
仍充管內(nèi)僧正。
撿策四眾。
如風偃草。
二年十一月五日。
無疾而終。
享齡七十三。
得夏五十四。
阇維獲舍利。
具表以聞。
詔葬西山天龍寺。
謚達識。
宋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巨岷。
姓任氏。
西河人也。
父游于藝而賁丘園。
母王氏戒受八關心歸三寶。
從妊岷也更好善緣。
復求福利而生令子。
及生年甫七歲志氣敦篤。
暫見佛像注仰欣然。
父母知有宿因。
或攜入寺意欲忘歸。
至本郡凈心院見宣遠論師。
志戀其房泣求攝受。
二親知不能阻其愿。
咸皆可之。
年十歲誦終法華維摩二經(jīng)。
日持十卷更無間隔。
如執(zhí)琉璃之器。
其舒徐恣制若老成焉。
迨圓滿足便習尸羅。
克通開制之科。
恒照欣戚之鑒。
自爾大乘理趣經(jīng)論精窮得其師門。
則并部永和三學也。
俾夜作晝。
窗案是臨不暇諸他。
除研習義章修六事二因也。
于大般涅槃經(jīng)兼因明論。
末年逾切。
又傳輸金論盡屏馀緣。
各講十遍。
仍求輔亮博覽群書。
得義最精。
又揚具美。
尋稟綸言住城內(nèi)天王院。
與弟子俱供億不虧傳持無替。
乾祐元年漢祖以龍潛晉土之日。
便仰岷名。
特降庭臣賜紫衣號圓智大師。
續(xù)有詔宣住崇福寺講堂院。
仍充管內(nèi)僧正。
經(jīng)年而變法于晉。
檢策僧徒如風偃草。
至乾祐二年十一月五日無疾而終。
于時四眾含悲一城戀德。
俗齡九十三。
法臘五十四。
乃遵西域茶毗禮。
多投香水。
或執(zhí)幡花。
黑白之眾盈郊。
黯?之云蔽日。
未容火滅。
皆捧寶瓶待盛梁粟之形。
同見熏修之體。
時得舍利者隨自因緣。
或多或小。
別得遺骨具表奏聞。
漢主敕葬于西山天龍寺。
凡事官供。
起石塔敕謚號曰達識焉。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三十
字宣遠,有詩名。
一時詞客以詩律相往來,盡見集中。
宣遠與仲初所傳詩絕少,當更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