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來照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列朝詩集
海舟名普慈,吳郡海虞錢氏子。世業(yè)儒,出家破山寺。往參鄧尉山萬峰和尚,付以法偈,遂結(jié)廬太湖西洞庭山。三十年不過湖。聞虛白旵公在安溪東明說法,親承萬峰祖印,遂往叩。旬日大悟,遂居?xùn)|明演法,為萬峰法嗣。景泰元年,示寂,全身塔在東明左側(cè)。有《頌古詩》行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二
禪師。
名永慈(訛作普慈)。
其法號海舟。
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
生于蜀之成都余氏(訛作常熟錢氏)。
弱齡。
聞?wù)f生死事大。
即蘊(yùn)于膺。
經(jīng)旬不就寢。
決志趨彭縣之大隋山(訛作破山)景德寺。
禮獨(dú)炤月禪師。
堅(jiān)求法要。
月喜其端厚慎重。
可為法門梁棟。
遂度之。
永樂癸巳。
月歿。
師竟入西山。
庵隱八載。
形影偶偕。
忽覺相應(yīng)。
乃棄庵出謁大初和尚。
時年二十有八矣。
初受師半展。
遽問曰。
向父母未生前。
速道將來。
師從東過西。
初曰。
未在更道。
師曰。
兩眼相對。
初正色瞬師。
師趨去之。
復(fù)至東浦訪無際。
抵靈谷見雪峰。
雪峰以師悟處諦當(dāng)。
延師為靈谷第一座。
師竟自許。
常與同輩蹴踏。
峰竊駭之。
然師無留意。
解制拂衣至安溪。
投機(jī)于虛白旵公。
公以臨濟(jì)正脈。
囑師保任。
師乃辭去。
復(fù)陸沉牛首諸山。
正統(tǒng)丁巳。
師年四十四。
始領(lǐng)東山翼善禪寺。
師晦養(yǎng)既久。
且弘大化。
四方宿艾。
虛懷而仰風(fēng)裁。
然師虎視來機(jī)。
故踵息未舒。
而神氣先萎者多矣。
正統(tǒng)五年庚申六月。
旵公化去。
東南學(xué)眾。
惟歸東山。
王公貴人。
虛己以禮致師。
師未常以一言開鑿智竇。
故一時雖盡愛敬。
莫得而親疏焉。
緇素為師預(yù)建身后之域。
有范作頭者。
失斧傷足。
痛甚索酒。
師謂之曰。
范作頭。
傷足猶可。
假若斫去頭時。
有千石酒。
與作頭。
作頭能吃否。
范于言下知?dú)w。
即求為僧。
師錄之。
乃充火頭。
刻意究竟。
不覺被火燎面。
如刀刈。
取鏡炤之欣舞。
以偈呈師。
師為肯可。
當(dāng)是時。
出入東山。
皆稱俊杰。
不無有望于師。
師惟目送而已。
至有已據(jù)高座。
而聲馳國中者。
求入籌室。
師弗顧。
或謂。
東山網(wǎng)。
漏于吞舟之魚。
師哂之。
間有古溪澄禪師。
常過東山。
師與盤桓。
喜其見處穩(wěn)實(shí)。
嘆曰。
真斷橋之后也。
乃舉澄以住高座寺。
澄初出世。
衲子不甚知名。
師以澄法語。
緘達(dá)諸山。
諸山始?xì)w重。
兼仰師有衛(wèi)法至公之德云。
天順五年辛巳。
師升座說法畢。
一喝而逝。
逝之日。
白虹橫貫。
異鳥悲鳴。
古溪澄。
哭之慟。
挽之以詩。
吊之以文。
其略曰。
道揚(yáng)湖海。
德播神州。
慈濟(jì)隆乎品匯。
聲名動乎王侯。
來西蜀而全堤正令。
坐東山而大闡玄猷。
續(xù)高峰七世之燈。
爍群昏而獨(dú)炤。
紹旵祖百年之踵。
吞眾派以周流。
將入涅槃現(xiàn)衰相。
而白虹貫日。
既歸圓寂殮法身。
而夜壑藏舟。
澄自后不上堂。
亦趺坐遷化于香巖。
香巖之眾悽然。
澄徐展目曰。
不須如是。
復(fù)宴然長往。
師之門人智瑄(作明瑄訛也)。
開法金陵。
瑄傳天奇本瑞。
瑞之法嗣大振。
瑄即范作頭也。
贊曰。
鄧尉至東山。
歷傳四世。
孑孑喬松。
其本孤矣。
自寶峰燎破面門。
而得天奇瑞公。
枝秀云巒。
葉蔭寰中。
或疑其先凈而后濫。
殊不知我此世界大。
賢劫中小劫二十。
當(dāng)有千佛出興。
迄今劫過有九矣。
自拘留孫至我釋迦本師。
才出四佛。
彌勒師子后。
仍有九百九十馀尊。
第十五小劫中。
一齊出現(xiàn)。
惟馀樓至。
設(shè)以盛衰凈濫。
而較之可乎。
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