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沖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齊休寧人。
東昏侯永元中為郢州長史,江夏內(nèi)史。
蕭衍起兵襄陽,進圍郢州。
茂協(xié)力拒守。
刺史張沖卒,詔以茂都督郢、司二州,郢州刺史。
后援絕,郢城降。
梁武帝欲授以官,辭不受。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妙堪(一一七七~一二四八),號笑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俗姓毛。得法于天童無用禪師。歷住妙勝、金文、光笑、報恩、雪峰、靈隱、凈慈諸名剎。理宗淳祐八年卒,年七十二。事見《釋氏稽古略》卷四、《佛祖綱目》卷九。今錄偈二首。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妙堪。號笑翁。慈溪毛氏子。廣顙平頂。骨氣清豪。從野庵道欽受學(xué)。以廣記多聞稱。后一力參究。依息庵觀于金山。又走靈隱。見松源。皆不契。時無用居天童。徑造其室。用問曰。行腳僧游山僧。曰。行腳僧。用曰。如何是行腳事。提坐具便摵。用曰。此僧敢來這里持虎須。俾參堂。一日用舉狗子無佛性話。才儗開口。用以竹篦劈口打。應(yīng)聲呈偈曰。大涂毒鼓。轟天震地。轉(zhuǎn)腦回頭。橫尸萬里。用頷之。俾侍香。尋命分座出世。凡十坐道場。皆海內(nèi)名剎。三被詔旨。并諸名公卿推挽。不得已而后就也。雖荷禪宗重寄。而不以其道自封。其于佛淺深之說。無不融了。世出世法。無不兼弘。常曰。于心有取舍。識情未盡見。法有彼此。智眼未明。天臺舊無律宗。居報恩也。與大卿齊公議。合十寺為大剎。筑戒壇。命負(fù)毗尼學(xué)者。倡開遮持犯之法。風(fēng)勵新學(xué)。臺始行南山宗也。居靈隱。山門逼近屠沽??叭銎鋸]。揭關(guān)飛來峰外。以限喧寂。曰。不可使旃陀羅氣薰穢三寶也。荊湖總臣。以國乏用。奏僧道得以出貲。買紫衣師號。俾領(lǐng)住持。聞之嘆曰。茍如是。則千金之子。皆可主法。我道危矣。因抗疏。且致書秉鈞軸者。其議遂寢。詔徙天童。力辭。東歸翠巖。筑室。奉先世香火。育王虛席。有旨起師。再辭。不許。乃奉詔。表章大覺。祖述妙喜。秩然有序。未幾。復(fù)下天童之命。大參趙公。請主凈慈。皆固辭謝之。俄示疾。書遺表。作寺丞張公書通守。永嘉曹公來問疾。從容敘世契移頃。書偈曰。業(yè)鏡高懸。七十二年。一搥擊碎。大道坦然。置筆泊然而逝。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五
禪師出四明毛氏。名妙堪。號笑翁。十歲授以世典。過目成誦。不悅也。乃從野庵欽。潛心釋訓(xùn)。竟為大僧。受無用全禪師之囑。住后以持綱不屈。聲達朝廷。朝廷屢以名山居堪??叭ゾ妥匀舻缫?。一時爭慕之。堪初參松源于靈隱不契。偶禪者讀全無用自贊曰。匙挑不上個村夫。文墨胸中一點無。曾把虛空揣出骨。惡聲贏得滿江湖??般と挥娙?。未及發(fā)。會全公訪靈隱。堪心幸之。松源引座。全乃曰。適來松源和尚。舉竹篦話。令天童納敗缺。諸人要知么。聽取一頌。黑漆竹篦握起。迅雷不及掩耳。德山臨濟茫然。懵底如何插嘴??坝诖诵湃?。即隨至天童。告香入室。全公以趙州無字徵堪??皵M對。全驟擊之??按笪蛟弧4笸慷竟?。轟天震地。轉(zhuǎn)腦回頭。橫尸萬里。全公可之??昂蟪鍪烂顒?。遷金文。又廣孝。始終不務(wù)姑息。誠感徵應(yīng)。紹興乙亥。禱雨。有司欲援徽宗事例。以道居僧之左。而尊其符水之術(shù)。堪力言不可。遂退歸雪竇。天竟不雨。童叟謠曰。以右為左。天曰不可。四月五月。池潭起火。聞于朝。復(fù)舊序。雨乃大通。衛(wèi)藩遂以臺山報恩請堪??耙耘_山舊無律宗。乃議十寺為壇。弘施毗尼。于是四眾云合?;心蠂?。乃至屠父行慈。狗盜弭節(jié)。奉詔住虎丘。未幾升靈隱。衛(wèi)王特建大慈寺。請堪為開山首祖。既而退隱上柏。臺郡陳使君。邀居瑞巖。居無何。又遷江心寺。乃淳熙壬寅年也。當(dāng)是時。孝宗留神內(nèi)典。常制圓覺楞嚴(yán)經(jīng)注。普賜文臣。又嘗召對諸禪宗。如佛照光者。出入禁廷。以內(nèi)觀堂。為禪師邸。甚盛典也。俄有奏。令僧道買紫衣師號。為大剎住持??榜攪@曰。審是。則商賈皆可主法耶。吾道危矣。即詣闕抗疏。切直數(shù)千言。議寢。紹熙癸丑年。佛照再赴壽皇詔。而育王席虛。以堪補之??皻v主名坊。機不虛發(fā)。深憐根有利鈍。而法無小大。嘗以頌示諸學(xué)流曰。車牛腦后痛加鞭。棄卻黃金抱碌磚。逐惡隨邪至今日。即非心佛錯流傳。又曰。覺城東際老婆婆。白發(fā)????意氣多。與佛同生嫌見佛。惡人無柰惡人何。又曰。柳毅傳書只自知。得便宜是落便宜。親生愛子都拋卻。痛惜深憐乞養(yǎng)兒。猶以柬致石鼓夷曰。先師法道。惟我與公。我既日就衰頹。無足道者。公今應(yīng)跡靈隱。利生接物。去就當(dāng)如秋葉春云。任緣聚散。凡與公卿貴人相見。務(wù)翻其窠窟。絕其偷心。若稍有院子。一念掛在胸次。模棱茍合。便成流俗阿師。雖為萬指住持。何足貴也。詞甚激切。慶元庚申春。書遺表上達。并作短語。挽張寺丞主后事。乃趺坐白眾曰。業(yè)鏡高懸。七十二年。一錘粉碎。大道坦然。再與曹通守訣別。斂目而逝。其僧臘六十也。后嗣無文燦。燦付愚叟鑒。鑒閩人。有實德。元世祖詔住攴提。賜號通悟明印。明印去妙喜。其世有五。 贊曰。碩果不食。厥功偉也。當(dāng)南遷后。司衡多建中之馀。至今方外。以市名職。吾道微矣。公乃毅然撥亂。而反之正。功孰大焉。謂之碩果非耶。殊不知浩然綱領(lǐng)之節(jié)。又原于妙喜云。
新續(xù)高僧傳·護法篇第五之一
釋妙堪,字笑翁。
姓毛氏,四明人也。
廣顙平頂,骨清氣寒。
從野庵道欽受釋學(xué),依息庵觀于金山,參松源岳于靈隱,皆無所契。
時無用居天童,徑造其室。
用問之曰: “行腳耶?
游山耶?
”曰:“行腳耳。
”乃使參堂室中,常示狗子無佛性語。
一日擬議間,用以竹篦劈之,堪應(yīng)聲呈偈曰:“大荼毒鼓,轟天震地。
轉(zhuǎn)腦回頭,橫尸萬里。
”無用頷之,即命侍香。
已而報恩約公,禮之分座。
太守程公請主妙勝,遷金文,移光孝。
尋以衛(wèi)王堂牒,除臺之報恩。
天臺舊無律宗。
堪與大卿齊公議,合十寺為大剎,筑壇場,命負(fù)毗尼學(xué)者。
倡開遮持犯之法,風(fēng)勵新學(xué)。
閩帥王公請居雪峰。
未幾,詔住靈隱,嫌偪近屠沽,撤其廬,揭關(guān)飛來峰外避之。
衛(wèi)王以大慈完美,力請開山,允之。
及王薨,乃庵居上柏。
臺州使君陳公以瑞嚴(yán)邀堪。
無何,江心牒至,監(jiān)丞使公,強之乃起凈慈,詔下,固辭不獲。
大參余公書來言:不可重違君命。
明年,荊湖總臣奏令天下僧眾入訾,請紫衣封號者許之。
堪獨憂焉,慨然謂所知曰:“朝廷果如是,則千金之子,皆得主法,吾道殆矣。
”乃奏疏論之,其事遂寢。
終宋之世,法之不壞,堪之力也。
詔徙天童,辭而東歸。
翠巖育王虛席,有旨起堪,再辭不允。
天童書至,大參趙公請主凈慈,謝之以疾。
俄書遺表,草啟與張公,請主后事。
通守永嘉曹公來問疾,猶從容敘世次。
頃之,書偈曰:“業(yè)鏡高懸,七十二年。
一槌擊碎,大道坦然。
”擲筆而寂。