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不知何許人。少為人虜。賣于荊州富家。作役謹甚。主人愛之。年十八。聽出家為沙彌。止江陵琵琶寺。風(fēng)貌庸率。眾頗輕之。然當僧齋坐時。輒起行水。自上至下。水用不竭。眾訝其異。及受具靈跡益著。嘗與沙門慧濟。上堂布薩。堂戶未開。綰濟手指從壁隙入。出亦如之。濟甚駭懼不敢言。安謂濟曰。我當遠行。今與君訣別。仰見空中。皆好華有絲竹聲。天香郁然。濟愈懼不得語。安曰。吾與子游所見。慎勿妄言。言即有咎。唯西南有一白衣新發(fā)意菩薩。可與之言。于是辭去。附巨商之舟。入湘中。路患痢將死。謂商曰。我死必露尸岸上。不須設(shè)棺也。問其意。曰吾欲以施蟲鳥耳。商人如其旨。以尸投岸側(cè)。夜輒有火??從身出。商大怖。刺舟至湘中。而安已先在。欲就語又不得。濟后至陟屺寺。詣隱士劉虬夜語。以及之。虬即遙禮曰。此得火光三昧者也。時蜀又有僧覽法衛(wèi)。俱神異。世疑其得道云。高僧傳·卷第十 神異下
釋慧安。未詳何許人。少經(jīng)被虜。屬荊州人為奴。執(zhí)役勤緊。主甚愛之。年十八聽出家。止江陵琵琶寺。風(fēng)貌庸率頗共輕之。時為沙彌。眾僧列坐。輒使行水。安恒執(zhí)空瓶從上至下水常不竭。時咸以異焉。及受具戒稍顯靈跡。嘗月晦夕共同學(xué)慧濟上堂布薩。堂戶未開安乃綰濟指從壁隙而入。出亦如之。濟甚駭懼不敢發(fā)言。后乃與濟共坐塔下。便語濟云。吾當遠行。今與君別。頃之便見天人伎樂香花布滿空中。濟唯驚懼竟不得語。安又謂曰。吾前后事跡慎勿妄說。說必有咎。唯西南有一白衣。是新發(fā)意菩薩。可具為說之。于是辭去。便附商人入湘川。中路患痢極篤。謂船主曰。貧道命必應(yīng)盡。但出置岸邊不須器木。氣絕之后即施蟲鳥。商人依其言出臥岸側(cè)。夜見火炎從身而出。商人怪懼就往觀之。已氣絕矣。商人行至湘東見安。亦已先至。俄又不知所之。濟后至陟屺寺詣隱士南陽劉虬。具言其事。虬即起遙禮之。謂濟曰。此得道之人。入火光三昧也。時蜀中又有僧覽法衛(wèi)。并有異跡。時人亦疑得圣果也。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僧。吳人。輯佛祖及近世名人禪語為《傳燈錄》三十卷。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道元號徹庵。綿州鄧氏子也。幼于降寂寺出家受具。謁大別道公。令看廓然無圣之語。忽爾失笑曰。達磨元來在這里。道公命參佛鑒佛眼皆蒙賞識。又投金山見圓悟呈所見處。悟弗許。值悟被詔居云居。元從之。雖有所入。終以鯁胸之物未散。因悟問僧。生死到來時如何。僧曰。香臺子笑和尚。次問及元。汝作么生。元曰。草賊大敗。悟曰。有人問汝時如何。元擬答。悟憑陵曰。草賊大敗。元大徹。悟以拳擊之。元拊掌大笑。悟曰。汝見甚么便如此。曰毒拳未報永劫不忘。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道元,字徹庵,姓鄧氏,綿人也。幼于降寂寺出家,受具。謁大別道,令看“廓然無圣”之語,忽爾失笑曰:“達摩祇如斯。”道命參佛鑒、佛眼,皆有啟沃。又投金山見圓悟,呈所見處,悟弗許。值悟被詔居云居,元從之,雖有所入,終以鯁胸之物未散。因悟問僧:“生死到來時如何?”僧曰:“香臺子笑爾。”次問及元,元曰:“草賊大敗。”悟曰:“有人問汝時如何?”元擬答,悟憑陵曰:“草賊大敗。”元大徹,悟以拳擊之。元拊掌而芺,悟曰:“汝見甚么便如此?”曰:“毒拳未報,永劫不忘?!?div id="5bz3n3n" class='inline' id='people_32996_2_13_comment'>
人物簡介
【生卒】:1033—1107 【介紹】: 宋洛陽人,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程顥弟。年未冠,才能為胡瑗所重,授太學(xué)學(xué)職。英宗治平、神宗元豐間,大臣屢薦,不仕。哲宗初,以司馬光、呂公著薦為崇政殿說書,后出管勾西京國子監(jiān)。哲宗紹圣中,因政見不合,削籍送涪州編管?;兆诩次?,徙峽州。尋復(fù)官。崇寧中致仕。曾與兄程顥學(xué)于周敦頤,同為北宋理學(xué)之奠基人,合稱二程。學(xué)說以“窮理”為主,強調(diào)格物致知。因長期居洛陽講學(xué),故稱“洛學(xué)”。卒謚正。有《易傳》、《春秋傳》等。后人編為《遺書》、《文集》、《經(jīng)說》等,收入《二程全書》。全宋詩
全宋文·卷一七五○程頤(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學(xué)者稱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廷試報罷,遂不復(fù)試,大臣屢薦皆不起。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奉詔赴闕,授通直郎、崇政殿說書。次年出管勾西京國子監(jiān)。紹圣四年(一○九七),入元祐黨籍,削籍,遣涪州編管。徽宗立,遇赦還洛,尋復(fù)通直郎權(quán)判西京國子監(jiān)。崇寧元年(一一○二),再追所復(fù)官。五年,復(fù)通直郎致仕(《道命錄》卷二)。大觀元年卒,年七十五(《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二一《程侍講頤傳》)。頤與其兄顥并稱二程,一生主要從事學(xué)術(shù)、教育活動。著有《伊川易傳》,《伊川文集》等,后人與程顥著作同編為《二程全書》。事見《朱文公文集》卷九八《伊川先生年譜》,《東都事略》卷一一四。《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程頤詩見于《伊川文集》者三首,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明弘治刊康紹宗重編本(簡稱弘治本)、明徐必達校正本(簡稱徐本)。又從《古今事文類聚》等書輯得詩三首。
程頤(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號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顥弟。少與兄同受學(xué)于周敦頤。年十八,游太學(xué),著《顏子好學(xué)論》,胡瑗大驚異之,處以學(xué)職。哲宗初,以司馬光、呂公著薦,召為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力辭,尋召為秘書省校書郎。既入見,擢崇政殿說書。出管勾西京國子監(jiān),久之,加直秘閣,再上表辭,去官。紹圣中,削籍竄涪州。徽宗即位,徙峽州,俄復(fù)其官。大觀元年卒,年七十五。頤于書無所不讀,與兄顥同為一代大儒,人稱「二程」。平生誨人不倦,學(xué)者出其門最多。嘉定十三年,賜謚曰正,淳祐元年封伊陽伯,從祀孔子廟庭。與其兄有《河南程氏遺書》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書》十二卷、《河南程氏經(jīng)說》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又有文集八卷、《易傳》四卷,俱存。《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子正。方嶠子。神宗熙寧六年進士。由京東檢法召對,除司農(nóng)丞。章惇、蔡確、蔡京均薦之,欲處以臺閣,宙力請外補,得京西提舉常平。不畏黨禁牽連,奏請發(fā)還程頤所買汝州田,又論范鎮(zhèn)子范百揆不當罷官。仕至轉(zhuǎn)運判官。全宋文·卷二六二二
方宙,初名輔宋,字子正,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熙寧六年進士。由京東檢法召對,除司農(nóng)丞。章惇等薦之,將處以臺閣,不就。提舉京西常平,奏乞給還程頤舊田。官至轉(zhuǎn)運判官。見《道命錄》卷二,劉克莊《跋王道輔作河?xùn)|方漕墓志》(《后村大全集》卷一○四),《萬姓統(tǒng)譜》卷四九。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姚愈,字次韓,常熟(今屬江蘇)人(清康熙《常熟縣志》卷一一)。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光宗紹熙五年(一一九四)為司農(nóng)寺丞(《止齋集》卷一八《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姚愈除司農(nóng)寺丞》)。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為殿中侍御史兼侍講(《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之七一)。三年,遷右諫議大夫(同上書職官七四之一)。官終御史中丞。事見《琴川志》卷八。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四九九八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祖籍壽州,字泰然。呂祖儉從弟。寧宗慶元初,祖儉以上疏言事安置高安,祖泰徒步往視之。及祖儉沒,乃詣登聞鼓院上書,請誅韓侂胄、蘇師旦,罷陳自強,以周必大代之。被杖,配欽州牢城收管。侂胄誅,詔雪其冤,特補上州文學(xué),改授迪功郎,監(jiān)南岳廟。得寒疾卒。全宋文·卷六七七四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八八○【生卒】:1167—1244 【介紹】: 宋隆州井研人,字微之,一字伯微,號秀巖。李舜臣子。寧宗慶元初應(yīng)試落第,絕意科舉,閉戶著書。晚以崔與之等薦,為史館???,賜進士出身。修《中興四朝帝紀》,甫成其三,因言者罷。又踵修《十三朝會要》,書成,擢工部侍郎。以言去,奉祠居潮州。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舊聞證誤》、《丙子學(xué)易編》、《道命錄》等。
李心傳(一一六七——一二四四),字微之,一字伯微,號秀巖,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舜臣長子。慶元元年下第,遂閉戶著書,不復(fù)應(yīng)舉。寶慶二年以魏了翁等薦召入朝,補從政郎,充秘閣???。賜同進士出身,為將作監(jiān)丞,兼國史院編修官,專修《中興四朝帝紀》。紹定間除秘書郎,以直寶章閣出通判成都府。遷著作佐郎兼四川制置司參議官,許辟官置局,踵修《十三朝會要》。書成召赴闕,權(quán)工部侍郎、兼史館修撰。后奉祠居湖州。淳祐四年卒,年七十八。心傳通故實,有史才,著有《高宗系年錄》二百卷(存)、《學(xué)易編》十五卷(存一卷)、《誦詩訓(xùn)》五卷、《春秋考》十三卷、《禮辨》二十三卷、《讀史考》十二卷、《舊聞證誤》十五卷(今存四卷)、《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四十卷(存)、《道命錄》五卷(存)、《西陲泰定錄》九十卷、《辨南遷錄》一卷以及詩文一百卷等。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九,黃震《戊辰修史傳》,《宋史》卷四三八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