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志滿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青州人。博聞強記,頗有干略,時許為佐時之才。俄出家,始謁溈山靈祐,繼往鄧州香嚴(yán)山,依慧忠舊址居之,時稱香嚴(yán)和尚。又曾往參洞山良價。卒于后梁時,謚襲燈大師。好作詩偈化世,頗傳于時。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青州(今屬山東)人。禪宗僧侶。博聞強記,頗有干略,親黨許以佐時之才,因勸其力學(xué)。俄爾出家,始謁溈山靈祐,繼往鄧州香嚴(yán)山,依忠國師遺跡棲止,世稱香嚴(yán)和尚。曾一度參洞山良價,旋返香嚴(yán)山。卒,敕謚襲燈大師。智閑證悟禪理,好以詩偈唱之,著名當(dāng)時。生平事跡散見《祖堂集》卷一九、《宋高僧傳》卷一三、《景德傳燈錄》卷一一等。《祖堂集》、《景德傳燈錄》二書收其詩偈30余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青州人。軀干七尺。讀世書。有材具。親黨推許之。俄而出家。游潭湘。事大圓禪師于溈山。一日山謂之云。吾不問汝平生。于經(jīng)卷冊子上說得底。且汝于未出胞胎。未辨東西時。道將一句來。吾要識汝。閑懵然。久之進數(shù)語陳其所解。山皆不許。閑云卻請和尚與某甲說。山云。吾說得。是吾之見。于汝眼目。有何所益。閑遂歸堂。遍檢所集諸方語句。無一字可以詶對。嘆曰。畫餅不可以療饑。因盡焚之。涕泣辭山而去。且曰。此生不學(xué)佛法。已作個長行鬻飯僧。庶幾免于勞役也。抵南陽。睹國師忠公之遺跡。而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于茅茨次。偶擲瓦礫。擊竹作聲。廓然大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山云。和尚慈悲。恩逾父母。當(dāng)時若與某甲說破。豈有今日事也。仍述偈云。一擊忘所知。更不假脩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上堂云。道由自悟。不在說言。況乎密密堂堂。曾無間隔。不勞心意。暫借威光。日用全功。迷途自背。 參詢之士。如水走下。郁成叢社。卒謚襲燈。塔號延福。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xí)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智閑。
青州人也。
身裁七尺。
博聞強記有干略。
親黨觀其所以。
謂之曰。
汝加力學(xué)則他后成佐時之良器也。
俄爾辭親出俗。
既而慕法心堅。
至南方禮溈山大圓禪師。
盛會咸推閑為俊敏。
溈山一日召對茫然。
將諸方語要一時煨燼曰畫餅弗可充饑也。
便望南陽忠國師遺跡而居。
偶芟除草木擊瓦礫。
失笑冥有所證抒頌唱之。
由茲盛化。
終后敕謚襲燈大師。
塔號廷福焉。
次舒州桐城投子山釋大同。
姓劉氏。
舒州懷寧人也。
幼性剛正有老成氣度。
因投洛下保唐滿禪師出俗。
初習(xí)安般觀業(yè)垂成遂求華嚴(yán)性海。
復(fù)負(fù)錫謁翠微山。
法會。
同伏牛元通激發(fā)請益大明祖意。
由是放蕩周游還歸故土。
隱投子山結(jié)茅茨。
棲泊以求其志。
中和中巢寇蕩履京畿天下悖亂。
有賊徒持刃問同曰。
住此何為。
對以佛法。
魁渠聞面膜拜。
脫身服裝而施之下山。
以梁乾化四年甲戌四月六日加趺坐亡。
春秋九十六。
法臘四十六。
凡居化此山三十馀載云。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舒之懷寧劉氏子。
夙事洛下保唐滿禪師出家。
始習(xí)安般。
業(yè)且成矣。
意以為華嚴(yán)性海。
豈局此哉。
乃負(fù)錫趨翠微法會。
偕伏牛元通請益。
大明祖意。
歸鄉(xiāng)里。
茅茨投子山。
以接學(xué)徒。
一日趙州諗和尚。
以分衛(wèi)抵桐城縣。
同亦出山。
遇諸途。
未相識也。
州加偵察。
知是同。
乃問云。
莫是投子山主否。
同云茶鹽錢乞我一個。
州先入山坐庵中。
同后??油一瓶至。
州云。
久響投子。
到來只見個賣油翁。
同云。
汝只見賣油翁。
且不識投子。
州云如何是投子。
同提起油瓶云。
油油。
州又問死中得活時如何。
同云。
不許衣行。
投明須到。
州曰。
我早侯白。
汝更侯黑。
自是同譽播海寓。
而咨詢之侶。
輻輳焉。
中和中。
巢寇擾攘天下。
有渠魁。
持刃問同曰。
住此何為。
同色不變。
對以佛法。
皆懲戒意。
渠魁遽膜拜。
脫身所著衣服施之。
感泣而去。
梁乾化四年甲戌四月六日趺坐而亡。
壽九十六。
臘四十六。
凡居此山三十馀載云。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云林,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結(jié)茅黃山,后修復(fù)佛嶺禪院,造華嚴(yán)樓以居,為開山祖,佛嶺遂改曰云嶺。與方鳳、謝翱有交。《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四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云林者,不詳其里姓。
宋淳祐甲辰,來游黃山,結(jié)茅其間,此地初名“佛嶺”。
唐大歷中,志滿禪師露宿嶺上,山蟲衛(wèi)繞,數(shù)日不知饑渴,人以為佛也,故名嶺。
為游山者發(fā)足初地,在郡城西北三十里,自歙至太平亦多取道焉,但經(jīng)行十馀里無居人,行者苦之,及建禪院,巋然林表,四時姜茗,取擋甚便,游侶德之。
時事變遷,故院湮廢,及云林戾止,知為龍象,修真舊地,乃造華嚴(yán)樓,以居為開山始祖。
因以云名其嶺,林有《歸山詩》云:“滄海麈生望不還,虛空粉碎步方艱。
時人欲識今行履,一衲蕭然云嶺間。
”又《答友》云:“搔首何須更問天,此心灰盡不重然。
休將瑣瑣塵寰事,換我山中枕石眠。
”昧其旨趣,品蹈遠引,無慚禪德。
方遺民鳳寄林詩云:“竹杖芒鞋去未能,鞅塵十丈苦相仍。
去來今了三生事,輸爾寒巖晏坐僧。
”鳳為文信國客,與謝皋羽結(jié)汐社,林蓋方謝舊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